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澹歸的丹霞詩

      2020-02-24 15:51:44寧夏江
      韶關學院學報 2020年10期
      關鍵詞:丹霞山長老丹霞

      寧夏江

      (韶關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丹霞山位于廣東韶關市仁化縣境內(nèi),連綿逶迤數(shù)十里。山頂三峰并峙,翠綠如蓋;山腰絕壁倒懸,林木密蔽;山下錦江如帶,蜿蜒如龍。山中綠樹修篁,掩映搖曳;清泉瀑布,飛珠濺玉;紅巖丹壁,赫煥如火。

      順治十八年(1661),南明遺民李充茂將他與其兄李永茂購得的丹霞山施舍給嶺南高僧澹歸建叢林道場。澹歸嘔心瀝血,四方募化,慘淡經(jīng)營,歷時十七年,把丹霞山建成嶺南有名的曹洞宗弘法場所。澹歸亦如其師函昰,“性樂巖阿,心悲塵剎,既得棲真之境,益弘樂育之懷?;虿哒榷攴?,或披襟而笑月。蒼松白云,歲見新篇;紫玉青螺,時聞佳什。蓋已目擊道存,無行不與矣。”[1]對丹霞山非常喜愛,除外出化緣或交游,便徜徉其間,用優(yōu)美的詩句描寫了丹霞山秀麗的景色。

      澹歸的詩、詞、散文都對丹霞山水景物做了細致的描寫,且以詩歌描寫最多,也最有特色。其數(shù)量之多、描寫之詳細、視野之廣闊,自古以來沒有詩人能出其右。

      (一)對丹霞山的整體抒寫

      澹歸的丹霞詩,以雄放之筆,用遠鏡頭的方式對丹霞山做了整體描繪。他說丹霞山形如船,神如龍,色如丹,“此山如船,紫玉臺如梁頭,長老峰如桅,海螺、草懸諸巖如艙,龍尾石如舵,俯視群峰,點點如波浪,繞山皆水……丹霞宜別名‘法船’。予未嘗見真龍,長老峰如尺木,舵石如尾,海螺如項,草懸一帶如腹,大龍脊之旁兩坡如翼,與小龍脊連延夭矯,出海搏云,俯視群峰,點點如波浪,繞山皆水,非癡非蟄……西域諸尊者現(xiàn)龍奮迅三昧,非龍不得體,非奮不得行,非迅不得智,宜別名丹霞曰‘龍奮迅’。龍奮迅以神名,法船以形名,丹霞以色名?!保?]296-297并有詩云:

      一片丹霞成太古,眠云走石誰能數(shù)……此山我名“龍奮迅”,穿云一角潛虯遁。名之以形曰“法船”,百丈連檣濟巨川。赤脂透石名“丹霞”,天衣無縫圍袈裟。層層剝落芭蕉蕊,瓣瓣翩翻菡萏花?;蛳铝杞蠝澦?,峰峰云屬還波委。何來脫穎嘆錐頭,又見生花憐碓觜。撩天白象鼻郎當,出海玄蝦須吊詭。長老高幢自法筵,將軍大纛無堅壘。紫金據(jù)座已非常,白玉成塵各放光。[3]375

      詩歌描寫丹霞外圍赤石展布,如穿著一件天衣無縫的袈裟。山如一團攢花,巖石如花瓣,層層翩翻。象鼻山、海螺巖、長老峰、將軍石、紫玉臺等名勝如粒粒明珠,鑲嵌在丹霞山上。

      丹霞山主峰景觀分上、中、下三個層次。下層有錦石巖寺、夢覺關、幽洞通天、長天一線、龍鱗片等景點;中層有別傳禪寺、天然巖、紫玉臺等景點;上層則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三峰并峙,如出天表。故澹歸有詩句云:“此山須作三回看,上下中間各一天?!保?]231

      澹歸認為丹霞“山川奇秀,與天臺、雁蕩爭衡”[2]228。山勢險峻,地形復雜,山下三水合流,山上三巖鼎峙:

      清歌無那影婆娑,臺蕩休將粉本訛。緩步豈知山勢峻,遙觀爭識地形多。曲當四水浮雙髻,高出三巖擁一螺。最喜先登還后勁,日車欲側(cè)怕?lián)]戈。(城口、長岡、扶溪,三水合流,從右繞前,出左與石塘水會于雙髻峰下。三巖:朝陽、錦石、海螺,惟海螺為高)[4]40

      澹歸贊揚丹霞山水擅絕嶺南,峰谷回環(huán)連綿,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登高望遠,韶石山、周田、建封灘、瑤塘等地景色也非常優(yōu)美。

      擅絕南荒此大觀,卻應傳出與人看。高懸一幅山如畫,妙入連環(huán)谷似盤。韶石轉(zhuǎn)灣仁化水,周田對岸建封灘。若知賢者無私樂,舞桌瑤塘也不難。[4]42

      (二)對丹霞山重要景點的抒寫

      澹歸對丹霞山重要景點、特色景點,或作專筆描寫,形容曲盡,或?qū)δ骋痪包c不同的景致,在詩歌中多次提起。在丹霞山眾多名勝中,澹歸最關注海螺巖、長老峰、紫玉臺、錦江等景點。

      1.對海螺巖的描寫。澹歸來丹霞山以前就從師祖空隱道獨聽說過海螺巖,故有句云:“空隱老人坐海幢,海螺巖畔思迴翔”[3]363;“海幢方丈里,曾說海螺巖”[2]364??针[道獨對海螺巖的推崇加深了澹歸對它的衷愛。

      海螺巖是丹霞山主要巖體之一,丹霞山如船,海螺巖如艙。海螺巖處絕壁之上,一徑空懸,靠鐵索相護(“丹梯鐵索”),可達巖頂,巖頂有舍利塔(“螺頂浮屠”)。登上海螺巖,品茗看云,飄飄欲仙,澹歸萌發(fā)了依巖結(jié)宇的念頭:

      一徑空懸意悄然,錫聲欲過不還天。曾為白馬封金塔,更遣黃龍負鐵船。杖底云生同倚石,籬邊茶熟半浮煙。卻思結(jié)宇依巖話,吞吐江山得幾年。(阿字座元欲于此構(gòu)精舍,以奉老人,予謂此散圣安禪之地,非法王所宜處。今當乞之為息肩計,不妨下個先手耳)[4]77-78

      澹歸在另一首詩中,同樣描寫登上高聳的海螺巖,看到云過林巖,花氣芳潤,稱贊海螺巖是個結(jié)廬宜居之所,又一次表達了自己想棲身此地:

      白足凌危磴,天風吹海螺。燕居宜在此,登座定如何。花落枯巖潤,云興活水多。法王垂手罷,吾意在煙波。[3]412

      澹歸在另一組詩中寫重陽日登上海螺巖,眼前景色令人陶醉,再次表達了自己對海螺巖的喜愛(澹歸寂于浙江平湖,茶毗后丹霞僧眾將他骨灰塔于海螺巖):

      人間此日登高興,我在高山更欲登。直上海螺巖上去,螻蟻趁煞馬前蠅。

      才到東籬眼便青,簇新山海舊圖經(jīng)。誰能對此空歸去,卻讓陶潛獨醉醒。

      一泓石乳潑枯茶,歡喜群峰欲散花。垂老與君無事好,滿頭霜雪襯煙霞。[4]208-209

      澹歸在詩中多處提到海螺巖,如“韶石山前五馬渡,海螺巖畔千華路”[3]383;“峰頭長老吹海螺,生綃一幅微煙拖”[3]385;“海螺巖上月蒼蒼,羊石城邊水共長”[4]12;“分得雩壇甘露水,海螺巖畔日潺湲”[4]15;“歸囑海螺巖下石,也須結(jié)取火珠胎”[4]17。

      2.對長老峰的描寫。長老峰是丹霞山最高峰,在眾峰拱衛(wèi)中特立挺拔,獨出天表。別傳寺大雄寶殿正位于長老峰下:

      佇立偏勞眼角長,衣云千尺蔽扶桑。支頤獨在兒孫上,辟咡同歸祖父旁。量到梵宮俱絕望,解開王髻忽分光。自然白月中天處,迦葉從來不覆藏。[4]77-78

      長老峰觀日是丹霞著名的風景之一。詩人描寫了一輪赤日在地表渾沌處冉冉升起,光芒四射,為寒冬之晨帶來了溫暖:

      誰將赤日喚金盆,旸谷輸湯未易吞。四海不容分地界,一輪長欲耀天門。自然均照能開眼,率爾爭光早斷魂。莫怪寒巖來最晚,老僧背后有余溫。[4]58

      長老峰上有將軍石高高矗立,所謂“長老峰為座,將軍石作壇”[4]168,控險扼要,守衛(wèi)丹霞平安:

      是誰信手畫乾坤,江楚風煙勢欲吞。猶喜將軍銷劍戟,尚憐長老護兒孫。當關有虎惟高臥,半夜歸猿只斷魂。締構(gòu)也應支劫盡,與君剪燭共評論。(將軍,石名;長老,峰名)[4]41

      澹歸詩中還有多處描寫長老峰高危幽峻,如“長老峰頭人欲老,喜逢天上神仙表”[3]367;“早來長老蒙頭處,雪卷銀河日影浮”[3]366;“長老峰頭聞不二,松風云壑歌頻伽”[3]369;“長老峰頭曾鈍置,曉猿夜鶴莫相猜”[4]35;“海山門下枝枝秀,長老峰邊事事幽”[4]77-78。

      3.對紫玉臺的描寫。紫玉臺是別傳寺前面一塊巨大巖體。澹歸有文記曰:“別傳之寺,倚長老峰據(jù)座而雄視,右壁如列步障,左如袈裟之展勢,欲斷仍連。群石跳脫而下,有巨石南向,曰‘紫玉臺’,喬松百許”[2]291;“紫玉臺,巨石瑩凈,松釵滿逕,可以葺亭宴坐”[2]293-294。紫玉臺凌空突展,憑臺觀望,只見臺下風起云涌,山中景色變幻莫測:

      更上凌虛百尺臺,袈裟左覆掌中開。西流大水云根決,南至薰風日道來。便擬明湖飛柳絮,漫將滑路委松釵。山川只許人經(jīng)眼,陵谷誰分片石哀。[4]77

      澹歸常在紫玉臺宴坐望遠,迎來送往,“青藜杖頂才然火,紫玉臺前已設燈”[4]73;“白云委地虛扶杖,紫玉為臺別主香”[4]120;“韶陽借路問丹霞,紫玉臺前一盌茶”[4]226。

      4.對錦江的描寫。錦江經(jīng)仁化縣城蜿蜒而來,在丹霞峽谷之間環(huán)繞穿行,兩岸丹崖倒映水中,丹山碧水,景色迷人。澹歸詩中多處寫到錦江之美,如“錦溪夢高峽,影入青芙蓉”[3]342;“不知寺入三巖遠,卻見溪隨九曲長”[4]36;“赤崖俯錦溪,對影共展席”[3]347;“莫便長驅(qū)梅嶺坂,譬如重問錦溪津”[4]29;“倘為登臨念公子,相期共蕩錦溪舟”[4]114;“剩有金陵懷古句,攜歸散作錦溪花”[4]122;“抖擻幾多傾倒意,可堪鈍置錦溪濱”[4]135;“把袂誰將別恨償,丹霞臺下水茫茫”[2]24。

      (三)對丹霞山特色景點的描寫

      澹歸對丹霞山一些特色景點也很欣賞,并用細膩的手法寫出景點對丹霞之美的襯托和點綴。如寫“松嶺”蒼樹虬枝,幽古秀麗:

      欲選虬枝結(jié)蜃樓,煙綃輕羃互沉浮。海山門下枝枝秀,長老峰邊事事幽。已覺須眉隨我大,未知鱗甲倩誰收。因師識得清風起,百頃寒濤挾月流。[4]78

      寫“竹坡”翠竹千竿,墨綠如海,山風掃過,竹浪涌動:

      筼筜數(shù)尺墨斜拖,清渭千竿忽涌波。脫穎定隨零露上,掃壇時見烈風過。體非草木方呈異,用在東南不厭多。莫遣兒孫嫌地窄,彌天看取綠成窩。[4]78

      寫“芳泉”之水明凈一洼,清冽如鏡;烹茗煮茶,清香彌久:

      石上空明鏡影涵,為人流出澹中甘。碾茶未欲成龍鳳,第水休教落二三。力盡邊余白醉,夢回枕上益清酣。錦溪千里朝宗勢,一滴俱無不用探。[4]78

      澹歸以丹霞山為家,對丹霞山充滿摯愛之情。他在丹霞山駐錫多年,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非常熟悉。因而他的丹霞詩乃用心抒寫,順手拈來,絕不同于一般文人模山范水之作。這些詩藝術(shù)水平高,寫法不落窠臼,獨出機杼。

      (一)澹歸對丹霞山水景物不作純客觀的描寫,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澹歸移情于山水景物,賦予它們?nèi)说撵`性,山水景物與他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如康熙五年(1666),澹歸營建丹霞初成規(guī)模,奉迎其師函昰入主丹霞道場,并作詩12首與函昰相和。這一組丹霞詩就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如:

      五年荒草得人鋤,捧出天然我亦初。曲水屢疑青章奪,雄峰不受白云扶。鼓鐘競發(fā)螺巖爽,龍象群分鷲嶺圖。浩劫剖開新世界,一爐镕盡舊規(guī)模。[4]77

      詩寫丹霞山經(jīng)五年營建,以全新的面目展現(xiàn)于其師函昰眼前。現(xiàn)在其師要巡視丹霞山,他由衷地感到高興,丹霞山水也似乎為之怡悅,“鼓鐘競發(fā)螺巖爽,龍象群分鷲嶺圖”。再如:

      連波涌作百千峰,分勢合形各不同。未許秦人求出路,肯容謝客辨來風。玉臺起霧趨江左,舵石捎云略海東。此日隨師三匝后,自矜長在翠微中。[4]78

      詩寫函昰巡游丹霞,眾峰似乎也有靈性,有意在函昰面前展現(xiàn)各自姿態(tài),紫玉臺、舵盤石尤有靈性。

      康熙七年 (1668),澹歸摯友南雄知府陸世楷游覽丹霞。澹歸營建丹霞山,多得陸世楷的幫助。他對陸世楷十分感激,對陸世楷的到來十分高興,真心歡迎。丹霞山水也似乎懂得主人心情,隨主人一道表現(xiàn)出好客的熱情。陸世楷一行舍舟來到丹霞山腳下,即見“巖岫增波瀾”,“積風蕩煙靄”,“夕嵐下天風,云暗水生白”[3]330。第二天一早,賓主開始登山,丹霞山早已擺開了歡迎的陣勢,“鐘聲發(fā)明爽,豁落天門開”,“凌空得壯觀,過隙歸纖塵。雙堤隱豐林,樹色何佳哉”[3]330。陸世楷在丹霞山住了一晚,因公務在身不能多停留,賓主不舍,山水也似乎在挽留這位匆匆來去的客人,“我方理扁舟,千峰一時迷?;@輿下白云,玉臺為之低。溯流上瑤塘,指點前游蹊。北風吹別恨,雨色仍凄凄”[3]331。

      澹歸為營建丹霞山,走州撞府,長久在外募化,好容易才回山,丹霞山水似乎也知投桃報李,草木榮欣,鐘聲悠長,似乎在迎接他的歸來:

      贏得歸山不偶然,出門雖晚到還先。四時水草隨階下,萬里風云息眼前。峻極藤蘿扶石磴,空懸洞壑倚江船。且教莫撞鯨鐘乏,恐負深長太古年。[4]13

      澹歸在許多詩中都表達出對丹霞山的癡愛,丹霞山水似乎也感知到主人的這片愛心,當澹歸閑暇之余,便在主人面前展現(xiàn)出美好的意境,取悅主人。如:

      鈍棲敢意此為家,拔地支天出女媧。枕上不聞同井柝,飯余還啜本山茶。老松大竹藏深屋,赤石清泉散彩霞。更有月寒清絕處,慢煨冬筍看梅花。[4]13

      詩前四句寫他對丹霞山的喜愛,后四句寫丹霞山?jīng)]有辜負他的一片愛心,把山中雅致清幽的景色呈獻在他面前?!袄纤纱笾癫厣钗荩嗍迦⒉氏肌?;“月寒清絕處,慢煨冬筍看梅花?!边@是多么清雅脫俗的意境!這是丹霞山特意呈給主人的心靈享受。再如澹歸夜深人靜時登上丹霞之巔賞夜:

      鳴鐘以絕響,乘月登天梯。白影篩松陰,參差不能齊。萬類向春榮,亦有秋蟲啼。石角轉(zhuǎn)微風,眾香何紛披。文繁互可略,真色眉間低。此宗回向地,異武皆同蹊。復如日車行,西逝無東移。薔薇隱暮屏,薄煙澹迷離。吾歡亦若斯,黑甜赴前期。枕簟一以設,為遣長鳴雞。[5]308-309

      丹霞山就著意為主人營造了一個美好的夜晚:樹影婆娑,秋蟲亂鳴,野花飄香;星空繁密相間,月亮緩緩西沉。主人感到無限的愜意,“吾歡亦若斯,黑甜赴前期”,靜靜躺在涼席上,等待黎明的到來。

      在澹歸眾多描寫丹霞山的詩中,諸如“昨夜素交曾入夢,一輪明月照空山。天梯直上青霞起,龍尾同騎白日環(huán)”[4]47;“虛閣俯深江,風雨時一吼。孤情托眇莽,游目亦無偶。微云起空山,卷舒故難久”[3]341;“掃室存孤影,開軒數(shù)落花。何年留子石,垂老識丹霞。絕澗云生衲,浮空月上查。為呼無事客,攜手出非家”[3]430;“僥幸寒巖別路通,故鄉(xiāng)無分老相從。赤城霞借千尋石,青海瀾翻一塢松。誰寫金蓮深草外,自支鐵塔瑞云中”[4]12;“慘澹相期十載心,如今真得住山深。雪巖水自連云潔,松塢風兼帶竹陰。萬仞一關當獨立,百年雙眼送長吟”[4]10等句段,無不顯示出丹霞山水景物的靈性,它們與主人能相互感應,情感默契,形成非常圓融的意境。

      (二)澹歸丹霞詩善于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將山水名勝如珠子般一一串連起來

      這種手法常見于游記散文中,在詩中較少見,因為詩具有很強的跳動性,在這種跳動性很強的文體中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不僅需要很強的駕馭能力,而且需要充實的內(nèi)容,要做到人物景點有機交融,通過人物來顯示時間和游蹤;需要把每個大景點分成若干小景點,每個小景點又要各具特色。澹歸所有的丹霞組詩都采用了這一手法,以游蹤為經(jīng),以時間先后為緯,有條不紊地將丹霞風景依次呈現(xiàn)出來,詩因此具有一定的敘事性。如康熙三年(1664),南雄太守陸世楷來訪,澹歸作《孝山來游丹霞》20首??滴跷迥?(1666),天然函昰巡游丹霞,澹歸作《和天然老人丹霞詩》10首??滴跗吣辏?668),陸世楷重游丹霞,澹歸作古體組詩《孝山重游丹霞》7首。下面以《孝山來游丹霞》為例加以說明。

      康熙三年,南雄太守陸世楷來訪丹霞,澹歸“以仲冬二十日自相江同上,二日到寺,即周海螺巖一匝而下,二十三日從錦石巖登舟,至瑤塘而別”[4]39。詩以游蹤為主線(船入丹霞——足登巖壁——話別錦江),以時間為輔線(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構(gòu)成一組絕妙的丹霞山水畫。

      二十一日船從錦江入丹霞時,自銅鶴嶺看觀音送子石,描寫逼真:

      雨斷云疏曉勢開,嵐光無數(shù)斗船來……不意貴人生羽翼,似從大士出胞胎。繞山三匝看猶在,誰結(jié)蓮花七寶臺。(過銅鶴嶺,觀音石,仿佛花冠瓔珞之相。江水環(huán)山左右,前后繞之三匝,皆如覿面)[4]39

      自錦江仰望丹霞,懸崖峭壁,高聳入云,巖上山花爛漫:

      指點曾城郁絳霞,舟行云駛又紛拏。望窮絕壁元通水,投至深林不是家。介弟旌旗迴卻月,象人弓矢落懸崖。御風直上天梯看,滿樹寒香笑吐花。[4]40

      二十二日登上長老峰,見屯軍砦形如倉廩,人面石不像“人面”,像儒巾或倒靴。峰頂有泉水冒出,周邊草木茂盛:

      籠日云連罩月煙,從新刻畫倍生研。斧斤謝客林俱辟,畚鍤愚公海亦填。倉廩成形方得地,巾靴假號莫欺天。斷崖續(xù)雪雖寒瘦,依舊靈芽潑冷泉。(屯軍砦在長老峰左,形如倉廩。人面石在雪巖左,殊不似,頗似儒巾,又似靴尖倒躍者)[4]41

      二十三日離開丹霞山別傳寺,下山時順便游覽錦石巖,見巖前馬尾瀑水如檐溜,巖中錦屏五色斑斕,沿途有仙人榻、夢覺關等勝跡:

      余勇猶堪賈錦巖,穿林切骨冷松杉。抽泉作雨長承溜,煉石為天別制龕。鐵裹門闌曾限鬼,繭纏擔石不留蠶。曲肱漫設仙人榻,夢覺關頭莫再三。(錦石巖前有飛水,晴天如檐溜,巖中石五色,正如龕,亦如出蛾之繭。巖旁鐵門,僧所以自固者,仙人榻、夢覺關皆其勝跡)[4]41

      送客錦江,情意難分,山水似乎也為之動容:

      送別在何所,言從護生隄。我方理扁舟,千峰一時迷……溯流上瑤塘,指點前游蹊。北風吹別恨,雨色仍凄凄。欲別不能言,滿口無端倪。[3]330

      (三)澹歸丹霞詩充滿動感,很少對景物作靜態(tài)的描繪

      澹歸詩如一幅動畫,人徜徉于畫中,以人的活動徐徐拉開詩“卷”。即使詩中無人,山水景物也是動態(tài)的,山風拂枝,流水潺湲,云蒸霞蔚。他選擇的是動態(tài)的意象,并對意象作動態(tài)的組合,每首詩不是一幅單獨的畫面,而是由一幀幀畫面組成的蒙太奇。如:

      更解到山維,隨流待嘉客。夕嵐下天風,云暗水生白。候人落沙頭,聯(lián)騎見山脊。相對慰泥涂,素瓷延敝席。軫公山水情,沖寒色彌懌。此中亦有路,登頓倍險窄。方舟蹴浪花,篙齒嚙墮石。炬火列長隄,江影亂明滅?;膱@且假榻,風景半疇昔。幽夢舒勞筋,徐理登山屐。[3]330

      這首詩寫于康熙七年 (1668)陸世楷重游丹霞,澹歸在錦江碼頭相迎,晚上賓主就在山下歇息。這首詩意象流動感很強,最明顯表現(xiàn)在句子中的動詞繁密,一句或兩個動詞(“隨流待嘉客”“云暗水生白”“候人落沙頭”“登頓倍險窄”),甚至三個動詞(“江影亂明滅”)。詩寫出了迎客的整個動態(tài)過程,“候人落沙頭”——“聯(lián)騎見山脊” ——“相對慰泥涂” ——“素甆延敝席” ——“登頓倍險窄” ——“荒園且假榻” ——“幽夢舒勞筋” ——“徐理登山屐”。對春江晚景也作了非常動態(tài)化的細節(jié)描寫,使人如臨其境,目睹其景。如寫傍晚賓主一同乘船去對岸,“此中亦有路,登頓倍險窄。方舟蹴浪花,篙齒嚙墮石。炬火列長隄,江影亂明滅”,動詞使用得十分貼切流暢,這是多么幽美的晚春迎客圖。

      再看澹歸在錦江送別陸世楷:

      送別在何所,言從護生隄。我方理扁舟,千峰一時迷……溯流上瑤塘,指點前游蹊。北風吹別恨,雨色仍凄凄。欲別不能言,滿口無端倪。[3]330

      詩選擇了若干帶有離愁特征的動態(tài)意象,如山峰迷朦、錦水脈脈、北風清寒、雨色凄凄,再配上“理扁舟”“溯流”“指點”“滿口無言”等一系列送別動作,形成凄美的春雨送客圖。

      再如描寫丹霞山法堂:

      寶鏡高懸萬象低,千圍百匝一輪齊。此峰直下超無上,群水朝東卻向西。開口即知存地位,入門何處問天梯。為看氣宇如王者,密密堂堂也不題。[4]77

      詩描寫了法堂所處的地理方位,顯得氣脈流動。法堂高居,群峰拱衛(wèi),山勢趨伏,錦水西流,以此襯托出一個說道弘法、超度眾生神圣之地!詩前面七句,每句至少有兩個動詞。這首詩中“無人”,通過聯(lián)想、想像、比擬手法,把靜態(tài)的群山、廟宇寫活了,又對它們作了動態(tài)組合,勾勒了一幅靈動的丹霞法堂圖。

      澹歸丹霞詩許多句子也顯得非常靈動活躍,所描寫的景物充滿活力,讀他的這些詩,似乎是告訴人們一個永恒的哲理,即運動是絕對的。如“微云起空山,卷舒故難久。一朝隨飄風,縷縷復何有”[3]341;“掃室存孤影,開軒數(shù)落花……絕澗云生衲,浮空月上查”[3]430;“雪巖水自連云潔,松塢風兼帶竹陰。萬仞一關當獨立,百年雙眼送長吟”[4]10,“暗香侵坐側(cè),殘雪倚山巔。煙月留空定,松筠助碧鮮”[3]411。

      澹歸“鍤刻高舉,獨立古今間,成一家言”[6],世人對他評價甚高。在眾多中肯的評價中,其法兄阿字說他的詩“健筆勁氣……浩浩然,落落然,使人如攀瓊枝、坐瑤圃,離奇光怪,楷模宇內(nèi)”[2]卷首。摯友沈皞?cè)照f他的詩“浩浩乎,落落乎,如山如岳,如泉鳴谷應,如風起波興,如草,如籬英,如春云之和藹,如秋月之澄清。來不知其所端,去不知其所向,不必分其為始,分其為終;不必分其為儒為僧”[5]卷首。澹歸的丹霞詩最切合二人的評價。

      陳永正在《嶺南詩歌研究》中列舉了韶關人北宋余靖、清初廖燕寫的丹霞詩,也列舉了廣東人汪后來、羅天尺、張錦麟的丹霞詩,還有域外海陽人陳王猷的丹霞詩[7]。更有清人陳世英《丹霞山志》錄有多人創(chuàng)作的丹霞詩。澹歸的丹霞詩無論從所抒寫的內(nèi)容,還是從藝術(shù)成就來說,無疑是最出色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他本來就是清初杰出的詩人,二是他在丹霞山居住長達16年之久。他的丹霞詩是嶺南山水詩中的璀璨明珠,為丹霞山水旅游文化添上了厚重的一筆。

      猜你喜歡
      丹霞山長老丹霞
      初見丹霞·黃河之水
      元 趙孟 行書與達觀長老札
      中國書法(2023年6期)2023-07-25 13:25:21
      A New Bamboo Variety from Danxia Mountain and Morphological Supplement to Dendrocalamus pulverulentoides
      大自然的奇觀:中國丹霞
      加年華
      仁化縣助力環(huán)丹霞山環(huán)境整治
      人民之聲(2019年5期)2019-12-23 05:33:19
      動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質(zhì)奇觀
      仁化·丹霞山
      情系丹霞山
      公益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實證研究
      康马县| 弥勒县| 肃北| 锦屏县| 青浦区| 古田县| 邹城市| 马边| 平原县| 四子王旗| 泽州县| 卢湾区| 北海市| 昌吉市| 余庆县| 正安县| 金溪县| 浦城县| 鸡西市| 云和县| 会理县| 剑阁县| 莆田市| 深州市| 福安市| 禄劝| 通山县| 黄山市| 武川县| 闽清县| 库尔勒市| 甘泉县| 文山县| 监利县| 朝阳区| 桃江县| 新绛县| 舞钢市| 贵港市| 颍上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