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軍
此成語最初見于《鹖冠子·天則》,本篇相傳為春秋時楚人鹖(音合)冠子著,實際上是后人偽托。它的原文是:“夫耳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币馑际钦f:耳朵是管聽的,眼睛是管看的,一片樹葉遮住眼睛,就會連泰山也看不見,兩粒豆子塞住耳朵,就會連雷聲也聽不見。
三國時代魏國邯鄲淳編的《笑林》中,還載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楚地有一個貧苦的讀書人,他閑居家中,不去好好勞動,卻想意外的發(fā)財。有一天,讀《淮南子》這本書,書中說螳螂捕蟬時,全靠樹葉給它遮住身體。他想,人要是得到那片樹葉,不就可以用來隱身了嗎?
想到這里,這位讀書人立即放下書本,跑到樹林里東找西找,總算他有運氣,終于發(fā)現有一只大螳螂躲在一片樹葉背后,舉起雙臂朝蟬撲去,他也顧不得看螳螂是否捕到了蟬,急忙爬上樹去摘那片葉子??删驮谶@時候,樹葉紛紛下落,與原來地上的樹葉混在一起了,他只好將地上的樹葉都帶回家,然后一片一片的拿著樹葉遮住眼睛,問他的妻子說,你還能看見我嗎?起初,妻子如實回答,看得見!可是讀書人一連幾天,總是這樣一片一片的遮住眼睛一次又一次地問,妻子實在被他問煩了,便改口說,看不見了。這一下,可把讀書人高興壞了,拔腿就往市場跑去。他一手舉著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一手就去偷人家的東西。當場被人抓獲,扭送到縣衙,縣官問他為什么偷別人的東西,他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并說,我用這片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別人就會什么也看不見了嘛!縣官聽罷,哈哈大笑,知道這是個書呆子,責備一番,就將他放回家。
根據這些記載和故事,人們就常用“一葉障目”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個成語,比喻為細小的事情或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和整體。這雖然是個笑話,但眼睛如果被遮住了,確實也看不到東西。
在臨床眼科中,有一種叫做“角膜翳”的病,就與一葉障目的情況差不多?!敖悄琛笔墙悄ぱ?,角膜潰瘍后所遺留的角膜瘢痕,臨床上根據薄厚不同大致可分為三種:最薄呈云霧狀,用斜照法始能查見為薄翳;較厚半透明而界限較清楚,自然光線下即可查見稱為斑翳;厚實如瓷片樣不透明者為白斑。中醫(yī)學將上述薄翳稱為冰瑕翳,斑翳稱為云翳,白斑稱為宿翳。
關于“角膜翳”的辨證治療,如清代黃耐庵著《秘傳眼科纂要·論退翳難易》中說:“凡翳暴生者易退,漸積而生者難退;實者易退,虛者難退;外感六淫者易退,內傷七情者難退,厚而不滑者易退,薄而光滑如蟬翼如梅花者難退。”此病若用中醫(yī)中藥治療,可用“四物退翳湯”水煎服,藥如:生地、當歸、紅花、密蒙花、羌活、白蒺藜、木賊草、黃芩等組成,也可配合一些外用點眼藥,必要時,一定要去醫(yī)院眼科找醫(y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