鄧云
摘 要:讀與說在語文教學中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讀是說的基礎,說是讀的表現(xiàn)形式,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閱讀。文章主要從讀前練說、讀中練說、讀后練說三方面,對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與說的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與說;能力培養(yǎng);形象思維;抽象思維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3-0052-02
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美國的學生可以針對一個問題滔滔不絕地展開一系列的闡述,而我國的學生卻只能做練習冊,單調重復地做一些干巴巴的測試題?筆者認為,美國的學生之所以能夠具備這樣的能力,是因為他們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步形成了較強的讀與說的能力。而我國的學生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忽視對學生讀與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更多地培養(yǎng)學生做題的能力。因此,為了培養(yǎng)五年級學生讀與說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新的教學理念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讀前練說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也有著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課文之前,要組織學生收集和整理與課文相關的一些信息,以便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課文的內容。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后需要交流,而交流信息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讀與說來完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但是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學生整理后的信息很長,如果全盤托出會影響教學任務完成的情況。因此,教師要利用每天下午的自習時間,專門組織學生交流預講課文的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必要的篩選,將對理解課文、延伸課文最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整理再加工,再把找到的資料經(jīng)反復閱讀后變成自己的話通俗易懂地介紹給大家。例如,教學《將相和》一課之前,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藺相如這個人物,筆者組織學生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了整理再加工。學生們在充分閱讀原始資料后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交流資料:(1)當時藺相如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的時候,秦王把和氏璧傳給他的妃子和臣子們。雖說他們都愛不釋手,但絲毫沒有贊成的意思。于是藺相如就心生一計,用自己的語言去鎮(zhèn)住秦王。(2)據(jù)《史記》中的資料記載,當時藺相如投靠的是繆賢的門客??娰t想投靠到燕國去,藺相如就勸說他,后來趙王寬恕了繆賢。
由于學生在閱讀文章前對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已經(jīng)進行了初步的交流,他們在課堂上就能夠利用手中的資料進一步感悟文中的人物,進一步交流各自的體會。這種讀前練說的方法,能使學生讀與說的能力在循序漸進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
二、讀中練說
閱讀教學的全過程,為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提供了最為廣闊的空間。教師應抓住課文中那些高度概括、抽象卻與中心密切相關的詞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通過說話練習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深化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例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文章中有一句話:“消息一傳出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逼渲小稗Z動”一詞比較概括和抽象。筆者是這樣進行引導的:“‘轟動是一種什么樣的場面?如果你置身于這一場面之中,能具體描述出‘轟動的情景嗎?”學生1說:“消息一傳出,頓時,大街上彩旗飛揚,歌聲震天,人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聽了學生1的發(fā)言,筆者立即對全班同學說:“他說出了大街上的情景和群眾們的反應。誰還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學生2說:“消息一傳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歡聚在一起,老人捋著胡須笑,孩子樂得拍手跳,青年男女樂得邊歌邊舞?!睂W生3說:“消息一傳出去,人們都對詹天佑贊嘆不已。有的說:‘詹天又可真了不起。有的說:‘他可真為咱中國人爭了一口氣!有的說:‘我們終于能自己來修筑鐵路了!有的說:‘這回我們的腰板可以挺起來了!”
在以上的說話練習中,學生的發(fā)言由概括變得更加具體,提高了閱讀教學中說的密度,也提高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而且,這種練習始終緊扣在理解領悟課文的內容、思想、情感這根線上,使學生讀與說的能力得到和諧發(fā)展。
三、讀后練說
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對于一些事物的感悟和理解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但是他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由于受到心理素質、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影響,總會感到不知從和說起。這時,教師應充分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抓住學生思考與表達的途徑與方法,對學生及時進行引導和啟發(fā),為他們開辟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使他們能將自己在讀文后的感受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筆者在教學語文教材第十冊16課《匆匆》一文后,對學生說:“ 這節(jié)課我們一同欣賞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大家一定有許多的感想和體會想要表達,現(xiàn)在就請大家仔細想一想,然后共同交流?!辈灰粫?,學生1站起來說:“ 學習了這一課,使我想到了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惫P者及時總結了他的發(fā)言:“你引用了我們學過的一句詩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其他的同學呢?”學生2說:“時間是逃去如飛的,這一點誰也無法否認,但我們也不要一味地為時間的流逝而嘆息,珍惜時間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活得有意義。”對于這位同學的發(fā)言,筆者給予了肯定:“你不僅認識到珍惜時間的重要性,還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活得有意義,這說明你的認識更進了一步。我想我們應該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去完成更多有意義的事,在生命的歷程中不斷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學生3在筆者說完后似乎得到了啟發(fā),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和您的看法差不多。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有限的時間里留下值得后人珍惜的東西。這使我想到了雷鋒叔叔的一句話:‘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本o接著,學生4 站起來說:“讀了《匆匆》一文,我想到了也許生命只是那么短暫的一刻,但生命的價值卻無與倫比。我們必須用僅有的時間去完成無限的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生命的價值就是如此?!蔽覍晌煌瑢W的發(fā)言倍感欣慰:“這兩位同學完善了老師的發(fā)言,一位引用了名人名言,一位說出了自己的凡人名言,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以上的教學片段中,學生能夠從各自不同或相近的角度談出自己對于學過這篇課文的真實感受。他們表達感受的方式也各有特色:有的引用名人的詩句;有的運用了恰當?shù)谋扔?有的聯(lián)系自身存在的問題;有的在固定說法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新的觀點,表明了自己對生命價值的看法……學生們在教師具有引導、啟發(fā)和激勵性的評價中,自由地表達,盡情地抒懷。在這樣的說話實踐中,他們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表達得淋漓盡致。
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本質應當被視為師生、生生生命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師多從這個角度設計教學,那么課堂教學必將是一曲和諧的生命合奏?!币虼?,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讀與說,擊中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師生、生生的交流中得以呈現(xiàn)、撞擊,為培養(yǎng)他們讀與說的能力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吳憲洲,東艷.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01).
[2]陳君蘭.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江西教育,2012(15).
[3]劉美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課外語文,2018(10).
[4]崔心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J].吉林教育,2015(02).
[5]陳中慶.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四種能力”[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Deng Yun
(Tieling Primary School, Nangang District,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Reading and speaking have mutual influence and promo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is the basis of speaking, speaking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reading, and speaking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read further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practicing speaking before reading, practicing speaking during reading and practicing speaking after reading.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development; image thinking; abstract thi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