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香
(廣東培正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2012 年,教育部進行專業(yè)目錄調整,將秘書學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自此,秘書學從最初的一個學科方向變成了一門獨立學科。秘書學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能力,集中體現(xiàn)在“辦文”“辦會”“辦事” 三個方面。張育維在《公文寫作的 “酒色財氣”》 中說,“秘書有三事:辦文、辦會、辦事,辦文位列第一?!盵1]“辦文” 的核心是文字工作。針對“辦文” 工作,其中一個要求就是秘書人員能夠撰寫高質量的文書。文書寫作能力是秘書學專業(yè)學生的核心職業(yè)能力。文書寫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專業(yè)學生能否勝任秘書工作,即是否具備基本的任職資格。因此,教授文書寫作課程的教師應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文書寫作能力,讓學生提筆就能寫出合乎規(guī)范、質量上乘的文書。這是文書寫作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
然而,文書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提高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圖像、影視盛行的時代環(huán)境下,紙媒形式的閱讀逐步弱化,伴隨而來的是閱讀能力與書寫能力的退化。再者,多數(shù)學生在大學才開始接觸公文等應用文書,再加上文書寫作教學內容的相對程式化,致使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吃力,學習興趣也不大。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熟練掌握文書寫作的技巧并達到下筆從容的程度,就成了高等學校秘書學專業(yè)文書寫作課程教學的重要問題。
本文從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結合高等學校秘書學專業(yè)文書寫作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期為高校秘書學專業(yè)文書寫作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在秘書學專業(yè)所開設的課程中,文書寫作并不十分受學生歡迎。大部分學生覺得課程枯燥乏味,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力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學生對文書寫作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專業(yè)性質以及學生畢業(yè)后從事秘書職業(yè)的要求,秘書學專業(y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塑造外在形象,比如掌握相關禮儀,注意著裝與妝容。這些對學生來說吸引力很大。許多學生信奉大學是一所 “美容院”,期待到大學畢業(yè)時能實現(xiàn)外在形象上的華麗蛻變。因此,即使教師沒有過多強調,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外在形象的塑造上。塑造外在形象無可厚非,符合專業(yè)學習要求,也是將來從事秘書職業(yè)所需。然而,忽略了個人內涵的提升,只注重外表的塑造,實在是本末倒置。彭品榮在《“核心素養(yǎng)” 理念下的公文寫作教學》 中表明,由于公文寫作的遵命意識、規(guī)范意識與體式意識,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與公文寫作水平的提高存在正相關關系。[2]查看全國高校的培養(yǎng)方案,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從學時、學分的分配看,還是從課程性質的規(guī)定看,文書寫作尤其是公文寫作在秘書學專業(yè)所開課程中都占據(jù)著核心地位。以公文寫作能力為主的文書寫作能力是秘書學專業(yè)學生職業(yè)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是其求職以及在職場立足的必備技能,一個連請示與申請都分不清更寫不好的學生是無法很好地勝任秘書工作的。因此,在文書寫作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文書寫作課程,使其以提升職業(yè)能力為導向,認識到文書寫作課程的重要性,從而獲得學習文書寫作課程的動力。
第二,學生寫作基礎薄弱,導致學習興趣缺乏。文書寫作課程之所以不那么受學生喜歡,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寫作基礎薄弱。許多學生在大學以前的學習階段,就已經(jīng)談寫作 “色變”,并且刻板地認為自己不會寫,也寫不好。到了大學,要學習以前基本上沒有接觸過或者極少接觸過的文書,一開始便在心里打了 “退堂鼓”,并且有意無意地暗示自己文書寫作一定很難,一定寫不好。對此,教師應首先打破學生心理上認為寫作難的壁壘,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感,向學生傳達文書寫作并不難的訊號。事實也是如此,文書寫作不像文學寫作那樣技巧多樣,而是有一定范式和規(guī)律可循。只要掌握一定的范式,把握一定的規(guī)律,文書寫作比文學寫作要容易得多。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循序漸進,從最簡單的文書寫作開始講解,盡可能地給出文書的寫作模板,讓學生先照著寫,然后反復強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寫作練習,學生在掌握文書寫作的方法與技巧之后,再讓其嘗試獨立寫作。
在教授文書寫作課程時,很多教師只向學生強調文書寫作的重要性,不強調文書閱讀的重要性,教學設計也完全沒有文書閱讀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教師將寫作方法、寫作技巧講得細致入微,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但開始動筆寫的時候,學生就一籌莫展,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與如何組織語言。我們經(jīng)常聽到教師抱怨學生的寫作能力差,寫作基礎薄弱,所以不會寫更寫不好。較少聽到教師說學生閱讀太少,閱讀能力差,所以不會寫也寫不好。當教師把學生寫不好的原因歸咎于學生寫作能力不高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學生閱讀的重要性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代作家、教育學葉圣陶在《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點》 中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盵3]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較強的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文書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沒有足夠的文書閱讀量,就無法做到寫作時的得心應手。杜甫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保ǘ鸥?《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沒有豐厚的閱讀 “輸入”,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表達 “輸出”。在文書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文書閱讀,加強閱讀教學,強調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做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
閱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而語感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生文書寫作能力的基礎和關鍵。應用文書的語體與文學作品的語體有很大區(qū)別,前者講究準確、簡明、平實、客觀,后者要求形象、生動、含蓄、深刻。高校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的較多的是文學作品,沒有接觸過或者極少接觸過應用文書,對應用文書沒有最起碼的感知,不能心領神會應用文書的語言特點,常常會出現(xiàn)用文學語言寫作應用文書的現(xiàn)象。所以,教師的教學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對文書的語感開始,在閱讀文書的過程中讓學生一點一滴地認識到文書語言表達的特點和方法。
要想取得較好的閱讀效果,需要采取一定的閱讀方法。在讀圖、讀屏盛行的當代,紙媒形式的閱讀備受冷落,高校校園也再難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再者,應用文書相對來說比較枯燥、乏味,極少學生能夠長期堅持閱讀。那么,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開始,帶領學生一起閱讀。首先,應選擇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文書范文進行閱讀。優(yōu)秀經(jīng)典的范文得到多數(shù)人的認可和肯定,能夠經(jīng)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所以更能起到示范作用。其次,采取多種閱讀方式??梢詫⒔處熣b讀與學生代表誦讀相結合,學生個人誦讀與小組誦讀相結合,課堂誦讀與課后誦讀相結合,默讀與大聲誦讀相結合等等。靈活多樣的閱讀方式可以打破一成不變的教學給學生帶來的疲憊感,使學生在五彩繽紛的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習的興趣。
文書寫作課程并沒有過于高深的理論,而是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傳統(tǒng)的 “滿堂灌” 無法讓學生真正學會如何寫作文書。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不應純粹地 “紙上談兵”,還必須進行 “沙場秋點兵” 式的 “實戰(zhàn)演練”。也就是說,文書寫作教學不能只講理論知識。只講理論,教學會流于空洞,學生容易陷入 “一聽就會”“一寫就難” 的尷尬境地。然而,只有實踐,沒有理論講解,學生在新情況、新問題面前,會陷入茫然和不知所措之泥潭。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避免以上情況的出現(xiàn)。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有側重地安排教學時間。對此,筆者建議一次課1/3 的時間講理論,2/3的時間用來寫作與討論。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在課后完成寫作任務,一周后收作業(yè)。教師批改完作業(yè)后,第二周再把作業(yè)發(fā)給學生,然后在課堂上對作業(yè)進行點評,講解存在的問題。這樣的寫作練習模式,導致學生大約兩周后才能收到老師對自己寫作情況的反饋,不利于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與及時解決問題。有些老師則會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寫作,但學生動筆練習的時候,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在教室里等著學生寫完,下課后收作業(yè)了事。這種教學模式看似給學生留足了課堂練習時間,然而全程沒有師生交流與互動,教師并不了解學生寫作中遇到的難題是什么,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里完成的寫作也并不理想。鑒于上面兩種情況,筆者發(fā)現(xiàn)即時寫作與即時評價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模式。
即時寫作是指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讓學生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文書寫作課程所講解的文種,具有塊狀特點,如首部、主體、尾部。針對每一部分,分別采用即時寫作的方法,可以化整為零,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例如在講解計劃標題 “XX銀行城西支行2013年上半年信貸工作計劃” 時,教師向學生說明該標題由單位名稱、時限、內容、文種四要素組成后,就馬上給出材料讓學生模仿著例文擬寫計劃標題。這種教學模式將大量理論知識分割成塊狀,實現(xiàn)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練習之間的即時轉化,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師指導學生即時寫作后,還需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即時評價。“課堂即時評價,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做出的實時性評價?!盵4]即時評價是教師參與學生寫作、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另一種有效途徑,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師的即時評價能讓學生知道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寫得不好,不好的地方應該如何修改等。通過教師的即時評價,學生可以及時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以及學習上的優(yōu)點與不足。在自我審視的過程中,學生比較容易建立自信,產生學習的動力。此外,即時評價還有利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及時修改教學計劃,調整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文書寫作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主要講解秘書工作中常用的通知、通報、函等法定公文以及計劃、總結等一般事務文書。這些文書在格式上都有現(xiàn)成的、統(tǒng)一的要求,在寫作上也具有較強的相似性。目前,文書寫作課主要采取 “格式+基本知識” 的課堂教學模式,遵循 “首部、正文和尾部” 的順序進行講解。這種千篇一律的講授方法,難免使課堂枯燥、乏味,學生也難免聽得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甚至授課教師,也會因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沒有激情和成就感。
文書寫作課因自身性質與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像文學欣賞或者演講、禮儀課那樣生動活潑。然而,這并不代表文書寫作課注定就是枯燥、乏味、呆板、機械的。那么,文書寫作課怎樣才能講活、講生動呢?筆者認為,廣泛取材、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
教學內容最忌陳舊與脫離實際?!霸诮虒W中,能否依據(jù)其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是關系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充分重視這一問題?!盵5]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本教案用五年的情況,也存在一個寫作材料用十年的現(xiàn)象。在社會發(fā)展變化如此迅速的時代,高校課堂教學不能自說自話、故步自封,而應該結合生活實際,緊跟時代,與時俱進。對于文書寫作課來說,選取最近發(fā)生的新鮮案例,不僅可以避免課堂教學照本宣科、脫離實際,而且容易引起學生共鳴。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文書使用的范圍很廣,教師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課堂教學的素材。首先,就地取材。教師應具有一顆敏感的 “文書心”,從學生的大學生活與學習中搜集學生熟悉的教學案例,讓學生認識到文書應用就在身邊。比如學校各部門發(fā)的各種各樣的通知、關于學生考試作弊的批評通報,學生在社團工作中要寫的計劃、總結,領導在活動中的講話稿等等。這些教學素材簡單、真實、接地氣,學生在熟悉的前提下容易產生親切感,也容易引起學生的重視。其次,關注時代發(fā)展,從社會取材。從政府、公司、團體等單位的發(fā)文中,教師也可以找到教學素材,如人大會議作出的決議,政府的工作報告,公司的年度總結,地鐵站張貼出來的通告等等。這些教學素材能夠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時代性與社會性,不僅可以擴大學生視野,而且能夠將理論講解與社會、時代需求相結合,從而使課堂教學具有新鮮、新穎的特點。
文書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秘書學專業(yè)區(qū)別于其他專業(yè)的一個獨特標志。重視文書寫作課程教學,提高文書寫作課程教學質量,增強秘書學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是秘書學這個年輕的學科存在的現(xiàn)實意義,也是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