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平 李皎皎
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弘揚見義勇為精神、保護見義勇為行為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的見義勇為行為,是一種主動的、不顧個人安危、具有奉獻精神的親社會行為,這種行為令人感動。見義勇為行為保護了生命安全,挽救了財產(chǎn)損失,見義勇為給他人帶來溫暖,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弘揚了社會正氣,對社會和諧和穩(wěn)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見義勇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明確見義勇為的含義,探究見義勇為的主要影響因素,保護和促進見義勇為行為,使其在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更好地維護社會和諧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見義勇為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去做”,其中“義”就是正義的事,合乎道義的事。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見義勇為的含義:首先,見義勇為是一個社會概念。見義勇為屬于利他行為,利他行為是一種不求回報的親社會行為。即見義勇為屬于一種自愿的、不求回報的、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其次,見義勇為在利他行為的基礎上,也具有其自身的特點。見義勇為者如果遇到需要幫助的情境,不論危險與否,都會挺身而出,出手相助。相對于其他的利他行為,見義勇為所面臨的情境更加緊急,需要更多勇氣和更高的智慧,因而具有更高的道德標準。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的內容,本文認為見義勇為是指在緊急情況下做出的自愿的、不求回報的、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親社會行為。
從以上關于見義勇為的含義內容可知,見義勇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親社會行為。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①見義勇為的含義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契合,見義勇為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見義勇為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方式之一,是個人為社會安定做出的貢獻,是社會成員之間團結的表現(xiàn),因而能夠促進社會安定有序和社會和諧發(fā)展。
其次,見義勇為有利于弘揚社會正氣。②見義勇為是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幫助他人、社會或者是國家的利益免受正在或者即將遭受的侵害,挺身而出,幫助他人本身就是一件富有正義的事情,加之見義勇為抵抗的對象除了自然災害和意外事件以外,有些是人為造成的危險與傷害,這種行為打壓了社會不正之風,弘揚了社會正氣。
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之間相互關愛的表現(xiàn),同時也能夠帶動其他社會成員互幫互助。見義勇為具有利他性,是個體與他人、與社會為善的行為。在危難關頭雪中送炭,令人感到分外溫暖,體現(xiàn)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彰顯了社會和諧。
古往今來,見義勇為行為不勝枚舉,其影響因素也較為復雜。以下幾種因素對見義勇為具有尤為重要的影響。關愛他人是實施見義勇為行為的根本動力,相關立法是見義勇為的法治保障,獎勵和補償是見義勇為的重要支持。對這幾種重要因素進行分析,對見義勇為行為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每一個見義勇為行為的背后,都有一個充滿愛心的施助者。關愛他人,珍惜他人生命,關心他人的財產(chǎn)安全,是見義勇為行為的最根本的動力。在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場景中,恰恰是發(fā)自個體內心對他人的關愛,促使個體伸出援手;“義務救生員”馮根銀,51年來,他憑著一身好水性,自愿巡護家門口的南塘水庫,一次次從水中救人,累計救起30 余名落水者,成為當?shù)厝罕娚氖刈o者。他也時不時地在水庫邊提醒下水游泳的陌生人“注意安全,生命只有一次”。③正是出于對他人生命安全的關愛,才使得這位64 歲的老伯如此不遺余力地去救人。每一位見義勇為者都是在他人生命安全或財產(chǎn)安全受到威脅的危機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手相助,都希望能保護他人的生命安全或財產(chǎn)安全。對他人的關愛是見義勇為者發(fā)自內心的友善,是見義勇為者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樂于伸出援手的內在動力。
見義勇為行為雖是一種利他行為,但是因見義勇為而引起的糾紛也有發(fā)生。以法律手段保護見義勇為行為,使其免于遭到損失或不法侵害,不僅能更好地發(fā)揮見義勇為對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也能推動民主法治建設,進而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在某些見義勇為行為中,可能涉及到刑法上的正當防衛(wèi)、防衛(wèi)過當以及故意傷害的認定,這一過程使得見義勇為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會引起一些民事或者刑事糾紛。只有健全的立法才能正確裁定見義勇為過程的相關法律事項,依法對見義勇為者的正當權益予以保護。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檢索“見義勇為”,共有3661 篇文書,可見見義勇為與法律的密切關系。這些文書中,確定因見義勇為遭受財產(chǎn)損失或者人身損失的,都因法律的保護而受到了適當?shù)馁r償和補償,抑或是正名。法律可以使見義勇為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保障見義勇為者免于后顧之憂。④鼓勵見義勇為,弘揚社會正氣必須要以法治手段保護見義勇為。
補賠償和獎勵見義勇為者對于保護和促進見義勇為有著重要作用,是見義勇為行為的重要支撐。見義勇為行為屬于利他行為,這種利他行為有時發(fā)生在危險的情境中,見義勇為者可能會遭受到人身安全威脅或財產(chǎn)損失。補償和獎勵對見義勇為的支持作用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對見義勇為行為進行補償和獎勵,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見義勇為者因見義勇為行為所遭受的損失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彌補,幫助見義勇為者避免因見義勇為行為給其個人或家庭生活帶來的困難;其次,無論見義勇為者是否遭受損失都應該予以適當?shù)奈镔|或者精神獎勵,以體現(xiàn)社會對見義勇為精神的贊揚和對見義勇為行為的鼓勵,這種對善行的激勵和對助人精神的弘揚能增加社會中的助人因素。
關于見義勇為的補償和獎勵,在各省的獎勵和保護條例中大都有明確規(guī)定,設立見義勇為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由基金會對見義勇為者進行獎勵和補償是最普遍的做法。見義勇為基金會在廣泛宣傳見義勇為先進事跡、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見義勇為對和諧社會構建具有重要意義,保護和促進見義勇為行為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法治建設等相關條件的支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保護見義勇為行為及弘揚見義勇為精神。
首先,家庭應承擔起相應的教育和引導的責任。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對一個人道德觀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營造富有愛心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關愛中成長,學會關心他人。家長應富有愛心,具有社會責任感,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通過言傳身教,做關愛他人的榜樣。
學校和教育部門要承擔起“育人”責任。學校在承擔“教書”責任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育人”這一重任,要從小學、中學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優(yōu)秀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
可以通過電視、報紙、公益廣告等形式,加強正面宣傳和報道,大力弘揚見義勇為精神,提升社會正能量,同時也要多應用操作便捷、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互聯(lián)網(wǎng)的新媒體,傳播見義勇為事跡,以見義勇為行為溫暖和感染全社會,營造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良好社會氛圍,在充滿關愛的社會氛圍中,才能更多的涌現(xiàn)出關愛他人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的見義勇為行為。
見義勇為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已經(jīng)有相關規(guī)定。憲法第54條規(guī)定“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即我國公民在見到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有義務見義勇為;民事法律方面,見義勇為是被當作特殊的無因管理來處理的;刑事法律方面,見義勇為類似于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當中的情形之一。以上法律規(guī)定都是關于見義勇為的間接規(guī)定,無論是在憲法、民法還是在刑法方面,都未對見義勇為有直接規(guī)定,而見義勇為在內涵和外延上與民事中的無因管理并不相同,刑事中的正當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也并沒有囊括見義勇為的所有情形,并不能全面保護見義勇為。
在法律法規(guī)體系中,關于見義勇為的規(guī)定數(shù)量較多,除了一些間接規(guī)定和國務院發(fā)布的指導性意見、決定外,我國已有30多個省級行政區(qū)對見義勇為的獎勵和保護進行了立法,或者以條例的形式對見義勇為進行保護。但是各地對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和參考標準不同,且有些地方的法規(guī)陳舊,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今社會的現(xiàn)狀,不利于更好地保護見義勇為。
由此看來,目前我國法律對見義勇為的保障并不全面,存在一些漏洞,因此需要制定一部統(tǒng)一規(guī)定見義勇為法律關系的專門法律來對其進行全面的保護,在這部法律中需要對見義勇為的含義、范圍和定義等相關規(guī)定進行統(tǒng)一,以避免同一情況在不同地區(qū)受到不同的對待。⑤另外,見義勇為相關法律法規(guī)缺少詳細的依據(jù)。需要對見義勇為的不同情形可能涉及的法律糾紛作出詳細規(guī)定,以避免同案不同判等情況的出現(xiàn)。
見義勇為是一種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應該予以獎勵或補償。從總體情況來看,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目前我國各地的基金會對見義勇為人權益的保護還處在對見義勇為人進行表彰和獎勵的層面,對于遭受損害的見義勇為者的補償還沒有做出制度性的安排。
見義勇為基金的籌措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為了更好地弘揚見義勇為精神,需多渠道籌措見義勇為基金。要明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各行業(yè)關于保護和獎勵見義勇為者的責任。⑥有必要建立各種道德基金,資金要由企業(yè)、個人和政府撥款三部分組成。
另外,要增加行政機關對見義勇為基金的財政支持,規(guī)范見義勇為基金的使用,提高見義勇為基金會的經(jīng)費管理透明度,提升社會各界的捐贈熱情,增加見義勇為基金,使其更好地發(fā)揮激勵和保護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第二個百年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⑦“和諧”一詞具有深遠重大的意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見義勇為精神及行為有利于建設人人有愛心,人人關愛他人的溫暖社會,運用法律手段對見義勇為者的權益進行保障,對見義勇為行為進行補償和獎勵,保護見義勇為行為,弘揚見義勇為精神,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民主法治,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另外,提倡見義勇為,但是見義勇為也要量力而行,要沉著分析事態(tài),懂得見義智為,懂得用最安全最有把握的方法幫助別人。因為保障見義勇為者的人身安全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內容。
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更好地弘揚見義勇為精神,保護見義勇為行為,才能弘揚社會正氣,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發(fā)展,才能更順暢地走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復興夢。
注釋:
①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
②丁丁.論我國見義勇為行為的統(tǒng)一立法[D].安徽:安徽大學,2010
③“義務救生員”馮根銀:51年來,救了30 多名溺水者[BD/OL].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9/07/12/008183980.shtml
④王學先,孫曰娜.論見義勇為者損失的受益人補償[J].法治與社會,2015(7)
⑤任遠.論法治社會語境下見義勇為的法律救濟[J].宿州學院學報,2017(12)
⑥吳蓓蓓,彭凱.道德冷漠現(xiàn)象的原因分析及糾正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0(9)
⑦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D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 29613660.html.2017- 10- 2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