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英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最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培養(yǎng)閱讀興趣,優(yōu)化閱讀效果,重視閱讀實踐訓練,在閱讀過程中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使閱讀教學在理解基礎上更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效性,實現(xiàn)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審美素質(zhì)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課內(nèi)外的閱讀教學相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健康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情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解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小學生正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時期,客觀地說語文作為母語,學生本身從生下來發(fā)音開始就會使用,但是系統(tǒng)地學習語文和掌握語文卻是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進行的,因此,小學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最主要任務應該是首先把每一位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不僅僅告訴學生閱讀如何如何重要,最關鍵是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有益的閱讀教學實踐中,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首先必須注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閱讀課內(nèi)外書籍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就完全有可能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把每一個學生都引進快樂閱讀的寶殿,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徜徉。教師一定要把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學生閱讀興趣結合起來開展教學工作,應該經(jīng)常鼓勵學生通過有效閱讀進一步加強課內(nèi)外知識積累,培養(yǎng)語感,啟發(fā)智慧,加深生活感受的間接體驗。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今中外多少成功人士,偉大的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政治家等一切有成就的人們都與書籍結下不解之緣,他們都是從少年時代就酷愛讀書,懂得書籍是人們獲取知識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好源泉,是一個人身心健康成長的精神源動力,真可謂“書中自有黃金屋”,讓學生在長期閱讀過程中永無止境地吸收豐富知識的營養(yǎng)。
二、指導方法,讓學生會讀
1.學會精讀
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這并不是教師在課堂里所能解決的。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作為教師,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語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識,弄清語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關系。在課堂上可以進一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概述課文的大體內(nèi)容。
2.廣泛閱讀
(1)指導學生用讀書方法。根據(jù)不同題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在繼續(xù)讀;略讀就是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nèi)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為了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經(jīng)驗以后,三種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nèi)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2)指導學生進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練習。
3.讀中積累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首先,背誦是積累知識、豐富語言的好方法。但這里的背誦不是死記硬背,是在閱讀時進行準確地感知和透徹地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教師要幫助學生抓住感知的重點、理解的要點背誦課文。如采用提綱式的方法進行背誦。對于一些名言警句、詩歌,有的學生目視口誦記得慢,可以采用手抄與背誦相結合的方法。其次是摘記法。在閱讀中引導學生隨時隨地積累,把讀書時發(fā)現(xiàn)的好詞語、句子、片段摘錄下來。只有有了一定量的語言積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三、開展活動,讓學生樂讀
1.說一說。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早會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或得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
2.辦一辦。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手抄小報的內(nèi)容廣泛: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huán)保教育、科學世界等。學生根據(jù)需求,獨立命題、編輯材料,設計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圖。
3.賽一賽。為了使孩子的讀書熱情持之以恒,利用各節(jié)日定期舉辦故事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也可進行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內(nèi)外結合,讓學生勤讀
面對浩如煙海的課內(nèi)外作品,教師要分階段幫助學生選定重點閱讀作品,就閱讀教學而言,對于重點作品要精讀,是語文學科中重要內(nèi)容和知識積累的補充。但就閱讀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階段,是必須高度重視的階段,泛讀是補充知識。對于有價值的作品通過反復閱讀,進一步深入探索,精讀品味,逐步體會到民族文學語言的魅力。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提供導航,什么書應該精讀,什么書應該泛讀,教材內(nèi)的課文應該怎么去讀,課外讀物應該怎么去讀,如何有效進行課內(nèi)外閱讀結合,從使用語言的角度發(fā)掘文學美,感受語言美,探索意境美。為學生推薦好書,把了解民族語言特色的任務與運用語言的能力結合起來,進行有效性探索。通過閱讀促進學生提高認識,熱愛本民族語言的純潔和優(yōu)美,為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民族文化做出貢獻。
綜上,要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全面引導學生理解自己閱讀的文章,要記住自己理解的內(nèi)容,還要把這些閱讀內(nèi)容進行全面理解,并且用于表達和解決問題。教師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高傳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 (1):117-117.
[2]杜秀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8 (4):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