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201910452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指導老師:王曉艷。
摘? 要:以句末語氣詞“去”為切入點,研究普通話個案兒童 1 歲到 4 歲的獲得情況。主要考察了句末語氣詞“去”在祈使句、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中出現(xiàn)的頻率,并分歧其言語意圖,進而總結出兒童在年齡增長過程中句末語氣詞所受不同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兒童語言;句末語氣詞;去;習得
作者簡介:王婧(1998-),女,漢,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指導老師:王曉艷。
[中圖分類號]:H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2--01
引言:
語氣詞是表示語氣的虛詞,經常附著在詞語、句子末,表示語氣,有時也可以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詞引起了語言界許多學者的關注,主要從語義和功能兩方面入手。從形式和功能、宏觀和微觀等方面著手,將研究視角聚焦于兒童的語氣詞研究,大多為語義和句法的習得研究( 李慧敏,2005; 劉雅娟,2009; 宋曉琳,2013)。還有從單個語氣詞入手進行的語用習得和言語意圖的研究(張笛,2019)與言語情感表達和行為策略的研究(張笛,2018)。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自于“漢語兒童多模態(tài)口語語料庫”中一名兒童 GYC 的語料。通過探究兒童語氣詞在不同年齡段與句式中出現(xiàn)的頻率的習得研究,提取出“去”的特點和習得機制。
一、研究方法
(一)語料來源
本文數(shù)據(jù)來源于“漢語兒童多模態(tài)口語語料庫”,從中選取一名縮略名為GYC的普通話兒童(1:01-4:01;150 份)的縱向追蹤自然產出語料(謝楠、張笛,2017)。,這些語料是每星期一個小時不間斷搜集到的。該名兒童為普通發(fā)展兒童,各方面能力均無異常?!耙曨l轉寫使用多模態(tài)語言學軟件 ELAN,文本轉換使用幼兒語言數(shù)據(jù)交流系統(tǒng) CHILDES,語料的檢索和統(tǒng)計使用 CLAN 程序,最終進行人工核查”(張笛,2019)。
(二)“去”的分布
1.句末語氣詞“去”的首次出現(xiàn)
“去”最早出現(xiàn)在GYC(2;02;25),CHILD(以下簡稱CHI):咦爸#爸爸.CHI:蓋大屋去.句末語氣詞“去”的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兩歲的時候,并且還不能很好地使用句末語氣詞“去”表達出完整的話。
2.句末語氣詞“去”在四種類型的句子中出現(xiàn)的頻次
通過檢索,我們的語料有46個帶有句末語氣詞“去”的句子,不包含重復與模仿。其中,陳述句數(shù)量最多(共有24句),其次是祈使句(共有16句),接著是感嘆句(共有5句),疑問句數(shù)量最少(共有1句)。
3.句末語氣詞“去”在不同年齡段出現(xiàn)的頻次
句末語氣詞“去”在2至4歲這個年齡段出現(xiàn)。并且在2至3歲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共有40句),在3至4歲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少(共有6句)。
二、數(shù)據(jù)分析
(一)零意圖
(1)CHI:嗚吆放梆梆去.(2;04;05)
兒童在學習語言的開始階段,很多話語很難表達清楚,只會隨便嘟囔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實際上是兒童采取的一種厘清思路的方式,即“兒童自己對自己說話,似乎在大聲思考,并不是對任何人說話”(張笛,2018)。
(二)表示申明
(2)CHI:爸爸.CHI:畫畫#畫畫去.(2;03;08)
GYC 使用“去”來表達自己想要畫畫的想法,將注意內容明確告知方,來引起爸爸的注意。
(3)CHI:蒲公英. CHI:找個給媽媽#媽媽去吹去(2;07;05)
在陳述句句末使用“去”,展現(xiàn)出GYC很有行動力表明了自己想給媽媽找蒲公英的強烈愿望。
(三)表示敦促
(4)CHI:趕緊換蛋糕去(2;09;07)
例(4)中GYC同時使用“重復”和“語氣詞”,來表達自己敦促的想法,此時情緒略有點急躁。出現(xiàn)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正確引導,舒緩孩子情緒。
(5)CHI:把這個粘了去(2;09;07)
例(5)為祈使句,主要功能是命令、請求、勸告、警告、 禁止對方做某事。使用祈使句提出命令,請求,表達自己強烈要求別人粘這個東西。
(四)表示提醒
(6)CHI:糖糖上#上大車暖一暖去(3;04;04)
“去”將內容明確地告訴對方,提醒對方注意并回應。
三、結論
語氣詞及其語義空靈較難掌握,兒童在最初接觸時容易出錯。通過對1-4歲孩子句末語氣詞“去”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兒童很難掌握其用法。句末語氣詞“去”最初出現(xiàn)在兒童兩歲時,且剛開始使用還伴有部分錯誤。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語氣詞的使用逐漸規(guī)范化;同時周圍環(huán)境也影響著兒童語氣詞的使用。因此可見句末語氣詞的習得較為復雜,它的習得涉及到語言因素、認知因素和社會化因素等多種因素?!皟和Z言的習得過程就是上述三個層面相互影響、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該過程一直延續(xù)到兒童的語言、心智發(fā)展成熟并最終走向社會”(張笛,2019:128)。
參考文獻:
[1]李慧敏.兒童語言中的語氣詞[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05.
[2]劉雅娟.兒童語氣詞“嗎”與“吧”的習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3]宋曉琳.句末語氣詞 BA 和 MA 習得的個案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4]謝楠,張笛.漢語兒童多模態(tài)口語語料庫建設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05):53-60.
[5]張笛.普通話兒童語氣詞“啊”的語用習得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9(02):94-103.
[6]張笛.漢語兒童句末語氣詞獲得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9.
[7]張笛.普通話兒童與家長的言語行為策略——以句末含有語氣詞“吧”的對話片段為例[J].學前教育研究,2018(08):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