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雜劇“兀的、兀那”的方言流變探析

      2020-02-28 15:16:30張建華
      牡丹江大學(xué)學(xué)報 2020年4期

      張建華

      (蘭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甘肅 蘭州 730000;榆林學(xué)院文學(xué)院,陜西 榆林 719000)

      一種戲曲在傳播過程中總會給所經(jīng)之地留下一些痕跡,這些痕跡在歷史長河中或者消亡,或者發(fā)生語義、語音演變,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且這種演變往往與傳播地區(qū)本土文藝有著千絲萬縷的勾連。

      熟悉元雜劇的學(xué)者大都知道,元雜劇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兀的”“兀那”這兩個詞語。著名的《西廂記·長亭送別》里[叨叨令]中寫道:“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什么心情花兒、靨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作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久以后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僅一本《竇娥冤》中,“兀的”就出現(xiàn)了9次,“兀那”出現(xiàn)了6次。元雜劇各注本所釋“兀的”一詞的主要含義是:“這,那”,或者是發(fā)語詞,無意義。“兀那”,指示代詞,那,那個,可指代人和事?!耙裁锤纭睉蚯械囊r詞,無意義。但以筆者陋見,“兀的”還有“實在”“真的”這個意思。“兀那”中的“那”是指示代詞,“?!笔且粋€發(fā)語詞,或者象聲詞,或者嘆詞。這不但在古代文學(xué)中可以說得通,現(xiàn)代方言也可以找到例證。

      現(xiàn)以《竇娥冤》《西廂記》《漢宮秋》等元明清部分作品為例,考證“兀的”“兀那”的意義。

      (一)兀的

      1.這等,你是我親家了。你本利少我四十兩銀子,兀的是借錢的文書,還了你;再送與你十兩銀子做盤纏。親家,你休嫌輕少。(《竇娥冤》)兀的,意思是指示代詞,這。

      2.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西廂記》)兀的,可以解釋為“這”,這不悶死人了嗎?也可以解釋為“實在,的確”,副詞,實在悶死個人了呀!這個句子可以看作是把前一個反問句改為陳述語氣?!耙裁锤纭币馑际钦Z氣詞“了呀”。

      3.(張驢兒做扯正旦拜科,正旦推跌科,唱)兀的不是俺沒丈夫的婦女下場頭!(《竇娥冤》)

      兀的,意思是的確,確實。這的確是俺沒丈夫的婦女下場頭。

      4.(孛老云)我吃下這湯去,怎覺昏昏沉沉的起來?(做倒科)(卜兒慌科,云)你老人家放精細著,你掙扎著些兒。(做哭科,云)兀的不是死了也?。ā陡]娥冤》)兀的,指示代詞,這。句子意思:這是死了啊。

      5.(卜兒哭科,云)竇娥孩兒,這都是我送了你性命。兀的不痛殺我也! (《竇娥冤》)兀的,意思是實在,的確。實在痛死我了呀。

      6.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么哥,枉將他氣殺也么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方便。(《竇娥冤》)也么哥,了呀,語氣詞。

      7.(卜兒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婦兒?。ā陡]娥冤》)兀的,指示代詞,那。

      8.孩兒放心,這個老身都記得。天那,兀的不痛殺我也?。ā陡]娥冤》)

      9.有鬼,有鬼。兀的不嚇殺老夫也?。ā陡]娥冤》)兀的,副詞,實在,句子意思,實在嚇死老夫了呀。

      在這里,兀的+不+悶(煩、痛、惱)殺人+也么哥,也成了一種固定的反問模式,通過副詞“兀的”表達反問語氣,表達的正是肯定的意義。

      (二)兀那

      1.兀那彈琵琶的是哪位娘娘?(《漢宮秋》第一折)兀那,指示代詞,那。

      2.孩兒然后去兀那墳前,也拜幾拜。(《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

      一般文獻認為“兀那”是指示代詞,那。也可以解釋為,兀,發(fā)語詞,無意義。那,指示代詞。

      3.兀那都頭不要走。(《水滸傳》第十四回)兀那,嘆詞,表呼喚。

      4.來到此處,東也無人,西也無人,這里不下手,等甚么?我隨身帶的有繩子。兀那婆婆,誰喚你哩?(《竇娥冤》)兀,嘆詞,表示呼喚。

      5.兀那婆婆,你無丈夫,我無渾家,你肯與我做個老婆,意下如何?(《竇娥冤》)兀那,兀,嘆詞,表呼喚。那,指示代詞。

      6.(張驢兒云)我們今日招過門去也。帽兒光光,今日做個新郎;袖兒窄窄,今日做個嬌客。好女婿,好女婿,不枉了,不枉了。(同孛老入拜科)(正旦做不禮科,云)兀那廝,靠后?。ā陡]娥冤》)

      兀那,兀,嘆詞,哎。哎,那個小子,往后走。

      7.(劊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時辰到了也。(《竇娥冤》)兀那,兀,嘆詞,那,代詞。哎,那老婆子往后走。

      8.兀那鬼魂:老夫是朝廷欽差,帶牌走馬肅政廉訪使。(《竇娥冤》)兀那,哎那。

      9.兀那鬼魂,你道竇天章是你父親?(《竇娥冤》)兀那,哎那。

      雖然這三個詞在語言的長河里逐步失去了語言活力。然而他們在這些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里出現(xiàn)頻率如此之高,使其頗具研究價值。

      此外,這幾個詞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里仍然在使用。比如“兀的”在甘肅涼州就仍然存在,只是其語義發(fā)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

      總的看來,主要有三種新的語義產(chǎn)生。一是指“最終,終究”;二是象聲詞,模擬聲音;三是指 “突然”。后者的語義和現(xiàn)代漢語偏義詞“突?!钡摹柏!币饬x相近。與此同時,“兀的”通常具有貶義情感色彩,而且通常跟“兒”結(jié)合,這種結(jié)合并非北方方言里的兒化現(xiàn)象,而是一種固定組合。甘肅涼州方言里“兀的”使用范例如下:

      1.這個壞慫,兀的兒把人家騙了。最終還是把人家騙了。一般具有貶斥的情感色彩。

      2.長城那面野河灘里有兔子,跑得快的很,“兀的”一哈就不見了。兀的,象聲詞,相當于“嗖”地一哈,用來模擬聲音。

      3.兀的來了,兀的去了,你搞啥名堂著哩,把人頭都繞暈了。兀的,突然。突然來了,突然去了的意思。

      4.那個無賴纏磨了三五個月,兀的兒把王家的姑娘整得木辦法了,只好嫁給他了。終究把王家的姑娘整得沒辦法了,只好嫁給他了。此處也是帶有貶斥的情感色彩。

      “兀那”也是甘肅涼州方言里常用的詞,其意義跟古代文學(xué)里的意義相較,變化并不大。只是目前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了。早期常見于涼州西部金山鄉(xiāng)(山區(qū))、涼州區(qū)金沙鄉(xiāng)、高壩鄉(xiāng)(今俱已設(shè)鎮(zhèn))新關(guān)村一帶,因為農(nóng)家人通常會隔著山茆茆和田埂老遠互相喊話,“?!莻€扛鐵锨的,等我一哈?!毕喈斢凇鞍ァ莻€扛鐵锨的等我一哈?!痹谏鲜兰o80年代初期,甘肅涼州人也會說:“你找個誰哩?哦,張嫂子嗎,?!遣唤新?。”意思是說,“你找誰著哩,張嫂子嗎,那——不是嘛?!薄澳愀扇銎穑ㄈィ┝??”“我走個?!恰┢穑ㄈィ┝??!蓖ǔS蒙稀柏D恰北硎緩埳┳泳嚯x對話的兩個人距離較遠,所以說話時發(fā)聲者會輔以一定的肢體動作,比如緩緩抬起脖頸,然后向右或者向左轉(zhuǎn)動頭部,并以眼睛光線追蹤所示之人。

      不僅如此,跟元雜劇相較,涼州方言中的“兀的”通常會有兒化現(xiàn)象。普通話兒化韻的功能通常有三個:區(qū)別詞義,區(qū)分詞性,表示細小、輕松或者親切、喜愛的感情色彩。而涼州方言里兒化韻的表義表情作用則大大減少,只依附在前一個詞上面表示程度增加或者減少的附加意義?;氐奖疚闹饕~語“兀的”上,“兀的兒”就表示經(jīng)歷的時間過程很長,最終結(jié)果出現(xiàn)了,但是這個最終結(jié)果是很長時間的各種因素集合得來的,并非一朝一日。

      這種兒化現(xiàn)象并非“兀的”單有,而是在上世紀90年代涼州方言中普遍存在,目前60歲左右的老人還會常用此詞,40~50歲左右的人群偶爾會用,40歲以下的人群已基本不用這個詞語表義。以下用五度標記法和蘭銀官話河西小片[1]標識方言的讀法,以探究其意義及其與北方方言兒化韻的區(qū)別。例如:

      1.他兀的兒把他老子氣死了。兀[V41]的[ti21]兒[?52],兀,唇齒音,下唇和上齒結(jié)合發(fā)音;的,音同底,音高與底有區(qū)別;兒,與北京兒化韻相較,其發(fā)音方法由卷舌央中不圓唇變化為不卷舌元音[?52],舌位明顯前伸,舌尖抵下齒,發(fā)音時有摩擦,“兒”在此處不表義。

      2.你悄悄兒底,不料說話。悄45悄,“兒”依然是不圓唇不卷舌前元音,只不過在語流中調(diào)值又有變化,實際調(diào)值是[?22]。

      3.娃娃乖乖兒底,你逗著娃娃嚎哩嘛?!

      4.你輕些兒[?44]著,小心叫人家聽著,不丟人嗎?這里的“兒”調(diào)值再次發(fā)生變化。

      5.慢慢兒走,不料急,急著搶銀行去哩嗎?

      在這些兒化韻前面,通常會有一個疊音詞出現(xiàn),表示程度增加或者減少,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語音現(xiàn)象。在這里的“兒”的調(diào)值會根據(jù)語音環(huán)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并非只有一種調(diào)值。語流音變,類似于普通話里的“啊”的語流音變。

      無論是“兀的”的語義演變還是語音演變,這種變化跟涼州的社會文化和歷史不無關(guān)系。涼州自古以來是邊疆重鎮(zhèn),文化活動十分繁榮,元雜劇在百姓生活中可能并不陌生,但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兀的”和“兀那”在流傳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些或深或淺的變化。

      任何一種文學(xué)形式都不可能憑空出現(xiàn)或突兀消失,都是有漸進的痕跡存在于文學(xué)史,元雜劇亦然。至于變化的基礎(chǔ)以及流變的區(qū)域及路線,目前由于資料匱乏,筆者并不能有效地勾勒其圖譜,只能做一些粗淺的梳理和探索。

      我們首先從宗教領(lǐng)域來探究一二。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寺塔記上》云:“佛殿內(nèi)槽東壁維摩變,舍利弗角而轉(zhuǎn)睞,元和末,俗講僧文淑裝之,筆跡盡矣?!庇痔贫伟补?jié)《樂府雜論·文敘子》:“長慶中,俗講僧文敘善吟經(jīng),其聲宛暢,感動里人?!眳螡吨袊饘W(xué)源流略講·宋代佛教》:“還有俗講變文一向在流行,并演變?yōu)槌??!盵2]這說明由俗講變文而至唱曲,是有線索可查的。涼州賢孝就是包含簡單故事的“曲”,當時沒有案頭記錄,僅靠口耳相傳,因之大多已佚。近些年有學(xué)者將其搜集整理出版了部分。而后,逐步發(fā)展出有文字記錄的稍微復(fù)雜的寶卷,然后出現(xiàn)更復(fù)雜的金院本和諸宮調(diào),繼之元雜劇登場。曲子瑤也認為:“元代是中國古代在民俗文化發(fā)展上呈現(xiàn)出難得的比較開放和多化元特征的時代,元雜劇的創(chuàng)作也深受這種民俗文化娛樂性發(fā)展風(fēng)氣的影響,給元雜劇等戲曲藝術(shù)創(chuàng)作提供了良好的創(chuàng)作和生長環(huán)境。”[3]

      眾所周知,元雜劇最初流行于大都(今北京)地區(qū)。學(xué)界也有共識,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diào)的直接影響下,融合了各種表演藝術(shù)形式,并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xué)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作出了比較成熟的文學(xué)作品。據(jù)載,高昌國佛教盛行?!耙馈冻鋈赜浖肪戆怂d道安《摩訶波羅蜜經(jīng)抄序》言,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正車師前部王彌第來朝,其國師鳩摩羅跋提獻胡本《大品》一部。及北涼沮渠蒙遜領(lǐng)有此地后,高僧輩出,譯經(jīng)風(fēng)氣大盛。麴氏王朝成立后,佛教受歷代諸王外護,佛法隆盛。玄奘西游途中,路經(jīng)此地,國王麴文泰率全城歡迎,熱情款待,并請求永留其國。玄奘婉拒,唯停留一個月,并為將《仁王經(jīng)》。及回鶻移往后,除潛信摩尼教外,亦信奉佛教、景教、祅教等?!盵4]“佛教從陸路和海路傳入中國,而陸路即今印度北部途經(jīng)中亞、今新疆、河西走廊傳到中原?!盵5]敦煌這個名稱,據(jù)考證是“誦經(jīng)處”之義。[6]由此可以做出推斷:由于佛教的傳入,敦煌變文和俗講從敦煌一帶逐步流徙至涼州,在當?shù)卮笮衅涞?,涼州賢孝和涼州寶卷派生,而后宋代講史講經(jīng)話本流傳,接著金院本和諸宮調(diào)亦出現(xiàn),然后兼?zhèn)涓鞣N體系的元雜劇誕生,線索為“俗講、變文——賢孝和寶卷——話本——金院本諸宮調(diào)——雜劇”,如果這個發(fā)展線索成立,那么涼州賢孝和寶卷就可以稱得上是元雜劇的祖宗之一了。涼州賢孝《丁郎刻母》(張?zhí)烀莩├镉幸欢纬~是這樣的:“活著不給穿,把媽媽打著木式樣,死掉強如你給發(fā)大喪啊。活著你不給吃不給穿你死了發(fā)喪……?!边@一段演唱中間是情緒色彩特別濃烈的三弦伴奏和擊板,然后出現(xiàn)一句唱詞:“哎……啊……,大慈大悲……呀兒……啊。”正說明這種戲曲形式脫胎于佛教俗講和變文?!囤w氏孤兒變文》中,程嬰手拿畫卷上場并遺棄臺上以引起孤兒注意,孤兒果然找了程嬰要細問圖上(變相)所示因果。待聽完圖上故事時,孤兒不禁大叫:“兀的不氣煞我也!”[7]既然此句在唐宋時期就出現(xiàn)了,且又是元雜劇中最常見的一個感嘆句,可見元雜劇在河西乃至涼州出現(xiàn)并有廣泛影響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兀的”在變文和寶卷等作品里出現(xiàn),便是明證。

      繼之我們也可以從涼州賢孝、宋元話本和元雜劇的異同來梳理三者之間可能存在的淵源關(guān)系。

      第一:場地。涼州賢孝和寶卷、宋元話本和元雜劇都是以市民階層的聚集地為搬演場所,如,現(xiàn)今涼州賢孝的搬演地址如文化廣場茶攤、東關(guān)核桃園等地,這里往往圍起一個較大的帳篷,內(nèi)有茶館,藝人在簡陋的臺上演出,臺下百姓悠然自得喝茶聽戲,說說家長里短,聊聊古今往事,也有聚精會神聽戲暗自垂淚思考的老人。這樣的場景神似宋朝的勾欄瓦舍和元朝的雜劇戲場。

      第二:演唱、傳播。涼州賢孝、寶卷一般都是一人主唱,偶有三、五人對唱,以三弦為主要樂器。形式上有說白,有唱詞,韻散結(jié)合,一般是口耳相傳,無固定唱詞,同樣的故事,唱詞可以依不同的傳承人的口授及徒弟的記憶和改編而有較大差別,目的都是把故事搬演完整;宋元話本,本是說話的底本,一開始也是口耳相傳,后來有了簡單的陳述故事梗概的案頭文字,既然是話本,說書人自然也是一個,且韻散相間、對白和唱詞相佐,雖也是口耳相傳,已經(jīng)有了許多刻意描述的痕跡;到了元雜劇,經(jīng)過金院本和諸宮調(diào)的影響,曲詞和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宛如天成,美不勝收。中外戲劇史上有兩個較為明晰的發(fā)展線索,歐洲的戲劇如莎士比亞等,因為統(tǒng)治階級注重文藝享受,他們的戲劇大都是有宮廷傳向民間的;而中國的文藝形式,從《詩經(jīng)》、五言詩、民歌到唐詩、宋詞,基本都是從民間發(fā)端,再逐步被文人重視,進而參與其中,使得這一藝術(shù)形式從俗到雅,從單純到多樣,從簡單到復(fù)雜逐步發(fā)展到頂峰。事實上,這些從變文俗講發(fā)展而來的賢孝和寶卷為元雜劇做了很好的故事準備,也為元雜劇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形式奠定了基礎(chǔ)。所以,許多論者都認為涼州賢孝是清朝一個姓盛的秀才從關(guān)外傳來的,這一說法事實上并無實據(jù),僅是道聽途說。倒是從敦煌這一路傳來的俗講變文結(jié)合河西各地的地方娛樂項目,最后發(fā)展演變?yōu)殡s劇更有說服力些。

      第三,故事內(nèi)容。寶卷和賢孝的故事內(nèi)容都比較簡單,但二者應(yīng)該是從敦煌俗講變文演變而來。李鳳英認為:“河西寶卷是至今還活在河西人民中間,為河西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民間俗文學(xué),是敦煌文學(xué)的活樣本。寶卷的前身敦煌文學(xué)中的變文。在宋初變文被皇家明令禁止以后,民間就出現(xiàn)了代替它說經(jīng)、勸善的寶卷。”[8]俗講最初的意義就是勸人為善,宣講因果報應(yīng)。魏宏遠認為,“寶卷作為民間說唱藝術(shù),在明清時多從小說、戲劇吸收養(yǎng)料,通過對一些歷史故事、佛經(jīng)故事、民間故事的宣講,將教化、娛樂、文學(xué)等多項功能融為一體?!囤w五娘賣發(fā)寶卷》就是接受了《琵琶記》的故事梗概,并將原來趙貞女故事的‘懲惡’主題改為‘勸善’主題?!盵9]這一點賢孝和寶卷都很好地繼承了下來。賢孝的名稱本就為勸賢立孝,故事里經(jīng)常有因果報應(yīng)的內(nèi)容出現(xiàn),說明這是俗講的繼承開拓者。只不過,賢孝的內(nèi)容大都粗淺簡單,一出場就交代人物,絕不拖泥帶水,如《王哥放羊》《丁郎刻母》《繡荷包》等?!锻醺绶叛颉芬婚_始就介紹王哥單身的可憐處境,并沒有東拉西扯。這是跟當?shù)氐纳鐣蠲芮邢嚓P(guān)的,愛聽賢孝的大都是些有家有口的中老年人,家里大都有所牽絆,不可能長時間在戲場上徘徊不去,但是又頗好此道,只好叼空去場上聽一場,一場一畢,許多人不得不戀戀不舍離去。如果故事太長,又不能有效分段的話,藝人不好記憶,聽眾就可能沒有耐心聽長篇大論旁枝斜逸,讓他們總聽一些沒頭沒尾的故事也不過癮,這就使得賢孝藝人不得不縮減太多的修飾和轉(zhuǎn)圜成分,拋卻較為復(fù)雜的開場和轉(zhuǎn)折,直接上故事。這是符合民俗文化接受需求的。至寶卷出來,可能已經(jīng)有比較好的條件傳播故事,故此寶卷的內(nèi)容就要稍顯復(fù)雜一些,雖然也并未逃脫俗文化的熏染,但是有些甚至已經(jīng)有比較完備的細節(jié)了。比如《趙五娘賣發(fā)寶卷》趙五娘吃糠這一節(jié),唱詞云:“……巧媳婦,做不出,無米飯菜;家貧窮,怎做到,美味香甜?不一時,只覺得,腿軟手酸;肚又饑,吃谷糠,淚灑胸膛。別人家,那谷糠,豬狗不嘗;奴卻要,吃肚內(nèi),來救性命。……”而高明《琵琶記》則曲詞工整優(yōu)美,文白相間有度,達到了藝術(shù)與生活的高度統(tǒng)一。魏宏遠認為,“寶卷發(fā)展至明清其故事來源存在‘多祖’現(xiàn)象?!盵10]實際上,筆者以為,雜劇才是從寶卷、賢孝等多個世系的祖先復(fù)雜承變而來的。

      新乡县| 黎川县| 贵定县| 伊川县| 陆川县| 饶阳县| 广安市| 临城县| 遵义市| 娄烦县| 湘乡市| 聂荣县| 达日县| 乌海市| 鄂州市| 蓬溪县| 英山县| 龙门县| 郎溪县| 大安市| 文登市| 东源县| 东平县| 平顶山市| 游戏| 博乐市| 苏尼特右旗| 新郑市| 子长县| 错那县| 舒城县| 牡丹江市| 余干县| 庆云县| 石柱| 玉屏| 万荣县| 阿勒泰市| 天全县| 新丰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