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1.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動物科技學院;2.廣東省水禽健康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
鴨坦布蘇病毒病是由鴨坦布蘇病毒(DTMUV)引起的一種以種鴨、蛋鴨、種鵝產蛋量大幅度下降,雛鴨則出現(xiàn)頭頸震顫、四肢麻痹等神經(jīng)方面的異常癥狀為主要特征的急性熱傳染性病毒病。肉雛鴨一旦感染鴨坦布蘇病毒則會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有神經(jīng)癥狀出現(xiàn)、腹瀉等癥狀,最終使其代謝和免疫功能紊亂。自然發(fā)病與試驗感染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禽類對病毒的感染率存在一定差異,其中鴨與鵝高度易感,雞次之,而且此外不同的日齡也是影響動物易感性的重要因素。
DTMUV 最早是在1955 年來自馬來西亞吉隆坡庫蚊樣品中被分離和發(fā)現(xiàn),隨即便在來自馬來西亞沙撈越及泰國地區(qū)的蚊蟲樣本中檢測分離出來。2010年4 月份我國初次爆發(fā)鴨坦布蘇病毒病,幾乎中國整個東南沿海省份及北方部分地區(qū)都在僅僅幾個月內淪陷。該疾病迅速傳播,在當時導致1500 萬只肉鴨和1.2 億只蛋鴨發(fā)病的同時還為我國水禽養(yǎng)殖行業(yè)帶來了數(shù)十億元的損失。
DTMUV 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為單股正鏈RNA 病毒,DTMUV 基因組全長約為10991 bp,病毒粒子具有囊膜結構,囊膜內包裹對稱的20 面體核衣殼蛋白。其基因組具有唯一一個開放閱讀框(ORF),基因組5' 端和3' 端分別有94 bp 和618 bp 的非編碼區(qū);有I 型m7GpppNp 帽子結構,無PolyA 尾。在絲氨酸蛋白酶和宿主信號酶的催化下,多聚蛋白前體被切割為前膜蛋白PrM、核衣殼蛋白C(Capsid,C)及囊膜蛋白E(envelope,E)三個 結 構 蛋 白 與 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7個非結構蛋白。DTMUV 既不耐熱,也不耐酸,將其置于水浴中56℃加熱15min 或堿性條件下(pH>11)均可以使病毒失活。
在培養(yǎng)特性方面,DTMUV可在鴨胚、雞胚、鴨胚成纖維細胞和Vero 細胞中增殖。相對于雞胚,鴨胚更易增殖該病毒,經(jīng)尿囊腔接種鴨胚,盲傳1~2 代后,病毒可在接種后3~5 天導致鴨胚出現(xiàn)死亡。死亡鴨胚表現(xiàn)為胚體出血、水腫同時伴有絨毛尿囊膜增厚等癥狀。當DTMUV在接種鴨胚成纖維細胞后出現(xiàn)細胞病變的時間為48 h,接種Vero 細胞后出現(xiàn)細胞病變的時間為50 h,利用細胞分毒時需注意,病毒需要經(jīng)過適應才能在細胞上產生細胞病變。在血凝特性上,DTMUV 無法凝集雞、鴨、鵝和鴿的紅細胞。
絕大部分黃病毒屬病毒都能引發(fā)人獸共患病,并且臨床癥狀也各有不同,一般以病毒性腦炎為主要癥狀,嚴重的會導致全身感染。而DTMUV 主要感染產蛋鴨,還能感染其他如雞、鵝、麻雀等禽類。
節(jié)肢動物如伊蚊庫蚊等蚊蟲,對于DTMUV 來說既是其主要宿主又是其傳播媒介,因此導致DTMUV 致病性的地區(qū)性和季節(jié)性也較為顯著,其中發(fā)病率較高的季節(jié)為秋夏兩季。但在蚊蟲活動活躍度低的冬春季節(jié)DTMUV 仍能在某些地區(qū)繼續(xù)流行,表明DTMUV 還存在其他傳播途徑。通過動物實驗和臨床樣品檢測表明,DTMUV 除了通過直接接觸這一重要方式傳播之外,還能通過垂直傳播和糞便傳播。另外近期還有研究闡明健康的鴨子還能夠被DTMUV 通過病毒氣溶膠的形式感染致病,其傳播速度之快不得不引起養(yǎng)鴨產業(yè)相關人士對這方面防控的重視。
受到DTMUV 的感染后,病鴨會出現(xiàn)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體溫升高、四肢麻痹站立不穩(wěn)、喜臥癱瘓,后期則會表現(xiàn)出歪頭腿癱、排白色或綠色稀便。病鴨中產蛋鴨受DTMUV 的危害最大,其感染后產蛋量急劇下降,嚴重情況產蛋率能在5-6 天內降低20%~30%甚至絕產,產蛋伴隨有薄殼蛋、軟殼蛋和沙皮蛋等癥狀。倘若病鴨在患病過程中不進行治療,根據(jù)鴨群的日齡和自身抵抗力等因素,病程大概持續(xù)1-2 個月,結束后大部分病鴨能恢復到原來的機體狀態(tài),但產蛋量難以回到原有水平。
DTMUV 可引發(fā)病鴨體內多個組織器官產生病變,剖檢可觀察到卵巢腫大、充血出血,卵泡充血、崩解破裂、變性萎縮,卵泡膜充血、炎性細胞浸潤,卵黃膜出血、蛋黃破裂,偶發(fā)卵黃性腹膜炎;輸卵管固有層水腫,粘性物質滲出,種公鴨則還會表現(xiàn)出輸精管萎縮,睪丸體積縮小。病鴨心臟內膜下出血,偶發(fā)外膜出血,心肌外觀蒼白,有出血點;肝臟淋巴細胞浸潤增生,表面有白色點狀針尖狀壞死,嚴重的會有脂肪變性和明顯充血,病死鴨則肝臟腫大,多數(shù)顏色發(fā)黃;脾臟腫大或破裂,呈現(xiàn)斑駁大理石狀,淋巴細胞減少;肺臟微腫,出血并伴有炎性滲出物;腎臟輕度充血出血,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腦組織則伴有病毒性腦炎現(xiàn)象,呈樹枝狀出血;腸道出血并伴有潰瘍灶,淋巴濾泡腫脹,腸壁則出現(xiàn)白色霉斑。
初步臨診診斷時可依據(jù)其病理變化流行病學等特點來進行判斷,但若要進一步確診則需要通過實驗室診斷的各種方法檢測病原。而到目前為止實驗室診斷方法包括有病毒分離鑒定、電鏡法、分子生物學方法、免疫組化方法、血清學方法等
DTMUV 的分離鑒定常用方法包括鴨胚接種法、乳鼠腦內接種法、細胞接種分離法??稍诓▲喡雅菽ぁ⑤斅压?、肝臟、脾臟等病變組織分離后得到DTMUV。雖然此方法DTMUV 檢測過程中經(jīng)典準確的方法,但操作過程繁瑣,周期也不短,操作不規(guī)范容易得到假陰性結果。
可通過觀察到的病毒大小和形態(tài)結構的特點直接判斷,從樣本中觀察到直徑大小約45 nm 的含囊膜的球形粒子基本可確定為DTMUV,此方法精確而又直觀,但需要較高的儀器和操作要求,不適合用于臨床的快速檢測。
在實驗室里DTMUV 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主要有常規(guī)RT-PCR、套式RT-PCR、熒光定量 RT-PCR、 多 重 RT-PCR、RT-LAMP 等, 其 中 常 規(guī)RT-PCR 較為泛用。先將準備好的的病料提取RNA 并反轉錄為cDNA 后,再對照DTMUV 基因組序列中的NS5 蛋白基因或者E 蛋白基因設計合成好PCR 引物進行特異性基因序列擴增。依靠此方法能在DTMUV 的檢測時作出快速、敏感、準確的診斷,適用于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診斷,是目前主要的檢測方法。
該方法依靠抗原- 抗體特異性結合原理,對組織切片或細胞樣本中的某些化學成分進行原位的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而此處則是針對DTMUV 抗原的鑒定。憑借其很強特異性,高敏感度和定位的準確性,還能同時對不同抗原在同一組織或細胞中進行形態(tài)與功能相結合的研究,這對病理學研究的深入具有重大意義。
在黃病毒屬方面,國際通用的檢測方法為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中和試驗(NT),而兩者之中ELISA 法最為常用。而現(xiàn)在已有建立好可用于DTMUV臨床檢測的的間接ELASA 法,其穩(wěn)定性強、特異性好、敏感性高等優(yōu)越性為普通實驗室的DTMUV 的診斷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疾病的監(jiān)控和診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滅活疫苗是最常用的預防和控制病毒的制劑,制造工藝相對其他疫苗較為簡單的同時還能有效預防疫病,還具備安全效果穩(wěn)定,易貯存和運輸?shù)膬?yōu)點,但需免疫次數(shù)多,用劑量大,起效慢的同時免疫效應也并不持久。市面上已上市的有天津瑞普生產的滅活疫苗- 坦布舒(HB株)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宄所研發(fā)的鴨坦布蘇病毒病滅活疫苗(HB 株)等。
在疫苗的使用方面,李振華等研究表明鴨坦布蘇病毒病油乳劑疫苗注射劑量控制在0.2 ml~0.8 mL 可使疫苗效價達到最高水平。而李建功等對鴨坦布蘇病毒病滅活疫苗的免疫效力進行評價,實驗表明:(1)在腿部肌肉注射測定疫苗的HI 抗體水平普遍高于頸部皮下,且抗體上升快,產生量大。(2)鴨坦布蘇病毒病滅活疫苗(HB 株)免疫后HI 抗體效價與攻毒保護率基本一致,HI 抗體效價測定可以替代免疫攻毒進行疫苗的免疫效力評價。
作為仍保持良好的抗原性和遺傳特性的病原微生物弱毒株制備物,弱毒疫苗不僅能在動物體內持續(xù)繁殖,使用劑量小,還能快速且長期地產生免疫效應,但穩(wěn)定性差,而且存在毒力返強和重組的風險等。市面上能看到商品化的弱毒疫苗有齊魯動保生產的WF100 株弱毒疫苗和青島易邦生產的鴨坦布蘇病毒病活疫苗 - 坦易佳(FX2010-180P 株)。
自2010 年我國DTMUV 爆發(fā)至今,我們在DTMUV 對應疫苗的研制方面已經(jīng)取得較大的進展,目前除了市場上滅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外,卵黃抗體由于其性質穩(wěn)定的特點而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成為坦布蘇病毒病治療抗體的研究熱點。趙瑞宏等制備出的高效價卵黃抗體經(jīng)試驗證實其對感染了DTMUV 的雛鴨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作用,能夠有效保護雛鴨和產蛋鴨。
基因工程疫苗一般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敲除強毒株毒力相關基因,形成弱毒株后制備而成。兼有弱毒苗和滅活苗的特性,安全性高的同時還具有強免疫原性。王善輝等通過桿狀病毒表面展示技術,表達了DTMUV JSXZ 株的E 蛋白,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桿狀病毒表達的重組E蛋白亞單位疫苗免疫原性優(yōu)良,可以誘導產生較高水平的血清抗體,并具有較好的免疫攻毒保護效果,保護率達80%~90%。
疫苗接種是控制該病最有效措施,疫苗雖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初期對產蛋量下降的影響,但是免疫過的鴨群死亡率更低,且卵巢能提前恢復正常,說明疫苗在保護鴨群抵抗病毒方面有一定效果。建議使用DTMUV 弱毒疫苗(WF100 株)具有安全、免疫效果確實、免疫副反應小、免疫次數(shù)少、可緊急免疫接種等優(yōu)點。
由于該病無特效藥進行治療,所以我們應以預防為主,對養(yǎng)殖場加強生物安全防護的措施。因為感染DTMUV 的病鴨能通過糞便傳播DTMUV,因此鴨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需要得到相應改善,并要及時清理好糞便并做好相應清潔工作,定期消毒。目前DTMUV 主要以蟲媒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因此應搞好鴨廠的衛(wèi)生以減少蚊蟲的滋生,并要對一切外來車輛進行嚴格消毒管制。同時為了防止DTMUV 通過空氣傳播倒鴨群中,鴨舍需做到時常通風換氣增加空氣流通量;加強鴨群監(jiān)控管理,一旦發(fā)現(xiàn)疑似病鴨要做到及時隔離,而死禽無害化處理方面也要做到位杜絕一切可能的傳染源頭。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