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花
【摘要】目的: 探究經腹與經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腺肌瘤的臨床價值。方法:從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子宮腺肌瘤臨床診斷患者中選取98例參與本次研究,并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49例,對照組49例。在臨床診斷中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單純的經腹超聲檢查方式,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方式。經檢查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檢查準確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檢查準確率91.84%相較于對照組77.55%要高出許多,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子宮腺肌瘤臨床診斷中,采用經引道聯合經腹超聲檢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臨床檢查的準確率。
【關鍵詞】子宮腺肌瘤;經腹超聲診斷;經陰道超聲診斷;診斷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2-160-01
在臨床上子宮腺肌瘤屬于一種高發(fā)性婦科疾病,子宮腺肌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子宮內膜彌漫地入侵子宮肌壁,或者是某一區(qū)域內的子宮基層受到子宮內膜的入侵,導致該處平滑肌細胞出現增生,進而形成球體。這兩種病因均屬于子宮內膜異位范疇,這種情況下,會大大增加患者不孕癥的發(fā)生幾率。因此,在臨床上采取高效的檢查手段,做到早確診、早治療是非常關鍵的,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延誤治療時間的情況出現。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子宮腺肌瘤臨床診斷患者中選取98例參與本次研究,并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將其平均分成兩組,觀察組49例,對照組49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在24-47歲之間,平均為(35.54±4.46)歲,患病時間在3周至5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2.87±0.87)月;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3-48歲之間,平均為(35.57±4.37)歲,患病時間在1周至6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3.12±0.76)月,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在參與本次研究前,均需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確保其臨床指標符合本次研究要求,且無其他并發(fā)癥。同時,要求患者的詳細了解研究內容和注意事項的前提下,自愿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1.2?檢查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為對照組患者進行單純的經腹超聲檢查,在檢查前兩小時叮囑患者多飲水,讓患者有強烈尿感,達到更好的超聲檢查效果。在進行經腹超聲檢查時,將探頭頻率控制在2-5赫茲,讓患者呈仰臥體位躺在床上,露出下腹部,并在腹部涂抹耦合劑。通過斜、橫、縱三個切面來對患者子宮的雙側附件、底部、卵巢、橫斷面、縱斷面的情況進行觀察,并且著重觀察子宮腺肌瘤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數,對子宮壁厚度、部位、大小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在檢查前叮囑患者確保膀胱處于排空狀態(tài),取膀胱截石位,同樣讓患者呈仰臥體位,雙腿分開屈膝,將超聲檢測器探頭頻率控制在4-8赫茲,并在探頭上涂上適量耦合劑,將其置于避孕套內,然后將其置于患者陰道穹隆后,通過半環(huán)形旋轉方式進行橫切面、縱切面掃描,對患者子宮情況進行觀察。對患者子宮壁厚度、子宮內膜厚度等情況繼續(xù)您詳細記錄。對子宮腺肌瘤患處進行仔細檢查,并對發(fā)病區(qū)域的血流動力學指數進行統(tǒng)計和記錄。
1.3?觀察指標
根據臨床診斷結果,判斷患者的子宮腺肌瘤發(fā)生情況,進行檢查準確性判定。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利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臨床檢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x2檢驗,若兩組對比數結果(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臨床檢查準確率91.84%相較于對照組77.55%要高出許多,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討論
在臨床診斷中子宮腺肌瘤屬于一種發(fā)生率較高的子宮腺肌病變,其致病因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定論,大多數醫(yī)學研究認為其與子宮內膜有關,子宮肌層遭受到子宮內膜的侵襲,導致病變區(qū)域的平滑肌細胞出現增生,進而形成球體,而引發(fā)的區(qū)域性病變[1]。應用準確性高的檢查措施,對于該病癥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而超聲技術屬于當前臨床檢查中最為有效、簡單的首選方式。
在臨床上子宮腺肌瘤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月經失調、痛經等,其中最為常見的癥狀為繼發(fā)性、漸進性痛經,同時,患者子宮也可能出現觸碰有痛感、子宮增大、子宮質地堅硬、子宮呈球形等癥狀,而且在經期患者的子宮存在壓痛明顯、子宮增大、子宮質地變軟等癥狀。在經期結束后患者子宮會出現明顯縮小的情況[2]。上述這些子宮腺肌瘤的臨床癥狀屬于周期性發(fā)生情況,是一種對子宮腺肌疾病進行診斷的主要依據。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在臨床上人流技術和剖宮產手術的應用率在不斷增加,這也間接導致女性子宮腺肌瘤發(fā)病率的不斷提高。相關醫(yī)學研究表明,對于子宮腺肌瘤病癥來說,早診斷、早治療是確?;颊哳A后以及臨床療效的關鍵,因此,提高臨床檢查準確性對于該病的治療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檢查準確率91.84%相較于對照組77.55%要高出許多,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子宮腺肌瘤臨床診斷中,采用經引道聯合經腹超聲檢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臨床檢查的準確率,在臨床上具有廣泛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杜燕.經陰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6):122-122.
[2]?許莉華,嚴瑋,張薏.單純經腹部超聲檢查與聯合經陰道超聲檢查對子宮腺肌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6,25(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