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城關中學 朱繼香
在當前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式太過乏味、無趣,大部分中學生不愿進行文言文閱讀,甚至對文言文閱讀教學產生厭煩的情緒。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本文主要從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等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只注重傳授給學生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致使學生逐漸降低了對文言文閱讀的學習興趣。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便是要提高學生進行文言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性是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的主要動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可以通過巧妙地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等方法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教材《答謝中書書》一課時,文章相對比較短,但如果直接讓學生去閱讀,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翻譯,依舊會加重他們對文言文閱讀的恐懼感。所以,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配樂朗讀導入的方式,來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以此增加學生文言文閱讀的積極性。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音頻讓學生聆聽他人是怎樣朗讀的,然后再通過隨機抽選學號的方式選擇一位學生進行朗讀。當然,為了讓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在他們朗讀前播放一些舒緩的輕音樂,讓他們伴隨著配樂進行朗讀。在這位學生朗讀之后,可以讓他選擇下一位朗讀的同學。以此通過配樂朗讀導入的方式,在提升文言文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文言文情感的理解,有效提高他們對文言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文言文的語言習慣與現代漢語存有較大的差異,再加上中學生所接觸的大多都是現代漢語的文章內容,中學生在進行文言文閱讀時,常常會因為不熟悉而產生畏難心理,不愿意去學習文言文。因此,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教師便可以借助熟悉的成語,將繁雜的文言文知識進行簡化,以便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教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課時,大部分學生對“增益其所不能”中的“益”字不會翻譯或翻譯不準確,這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成語“精益求精”的意思以及這個“益”字的意思。大部分學生都懂得這個成語的意思,也知道這個“益”字是“更”的意思。教師再順勢提問學生“增益其所不能”中“益”的意思,一些學生肯定會恍然大悟:也是“更”的意思。這就教給了學生“借助熟悉的成語,簡化復雜的文言知識”的方法。當學生借助這種方法自己可以理解文言文的含義之后,便會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熱情,提升他們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增進他們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學習的效率。
在當前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便是學生的參與度低,課堂教學氣氛低沉。而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文言文閱讀的信心,不敢回答問題,害怕答錯問題。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大膽答題,且只要學生的理解合乎常理,教師便需要給予其以充分的肯定,從而提高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度。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教材《桃花源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以“世外桃源”這個成語為切入點,鼓勵一些平時不善于回答問題的學生來解釋它的含義。如有些學生回答“環(huán)境幽靜、生活安樂的地方”,在他回答正確之后,教師要給予其充分的肯定;而有些學生回答“幽靜的地方”,這個回答概括不完善,那么便需要教師鼓勵他,并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回答問題。以此可以在一定基礎上,增加學生文言文學習的信心,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他們參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文言文閱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文言文閱讀教學,并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探索,優(yōu)化文言文閱讀教學,提高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