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宏
(無錫口腔醫(y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齲齒為口腔科常見疾病之一,是危害幼兒健康的重要疾病,齲齒充填為常見治療方式。兒童對牙科診治過程或某些環(huán)節(jié)缺乏了解,會產(chǎn)生畏懼心理,表現(xiàn)為依從性、配合度較差,易影響患者治療效果。配合護理可改善這一情況,提高患兒配合度[1]。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齲齒充填患兒60例,觀察評價趣味游戲干預對患兒配合程度的影響。報告如下。
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選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60例我院牙科收治的齲齒充填患兒,按照建檔時間分組,各30例。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3~11歲,平均(7.43±1.04)歲;病程1個月~4年,平均(2.15±0.73)年;家屬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例,中專、大專或高中12例,本科及以上16例;觀察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3~10歲,平均(7.31±1.12)歲;病程1個月~4年,平均(1.98±0.84)年;家屬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中專、大?;蚋咧?例,本科及以上19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X線影像學檢查確診[2];年齡<12歲;X線掃描結(jié)果顯示根充完善;牙周組織健康;殘留牙體高度≥1.5 mm;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性疾病家族史;急性冠周炎腫脹化膿期者;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病;智力障礙患兒;伴有惡性腫瘤、重要臟器功能異常、全身性系統(tǒng)疾?。灰Ш袭惓?;牙根裂、根尖囊腫;根管明顯彎曲;臨床資料不完善。
兩組均給予齲齒充填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家屬宣教、飲食指導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采用趣味游戲干預,具體包括:(1)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語通患兒溝通,囑患兒無需恐懼,給患兒演示口鏡、探針、治療器械用途,鼓勵患兒觀察儀器,并用手感受打開氣水槍的感覺,降低患兒恐懼感。(2)根據(jù)患兒年齡選擇合適游戲干預,3~5歲患兒對手術(shù)理解較差,無需對其講解手術(shù)過程,應贈送患兒玩具,誘導其一起游戲,減少患兒陌生感;6~7歲患兒有一定分析能力,有自己的擔憂,應與患兒游戲,并與其聊天,了解患兒想法,減少其擔心。(3)手術(shù)誘導間應緊鄰手術(shù)室,室內(nèi)布置紅綠相間的泡沫地板,擺放各種玩具,入積木、畫片、醫(yī)療器械模型、滑梯等,旁邊播放兒歌或動畫片,吸引患兒注意力。兩組均護理干預1個月。
(1)采用口腔焦慮癥評分法(CDAS)比較兩組恐懼程度,評分越高,恐懼程度越高。(2)根據(jù)術(shù)前抵觸、是否接受手術(shù)、術(shù)后恐懼陌生感3項為考察標準,比較兩組配合度,總分0~9分,評分越高配合度越好。(2)比較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總分0~100分,評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治療前觀察組CDAS評分(19.12±3.43)分與對照組(17.95±3.49)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DAS評分(6.88±1.42)分低于對照組(9.42±1.5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齲齒由于不良飲食習慣而致病,未及時治療會導致牙周炎、牙髓炎等,影響患者口腔健康。臨床采用齲齒充填治療齲齒時,常需結(jié)合護理服務,改善患兒依從性。
趣味游戲是根據(jù)患兒年齡選擇合適方法的一種針對性護理,可減輕患兒心理上恐懼、畏懼等不良情緒,提高患兒對手術(shù)的接受度、配合度[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CD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趣味游戲干預減輕患兒恐懼感。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觀察組配合度評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趣味游戲干預可提高患兒配合度,家屬滿意度。
綜上所述,趣味游戲干預可減輕牙科齲齒充填患兒恐懼程度,提高其配合程度及家屬滿意度,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