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摘? 要:在我國經濟發(fā)展新形勢下,居民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持續(xù)增加,當代受眾更加習慣使用新媒體獲取新聞信息,對傳統(tǒng)媒體帶來一定的制約和影響,在此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而更好地應對行業(yè)發(fā)展,為公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新聞服務。本文主要針對融媒體形勢下新聞工作者的素質提升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領域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融媒體? 新聞工作者? 素質提升?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21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10(a)-0242-03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demand for spiritual culture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 contemporary audience is more accustomed to using new media to obtain news informati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journalists shoul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enter into a better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provide more quality news service for the public.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improvement of journalists'qualit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syncretizing media, hoping to give some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fields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Media Integration; Journalist; Quality improvement; Strategy analysis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與更新,社會全面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在此背景下,新媒體逐漸盛行,并且迅速取代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成為社會主流媒體,尤其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全民普及下,人們更加習慣利用新媒體獲取信息和知識,電視與新媒體融合已經成為行業(yè)發(fā)展必然趨勢,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網絡廣播以及數字電視,是電視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重要形式,新聞工作者也要積極迎合時代特點和受眾需求,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強化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和融媒體意識,推動電視新聞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 新聞工作者素養(yǎng)組成
1.1 新媒體素養(yǎng)
在融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工作者的采編素質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以往的采編工作模式已經逐漸被時代淘汰,新聞工作者要具備一定的新媒體素養(yǎng)。首先,新聞工作者要熟悉新媒體的傳播途徑、傳播方式以及傳播特點,可以熟練掌握各種信息技術完成圖表、圖解以及新聞采編等工作,提升自身的新聞采編方式;其次,當代受眾更加習慣和喜歡利用視頻完成新聞信息的獲取,新聞工作者要善于使用視頻進行新聞加工,將視頻作為新聞信息傳遞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將鏡頭作為手中的筆,將新聞信息更加全面而具體地傳遞給受眾;最后,新聞工作者還要認識到融媒體時代受眾的需求,善于利用新媒體互動性特點與受眾進行雙向互動,帶給受眾更加良好的收看體驗,并且積極借鑒和參考受眾的建議和意見,不斷改善和優(yōu)化新聞產品,不斷提升新聞傳播質量和水平。
1.2 采編素養(yǎng)
在融媒體時代下,要求新聞編輯要善于使用各種新媒體獲取新聞信息,采編素養(yǎng)是融媒體對新聞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新聞工作者要善于整合各種信息資源,具有較強的采編能力和策劃能力,進而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開展新聞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帶給受眾以不同的收聽體驗;其次,具備敏感的職業(yè)能力,尤其在融媒體時代下,每天的新聞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新聞工作者要善于從海量的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資源,通過新聞信息整合將新聞事件完整地呈現給受眾,滿足當代受眾的精神需求;最后,新聞工作者需靈活運用各種新媒體開展新聞采編工作,將新聞事件的真相還原給受眾,通過多元化發(fā)布、多次生成以及一次性采集,實現媒體的高度共享和融合,保證新聞內容的時代性和價值性。
1.3 政治素養(yǎng)
隨著當代居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改善,人們對社會新聞更加關注和重視,新聞工作者所面臨的行業(yè)競爭壓力也持續(xù)增加,新聞媒體是國家和黨的喉舌,新聞工作者具有引領社會輿論導向、積極宣傳社會正能量的作用,具有引導社會、教化大眾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其一言一行、對新聞信息的解讀和制作,都會對公眾帶來巨大影響,因此,融媒體下的新聞工作者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主動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在新聞報道中積極宣傳社會正能量,帶給受眾以正確的思想引領,并且在社會中營造積極向上的風氣,促使社會輿論與社會價值觀相符。
1.4 思辨素養(yǎng)
在融媒體時代下,每天產生海量的新聞信息,但是由于新媒體的盛行,每個人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新聞信息的發(fā)布、獲取以及傳遞,新聞從業(yè)者的入職門檻不斷降低,也導致新聞行業(yè)中充斥了大量的虛假新聞,這些虛假新聞不僅對行業(yè)造成巨大影響,危害了新聞行業(yè)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同時還容易對公眾造成誤導,因此,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要具備較高的思辨素養(yǎng),對新聞信息進行甄別和判斷,及時發(fā)現網絡中存在的虛假信息,對新聞事件進行積極而專業(yè)的解讀,引導公眾辨明事情真相,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行業(yè)風氣,嚴禁存在嘩眾取寵和惡意造謠等行為。
2? 融媒體下提升新聞工作者素質的相關路徑分析
2.1 聚焦社會熱點
在以往的新聞傳播環(huán)境下,電視新聞占據社會主導地位,新聞內容、報道形式以及評論視角都是由新聞工作者決定,但是在融媒體時代下,受眾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新聞工作者要轉變自身的服務意識和傳播理念,聚焦社會熱點新聞,以迎合受眾的方式進行新聞報道,在收集新聞素材中,要多關注當代受眾關心的話題,對新聞素材進行科學分類,根據當代受眾的審美特點、精神需求以及喜好特征進行新聞素材加工。
2.2 強化職業(yè)素養(yǎng)
職業(yè)素養(yǎng)是對新聞工作者的硬性要求,在融媒體背景下,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新聞信息,雖然信息內容呈現爆炸式增長,但是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甚至一些新聞信息具有一定的夸大性、虛假性以及主觀性,對受眾形成了一定誤導,對人民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帶來負面影響,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需要正確看待網絡中充實的各種信息,強化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首先,在新聞產品加工中,要秉承客觀、真實、公正的基本原則,將新聞事件的真相還原給受眾,對事件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論,不能對受眾造成錯誤引導,積極弘揚和宣傳社會核心價值觀以及先進思想;其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崗位工作中,以嚴格的要求和較高的標準衡量個人能力,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強學習,不斷充實以及完善自我,實現工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的全面提升;最后,以嚴謹的態(tài)度對待新聞工作,不能存在嘩眾取寵的心理,堅持“內容為王”的創(chuàng)作原則,獲得受眾的信任和支持。
2.3 明確社會責任
新聞工作者的任務不僅僅為受眾提供新聞服務,其還具有引導輿論和社會教育的責任,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要根據融媒體的特點,進一步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首先,對時政新聞要進行反復推敲,進而確保新聞質量,尤其對于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要做到詳盡解析,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政策內容,起到社會宣傳的作用和價值;其次,要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熱愛民族、熱愛國家、擁護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尤其對于一些錯誤和虛假信息要及時糾正,避免對受眾造成錯誤引導;最后,在新聞報道中要挖掘社會正面例子,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發(fā)揮新聞報道的社會教育作用。
2.4 開展組織培訓
想要全面提升新聞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不僅僅要依靠其自主學習,電視臺以及新聞機構還要發(fā)揮宏觀引導作用,定期組織新聞工作者開展培訓教育,通過培訓提升新聞隊伍的素質和能力。首先,積極邀請社會學者和行業(yè)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將融媒體下新聞行業(yè)的前沿知識和最新動態(tài)傳遞給新聞工作者,促使其增長見識、開拓眼界,形成全新的工作理念,進而為崗位工作提供理論支撐;其次,專業(yè)人士和行業(yè)機構還要加強合作交流,利用自身的資源進行人才培養(yǎng),實現培訓教育資源的互通有無,共同分享新聞信息和工作經驗,通過行業(yè)內部交流實現新聞工作者能力和素質的提升;最后,將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送到發(fā)達國家進行借鑒和學習,積極吸取先進國家的經驗和知識,將其帶回到崗位中,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新聞事業(yè)發(fā)展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
2.5 甄別新聞信息
在融媒體時代下,信息呈現海量增長是新聞行業(yè)的主要特點,其中摻雜了大量低質量的新聞信息,面對每天在國內外發(fā)生的大事小情,新聞工作者要具備一定的新聞信息甄別能力。首先,在發(fā)現新聞素材中,要對其真實性進行分析,將真實作為甄別新聞信息的首要原則,不能為了吸引受眾關注而故意報道虛假信息和錯誤信息;其次,在進行新聞事件報道中,要對新聞信息來源渠道的合理性以及真實性進行反復驗證和推敲,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保證新聞內容的可靠性以及可信度;最后,在選擇和甄別新聞信息中,要盡量選擇社會關注度高、受眾群體反應強烈以及貼近受眾實際生活的新聞信息,促使新聞報道更加符合受眾需求。
2.6 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
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報道無論從內容、環(huán)境、載體以及傳播方式等方面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作為一名現代新聞工作者,要認識到融媒體是新聞事業(yè)的必然發(fā)展趨勢,并且對工作理念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首先,要充分認識到當代受眾的閱讀習慣,并且根據受眾需求和習慣進行工作理念創(chuàng)新,保證新聞報道的嚴謹性、科學性以及時尚性;其次,新聞工作者要更新自身的觀念和意識,并且突出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對新聞報道進行形式創(chuàng)新,充分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閱讀需求;最后,新聞工作者要保持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并且以此為理念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前提,熱愛本職工作,主動迎合融媒體特點進行改革和開拓。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融媒體背景下,受眾更加習慣和喜歡利用新媒體進行新聞信息獲取,尤其隨著自媒體的盛行,每個用戶都可以成為一個自媒體進行新聞信息傳播,新聞工作者的入職門檻不斷降低,在此背景下,新聞工作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為公眾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成為一名社會需要的現代化新聞人才。
參考文獻
[1] 嚴三九.融合生態(tài)、價值共創(chuàng)與深度賦能——未來媒體發(fā)展的核心邏輯[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6):5-15.
[2] 石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媒體融合發(fā)展[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B12):67-68.
[3] 李哲.淺談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素質的提升[J].西部廣播電視,2020(6):152-153.
[4] 趙永強.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錘煉“四力”之良策[J].記者搖籃,2020(3):159-160.
[5] 錢大衛(wèi).探討融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媒體新聞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升[J].西部廣播電視,2020(5):183-184.
[6] 謝宗貴,陳學英,邵的灣.融媒體視域下全媒型專家型新聞工作者隊伍構建[J].東南傳播,20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