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生母語文化認同構建

      2020-03-15 14:11:12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母語跨文化大學

      林 萍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福建 福州 350007)

      教育部2017 年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 其中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是指對中國文化和英語文化的學習、理解和掌握。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注重英美文化的輸入,而忽略中國文化的融入,造成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這顯然不利于學生母語文化認同的構建。因此,重塑學生對母語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是大學英語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認同的價值

      (一)文化認同的概念

      文化認同作為重要的認同理論,被廣泛運用到社會、政治、文化、歷史等領域的研究中。對文化認同,國內外學者做了許多研究。有整體考察“文化認同”的,也有將“文化”和“認同”拆分研究的,以更好理解文化認同。如弗洛伊德認為認同指“個人與他人、群體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的趨同的過程,個人通過投向他人的認同來創(chuàng)造出自我的身份認同”[1]175-187。還有些學者認為認同是“對差異性基礎上的同一性的確認”[2]80-90+310。在詞源探析的基礎上,學者對“文化認同”進行界定。如崔新建認為:“文化認同指對人們之間或個人同群體之間的共同文化的確認。使用相同的文化符號、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guī)范。”[3]102-104+107佐斌等認為:“文化認同是人們對于文化的傾向性共識與認可,包括文化形式認同、文化規(guī)范認同、文化價值認同三個層次?!盵1]175-187綜合學界觀點,筆者認為:文化認同是指社會成員在內心確立的,對所屬社會文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認同包括目的語文化認同和母語文化認同,母語文化認同即中國文化認同。母語文化認同不僅指認可、認同和傳承中國文化,更要學會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和交流,讓世界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增進互信,鞏固友誼。[4]135-137

      (二)母語文化認同教學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生的母語文化認同構建是英語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多數學者都注意到大學英語教學里的“中國文化失語”現象,認為要在文化自信的指導下進行母語文化認同構建。如高莉君認為母語文化認同教育要堅持文化創(chuàng)新、相互對比、實用性強、循序漸進和適度等原則。[5]69-72杜秀蓮認為母語文化認同教育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共同努力:宏觀上要加強語言與文化的融合,制定教學大綱和政策,進行教材編寫;而微觀層面需要教師加強文化修養(yǎng),進行中外文化對比,并開展文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中國文化知識認知。[6]48-51這些研究相當有見地,對于推進母語文化認同構建和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前母語文化認同教育面臨新形勢和新問題,我們要在文化自信的高度上,重新認識中國文化,重新審視母語文化認同教育。在進行母語文化認同構建和教學時,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中國文化表達能力,讓學生具備中國文化的翻譯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勝任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和交流需要。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母語文化認同構建的價值

      1.傳承中國文化,推動民族復興。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化的韌性讓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歷經風雨而經久不衰,讓中華文明世代傳承。在中國文化熏陶下,培養(yǎng)出許多有責任、有擔當、有本領、有作為的人才,救國圖存。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學生母語文化認同構建,有助于學生感覺歷史厚重感,增強責任心,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有機結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持、文化保障和人才保障。

      2.增強學生母語文化自信,加強文化辨別。新時代的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但由于他們缺乏相應的社會閱歷、判斷力與思辨能力,他們接觸英美文化知識的同時會不自覺地吸取西方的文化價值觀。與此同時,中國文化價值觀念則受到冷落與邊緣化,這不利于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大學英語教學雖然傳授英語知識和西方文化,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但應該是雙向的文化交際,既讓學生對西方文化熟悉了解,又對中國文化不忘本,加強中西文化的對比,尋找共同點,摒棄文化差異,增進文化共識,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部分大學生缺乏判斷力和辨識能力的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學迫切要加強母語文化認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文化思辨能力。

      3.以母語文化認同培養(yǎng)中國文化品格。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品格培養(yǎng)的名言警句,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如《大學》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兑捉洝防镉小昂竦螺d物,自強不息”。對中國文化知識的學習、理解和認同能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寬容寬恕、嚴格自律等品格。將中國的這些文化品格與西方個人主義的文化傾向進行比較,會讓學生明白集體主義價值觀和英雄主義是民族賴以生存、持續(xù)發(fā)展的不竭動力,讓學生在文化比較中自覺進行中國文化品格和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成為銳意進取、改革創(chuàng)新、嚴格自律的新時代有作為的新青年。[7]110-113

      4.推進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和文化交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母語文化認同構建和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中國文化知識和增強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促進文化創(chuàng)新,推動文化交流。我們對文化的態(tài)度不能因循守舊,而是要結合科技發(fā)展和文明進步,進行文化發(fā)展和文化創(chuàng)新。大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了解西方先進文化。學生在學習和掌握中國文化的同時,可以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進基因,進行交融,推動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在對外交流中,將中國文化的包容、寬容、愛好和平、改革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等精神對外傳播,提高中國文化影響力。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母語文化認同構建存在的問題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少教師已經意識到母語文化認同教育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中紛紛融入中國文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整體上母語文化認同教育和構建還存在較大的問題。

      (一)英語教師對母語文化認同教育不夠重視,貫徹力度不強

      部分英語教師認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視了人文性。在教學實踐中,他們更多地以工具性為目的,認為大學生應當掌握英語有關的翻譯能力和技巧,以勝任各行各業(yè)跨文化交際和商務溝通需要。[8]69-72而人文性被簡單地等同于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以恰當地進行跨文化交際。他們認為母語文化認同教育,應當屬于思政領域,由語文教師或者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來實現。這種不當的認識,制約著中國文化認同教育成效。不少有識之士積極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試圖增強文化自信教育,貫徹中國文化的翻譯,但主要側重的是課程思政,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認同感,對中國文化的具體內容的傳授力度不夠,中西文化的對比分析不夠全面,中國文化的翻譯及技巧培訓不足,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翻譯和表達能力不強,雙向跨文化交際不順暢,偏離母語文化認同教育的初衷。

      (二)大學英語課時有限性和中國文化知識豐富性矛盾制約教育拓展

      大學英語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安排有不少課時,但相對于大學英語要教授的教學內容,課時相當有限。大學英語教師雖然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課程思政和中國文化專題教學,進行中國文化知識融入,但相對于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教學課時依然有限。在進行母語文化認同構建和教學時,既要讓學生學會表達中國文化,還要加強中西文化的對比,更重要的是融會貫通。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上,是無法滿足母語文化認同教學需要的。雖然在線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課堂教學課時有限性矛盾。但是在教材的編寫、在線教育視頻制作、教師在線指導等方面還不夠完善,有待繼續(xù)加強。

      (三)教師和學生中國文化知識儲備不豐富,影響認同教育開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有文化上先進內容,也有些不合時宜、需要甄別。中國文化流派眾多,在不同的時期形成不同的高峰。比如先秦諸子百家,百家爭鳴,很是繁榮。從古代到當代,文化內容不斷發(fā)展,著作也越來越多,有專門介紹中國文化的,也有文學作品。中國文化知識相當豐富,英語教師的儲備則顯得不足。尤其部分中國文化知識是用文言文書寫,雖然英語教師在讀書和教學期間,也學過大學語文,對中國文化知識有所涉獵,但不夠系統(tǒng),也不夠豐富,存在文言文閱讀障礙,導致儲備不多、理解得也不夠全面和透徹,翻譯上的技巧掌握得不夠扎實,使得母語文化認同教學開展不夠順暢。

      大學英語母語文化認同教育的對象歸根結底還是學生,學生的母語文化知識的掌握度直接決定著母語文化認同教育的成敗和效果。當代大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以及各類興趣特長教育下,作業(yè)多、學習內容多,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尤其是中國文化知識有關內容的閱讀,對古代文言文書籍、近現代優(yōu)秀文學文化作品的閱讀量太少,許多學生不能閱讀完教育部推薦的必備閱讀。在中國文化打基礎階段,多數學生并沒有打好中國文化的知識基礎。而大學課程內容多,而更加側重于專業(yè)課程,對文化通識課程重視程度不高。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講授中國文化知識,強化中國文化的翻譯和文化比較,學生的理解程度未必跟得上,使得中國文化母語認同教學不能深入推進,教學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四)大學英語教學考核內容重知識輕文化,母語文化考查薄弱

      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考核內容中,英語教師適當融入中國文化知識在閱讀、翻譯或寫作中,但主要還是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諸如快速閱讀、翻譯和寫作等。主要選擇的是科技、時事新聞、文學作品等英語素材。中國文化知識考核所占的比重少,地位薄弱,考核導向作用不夠明顯,不能夠激發(fā)出學生母語文化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這導致學生更多關注大學英語的工具性屬性,將主要精力放在行業(yè)、專業(yè)英語詞匯的掌握和翻譯技能培養(yǎng)上,大學英語的人文性和母語文化認同沒有凸顯。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母語文化認同構建策略

      (一)構建母語文化在內的跨文化教學體系,增強課程思政

      在大學英語教學里增強學生母語文化認同,必須重構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體系,要明確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是雙向教育,既要進行西方文化的跨文化教學,更要重視母語文化認同教育和中國文化對外傳播。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教材編寫、課程設置等方面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對于母語文化認同教育,首先是要讓學生知道中國文化是什么,其次要讓學生有能力表達中國文化,具備中國文化的翻譯能力,如要學會翻譯文言文這種言簡意賅、但寓意深刻的傳統(tǒng)文化。再者是讓學生有正確的文化觀,能進行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較,凝聚文化共識。母語文化認同教育不是一味地守舊,不是對中國文化的全盤接收,而是要在甄別的基礎上,選取那些有益的精華,進行中國文化傳承。對待西方文化要增強辨別,對西方文化先進基因有選擇性吸收和借鑒,主要目的是為中國文化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服務。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母語文化認同教育,離不開課程思政,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要通過課程思政有效地扭轉學生的母語文化認同缺陷,通過講授、對比、案例教學等方式增強中國文化認同,讓學生在思想上提升中國文化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但是大學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要避免大學英語母語文化認同教學簡單地思政化。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從跨文化交際對比的視角來增強文化的對比性,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在與西方文化的對比中感受中國文化在促進世界發(fā)展、中國發(fā)展和學生個人發(fā)展上的優(yōu)勢和生命力,在對比中增強思辨和文化自信,以提高認同感。

      (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全過程融入中國文化知識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母語文化認同教育,就要將中國文化全面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有效解決課時有限性的矛盾。首先,在課堂上,精選一些中國文化素材融入聽、說、讀、寫、譯等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認同感。其次,編寫母語文化認同教育補充教材。編寫教材并不是簡單地選用中國文化知識進行閱讀、翻譯和寫作等訓練,而是要符合認知規(guī)律,增強中西方文化的對比性,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布局上要有邏輯和層次感,先易后難。補充教材要和教學資源互相呼應。再者,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制作或收集網絡教學資源,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加強線上線下聯動,將母語文化認同教育由課堂延伸到網絡,有效解決課時有限性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成效。

      (三)增強英語教師和學生的中國文化知識儲備

      針對英語教師和學生中國文化知識缺乏的現狀,要不斷增強其中國文化知識儲備。教師和學生要一起進行中國文化知識的補課,利用課后時間加強中國文化知識的閱讀和學習,尤其是原汁原味的經典文化書籍,以及中國文化文學作品的閱讀,在作品中感悟文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流派眾多,不同地域產生不同的地域文化,學習中國文化知識時,可以進行文化旅游,到不同的名川大山、文化館、博物館、書院等,通過石刻、文物、書籍記載實地考察文化知識的起源、寓意,理解中國文化知識深刻的含義。對教師而言,在進行中國文化知識儲備的同時,要加強中國文化知識翻譯技能的學習和研究,與中國文化翻譯學者對話和取經,提高中國文化知識表達能力和翻譯技能,將中國文化知識所蘊藏的韻味盡可能準確地表達出來。對學生而言,要進行翻譯技能的訓練,扎實提高中國文化知識翻譯能力。

      (四)創(chuàng)新大學英語教學考核方式,增加母語文化認同考核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母語文化認同構建,必須利用教學考核這根指揮棒,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學習中國文化知識,提高中國文化知識的翻譯技能。因此,應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考核內容和方式。一方面,將母語文化知識的考核融入課程的終結性考核內容中,調整母語文化考核的比重;另一方面,將母語文化學習貫穿到教學過程中,體現過程性考核。教師可布置中國文化知識學習任務,引導和激勵學生增強中國文化知識儲備,加深中國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利用閱讀、翻譯和寫作等形式要求學生對相關素材開展中西文化對比,讓學生從中發(fā)現文化差異,增強思辨能力,提升雙向跨文化交際能力。

      結 語

      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母語文化認同構建是個持續(xù)強化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增強中國文化知識的理解,進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的雙向跨文化交際能力。對學生而言,既要理解西方文化知識,學會利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又要通過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做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使者,推進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猜你喜歡
      母語跨文化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母語
      草原歌聲(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母語
      草原歌聲(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藝術評論(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英語翻譯的應對
      我有祖國,我有母語
      高平市| 岳西县| 乳山市| 凉山| 合肥市| 和龙市| 平罗县| 高雄市| 青铜峡市| 永寿县| 仙居县| 都兰县| 龙陵县| 宝应县| 贵定县| 尚义县| 九江市| 钦州市| 睢宁县| 仙居县| 上杭县| 澄城县| 长子县| 永和县| 阿巴嘎旗| 稷山县| 永宁县| 凤庆县| 方山县| 密云县| 洛浦县| 福安市| 遂川县| 龙口市| 普宁市| 赤水市| 鄂托克旗| 吴川市| 武鸣县| 涿州市|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