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功平, 吳學兵
(閩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貧困是困擾世界發(fā)展的全球性難題,是阻礙人類社會進步的大敵。”[1]消除貧困既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修課,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14億中國人民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戰(zhàn)略任務。一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貧困群眾擺脫貧窮落后實現共同富裕追求幸福生活的變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fā)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政治宣言和動員令,對脫貧攻堅這項重要任務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zhàn)略部署,向全體人民立下了“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軍令狀和錚錚誓言,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和氣魄,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貧困宣戰(zhàn),經過持久不懈的艱苦努力,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世所罕見的脫貧奇跡,在新時代中國脫貧攻堅這場波瀾壯闊的實踐中,孕育和催生了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這一科學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要義和清晰的理論架構,為新時代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勝利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為全球擺脫貧困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值得借鑒的中國方案,具有突出的理論價值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是新時代指導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綱領性文件和政治宣言書。它具有豐富的思想理論內涵,其內涵要義可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從認知維度深刻闡釋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策略維度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戰(zhàn)略舉措;從價值維度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為了誰的價值立場問題。因此,從為什么要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為了誰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是我們把握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掌握其精神實質的關鍵所在。
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夙愿,是華夏兒女千百年來的恒久守望和執(zhí)著夢想,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大里程碑?!懊撠毠允顷P系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問題,是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是否如期完成的重大現實問題,更是關系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和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重大政治問題”[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能否實現關鍵是要看是否取得脫貧攻堅戰(zhàn)的最終勝利。首先,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和最突出的短板是脫貧攻堅,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這也就意味著困擾中華民族發(fā)展的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解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將變?yōu)楝F實,我們黨就能兌現向全國人民和全世界許下的莊嚴承諾,就能向人民和歷史交出滿意的時代答卷。換言之,脫貧攻堅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能否跑出好成績,關系到能否高質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其次,從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角度看,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讓貧困群眾過上幸福的好生活,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同時,脫貧攻堅成績的取得也增強了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信任和信心,夯實了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地位,提升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最后,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zhàn)略任務和中國夢的實現維度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圓滿收官,意味著我國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邁出了關鍵的步伐,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就能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如果在決戰(zhàn)攻堅期無法完成脫貧攻堅的任務,這預示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不能如期實現,就會從總體上影響和延緩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可能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如何開展脫貧攻堅任務、增強脫貧攻堅的可持續(xù)性,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最關鍵的是要做到“六個堅持”,具體就是要做到: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zhàn),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盵3]46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嚴格落實好黨中央提出的中央統(tǒng)籌、省委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決策部署。二是要堅持精準扶貧方略,提高脫貧的實效。需要聚焦“精準”二字,要在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上下硬功夫,絕不搞大水漫灌的扶貧項目,絕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必須要找準“貧根”的癥結所在,只有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施策,才能拔掉貧困戶的“窮根”,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三是要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要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qū)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力度,發(fā)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增加金融資本對脫貧攻堅的投放,強化對扶貧資金的精細化管理和使用,優(yōu)化對資金的配置和監(jiān)管,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四是要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脫貧致富奔小康既是貧困群眾自己的事業(yè),更是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事業(y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fā)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盵4]99要構建起“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五是要堅持從嚴要求,促進真抓實干。必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防止層層加碼和搞花拳繡腿的現象,制定不切實際的脫貧目標,杜絕扶貧領域的消極腐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加強對脫貧攻堅的社會監(jiān)督。六是要堅持群眾主體,激發(fā)內生動力。幸福生活是靠自己辛勤勞動奮斗出來的,而不是等來的。要改變對貧困群眾的幫扶方式,激發(fā)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苦干實干的昂揚斗志,防止少數貧困戶陷入到“靠著墻根曬太陽,坐等別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必須要以聚焦人民利益、實現人民幸福為價值立場,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這也是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的邏輯起點和價值歸宿,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厚的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5]42013年12月26日,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他強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5]28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讓農民翻身做主獲得自由和解放,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黨提出的解決基本溫飽問題,再到新時代我們黨提出的要聚焦解決人民群眾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從總體意義上的小康社會到全面小康社會,都是聚焦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特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消除絕對貧困、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過上豐衣足食的殷實生活,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寄托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希冀,也濃縮著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情懷?!盵6]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和惦記貧困群眾,他發(f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4]23的錚錚誓言,全面開啟了新時代大規(guī)模的反貧困斗爭的生動實踐,脫貧攻堅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就,億萬人民對小康社會的期盼即將變?yōu)楝F實。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脫貧攻堅的成功實踐,“既彰顯著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又實實在在改變著億萬人的生活”[7],映照出來的是大國領袖的赤子之心,折射出來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擔當的價值情懷。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是內在邏輯結構完整的科學理論。它深刻闡釋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最終目標是消除絕對貧困,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前提條件是要引導貧困群眾走出觀念貧困,擺脫精神貧困帶來的束縛和枷鎖;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治本之策是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鞏固和提升脫貧的質量和效益。從不同維度對其邏輯結構進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們全面把握和準確理解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的內在邏輯特征。
目標既彰顯理念,同時目標也在引領實踐?!胺鲐氈离x不開奮斗目標與規(guī)劃目標?!盵8]概括說來,“脫貧攻堅的目標就是要做到‘兩個確?!捍_?,F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盵9]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盵10]15脫貧攻堅歸根到底就是要消除貧困,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富裕的新生活。擺脫物質生活貧困、改變貧困的命運、實現人民的豐衣足食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共同期盼,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共產黨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很長時間以來,由于經濟發(fā)展差異、自然環(huán)境和地理區(qū)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偏遠地區(qū)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滯后,存在著出行難、用電難、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通信難、飲水難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脫貧攻堅提升到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高度,以空前的力度決戰(zhàn)脫貧攻堅,重點解決貧困地區(qū)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在短暫的七年多時間里,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卓絕的共同努力,我國已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問題,貧困地區(qū)舊貌換了新顏?!柏毨丝趶?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fā)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xù)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盵11]3截止到2020年5月,“全國僅剩下52個貧困縣未摘除貧困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11]7,即將接近完成我們既定的目標任務。脫貧人口的總數量相當于歐洲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規(guī)模,脫貧規(guī)模、脫貧力度、脫貧速度、脫貧質量堪稱前所未有。在2020年年底我們將啃下脫貧攻堅所有的硬骨頭,意味著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地畫上句號,所有的貧困人口將徹底告別貧困,過上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共同見證和圓夢小康的美好時刻。
“貧窮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于貧窮的思想?!盵12]41雖然貧困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但是并不意味著貧困群眾無法戰(zhàn)勝貧困。“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盵13]需要強調的是“擺脫人的精神貧困是獲取和滿足基本物質生活需要的前提,否則就會陷入國家貧困的泥潭,形成惡性循環(huán)。”[14]但是,如果貧困群眾“沒有內生動力,僅靠外部幫扶,幫扶再多,你不愿意‘飛’,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盵15]16實際上,“真正的脫貧致富就是要拔出思想窮根,化解貧困人群與普通民眾之間的‘抱負差距’”[16]。戰(zhàn)勝貧困首先要在精神上擺脫貧困所帶來的羈絆,激發(fā)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發(fā)展動力和信心,幫助貧困群眾從思想貧困、意識貧困的精神束縛和枷鎖中徹底解脫出來,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底氣。須知,“脫貧攻堅戰(zhàn)是一項艱苦卓絕的任務,非有堅忍不拔的志向不能完成?!盵17]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雖然困難群眾主觀上有脫貧致富的積極想法和強烈意愿,但仍有部分貧困群眾卻安貧樂道、不思進取、懶散不作為,導致精神萎靡難以從思想上的“安逸區(qū)走出來”。社會主義是靠我們干出來和拼出來的,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努力奮斗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貧困群眾要淡化貧困意識,堅決摒棄“等要靠”各種錯誤思想,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意志,樹立起“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積極觀念,就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改變自己貧困的命運?!胺鲐毑皇谴壬凭葷且龑Ш椭С炙杏袆趧幽芰Φ娜?,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chuàng)美好明天?!盵3]40扶貧在借助外力幫扶(輸血功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群眾的內生動力(造血功能)。如果貧困群眾缺乏脫貧致富的志向,即使投入再多的幫扶和扶貧資金,也只能在短時期內起到救濟作用,很難激發(fā)貧困群眾對脫貧致富的由衷向往。從某種意義上說,“要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就是要幫助貧困群眾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自立自強,喚起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斗志和決心?!盵18]
如何取得脫貧攻堅的決定性勝利,讓全面小康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這是一個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性問題。長期以來,我國扶貧工作存在貧困人口摸不清、貧困群體識別不準、扶貧措施不到位、扶貧機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導致扶貧缺少足夠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脫貧的質量難以得到提高。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擺脫貧困猶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準不精不是精準,只精不準也同樣不是精準,只有實現了可持續(xù),具備了可持續(xù)性,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精準實現?!盵19]要解決過去大水漫灌扶貧方式存在的窠臼和弊端,鞏固和提升脫貧的質量和效益,必須要在“精準”二字上下硬功夫、出實招,才能真正做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扶貧的實踐過程中,必須要保持足夠的戰(zhàn)略定力,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找準貧困存在的深層次根源,要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識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注重提升脫貧的質量和效益?!疤炫⒒ㄊ降姆鲐?,投入大、見效低;精準扶貧、靶向扶貧,投入與產出比高?!盵20]需要指出的是,脫貧攻堅既不能好高騖遠、擅自拔高標準,也不能為了完成脫貧任務、隨意降低標準,要防止“表格脫貧”“材料脫貧”“數字脫貧”“指標脫貧”“游走脫貧”等虛假脫貧現象,消除形式主義等不正之風。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要貫穿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需要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找準扶貧的思路和突破口,摸清楚貧困存在的根源,對不同貧困地區(qū)、不同類型的貧困戶要對癥下藥、進行靶向治療,制定有針對性的脫貧方案,采取不同的脫貧措施和政策,做好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實行嚴格的退出機制?!爸挥忻總€環(huán)節(jié)、每個步驟都精準,才能見到實效,才能實現精準脫貧。”[21]只有做到精準扶貧,找到真正的“貧根”,脫貧攻堅才能夠見實效,脫貧的成效才會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獲得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
習近平扶貧重要論述是在新時代我國脫貧攻堅的實踐場域中,為指引我國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而提出的科學理論和行動綱要。其時代意義在于它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理論體系;為新時代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為全球減貧事業(yè)的發(fā)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發(fā)展中國家解決貧困問題提供了寶貴的中國經驗,提振了世界人民戰(zhàn)勝貧困的信心和底氣。
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是對貧困問題存在的現象和本質、解決貧困問題的方法和路徑作出的科學闡釋和系統(tǒng)回答?!榜R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主要關注資本主義制度下城市工人階級的貧困問題?!盵22]馬克思認為,由于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的存在,工人為了維持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使自己淪為最廉價的商品,工人的貧困程度與其生產的規(guī)模成反比?!肮と松a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guī)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chuàng)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盵21]156隨著生產規(guī)模的逐漸擴大和資本的不斷積累,資本家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不斷加深對工人階級的剝削程度,社會的財富被整個資產階級無償占有,而工人階級只占有少量的社會財富,只能使自己處于貧困狀態(tài),進而導致了社會貧富差距的懸殊化。馬克思深刻剖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釀成工人階級貧困積累的根源。他認為工人階級要想從資本主義的壓迫中獲得解放和自由,必須要在全社會建立起生產資料公有制?!爸挥邢麥缳Y產階級的上層建筑,消滅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度,才能解決制度性貧困問題?!盵2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的基礎上,圍繞脫貧攻堅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形成了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扶貧開發(fā)道路,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為其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貧困地區(qū)不脫貧、人民群眾的生活不改善、不提高,就無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就是要消除剝削、消除貧困、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讓人民共享發(fā)展所帶來的成果。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必將出色地完成脫貧攻堅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讓貧困群眾告別貧困、過上幸福的生活是當前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和當務之急。貧困是一種長期存在的普遍社會現象,也是制約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人民幸福的最大瓶頸和主要障礙。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答題,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很長時間以來,由于歷史原因和自然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導致我國區(qū)域發(fā)展差異明顯,不少貧困群眾忍受著貧窮和饑餓,擺脫貧困、奔向小康社會是所有貧困群眾的共同期盼。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關涉到千家萬戶尤其是許多貧困家庭的切身利益,是讓貧困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重要舉措,也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固有之義。只要能夠在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實現“十三五”的圓滿收官就有保障,就能兌現我們黨向全體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為“十四五”的順利實施奠定開門紅。相反,如果全面小康社會的既定目標無法如期實現,最終會導致我們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本世紀中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就會受挫,民族復興的千秋偉業(yè)就會受到干擾甚至是中斷。面對世界性的貧困難題,習近平總書記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意識,義無反顧地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任務扛在肩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貧困發(fā)起了最后的進攻號角,經過持久的努力和不斷奮斗,貧困地區(qū)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貧困群眾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了明顯的提高,貧困地區(qū)的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貧困群眾不再為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問題而發(fā)愁,孩子們的義務教育、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問題、群眾的住房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消除世界貧困,是當今世界各國的共同使命,也是備受全球關注的核心議題。但是,在當前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村,還有不少貧困國家和地區(qū)尚未徹底擺脫貧困,依舊有許多貧困人口處于饑餓狀態(tài),貧困和饑餓現象依然很嚴重,全球減貧事業(yè)依舊任重而道遠。“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向往和接力奮斗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25]中國是全球貧困人口基數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解決中國自身的貧困問題對全球的減貧事業(yè)具有重大的意義。如果不把中國計算在內,全球的貧困人口數量不但沒有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反而在不斷地上漲。中國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全球減貧事業(yè)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中國的減貧經驗和扶貧方略已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脫貧人口達到9348萬人,連續(xù)7年每年減貧人口規(guī)模均保持1000萬人以上,這相當于歐洲國家中等國家的人口規(guī)模,中國的脫貧規(guī)模、脫貧力度、脫貧成效堪稱前所未有,創(chuàng)造了“當驚世界殊”的減貧奇跡,鐫刻了中華民族反貧困斗爭史上的精彩畫卷,為全球的減貧事業(yè)注入了強勁動力和信心,探索了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徑,為縮小世界貧困人口的“版圖”作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貢獻,推動了全球減貧進程的快速發(fā)展,彰顯了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擺脫貧困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書寫了人類發(fā)展史上最成功、最精彩的脫貧故事,成為世界上率先實現《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減貧目標的國家,中國的減貧成就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普遍贊譽,世界銀行前行長稱贊中國的扶貧事業(yè)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中國實現數億人口脫貧,不僅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也有助于我們建立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開辟人類發(fā)展更加光明的未來。
前程繁花似錦,拼搏奮斗以成。沒有哪個國家和民族的現代化發(fā)展是順順當當、輕而易舉就能夠實現的。脫貧攻堅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下,我們定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勝利,中華民族的千年愿景和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必將如約而至,我們一定能勝利抵達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幸福彼岸,“實現民族復興的步伐必將在脫貧攻堅中激越鏗鏘”[7],中華民族經過這場艱苦卓絕反貧困斗爭的洗禮和磨礪,世界必將看到一個日新月異、奮發(fā)昂揚的中國以更加嶄新而豪邁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也完全堅信,只要世界各國增強信心、戮力同心、團結合作,世界人民終將戰(zhàn)勝貧困,取得這場全球反貧困斗爭的偉大勝利,共同書寫人類反貧困史上的新篇章,開辟人類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共同創(chuàng)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