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梅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階段教育的核心課程,以全面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核心理念。倡導人人都能學的科學,“四位一體”的科學,以生活中的科學為邏輯起點,以科學探究為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下面,我以《天平》為例淺談探究活動在科學課堂上的應用。
一、從生活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天平》這節(jié)課是青島版五四制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儀器與制作第25節(jié)內容。新課標特別強調科學要從生活出發(fā),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
學生提出問題:一枚雞蛋質量是多少?我特意加入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讓每一位同學帶一個雞蛋,當一名同學提出疑問之后,思考片刻,再讓學生用手掂一掂自己帶的這枚雞蛋有多重?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間不長,卻也給了學生一個主動探究的過程,鼓勵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對于質量的感知能力。
二、在具體情境中自主認識天平
新課標提出,科學課的教學方法要富有兒童情趣和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的言語動作應力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引導兒童自己得出學習結論,盡量少用或不用專業(yè)術語和抽象定義,尤其要避免在教學過程的初始階段把結論告訴兒童。
因此,在認識天平時,我沒有直接對著課件告訴學生,這是托盤,這是平衡螺母,而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照課本名稱,指著天平說。然后找同學到前面來做一個“我說你指”的游戲,這樣同學們在游戲中就學到了天平各部分的名稱。
三、小組主動嘗試探究,全班匯報交流總結
新課標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jīng)歷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當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
在探究天平使用方法時,我沒有將使用方法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先讓學生對照活動手冊,嘗試探究天平的使用方法,探究結束之后,完善實驗方案。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避免盲目探究,又感覺到這是自己嘗試探究出來的方案,增加了成就感,而且在不斷試錯糾錯過程中,全班匯報交流集體討論實驗方案,也會讓記憶更加牢固。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將此環(huán)節(jié)分成以下兩個活動來探索;①學生自主探究天平的使用方法;②學生全班匯報交流。
四、再次科學探究,鞏固探究成果
新課標提出,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的引導者和支持者。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將有利于兒童科學探究的好奇心,激發(fā)兒童探究科學的主動性。
因此,在學生通過嘗試探究和全班交流之后,我又設計了“稱量自己喜歡的物品的質量”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再一次有了科學探究的經(jīng)歷。學生通過剛才小組嘗試探究,全班匯報交流,對于天平的認識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了解,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也會更加自信,更加樂于嘗試。因此,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并且完成了實驗活動手冊上的物品名稱,估測質量,實際質量,我的發(fā)現(xiàn)。
五、人生就像天平,升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科學課的教學,不應停留在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新課標提出,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既是科學學習的動力因素,影響著學生對科學學習的投入、過程與效果,又是科學教育的目標,改變學生的行為傾向,激發(fā)他們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并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打下基礎。
在本節(jié)課結尾處,我特意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人生就像天平,總是需要某種平衡:一邊是給予,另一邊就是接受;一邊是付出,另一邊就是得到;一邊是耕耘,另一邊就是收獲。同學們,愿我們都能把握住人生的天平,成就屬于自己的精彩!
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了升華,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不能像傳授知識一樣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要創(chuàng)設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驗和內化。
總之,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發(fā)掘學生嘗試探究、合作交流的潛力。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有時候他可以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科學知識,在“探究”中感受科學樂趣,在“探究”中啟迪科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