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忠 周衛(wèi)雄 李欽艷 曾振基 陳逸湘 鐘瑩瑩 梁文慶
(1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廣東梅州514071;2梅州市華康生物有限公司,廣東梅州514071)
赤靈芝(Ganoderma lucidum)為多孔菌科靈芝屬藥食兩用真菌,一直被人們視為延年益壽的珍品,是傳統(tǒng)的名貴藥材,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1-2]。目前在魯西南、閩西、浙西南、粵東北等多地靈芝都作為主要推廣的珍稀食用菌品種。室內赤靈芝代料栽培技術在梅州推廣時間長、范圍廣、數量多,特別是當前提倡精準扶貧形勢下,靈芝作為農村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對貧困地區(qū)脫貧有著重要作用。但靈芝栽培模式多樣,亟待建立完善可推廣栽培模式。筆者總結梅州室內靈芝有機栽培技術及注意事項,以期為室內袋栽靈芝的優(yōu)質、高產和有機栽培提供參考。
生產場地衛(wèi)生清潔、場地周邊500 m以內不允許有“工業(yè)三廢”等污染源的存在,遠離醫(yī)院、學校、居民區(qū),離公路主干線500 m或以上;大氣空氣質量好、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水源無污染、符合GB 5749—2006的要求。與常規(guī)農田比鄰的栽培區(qū)設置30 m的緩沖帶,栽培場地和周圍禁止使用除草劑等化學合成農藥。
赤靈芝屬好氣性高溫型菌類,其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fā)育所需適宜溫度條件基本一致,最適靈芝生長發(fā)育的溫度為25~28℃,空氣相對濕度為65%~90%。根據梅州氣候特點,栽培赤靈芝以秋季9月-次年2月制種,同時生產栽培袋,春季2-3月發(fā)菌,3-5月開袋出芝,4-6月上架彈粉,6-7月收粉收芝。如此安排靈芝孢子粉和子實體產量高、質量好。具體的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具體安排。
主料是天然基質雜木屑,殼斗科、杜英科、金鏤梅科、樺木科等木質較堅硬、邊材多、心材少的闊葉樹種木屑均可利用。經粉碎、過篩,木屑細度在0.5 cm以下,新鮮、無霉爛、無結塊、無異味、無油污,含水量14%~60%,pH8.0左右,總氮含量不低于0.3%。不使用長期堆積發(fā)酵的木屑,也不使用松、杉、樟、桉等芳香味樹種的木屑。
輔料麩皮經有機認證,符合NY/T 119—1989的要求;白砂糖符合GB 317—2008的要求;石膏符合GB/T 5483—2008的要求。
赤靈芝菌種盡可能采用經認證的優(yōu)良菌種,可追溯菌種來源,梅州地區(qū)推薦使用泰山赤靈芝菌種。母種一般通過組織分離純化來制備,在無菌的條件下,選取形態(tài)正常、新鮮無病、成熟無蟲、剛開始開片的優(yōu)質赤靈芝,于菌蓋內部切取一小塊米粒大小的組織塊,接種在斜面培養(yǎng)基上。置溫度25~28℃下避光培養(yǎng)7~10 d可長滿斜面;當白色菌絲布滿斜面時,即得母種。然后再擴大培養(yǎng)成原種和栽培種,栽培種菌齡不超過50 d。梅州地區(qū)每年3-4月分離純化當茬靈芝,經母種-原種-栽培種3級制種,保證菌種質量和數量;秋季9月-次年2月擴大制種制菌包。母種配方為PDA培養(yǎng)基,原種和栽培種均使用麥粒98%,石膏2%的培養(yǎng)基[3]。
室內赤靈芝有機栽培使用的材料主要有雜木屑、有機麩皮、石膏等,均選用有機認證或天然材料的基質。推薦使用配方為:天然基質雜木屑78%,有機麩皮21%,石膏1%,經充分混合、加水拌勻,料水比為1∶1.5為宜,pH自然。
手工裝袋或機械裝袋均可,將拌勻的培養(yǎng)料裝入規(guī)格17 cm×33 cm×0.005 cm的聚乙烯塑料袋中,料高20 cm、濕料重900 g,栽培袋基質上緊下松,貼料面扎緊袋口,并及時上鍋滅菌。通常采用常壓滅菌,溫度達到100℃后維持10~12 h,當達到滅菌時間后,停火、停氣,降溫到50~60℃,出鍋置冷卻室降溫。
按接種室的無菌操作要求[4],當滅菌后的料袋溫度≤30℃、氣溫≤25℃時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接種。打開袋口接入菌種,菌種盡量鋪滿料面,然后扎緊袋口。將接種后袋移入已滅菌消毒好的培菌室,雙排臥倒墻式擺放在地面上,袋口朝外(圖2),每排擺放6~8層高,排距0.5 m。每隔10 d翻堆檢查一次。保持培菌室溫度22~28℃,空氣相對濕度60%~70%,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無需光照。一般經35 d左右,菌絲可長滿袋。
出芝階段是靈芝栽培管理的關鍵階段,也是病蟲害多發(fā)階段,不同出芝階段一定要協(xié)調好通風、溫度、濕度和光照間的關系,盡量滿足不同時期靈芝生長所需條件。
5.4.1 開口
菌絲長滿袋后不能立即出芝。待菌絲濃白、菌袋緊實并達到生理成熟后,用消毒好的小刀在袋口側上沿開一個“十”字形狀、寬2 cm的小口,開口位置要一致,以防后期芝與芝粘連?;蛘哂孟竞玫募舻吨苯釉谠K處剪去含扎繩的袋頭。
5.4.2 原基期
開口約一周后,開口處形成白色隆起的原基并伸長成菌柄;原基形成階段要保持溫度20~28℃、相對濕度70%~75%的環(huán)境,在散射光的刺激下,原基逐漸隆起伸長增大成白色拇指大小疙瘩,開始進入子實體生長階段。
5.4.3 開片期
隨著隆起的增大增長,菌蓋逐漸形成,待菌蓋直徑約3~5 cm時,可保持溫度25~30℃、空氣相對濕度85%~95%,適時疏芝、去小留大,按一袋留一芝的要求進行出芝管理(圖3)。此階段可適當加強光照強度和延長通風時間,提高溫度和濕度,否則易長出鹿角狀的畸形靈芝。
圖2 室內墻式雙排臥擺靈芝菌包
圖3 “一袋留一芝”出芝
5.4.4 成熟期
菌蓋經過約30 d的生長發(fā)育,芝片邊緣白色生長圈逐漸消失,邊緣變紅、增厚,芝片增重,菌蓋不再擴展、開始木質化,并伴有極少量孢子粉彈射現(xiàn)象則表明芝片已成熟,應盡快上架彈粉。
當子實體進入成熟階段時,用濕布將菌袋抹干凈晾干上彈粉架,菌袋交錯多層放齊,菌蓋不相互接觸,出芝菌袋總體積不超過彈粉架內容積的1/3為宜(圖3),用17 g拷貝白紙或棉布、綢布將架子(200~400 cm×100 cm×190 cm)密封,此時進入收集孢子粉階段??捎猛该鞅∧ぷ鲆粋€觀察孔,觀察架內彈粉情況。放置彈粉架的彈射室要求干凈、陰涼、有散射光,適當通風,保持溫度22~30℃,相對濕度75%~85%。
經過35~40 d的上架彈粉,即可收集孢子粉和子實體。采收時,揭開白紙,用毛刷將菌蓋上和彈粉架內的孢子粉輕輕掃下收集,再用枝剪從芝柄基部剪下子實體。采收的靈芝產品可曬干或烘干,通常將采收到的子實體是腹面向上攤開,連續(xù)曬3 d以上至芝片含水量低于13%,芝片降至室溫后置于干燥的室內密閉保存待售;孢子粉則置于有擋風板的箱內曬至含水量低于6%,再用100目篩子過篩,孢子粉降至室溫后密閉保存待售。
圖3 赤靈芝子實體上架彈粉
主要病害有綠色木霉、青霉、鏈孢霉等,主要蟲害有靈芝造橋蟲、靈芝谷蛾等。
病蟲害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達到生產安全、優(yōu)質的有機、無公害靈芝的目的。
一是選擇抗逆性強,品質好、高產的靈芝品種,保證種源不帶病毒、雜菌和害螨等有害生物;二是培養(yǎng)料徹底滅菌,掌握好滅菌時間,確保培養(yǎng)料溫度達到100℃時連續(xù)保溫10 h以上;三是要保持芝場及周圍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及時清除受雜菌污染的菌棒,定期對芝場消毒除蟲等。
利用防蟲網、遮陽網等功能網隔離培菌室和出芝場所,阻止害蟲侵入;利用紫外線和臭氧等裝置對接種器具和栽培場所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