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說唱領域的翻譯與傳播研究
      ——以《越劇雙語精選》中的《紅樓夢》為例

      2020-02-21 11:56:54張迪青
      語言與文化論壇 2020年3期
      關鍵詞:唱詞原文譯文

      ◎張迪青

      1 前 言

      在2018 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做了重要發(fā)言,提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中國傳統(tǒng)戲曲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和縮影,向全世界推介中國傳統(tǒng)戲曲,可以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那么,如何消除語言障礙來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呢?成功的文化傳播和翻譯的質(zhì)量密不可分。正如趙瑤瑤、尹雪琳所言,高質(zhì)量的譯文才是中國戲劇對外傳播、世界了解中國戲劇的必經(jīng)之路。(2015:26)越劇作為浙江的文化金名片,在浙江文化“走出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謝屏、趙志義編譯的《越劇雙語精選》中《紅樓夢》英譯劇本為例,基于翻譯傳播研究理論,分析越劇劇本唱詞的翻譯策略、方法和技巧,并提出多模態(tài)的越劇傳播途徑,以期促進越劇的對外翻譯和跨文化傳播。

      2 翻譯傳播:一種新的研究領域

      20 世紀60 年代,尤金·A.奈達把傳播論和信息論的成果開始應用于翻譯研究。奈達認為,如果譯文起不到傳播和交際作用,不能夠被譯文讀者理解或接受的話,就沒有價值。(劉安洪、謝柯,2014:18)德國翻譯理論家沃爾夫拉姆·威爾斯(Wolfram Wilss)在《翻譯學:問題與方法》一書中談到,翻譯是一種和語言行為、抉擇緊密相關的用來傳遞語際信息的特殊方式??缥幕浑H傳播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翻譯,只不過翻譯涉及兩種語言罷了。(祝江、周漠智,1998)

      呂俊(1997:39)也認為翻譯具備傳播的一般性質(zhì),其本質(zhì)就是傳播。同時,他指出翻譯是社會信息的一種傳遞,是通過傳播者、傳播渠道和受信者之間的關系來體現(xiàn)的。任何一種形式的翻譯最終要完成的任務便是信息的傳播。因而,我們可以把翻譯視作一種用來交流和交換跨文化信息的活動。姚亮生(2004:135)提出: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審視翻譯活動,我們就可以將翻譯過程引入深層次的理論探討,從理論上解釋翻譯實踐中出現(xiàn)的種種翻譯現(xiàn)象和問題?!贝送?,還有一些國內(nèi)學者嘗試將“翻譯”和“傳播”相結合,以創(chuàng)建一門新的學科體系,如張生祥(2013:116)從控制研究、文本分析、媒介和受眾研究以及效果研究等幾個方面入手,研究翻譯傳播學的理論建構和學科空間;謝柯和廖雪汝(2016:14)以“翻譯傳播學”名和實問題為核心,通過從合理性、有效性與科學性對翻譯傳播學的“名”和從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對“實”的辨析,以實現(xiàn)該學科的基本理論框架的建成。

      翻譯傳播研究是一種新興學科研究領域,是翻譯研究的一種新范式?!胺g”和“傳播”之間并非一般的并立關系,而是一種行為和手段的融合(張生祥,2013:117)。具體來說,翻譯是一種跨語際、跨文化的傳播行為,而傳播就是翻譯的自然延伸。其中,譯者充當傳播者的角色,在翻譯過程中采取適當?shù)姆g策略、方法和技巧,以達到最終的傳播效果。

      3 越劇的傳播與英譯研究現(xiàn)狀

      發(fā)源于浙江嵊州的越劇,作為我國的第二大劇種(僅次于京?。械诙鴦≈Q。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越劇走出國門,成為向海外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從1953 年《梁山伯與祝英臺》首次風靡海外,到2006 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再到現(xiàn)如今“一帶一路”倡議下講好戲曲里的“中國故事”,越劇已經(jīng)廣泛流傳于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以及德國、法國、美國等國家。為了能更好、更快地傳播中國戲曲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在2008 年聯(lián)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啟動了“中國戲曲海外傳播工程”,出版了包括全英文版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內(nèi)的系列叢書;2013 年,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謝屏和趙志義編譯出版了《越劇雙語精選》,選、編、譯了包括《大道行吟》(Song of the Great Path)、《一縷麻》(A Strand of Hemp)、《班昭》(Ban Zhao)、《海上夫人》(The Lady from the Sea)、《新獅吼記》(The New Lioness Roars)和《紅樓夢》(The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6部越劇劇本及其英譯本(2013:1);2014 年,朱江勇、景曉莉和莊清華合作出版了中英雙語的《戲曲中國》。這些編寫和翻譯活動將越劇的國際化推向更高階段,提升了中國戲劇的國際地位。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典文學經(jīng)典之作的《紅樓夢》,雖然在海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因其基于原著的英譯本篇幅較長,受眾偏窄,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它的廣泛傳播。在這種情況下,用越劇這樣的說唱方式來進行傳播,不失為一種簡潔又吸引人的新傳播方式?!对絼‰p語精選》中的越劇《紅樓夢》劇本是徐進按照曹雪芹、高鶚原著小說《紅樓夢》改編的。該文本將長著濃縮成了幾個小時的舞臺劇本唱詞,集中呈現(xiàn)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人的愛情悲劇故事,反映了封建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同時突顯了中華文化中反對封建思想、發(fā)揚反抗精神的文化內(nèi)涵。

      4 越劇文化翻譯傳播機制

      要把中國的戲曲文化傳播出去,推動其在海外的發(fā)展,就要將翻譯活動和傳播相結合。根據(jù)德弗勒提出的互動過程模式,基于戲曲文化的內(nèi)容,筆者構建了說唱領域內(nèi)的翻譯傳播模式圖,如圖1 所示。該翻譯傳播模式圖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前后相互關聯(lián)的流程圖,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相輔相成的。研究翻譯傳播模式應當以目的語受眾為中心,以目的語受眾的需求、文化認知為出發(fā)點。在翻譯傳播的過程中,目的語受眾既是出發(fā)點也是最后的歸宿點,目的語受眾傳播的內(nèi)容就是反饋信息。

      信道包括翻譯過程和傳播途徑,在整個戲曲文化翻譯傳播模式中是至關重要的。在充分把握目的語受眾(傳播對象)的同時,我們需要把握好傳播內(nèi)容。運用各種翻譯策略、方法、技巧,結合有效的傳播途徑,才能達到良好傳播效果的目的。翻譯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橋梁,傳播則對戲曲文化在海外的發(fā)展起補充和推動作用。

      圖1 中國戲曲文化翻譯傳播模式圖

      4.1 翻譯傳播視角下越劇英譯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在越劇文化向海外傳播的過程中,翻譯的作用功不可沒。奈達在其著作《語言、文化與翻譯》中指出,譯者是文化中介,是連接著不同語言、不同文化和不同人民的紐帶。因此,做好越劇譯介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傳播貫穿翻譯的始終,譯者在“讀者或聽眾為中心”的翻譯觀的引導下,在宏觀的策略層面、中觀的方法層面以及微觀的技巧方面等都進行了導向性的處理,為信息從源語文化向目的語文化流動和傳達提供保障。

      4.1.1 文化傳播的翻譯策略

      “翻譯是跨文化傳播的中介環(huán)節(jié), 具有文化和傳播的雙重性質(zhì)。翻譯的過程是文化與文化的對話,是文化傳播?!保◤垙囊?,2007:48)在翻譯過程中,當需要處理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因素時,通常會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如以讀者為中心和以原作為中心的翻譯策略。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是指譯文需從目的語受眾便于理解的角度出發(fā),傳達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該策略下的譯文在語言表達上會更接近于目的語,因而這樣的譯文更能被目的語受眾理解并接受。以原作為中心的翻譯策略則是譯者想盡可能地接近原文的風格,讓目的語受眾向原文作者靠攏,以源語文化為歸宿,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便能保證源語言的原汁原味。(Larence Venui,1995:353)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通常將交替使用這兩種策略,不偏袒任何一方,目的是不僅達到傳神達意,兼而滿足受眾的需求。

      1.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在傳播中的體現(xiàn)

      在進行越劇劇本唱詞翻譯時,考慮到唱詞中包含的典故、歇后語等對毫無中國文化背景的外國人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因而譯者往往會采用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這樣有助于讀者能實時獲得對劇情內(nèi)容的正確理解。

      原文:琪官【唱】但愿得魚雁往來多傳書。

      譯文:Qiguan [Singing] And I hope our correspondence will extend.(謝屏、趙志義,2013:332)

      “魚雁往來”源于典故?!棒~雁”代指書信,是我國古代郵政的象征。因越劇唱詞與普通文本不一樣,無法對“魚雁”添加注釋,信息傳遞非常受局限,目的語受眾觀看演出時就不能及時地獲取與之相對等的信息,容易造成理解困難,影響信息的傳播。在這種情況下,譯文對“魚雁往來”并沒有直譯,而是結合典故,把其潛在含義用“our correspondence”來傳達,語言簡潔,語義貼切,通俗易懂,傳播效果未受影響。

      2.以原作為中心的翻譯策略在傳播中的體現(xiàn)

      當我們翻譯傳播中國文化時,為了能更好地忠實于原文作者的風格和思想,讓目的語受眾可以近距離地感受中國文化,譯者往往會對文化負載詞、俗語、熟語等地方品味的唱詞采用以原作為中心的翻譯策略,進而提升地方文化的軟實力。

      原文:(晴雯)孫悟空套上了緊箍咒,沒法子,來,再讀一會兒吧。我來替你打扇。

      譯文:(Qingwen) You are just like the Monkey King controlled by the Incantation of the Golden Hoop. There’s no help for it. Please read a little bit longer. I’ll fan for you. (謝屏、趙志義,2013:334)

      孫悟空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里的神話人物,享有“美猴王”之稱?!熬o箍咒”是唐僧用來制服徒兒孫悟空的咒語,緊箍收縮后會致頭痛難忍。后用來比喻束縛人的東西。鑒于《西游記》這部巨作中的孫悟空角色魅力已經(jīng)超越了國界,因而唱詞譯文保留了原文中的文化色彩,直接將“孫悟空套上了緊箍咒”形象地譯為“You are just like the Monkey King controlled by the Incantation of the Golden Hoop”。這樣的翻譯傳播效果不言而喻,不但可以把目的語受眾帶入外國情景中,感知外語文本的語言與文化差異(Larence Venui,1995:353),而且把信息準確地表達了出來,增強了語言的表達效果,達到了文化傳播目的。

      由此可見,對于中國典故或歇后語的翻譯,我們可用以讀者為中心的翻譯策略,對于文化缺位詞或者含有特殊意義的文化現(xiàn)象等,我們則要用以原作為中心的翻譯策略。但是,無論采用哪一種翻譯策略,兩者都是翻譯傳播文化特色用語的常用手段。(黃艷春,2010:117)

      4.1.2 韻律詩傳播的翻譯方法

      在越劇劇本中,有一部分唱詞的句式結構工整,猶如韻律詩。這些韻律詩通常通俗易懂,語言優(yōu)美。為了更好地忠實于原文,譯者一般會采取恰當?shù)?、最貼近原文的處理方法,把原文中的音、形、意的效果同樣地傳遞到譯文中去。

      1.直譯法的傳播效果

      對于中英文中同時存在的某些修辭格,如明喻,在翻譯過程中,往往都會采用直譯法來保留原文中的修辭手法,使原文的修辭美盡可能地傳達給目的語受眾。(馮慶華,2010:150)

      原文:賈寶玉【唱】閑靜猶似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拂柳。

      譯文:Jia Baoyu [Singing] In repose she is like a lovely flower gently mirrored in the water, In motion, 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breeze.(謝屏、趙志義,2013:315)

      這句話出自第一場“黛玉進府”,這兩句唱詞表達的是賈寶玉初見林黛玉時的印象。賈寶玉用“似”和“好比”分別來形容林黛玉在安靜的時候就像好花兒映照水面一樣;在走路的時候,腰肢輕擺得猶如微風拂柳。顯然,這里采用的是明喻修辭格。在譯文中,前半句中的“she”是本體,“a lovely flower”是喻體,比喻詞是“is like”。后半句譯文是省略句,為了避免重復,譯者把主語和謂語“she is like”省略了。雖然缺少了主體“she”和比喻詞“is like”,但句子前后緊密相連,句型一致,目的語受眾能直截了當明白“a pliant willow”就是喻體。譯者既忠實于原文,準確無誤地傳達原意,同時采用和原文一樣的明喻修辭格來直譯,充分把握了傳播內(nèi)容,實現(xiàn)了原文和譯文的信息對等,展現(xiàn)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2.意譯法的傳播效果

      由于中文和英文屬于兩個不同的語系,在語言形式上的差別較大,因此對于押腳韻的韻律詩的英譯,譯者則會采用意譯法,進而實現(xiàn)譯文同樣押腳韻的效果。這樣,目的語受眾便也可以感受到相應唱詞的音美和形美。

      意譯法是指在翻譯過程中,不局限于原文中的句子結構,只要把原文的內(nèi)容或意思傳遞出來的一種翻譯方法。(靳梅琳,1995:89)。

      原文:【唱】昨日樓頭喜鵲噪,今朝庭前貴客到。

      譯文:[Singing]Magpies are whistling under the eaves of the mansion yesterday, And a distinguished guest really shows up today.(謝屏、趙志義,2013:311)

      原文的“噪”和“到”押腳韻“ao”。但因中英文兩種語言的語法和句子結構不一樣,與其相對應的譯文唱詞就采用了意譯法。該句中,通過“yesterday”和“today”押腳韻“day”來體現(xiàn)唱腔上的和諧與美感,把時間狀語放在句末,使句子結構更符合英文的語序,不影響越劇唱詞美感的傳播。

      4.1.3 文化信息類詞匯的翻譯技巧

      翻譯并非僅僅是一種語言和另一種語言間的簡單轉(zhuǎn)換,同時是兩種語言間的一個再釋過程,包括從語言到文化或是從形式到內(nèi)容。(趙玉宏,2013:72)在翻譯傳播研究中,特別是在說唱領域,劇本唱詞不僅要正確表達原意,更要注重信息的跨文化、跨語際傳遞。因此,在越劇《紅樓夢》劇本說唱詞的翻譯過程中,譯者采用了一定的特殊技巧來保證信息的高保真,具體而言就是采用增譯法、省譯法、釋譯法、轉(zhuǎn)譯法等技巧來提升越劇翻譯傳播的效果。

      1.增譯法

      增譯法是指基于原文,在譯文中增加一些能更符合目的語語法和表達的單詞或用語等。(馮慶華,2010:58)

      原文:【唱】哪像個老祖宗膝前的外孫女,分明是玉天仙離了蓬萊島。

      譯文:[Singing] She is not a granddaughter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fairy from the fabled fairyland of Penglai.(謝屏、趙志義 2013:312)

      例5 中,“蓬萊島”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指仙境,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在越劇舞臺演出中,唱詞講究精練,因而不可能采用注釋的方法來對“蓬萊島”做詳細說明。根據(jù)句意,該譯文在翻譯“蓬萊島”時,運用了增譯法,增添了 “the fabled fairyland of”來修飾“Penglai”,不僅正確完整準確地傳遞了信息,而且保留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原汁原味,傳播了源語文化。

      2.省譯法

      省譯法是指根據(jù)目的語表達方式或語法規(guī)則,省去原文中必須的而譯文中不需要的單詞或成分。(馮慶華,2010:61)省詞譯法并不會影響原文意思的準確傳遞。

      原文:賈寶玉【走向林黛玉身邊】妹妹尊名?

      林黛玉:名喚黛玉。

      譯文:Jia Baoyu [Approaching to Lin Daiyu]What’s your name?

      Lin Daiyu: Daiyu.(謝屏、趙志義,2013:316)

      譯文沒有對原文中的每一個單詞都進行翻譯,而是省略了“名喚黛玉”中的“名喚”的翻譯。劇本唱詞譯文簡潔明了,不啰唆,更具有口語化特性,側(cè)重于信息的有效傳播。

      3.釋譯法

      釋譯法是指原文中出現(xiàn)的較為抽象的詞、句,在翻譯的過程中,采用相對具體的方式來翻譯,從而使譯文產(chǎn)生和原文相等同的效果。(馮慶華,2010:48)

      原文:林黛玉【自語】外祖母家確與別家不同。

      譯文:Lin Daiyu: [Murmuring] Grandma’s home is indeed more magnificent than others’. (謝屏、趙志義,2013:309)

      這句話取自第一場“黛玉進府”。這里的府指的是賈府。賈府宏偉的外觀,華貴的陳設,讓初進賈府的黛玉感覺到了一種富貴尊榮的氣派。唱詞譯文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把“與別家不同”簡單地直譯為“is different from”,這樣就缺乏語言背后的深層次文化理解,沒有把原文隱含的信息準確地表達出來,無法實現(xiàn)更豐富的文化傳播效果,而結合該越劇的背景知識,采用形容詞“magnificent”的比較級結構,使原文抽象的語義具體化了。這樣的唱詞翻譯既忠實于劇本意思,很好地彰顯了賈府的雍容華貴,又讓觀眾更能直觀地掌握信息,明了易懂。譯文和原文達到了信息對等的傳遞效果。

      4.轉(zhuǎn)譯法

      轉(zhuǎn)譯法是指根據(jù)目的語的習慣表達,在翻譯過程中,把原文的某些單詞的詞性在譯文中進行轉(zhuǎn)化。(馮慶華,2010:66)

      原文:賈寶玉【摸出一個苓香串來】這是北靜王送給我的,是皇上賜下來的呢。

      譯文:Jia Baoyu [Offering a string of scented beads]This is given by the Prince of Beijing, a precious gift from the Emperor.(謝屏、趙志義,2013:328)

      在處理詞性轉(zhuǎn)換時,我們需遵循語言中的客觀規(guī)律,如果不顧規(guī)律而隨意轉(zhuǎn)換,往往就容易造成譯文的不通順或是不地道。一般情況下,在漢譯英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把中文中的動詞處理為英文中的介詞或名詞。(馮慶華,2010:70)原文中的動詞“賜”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譯為了介詞“from”,表達地道,意思精準,符合目的語受眾的思維。如果把其譯為“The Emperor gave it to me”,從語法的角度來說,沒有問題,但與目的語受眾的日常表述不符,表達不地道,而且作為臺詞來說,顯得啰唆重復,不易說唱,傳播效果易受影響。

      4.2 越劇的跨文化傳播途徑

      越劇文化要走向世界,擴大其海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離不開多模態(tài)、多路徑的傳播方式。良好的宣傳推廣手段是中國戲曲文化向海外傳播的有力保障。

      4.2.1 借助海外力量

      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向海外傳播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借用海外力量,如:海外藝術家、華人華僑或是喜歡戲曲文化的海外受眾?!耙泼袢后w(如華人移民)往往會發(fā)展出他們自己的機制來展示他們的文化身份”(袁曉華,2008:42),如原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尹派藝術家尹桂芳在定居加拿大多倫多后,創(chuàng)建了多倫多芳華越劇團;美國的“上海人聯(lián)誼會”聯(lián)合徐玉蘭等老一輩越劇表演藝術家共同創(chuàng)辦了美國洛杉磯越劇團,此外還舉辦了各種越劇專場演出、越劇明星專場的賑災義演;旅居在西班牙的越劇演員賴玉翠創(chuàng)辦了西班牙馬德里長青越劇團,這些海外力量為越劇文化在歐洲的傳播開辟了重要途徑。

      要讓中國的越劇在海外的傳播更廣,單靠移民群體的力量是不夠的。多元化的海外出版發(fā)行越劇英譯劇本也是一個重要的平臺。莫言的《紅高粱》、姜戎的《狼圖騰》之所以在海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該兩部文學作品均是由國外的知名出版機構發(fā)行推廣的。中國傳統(tǒng)戲曲要為西方國家所熟知,也可以考慮和國外知名出版機構加強深度合作。實力強大的海外出版機構往往更了解、熟悉市場的需求,更能把握市場的運行規(guī)律,這樣也就能更好地為海外受眾提供“量體定制”服務,有利于越劇在海外的順利傳播。

      4.2.2 運用新媒體傳播

      在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 + ”時代,越劇的跨文化傳播除了繼續(xù)沿用以報紙、雜志、書籍、電視、音像等傳統(tǒng)媒介對外進行宣傳工作外,互聯(lián)網(wǎng)、微博、微信、微視頻、手機App 等新媒體成了重要的傳播平臺。采用多樣化的媒介方式來進行對外宣傳,以實現(xiàn)越劇文化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式的傳播。

      (1)建立國際域名的越劇網(wǎng)站,推廣宣傳劇目特色、演員陣容等資訊,上傳越劇經(jīng)典唱段,開設越劇演員的專欄介紹,搭建與戲迷、越劇愛好者交流的論壇、貼吧。此外,筆者建議在推廣越劇精品的同時,最好能對越劇內(nèi)容表達進行創(chuàng)新,新增緊跟時代、反映當前社會生活的新劇目,以增強越劇在新時代的跨文化吸引力。

      (2)開通越劇名家微博微信,更新最近動態(tài),宣傳劇種流派,與粉絲互動交流,發(fā)揮越劇名家的自媒體宣傳。

      (3)開通微信公眾號,更新流派相關資訊內(nèi)容,發(fā)布各類演出活動。

      (4)開發(fā)越劇App,推出越劇愛好者體驗版塊,模仿、配音、擂臺賽。開設各種戲服網(wǎng)絡試穿版塊,讓越劇愛好者即使遠隔重洋也能感受中華民族特色元素。

      4.2.3 普及留學生越劇教學

      建議教育部在國內(nèi)大學給留學生開設越劇賞析類課程,一方面可以讓留學生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戲曲文化,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直接又便捷的越劇對外傳播方式。在各大院校留學生教學成果展示中,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經(jīng)常會上演精彩紛呈的中國文化節(jié)目,包括演唱越劇《紅樓夢》等選段,反響效果好。

      4.2.4 文化資源整合傳播

      “文化資源要轉(zhuǎn)化為能形成國際影響的文化軟實力,往往借由兩種途徑:以文化多樣性為展現(xiàn)特征的交流活動,和文化貿(mào)易服務水平為衡量標準的文化產(chǎn)業(yè)形式?!保ê?,2014:122)因此,越劇除了做好常規(guī)途徑的文化傳播外,不妨考慮開發(fā)一些和越劇相關的文化衍生產(chǎn)品,如印有越劇logo 的服飾、越劇卡通人物小扇子、冰箱貼之類的日常用品、卡通動漫/游戲等具有藝術培養(yǎng)作用的產(chǎn)品,以激發(fā)受眾對越劇的喜愛,進而增強越劇跨文化傳播的效果。關于這一方面,我國的越劇文化傳播可以借鑒英國莎士比亞戲劇文化旅游整合營銷傳播。莎士比亞戲劇文化旅游主要從傳播主體(皇家莎士比亞公司、莎士比亞故居信托公司、英國廣播公司、食宿提供商、民間活動家、其他主體)和傳播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技術性媒體和海報、報紙類非技術性媒體)兩個方面整合營銷傳播的。到目前為止,莎士比亞戲劇文化旅游開發(fā)在英國已經(jīng)取得了良好的業(yè)績。(李文明、徐沅林,2013:29)我們越劇文化的外宣也可以學習英國這種宣傳營銷方式,將越劇文化內(nèi)涵、舞臺美術設計、名劇名角等與旅游業(yè)進行整合營銷。各地旅游景點可以考慮將越劇譯本定時定點演出/講解,同時可邀外國游客換上戲服,學唱譯本中簡單的對白,通過其身臨其境的感受來傳遞潛在的越劇文化。

      5 結 語

      戲曲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和縮影。向全世界闡釋推介中國傳統(tǒng)戲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將會大大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本文將翻譯和傳播的原理有機結合,構建了中國戲曲文化翻譯傳播模式。當前,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要做好越劇對外弘揚和傳播工作,必須充分利用翻譯策略、方法和技巧來提升唱詞譯本的翻譯質(zhì)量,同時憑借多元化傳媒設施,可以就目的語受眾的接受效果、審美對等、倫理再現(xiàn)等方面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歡
      唱詞原文譯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博采芬芳釀花蜜——“風流三部曲”唱詞創(chuàng)作談
      戲友(2021年5期)2021-04-04 09:43:14
      譯文摘要
      1961電影、1978舞臺藝術片《劉三姐》的唱詞文本研究
      讓句子動起來
      I Like Thinking
      明代戲劇唱詞“白”范疇非原型顏色詞研究
      廣西壯劇南北路唱詞押韻特點之異同
      嘗糞憂心
      賣身葬父
      黄梅县| 衡阳市| 临洮县| 乌兰县| 聊城市| 柏乡县| 登封市| 望都县| 林周县| 河曲县| 辽中县| 林口县| 金沙县| 香格里拉县| 阜宁县| 华池县| 安塞县| 京山县| 鄂尔多斯市| 台安县| 凤山市| 富平县| 沛县| 巴彦淖尔市| 娱乐| 普兰县| 汝阳县| 长岛县| 汽车| 织金县| 巴马| 古丈县| 侯马市| 日照市| 陇南市| 长岭县| 泸西县| 东辽县| 道孚县| 藁城市|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