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
不同的文體,表達方式不同,其關鍵語句的表現(xiàn)形式也不相同。詩歌可能是一個字或一個詞,散文可能是一句含義深刻的話,說明文可能是一個觀點,小說可能是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中的精彩語句。每篇文章關鍵語句出現(xiàn)的位置也不一樣,有的在文章開頭,有的在行文當中,有的在文章末尾等。要找到這樣的語句,我們可以從文眼——題目、事件發(fā)展的高潮、作者情感的沸點、文章的矛盾點以及含義深刻富于哲理的語句入手,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到關鍵語句,借助關鍵語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統(tǒng)編本教材各冊在單元提示中,對關鍵語句發(fā)揮的作用有系列的表述。我們應該依照由低到高,逐級遞進的要求,發(fā)揮好關鍵語句的關鍵作用。
一、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三年級上冊第6單元要求“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重在理解。目的是要借助關鍵語句,讀懂一段話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一文,課文圍繞第1自然段“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主要寫了“風”“水”“動物”這三個“音樂家”。每個自然段的開頭又以極其生動的語言對本段內(nèi)容進行了概括,“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圍繞這三個關鍵語句,作者把這些“音樂家”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教學時,引導學生根據(jù)課后第2題的要求,先在文中找出這三個關鍵語句,填在圖表中,初步把握課文大意。接下來緊扣關鍵語句,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領略文中不同的“音樂家”“歌手”的風采。如“音樂家”“風”,微風拂過,“輕輕柔柔”“呢喃細語”;狂風吹起,“雄偉激動”“充滿力量”。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想象“風”這個“音樂家”會彈奏出哪些樂曲,學生可能會說出“沙沙”“嘩嘩”“簌簌”“唰唰”等生動的擬聲詞,從而理解這一段話的意思。其余兩個“音樂家”,引導學生用這樣的方法自主學習,以理解文段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意思
三年級下冊第4單元要求“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重在概括。即通過關鍵語句,幫助學生進行抽象概括,找到這段話的精髓點和精要處,是在“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的基礎上的提升。
如何找到能概括一段話的關鍵語句呢?要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理解文段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要在學生讀懂段落中每句話的意思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讀懂了每句話的意思,他們就能把這些話聯(lián)系起來想一想“這段話究竟寫了什么”,從而找到關鍵語句,以實現(xiàn)對段落意思的概括。
如三年級下冊《花鐘》第1自然段,講的是“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段落中的關鍵語句在文章的中間,為概括增加了難度。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表格支架,先讓學生對本段內(nèi)容進行梳理:
梳理后,學生對表格內(nèi)容進行觀察、思考,自然能發(fā)現(xiàn)本段所講的主要意思:“一天之內(nèi),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睆亩柚@個句子,概括這一段話的意思,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下冊第1單元要求“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即體驗、領會,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教學中,學生通過理解語言,進一步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課文思想感情的語句,一般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邊讀邊想邊勾畫。這樣的句子可能會以反復的形式出現(xiàn),如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中的“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可能會以特殊的句式進行表達,如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中“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我的母親的眼睛……”;可能會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點明,如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對這些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要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生活環(huán)境,結(jié)合自己的認知,與文中的人物、作者進行對話,從而獲得最真切的體會。
如四年級下冊《天窗》一課,文中兩次出現(xiàn)“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這句話既表達了文中孩子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也包含了孩子們在這扇小小的天窗里,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獲取慰藉的思想感情。教學時,我們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在什么時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為什么說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引導學生勾畫出相關的語句,然后對語句中孩子們看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進行分類、對比閱讀,最后再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文中下雨時孩子們想到外面玩,而不得玩,不想休息,卻又被強迫休息的無奈心境。在此基礎上理解,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在那樣的心境下,天窗就成了打開孩子們封閉世界的唯一通道。在這個“通道”里,孩子們不僅用眼睛看世界,而且透過心靈觀察世界,他們在想象的王國里自由馳騁,營造出詩意的境界,讓身心得到舒展,讓想象得到放飛,從而體會這句話所包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四、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
六年級上冊第6單元要求“抓住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重在把握。四年級下冊要求“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六年級上冊則要求“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要求更高了。即通過體會思想感情,進一步要求學生通過深化思維、獨立思考,能把握文章表達的主要觀點,這是對六年級學生的較高要求。為進入初中,在思維訓練上進行初步的銜接。
如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句話是文章的主要觀點。學生要理解這個觀點,就必須通過品讀課文,找到理解文章的關鍵語句:“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苯虒W中,抓住這兩個關鍵語句,通過補充資料、品讀課文、觀看視頻、體會情感,了解地球的美麗與可愛、人類對地球的種種破壞和由此帶來的種種危害,體會作者對地球、對人類命運的擔憂,獲得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這一觀點融入學生的生命,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認識、歸納問題的能力。
不同文體的文章有不同的關鍵語句,不同的關鍵語句有不同的作用。如童話中蘊含深刻哲理的關鍵語句,小說中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關鍵語句,詩歌中表現(xiàn)詩歌內(nèi)涵的關鍵語句等。在教學的時候,我們要深入解讀文本,找到文章中的關鍵語句,發(fā)揮關鍵語句的關鍵作用,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岸區(qū)天臺崗雅居樂小學校)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