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紅
摘要:管虎導演的《老炮兒》以北京市井中“老混混”這種特殊群體作為整部電影的主要表現對象,以主人公六爺獨特的視角展現出特定的時代變化之中,觀念、社會、個體的變化。影片中的人物具有非常鮮明且清晰的輪廓,并且在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投射,形成一種和諧的沖突與契合。馮小剛所飾演的六爺角色具有一種孤獨的英雄感,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诖?,文章對《老炮兒》中的硬漢形象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老炮兒》;硬漢形象;人物塑造
《老炮兒》主要以“老混混”六爺的視角展現時代、觀念的變化。六爺曾經在北京胡同中風光無限,但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而離開胡同。通過六爺的經歷可看到其堅守的道理、規(guī)矩都已經被時代拋棄,但是六爺堅持用自己的原則、規(guī)矩來救自己的兒子,也表現出對社會、時代的對抗,六爺雖然沒有了當年在北京呼風喚雨一般的能力,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身體狀態(tài),但是所表現出的硬漢氣質卻沒有絲毫減少?!独吓趦骸匪宫F出的六爺形象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也是管虎與馮小剛之間碰撞出的最為燦爛的藝術火花。
一、市井英雄
在《老炮兒》這部作品中,收到最多贊譽的就是其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六爺這個老北京混混的形象。電影中的六爺注重情義,具有非常濃厚的社會市井的氣息,無論多久,或者社會是如何變化,六爺始終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江湖原則。但同時在六爺身上所表現出的豪邁、英雄的情懷,也是這個人物獨有的吸引力。
六爺一直過著普通的生活。在電影的開始階段,就在表現六爺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通過這些細節(jié)的描寫,表現出六爺平日生活場景。非常狹小的空間,并且生活氣息也并不是很濃厚,但是可以讓觀眾感受到非常強的親切感、真實感。六爺在胡同中經營一家生意不溫不火的小店,平時會與鄰居聊天,管閑事等,過著一種悠閑的生活。在電影中出現北京特有的方言俚語、粗口,以及在北京胡同中的路邊小吃攤,城管與小販之間的爭執(zhí)等,都在電影的鏡頭下,擁有一種非常明顯的質感。再者通過諸多生活瑣事的描寫,從不同的視角來刻畫不同人物的形象,不僅清晰而且非常鮮明。六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原則,如小偷偷了錢六爺不會管,但會告訴小偷將證件還給失主。在這部影片中,一段小販與城管之間爭執(zhí)的片段,將六爺的人物形象烘托得更加鮮明。在這個片段中,一名叫燈罩的小販阻礙城管執(zhí)法,并且還將城管的車燈給砸壞了。按道理應該沒收燈罩的車,但是城管執(zhí)法中也動手打了人,而六爺則按照規(guī)矩回敬給城管一巴掌。這樣好管閑事、抱打不平、傳統(tǒng)的硬漢的形象,通過這個片段得以鮮明地表現出來。
在影片中,通過胡同中的生活瑣事表現出六爺的人物性格,但并沒有進行人物評價。從人物的一言一行,不同的觀眾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感知與評價。六爺對于不合理、不道德的事情的包容,雖然不能讓所有的觀眾都給予認同和肯定,但是曾經讓每個人都懼怕的老混混,在胡同中也并非是游手好閑或者是做無用之事。六爺這種人物,可以說代表了當今社會中的一種力量,在市井社會中存在的一種獨特的力量,雖然這種力量游離在法律法規(guī)之外,但是也是一種秩序力量,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因此,電影中六爺的形象與普通老百姓又明顯不同。
當六爺為了救兒子而走出胡同,遭遇到以小飛為代表的富二代群體挑釁,六爺的驕傲與權威受到挑戰(zhàn),自此也激發(fā)了六爺深藏多年的俠義、倔強,展現出不一樣的英雄情懷。在影片的開始部分,有很多的細節(jié)其實都是為了后面六爺與小飛之間的矛盾而做出的鋪設。隨著電影情節(jié)的展開,觀眾對人物的認知、情感等都發(fā)生著改變。由開始對六爺的不置可否,轉變?yōu)橐环N欽佩,六爺為了兒子的事情,認錯、賠錢,寧肯自己憋屈,也沒有讓其他人插手;“話匣子”借錢給六爺,六爺主動拿出房產證作為抵押,尤其是在影片的結尾,明知道只有自己去趕赴“約架”,也沒有任何懼怕,挺身而出,寧可犧牲性命也要憑借自己的力量和那份倔強、原則抗爭到底。這成為整部影片的最后人物的定格。面對強大環(huán)境壓力的市井小人物,卻有著其他人無法堅持的原則、道德準則,為了救自己的孩子,在尊嚴、原則遭受挑戰(zhàn)后爆發(fā)出來的硬漢、英雄的形象?!独吓趦骸愤@部電影中的人物,沒有脫離現實生活,不是抽象化的一種英雄的符號。由此可以看出,六爺的硬漢形象,可以說是在市井百姓與英雄之間取得平衡,既渺小,但是同時又非常高大,有脆弱,但又務必剛強,這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塑造的成功關鍵。
二、“六爺”的硬漢性格
對《老炮兒》這部電影中呈現出六爺非常立體的硬漢形象,主要可以從其具備的多種性格上分析。對于藥匣子和孩子的身上,六爺體現出的是柔情,在電影結尾部分,回到了六爺年輕的時候,那時候六爺帶著曉波在學走路,沒有像其他父親一樣在旁邊保護,而是大步走在前面,讓曉波自己學走步,即便是摔倒了,六爺也絕對不會去將曉波扶起來,只是走到兒子面前,將自己的一根手指伸出來,讓曉波握住。這樣的溫馨畫面,主要是體現六爺對兒子一種愛的方式,從曉波小時起,六爺就希望他以后可以勇敢,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但六爺卻時刻準備著為兒子提供幫助。六爺父子之間的關系之后經歷冷戰(zhàn)、和解、破裂,而兩個人卻依舊相互扶持。隨著曉波的長大六爺在不斷變老,最后被飛速發(fā)展的社會所淘汰,終身遵守的規(guī)矩在陪伴其走到人生盡頭,還有對兒子的愛。而六爺只有在“話匣子”這個情人面前,有時候會表現出孩子一般的任性,當兒子問六爺,話匣子是不是最親的人,六爺雖然說“女人!”,但是卻從鏡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六爺笑的皺紋。
在《老炮兒》這部電影中,六爺所表現出的硬漢形象之下,是年輕的、充滿熱情的、純真的心。當六爺坐在年輕人的汽車中飛馳時,雖然很難受,但嘴上不會說出一個苦字。交警對他嘲諷說六爺歲數大了還飆車,可六爺卻說自己是三環(huán)十三少。這種精神是一種別有色彩的幽默,但同時卻暗示出六爺身上所具有的一種悲涼。這種京式的幽默在管虎的導演下,呈現出一種若隱若現的悲傷。
在籠中作為寵物飼養(yǎng)的鴕鳥沖到北京的大馬路上,這樣的情節(jié)原本具有非常濃厚的喜劇元素,六爺騎著自行車追逐著鴕鳥,孩童般高興地喊著讓鴕鳥快跑,別讓他們追上,就這樣六爺努力騎著自行車與鴕鳥前行。六爺的吶喊,并非只是讓鴕鳥快跑,也是讓自己快些跑,從某方面來分析,關在籠子中的鴕鳥就好像是六爺,在堅持著自己的規(guī)矩,無論任何時候都高昂著頭,但自己被人玩弄的命運卻無法改變。六爺自身也是想沖出生活了一輩子的北京胡同,但是沖出來以后卻被社會所淘汰,對鴕鳥的吶喊也是天性的釋放。
三、六爺的硬漢形象——時代的“他者”
可以說在《老炮兒》這部電影中,從頭至尾一直在表現六爺的生活、原則等,與當今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六爺是一直以這個社會的、時代的“他者”存在著。六爺的思想中,對當代年輕人的自私、輕浮十分厭惡,對當代人的冷漠十分看不慣,對權錢當道的社會、世俗也十分看不慣,因此,在整部電影之中,一直都在充斥著人物、環(huán)境兩者之間的沖突和較量,并且這種沖突無法調和。無論是現代的社會、時代的特征還是“六爺”這個個體,都沒有選擇妥協(xié),在個體與時代的抗衡過程中,所能產生的結果也就不言而喻。因此,可以說這是一部具有悲劇精神的電影,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使得影片中的六爺具有一種獨有的崇高感、美感。
從某方面來說,六爺的整體人物形象,是創(chuàng)作者自身所要抒發(fā)的一種理想主義情懷,以及對傳統(tǒng)美德的一種懷念。因此,在電影中的六爺身上雖然有著非常明顯的老北京市井的氣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隨著電影情節(jié)的向前推進,創(chuàng)作者通過各種事例將人物推向更新的高度。
在電影中,六爺處在矛盾激化的核心,而他原本是一個市井小人物,經過一系列的激發(fā),最后變成了為了信仰、尊嚴奮戰(zhàn)的英雄一般的人物。在銀屏人物形象的處理和塑造過程中,導演也采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法。在影片的開始部分中,六爺生活在“胡同”這狹小的范圍之中,而對在胡同中發(fā)生的種種事情,觀念和行為都停留在局外人的看不慣,以及張弛有度的介入行為上。六爺在鄰里生活中原本就喜歡管閑事兒,沒事兒的時候就是遛鳥、發(fā)牢騷、喝酒,過著平淡而又平凡的生活。這種描述,彰顯出人物的真實感,為電影在后半部分升華人物的精神和形象做出了良好的鋪墊。也正是因為開始階段六爺形象的真實,當六爺走出胡同來到現實的生活中的時候,抽象的理想人物被推向新高度,也就形成了更具對比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除此之外,《老炮兒》中的六爺在開始階段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市井老混混,但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開始變成一個超越了現實存在的人。在整個演變的過程中,六爺成為在這個現代社會中的“他者”。電影的創(chuàng)作者,也正是想通過六爺所表現出來的這種“他者”的身份,帶領著觀眾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也就是一個局外人的視角,對當今現代社會進行審視。其實在《老炮兒》這部電影之中所涉及的很多細節(jié),都是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一種常見的社會問題。例如,影片開始部分小販與城管之間發(fā)生的爭執(zhí),小混混在街頭絲毫沒有任何顧忌的打架斗毆,路人面對輕生者的時候,所展現出的嘲笑、冷漠,官二代、富二代所展現出的旁若無人、囂張跋扈,政府高官所表現出來的腐敗等,這些真實存在的現實問題,都與觀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著非常近的距離。但是,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多數的民眾面對這種社會問題的時候,都會保持緘默,或者是將這些事情作為一種閑聊時候的談資,不會對其進行抗爭。因此,從某個角度進行分析,六爺可以說不是這個時代的“他者”,而是真實的生活中的參與者。六爺在生活中堅持著自己生命的主體性,不會隨波逐流,不會因為權力、金錢、暴力而發(fā)生改變。而在社會中保持緘默狀態(tài)的多數人來說,那些看待輕生的人、看待其他人痛苦也保持冷漠的人,甚至是社會暴力的幫兇的人,才應該是整個社會中真正的“他者”。而六爺這個人物形象,無疑是給所有觀眾一個全新的審視社會中的“他者”的一個全新的角度,也從根本上激發(fā)出觀眾對自身的反思。
四、《老炮兒》中人物關系分析
在《老炮兒》這部電影之中,所有的人物關系都是以六爺的人物關系展開,六爺與情人話匣子的關系,與其他兄弟之間的關系,與仇家之間的關系,與兒子之間的關系。話匣子是這部電影中唯一一個重點描寫的女性,聰明、美麗、仗義,具有非常鮮明的人物形象特征。在人物關系介紹中,當年六爺風光無限之時,話匣子只有16歲,對當時的六爺充滿了愛惜、崇拜。雖然話匣子說話得理不饒人,但是在六爺最為困難的時候,話匣子會第一個站出來幫助六爺。在六爺與兒子發(fā)生矛盾的時候,話匣子會將曉波叫到家里,用一碗面化解六爺與曉波之間的矛盾危機。
話匣子是六爺的情人,兄弟是六爺最信任的人。部分觀眾觀看完影片的時候,會認為六爺活得窩囊,自己要湊出來十萬元錢賠償給小飛,還需要女人給八萬,但也就是這種所謂的“窩囊”才可以體現出六爺特有的人格魅力,無論六爺現在的境況如何,在話匣子的心目中,六爺永遠是心中最為偉岸的英雄。
另外,在六爺的硬漢形象塑造上,六爺的兄弟燈罩、悶三兒等人也非常重要。在六爺風光的時候,這些都是追隨六爺的兄弟。在這些人年輕的時候,六爺會為燈罩強出頭,會去接悶三兒出獄,這兩人也會為六爺承擔一切。其中有一個鏡頭,就是悶三兒和六爺的頭靠在一起,這是一種硬漢的交流方式,沒有任何語言,但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卻非常的熱烈,將硬漢氣質體現得淋漓盡致。無論燈罩還是話匣子,或者是悶三兒都是過去的一種象征,一直以來這些人都遵守著規(guī)矩,崇拜著六爺,這也是在表述六爺曾經風光無限的歲月。在影片的最后,所有的兄弟重新聚集在一起,這種令人感動、動容的感情、友誼是多么光輝。
六爺與自己兒子的關系一直在發(fā)生變化,到影片發(fā)展到高潮才更為真實。在前半段,六爺可以說是名義上的父親,曉波對六爺充滿了埋怨,六爺則是只有老子、兒子的觀念。即便兒子多年不回家,也不肯放下面子說出自己想念兒子,于是給自己的鳥起名叫曉波,而且鳥只會叫一個字就是“爸”。當響鈴電話,六爺會急切地接電話,表現出對兒子的思念。當兒子遇到困難,六爺就變成英雄,走出胡同為兒子奔走。兩父子的關系轉折是在小酒館中開始的。在小酒館中兩個人開始兩個男人之間的對話,在曉波的咆哮中,六爺紅了眼睛,想給曉波道歉,但是話說不出口,只想給曉波磕頭,兒子按了下父親已經開始彎曲的后背,在那一刻,父子之間的感情終于回到應該有的樣子。
在影片的開始,小飛是六爺的仇家,而在最后,六爺的原則、氣節(jié),讓他開始仰望六爺,被六爺所打動。影片中的小飛是現代社會的混混,有錢有勢,但也遵守現代社會的規(guī)矩。通過小飛喜歡《小李飛刀》,可以看出在他叛逆的外表下,也有俠義的思想。六爺不理解年輕人的規(guī)矩,但是為了救兒子,一次次妥協(xié)。在最后,小飛與六爺之間的對話,最后到握手,是年輕的硬漢與年老的硬漢之間的握手,是對手之間的尊重,是對江湖的尊重,最終小飛被六爺所征服。
五、結語
綜上所述,管虎所塑造的硬漢形象具有明顯的中國時代特色,在飛速發(fā)展的北京這個現代化都市中,通過六爺的形象來代表已經被時代拋棄的老一代北京人。六爺的形象生動、具體,是一個父親、一個情人、一個兄弟、一個平凡的中國人。六爺的硬漢體現在精神方面,而用已經老邁的身體進行襯托,更突顯出六爺的悲壯、剛毅。
參考文獻:
〔1〕李亞軍.論《老炮兒》的空間敘事[J].戲劇之家,2019(34):97.
〔2〕龔一舟.對立、對話、彌合——從電影《老炮兒》看民間場域“教父”的更迭[J].藝術教育,2019(9):119-120.
〔3〕張雪.《老炮兒》:均衡理論與電影敘事[J].西部廣播電視,2019(1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