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歌 荘典 江峰松
導語:兩千多年來,《大享經(jīng)》一直隱于《道德經(jīng)》、《南華經(jīng)》和《易經(jīng)》之后,正如龔淳隱于賈誼和晁錯之后;《大享經(jīng)》一直以《龔氏家訓》這種特殊形式深藏于龔氏家族,正如枉山枉水以善卷道德文化深藏于常德德山。
今天,當我們試圖撥開國家人文歷史之重重迷霧,求證還原《道學三經(jīng)》之元始經(jīng)笈和哲學脈絡,驀然回首,那隱蟄千年的《大享經(jīng)》關于“道德享”的三維世界觀和十步大享方法論,竟似以國學、道學、家學深深植入中華民族基因中。
《大享經(jīng)》,又名《道享經(jīng)》,簡稱《享經(jīng)》,約在西漢文景盛世所創(chuàng),全經(jīng)古文寫就,現(xiàn)存六百余字,外顯老莊之道,內藏儒學之理,是《道德經(jīng)》的積極延展和重要補充,歷來享有“道學第三經(jīng)”“道德外經(jīng)”“道德經(jīng)外經(jīng)”之美譽?!洞笙斫?jīng)》以“道德享”為經(jīng)文載體,將道家哲學與儒家思想融入經(jīng)中,一方面與道家著重“道”和“德”不同,《大享經(jīng)》更著重“享”;另一方面與儒家著重“入世”、道家著重“出世”不同,《大享經(jīng)》更著重“享世”。
逍遙享世,并非是要完全脫離人間事,而是要與現(xiàn)實社會保持適度若即若離,以求悠游于世。凡事順其自然,這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自在和無拘無束;同時又要隨機應變,甚至異想天開,這更是順應社會成為人杰、又不喪失自我追求的積極處世態(tài)度。兩千多年前莊子如是,兩千多年來《大享經(jīng)》亦如是。
奧妙一 ?道德享三維世界觀和十步大享方法論 道是世界觀,是人在世界和宇宙里的位置;德是人生觀,是人在社會和生活中的態(tài)度;享是方法論,是人在實踐和發(fā)展中的運用?!洞笙斫?jīng)》以“道德享”三維世界觀區(qū)別于《道德經(jīng)》,更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十步大享方法,構成了十分完整的共享哲學思想體系。
奧妙二 ?隱蟄千年浴火重生 守望花開盛世綻放 歲月阻斷了生命,卻阻斷不了華夏文明的永恒。因為守望,《大享經(jīng)》才一次次幾近失傳卻又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奧妙三 ?是以共享 故能長享 長享常生 皆成大享 隨著中國新的盛世到來,首倡共享哲學思想又歷經(jīng)兩千多年風雨錘煉的《大享經(jīng)》,依然歷久彌新。
奧妙四 ?道德傳家享經(jīng)脈衍 百代人蔚千秋緒長 兩千多年前,武陵龔淳在枉山寫下千古絕唱《大享經(jīng)》,后又逐漸演變?yōu)榧易鍍炔總鞒械摹洱徥霞矣枴?,從龔淳到龔遂、龔奇英、龔舍、龔勝、龔愈,再到龔穎、龔順、龔伯一、龔重二、龔倫琰。兩千多年來,龔氏子弟義無反顧地將《大享經(jīng)》傳到了今時今日。
奧妙五 ?《大享經(jīng)》是常德的文化符號和地域名片 關于常德地名由來,一說源自《詩經(jīng)·常武》,還有一說出自《道德經(jīng)》,更有史料證實“常德之名始于北宋”取自《大享經(jīng)》“夫春華秋實,燕徙熊藏,乃德行地?!薄?/p>
奧妙六 ?享者獻也 為享正名 以享立世 通過在全國各地組織《大享經(jīng)》巡回書法展和《大享經(jīng)》尋根研討會,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作《享學百句》《享學百韻》《享學三篇》《享我所享》等一系列作品,建立享學架構,蘊育享學未來。
附 ?隱蟄千年盛世綻放的《大享經(jīng)》原文
天,地,人。
天為父,地為母,人為子。
萬物以天為尊,以地為靈,以人為杰。
天有道,地有德,人有享。
夫道者,自然也;夫德者,因性也;夫享者,相應也。
天之道,顯于德,歸于享;
地之德,立于享,法于道;
人之享,因于道,啟于德。
道無享不成天,德無享不造地。享為道之神,享為德之根,享乃道德之圭臬,天地之元行也。
夫風雨雷電,四季輪環(huán),乃道行天綱。夫春華秋實,燕徙熊藏,乃德行地常。夫堯舜禹湯,父嗣子傳,乃享行人寰。
人享地,地享天,天享人;
人享天,天享地,地享人;
往之復之,輪之回之,億兆萬年,孰有窮盡?
是故人以天為帝,人以地為師,人以人為用。
何也?
人之用,授于天,接于地。
以其身,成其能;以其思,成其明;以其心,成其神。
心凈者,神通天,天空焉有虛哉?
思勤者,明通地,地實豈不夯耶?
身強者,能通人,人情安無顧乎?
人,乃萬物之首,天地之精,是以其用也。
上用者,天享其用,是以為君。
中用者,地享其用,是以為臣。
下用者,人享其用,是以為民。
用所用,是為享也,斯善矣。用非所用,享非所享,斯惡矣,奈之若何?
是故,用為享之始,享為用之主。無用無享,有用有享;多用多享,少用少享;不用不享,常用常享,大用大享。
斯人者,子于父,乳于母,學于師,知于書,行于路,官于府,商于市,耕于田,從于軍,居于堂,療于醫(yī),養(yǎng)于丹,其無不享者也。
然則,家享者親親,眾享者分分,公享者均均,國享者明明,地享者淋淋,天享者循循。是以共享,故能長享。長享常生,皆成大享。
斯享者,起于夢,立于妙,合于道,守于德,形于共,聚于獨,善于分,益于眾,在于心,傳于世。
因之,
思有涯,夢無涯;法有度,妙無度;物有形,道無形;品有量,德無量;私有憂,共無憂;散有限,獨無限;貪有損,分無損;自有止,眾無止;觀有礙,心無礙;生有窮,世無窮。
嗟乎,大道無形,大德無垠,大享無停。是以不停,故能長久,久之又久,享之又享,是為人杰也。
人杰者,道行千年,德被萬世,享澤天地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