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進
(宣城市秦進國醫(yī)堂,安徽 宣城 242000)
癌癥惡病質(cancer cachexia,CC)是一組以脂肪、肌肉組織丟失及進行性營養(yǎng)狀況惡化為主要特征的癥候群,臨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進行性消瘦、食欲不振、乏力、全身臟器不同程度損害、糖類代謝異常、脂肪代謝異常、蛋白質代謝異常等。80%以上的晚期癌癥患者會出現(xiàn)惡病質,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療效有直接影響,其中,22%的惡性腫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是惡病質,而非腫瘤本身[1]。近年來,CC的中醫(yī)藥治療取得了一定進展。CC在中醫(yī)理念中屬于“虛功”范疇,治療時主要是從補益脾腎入手[2]。本研究對近3年來CC的中醫(yī)藥治療進行總結。
扶正口服液方由黃芪、西洋參、何首烏、白術、女貞子、當歸、熟地黃、麥冬、枸杞子、雞血藤、山茱萸、大棗和甘草組成,發(fā)揮氣血雙補和肝脾腎同調的功效,正合于CC的病機。臨床應用顯示,扶正口服液對于患者體質量、進食量、KPS評分、白蛋白與血紅蛋白水平等的改善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甲地孕酮,對CC的治療有積極作用[5]。
有研究采用歸脾湯治療CC與甲地孕酮治療效果比較,厭食、消瘦、面黃、乏力、身疲、失眠、心悸等中醫(yī)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均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76.7%,顯著高于甲地孕酮的63.3%,也無嚴重不良反應。歸脾湯即是以上述病機為依據進行治療,主要功效就是補氣血、養(yǎng)心脾,其組方主要包括黃芪、黨參、白術、遠志、茯苓、酸棗仁、木香、生姜、大棗、當歸、龍眼肉、炙甘草等,制成膏藥服用即可[6]。
方由姜半夏、黃芩、雞內金、萊菔子、干姜、黃連、黨參、甘草、大棗、薄荷組成,其中姜半夏為君藥,歸脾經、胃經、肺經;干姜溫中散寒,且半夏溫胃消痞和陰;黃芩、黃連、萊菔子、雞內金為臣藥,黨參、甘草、大棗為佐藥,薄荷為使藥,諸藥寒熱聯(lián)用,辛苦并進,補瀉同施,可除寒熱,舒暢氣機,調胃醒脾、補中扶正,恢復機體升降功能。臨床應用顯示該方對中醫(yī)證候積分、中醫(yī)癥狀積分的改善顯著優(yōu)于甲地孕酮,且患者耐受度更好,能夠長期應用于晚期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臨床治療[7]。
該方組成為生地、黃精、玄參、莪術、桂枝、鱉甲、北沙參、石斛、丹參,清水浸泡半小時后,水煎取3次汁液,濃縮至1:1后,瀝清至澄明。方中,生地為君藥,桂枝為佐藥,其余藥物均為臣藥,全方起養(yǎng)陰填精化瘀的功效。臨床應用顯示該方對于患者生命質量、中醫(yī)癥狀積分、凝血指標、血紅蛋白與白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顯著優(yōu)于甲地孕酮,療效突出,為晚期癌癥患者的痛苦與負擔有明顯的減輕作用,值得深入研究與應用[8]。
方由黃芪、太子參、姜黃、郁金、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組成,可發(fā)揮解毒袪瘀之功效,與基礎治療、欖香烯注射液聯(lián)合使用,能夠顯著提高患者體質量、進食量、功能狀態(tài)的改善效果,同時,還能夠CD3+、CD4+、CD4+/CD8+、NK、血紅蛋白、白蛋白、瘦素、TNF-α、IL-6等指標水平的改善效果更佳,表明該治療方案對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更好的效果[9-10]。
目前臨床治療CC的藥物仍然是甲地孕酮與甲羥孕酮,但隨著中醫(yī)藥在減輕CC患者臨床癥狀效果優(yōu)越性的展現(xiàn),從癥狀群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并采用先進的數(shù)據挖掘等技術,從虛勞角度切入研究CC,獲得更多的組方用藥,可能會成為未來研究的新方向與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