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海娟
摘? ?要: 本文以照曠閣《學津討原》本為底本,參?!吨蛔泯S叢書》本、《四庫全書》本等五版本,對《夢粱錄》文字??敝写嬉芍庍M行校考。
關鍵詞: 《夢粱錄》? ???? ?文獻整理
《夢粱錄》是宋末元初的一部筆記小說,對宋代風土人情、地理民俗等記載頗詳,然其中錯訛亦多。本文以張海鵬照曠閣《學津討原》本(下稱學津本)為底本,參校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本(下稱知不足本)、《四庫全書》本(下稱四庫本)、丁申《武林掌故叢編》本(下稱武林本)、曹溶輯《學海類編》本(下稱學海本)、《筆記小說大觀》本(下稱筆記本)五版本,輯出十處存疑之處,以期方家指教。
一、【興禮坊-端禮坊】【誕生-設主-設生-設立】
《夢粱錄》卷八《佑圣觀》:“佑圣觀,在興禮坊西,元孝廟舊邸。紹興間,以普安外第誕生光廟?!?/p>
按:“興禮坊”,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學海本作“端禮坊”。當作“興禮坊”?!断檀九R安志》卷十三《佑圣觀》:“在興禮坊內,孝宗皇帝舊邸?!盵1](3483)又卷十九《坊巷·府城》:“右四廂:興禮坊:舊對清河坊,咸淳四年建宗陽宮,辟為御路,遂移入宮墻之東,屬右四廂界?!盵1](3547)
“誕生”,學津本作“設主”,四庫本作“設生”,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學海本作“設立”。各本的意思均不通暢,查閱《咸淳臨安志》所述,疑當作“誕生”為妥?!断檀九R安志》卷十三《佑圣觀》:“紹興十六年,以普安就外第時建,明年誕生光宗皇帝。”[1](3483)《宋史》卷三十三《本記·孝宗一》:“紹興二年五月,選帝育于禁中?!暾露∮希訖z校少保,封為普安郡王。三月壬寅,出閣就外第?!盵2](616)《宋史》卷三十六《本記·光宗》:“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順武圣哲慈孝皇帝,諱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紹興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盵2](693)《增補武林舊事》卷四《故都宮殿》:“稍北連甕為今佑圣觀,蓋普安故邸,莊文魏王光宗皇帝實生是間?!盵3](14)據上述歷史材料可知,宋孝宗于紹興十二年被封為普安郡王,宋光宗是宋孝宗的三子,母親為成穆皇后郭氏,于紹興十七年出生于藩邸,后來的佑圣觀是在普安郡王府邸上改建而成的?!敖B興間,以普安外第誕生光廟”意思是“紹興年間,宋孝宗皇帝在宮外的府邸生下光宗皇帝”?!罢Q生”與“設主”“設生”“設立”因字形比較相近而形成了異文。
二、【教駿營-教騎營-教駭營】
《夢粱錄》卷九《監(jiān)當諸局》:“左右教駿營,在麗正門左右。”
按:“教駿營”,學津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作“教騎營”,學海本作“教駭營”,據四庫本改。教駿意為教習駿馬,是宋代兵制中的機構名稱,宋史記載于建隆二年由左右備征改名為左右教駿?!端问贰肪硪话侔耸摺吨镜谝话偎氖け罚骸膀U驥院,騎御馬直:太平興國二年置,分左右番。八年,分為二直。其后增置八直。左右教駿:舊名左右備征,建隆二年改。指揮四?!盵2](4602)又卷一百四十七《志第一百·儀衛(wèi)》:“皇太子妃鹵薄之制……教駿四人,背印二人,步軍司宣效一十人,步司兵級七十八人,防警兵士四人。朝位在三公上,扈從在駕后方圍子內。”[2](3456)又卷三百二十六《列傳第八十五·張忠》:“張忠,開封人。初隸龍騎備征,選為教駿。有軍校恣掊斂,忠毆殺之,坐配鼎州?!盵2](10521)《咸淳臨安志》卷九《左右騏驥院》:“在漾沙坑。以二十四匹為額。日朝參則兩院御者各以三馬南向立于和寧門之外。……左右教駿營,在院之左右?!盵1](3439)又卷十四《禁衛(wèi)兵·內諸司并宮觀等士兵》:“御馬院使臣營、教駿營,在嘉會門內外?!盵1](3493)
三、【析-折-浙】
《夢粱錄》卷九《諸倉》:“省倉下界,在東倉鋪。創(chuàng)于舊址,極廣袤,朝家更修,乃析三之二建廒廳八十眼?!?/p>
按:“析”,學津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作“折”,學海本作“浙”,四庫本作“析”。疑當從四庫本作“析”?!断檀九R安志》卷九《省倉下界》:“在東倉鋪,創(chuàng)于紹興八年,舊址極廣袤。景定三年,朝廷給緡錢更修,乃析三之二建廒屋八十而垣,其余廢物地于外?!盵1](3436)“析”字有分的意思,《廣韻·錫韻》:“析,分也?!币馑际窃谠啡种牡刂飞闲陆▋Υ婕Z食的廒廳八十間。
四、【靈護廟即漢蕭相國祠-靈護廟門漢蕭相國祠】
《夢粱錄》卷十四《古神祠》:“夏禹王廟,在錢湖門城側。漢留侯祠,在吳山。靈護廟即漢蕭相國祠,在定民坊、艮山門外?!?/p>
按:“靈護廟即漢蕭相國祠”,各本均作“靈護廟門漢蕭相國祠”,語義上不通暢?!断檀九R安志》卷七十三《古神祠》:“漢蕭相國祠,在定民坊,一在艮山門外,賜額靈護?!盵1](4007)據《咸淳臨安志》所述,漢蕭相國祠分別在定民坊和艮山門外兩地建有廟宇,有匾額名為“靈護”,因此俗稱“靈護廟”。當改“門”字為“即”字,兩者字形相似而發(fā)生變訛。
五、【林潭-潭-林□】
《夢粱錄》卷十四《土俗祠》:“華嚴菩薩廟,在林潭。半邏老人廟,在縣東北?!?/p>
按:“林潭”,學津本、知不足本、武林本、學海本作“潭”,四庫本作“林□”。據《咸淳臨安志》補為“林潭”?!断檀九R安志》卷《七十三》《古神祠》:“華嚴菩薩廟,在林潭。半邏老人廟,《祥符舊志》云在縣東北,到縣二十七里。”[1](4009)五個不同版本中,四庫本作“林□”,說明“林”字后面脫了一個字,相對其他版本而言保留了一些根據。之前通行的版本將該句斷為:“華嚴菩薩廟,在潭半邏。老人廟,在縣東北。”因為脫了“林”字,語義上無法通暢,所以將下句的“半邏”與上句相連接,以“潭半邏”作地名,以“老人廟”作廟名,誤。全句訂正后應為:“華嚴菩薩廟,在林潭。半邏老人廟,在縣東北?!?/p>
六、【胡則-吳則】
《夢粱錄》卷十五《古今忠烈孝義賢士墓》:“杭守胡則侍郎墓,在龍井廣福寺之麓。”
按:“胡則”,知不足本作“吳則”。當作“胡則”。胡則是宋代名臣,死后葬在杭州?!断檀九R安志》卷八十七《冢墓》:“知杭州胡侍郎則墓,在西湖龍井廣福院之麓,范文正公作墓志銘?!盵1](4169)《宋史》卷二百九十九《列傳第五十八·胡則》:“胡則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氣。以進士起家,補許田縣尉,再調憲州錄事參軍。……乾興初,坐丁謂黨,降知信州,徙福州,以右諫議大夫知杭州?!盵2](9942)《宋詩紀事》卷四《胡則》:“則字子正,婺州永康人。端拱己丑進士。歷太常博士,提舉兩浙榷茶事,兼知睦州。又為江淮制置發(fā)運使,以右諫議大夫知杭州。官至兵部侍郎致仕?!盵4](100)
七、【周仰-周邠】
《夢粱錄》卷十五《古今忠烈孝義賢士墓》:“都尉周邠、待制周邦彥,少師元絳三墓,俱在南蕩山。”
按:“都尉周邠”,各本均作“都尉周仰”,誤,當作“都尉周邠”。宋代有兩位周邠,一位活躍于北宋,一位活躍于南宋。本文所指“都尉周邠”,指北宋周邠。北宋周邠字開祖,錢塘人,為陳舜俞女婿,是嘉祐八年進士。周邠曾官至輕車都尉,故稱“都尉周邠”?!断檀九R安志》卷八十七《冢墓》:“周都尉邠墓、周待制邦彥墓,并在南蕩山,子孫今居定山之北鄉(xiāng)?!盵1](4169)又卷七十《方外僧·懷顯》:“西湖持凈大師,政和中撰《錢塘勝紀》五卷,朝請大夫、輕車都尉周邠為之序引。”[1](3991)陳舜俞、周邠在杭州與蘇東坡交往甚密,多有詩歌唱和。蘇東坡曾在陳舜俞逝世后為其撰《祭陳令舉文》,贊其“學術才能兼百人之器”。《宋詩紀事》卷二十三《周邠》:“邠字開祖,錢塘人。嘉祐八年進士。元豐中,為潥水令,仕至朝請大夫、輕車都尉。蘇軾倅杭,多與酬唱,所謂周長官者是也?!盵4](570)《施注蘇詩》卷十一《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周邠字開祖,錢塘人。東坡倅杭三年,與開祖數從湖山之游,見于酬唱,故云‘西湖三載與君同。是時開祖為樂清令,雁蕩山寔在境內?!盵5](13)周邠與蘇東坡唱和作品頗多,現可見的包括《五月十日與呂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順可久惟肅義詮同泛湖游北山》《次韻周邠》《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聞堂中歌笑聲以詩見寄因和二首時周有服》等。
據《龍巖州志》卷之十《人物志上》[6](237)記載,南宋周邠,福建龍巖人,于宋嘉泰二年中進士,曾任大庾主簿。其祖父周纟孛,為熙寧六年進士。周纟孛的兄長周純,為治平四年進士。同為一家人,兄弟叔侄三榜高中,亦在當地傳為美談。
八、【文憲強淵明-強文憲強淵明】
《夢粱錄》卷十五《古今忠烈孝義賢士墓》:“文憲強淵明、襄恪趙密等墓并在西溪欽賢鄉(xiāng)?!?/p>
按:“文憲強淵明”,學津本、學海本、四庫本作“強文憲強淵明”,據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改?!皬姟笔瞧湫?,“淵明”是其名,“文憲”是其謚號?!断檀九R安志》卷八十七《冢墓》:“強文憲公淵明墓,在西溪之欽賢鄉(xiāng)?!盵1](4169)《宋史》卷三百五十六《列傳一百一十五·強淵明》:“強淵明字隱季,杭州錢塘人?!c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死交,立元祐籍,分三等定罪,皆三人所建,遂濟成黨禍。淵明以故亟遷秘書少監(jiān)、中書舍人、大司成、翰林學士?!?,贈金紫光祿大夫,資政殿學士,謚曰文憲?!盵2](11209)
九、【章楶-章粢-張粢】
《夢粱錄》卷十五《古今忠烈孝義賢士墓》:“樞密章楶墓,在寶石山寺?!?/p>
按:“章楶”,學津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作“章粢”,四庫本、學海本作“張粢”,各本皆誤,當作“章楶”?!皹P”與“粢”,形近而誤。“章”同“張”,音同而誤。據《宋史》記載,章楶是北宋中晚期一位重要的軍事家,在徽宗時除同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學士,故稱其“樞密章楶”?!端问贰肪砣俣恕读袀鞯诎耸摺ふ聵P》:“章楶字質夫,建州浦城人。祖頻,為侍御史,忤章獻后旨黜官,仁宗欲用之而卒。楶以叔得象蔭,為孟州司戶參軍?!瓪v提舉陜西常平、京東轉運判官、提點湖北刑獄、成都路轉運使……徽宗立,請老,徙知河南。入見,留拜同知樞密院事,俾其子縡為開封推官以便養(yǎng)。踰年,力謝事罷,授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宮使。未幾,卒?;兆诘恐?,贈右銀青光祿大夫,謚曰莊簡,賻恤甚厚?!盵2](8714)《咸淳臨安志》卷八十七《冢墓》:“章樞密楶墓,在寶石山?!盵1](4169)又卷七十八《寺觀·崇報顯慶院》:“在放馬場。顯德四年建,舊額棲真。熙寧二年改賜壽圣。崇寧二年,樞密章楶奏乞充功德院。紹定三年,改充皇子永王祁王欑所。”[1](4066)章楶除了軍事上屢建奇功外,在文學修養(yǎng)上亦是造詣匪淺,曾作《水龍吟·楊花》,蘇東坡盛贊其作“《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辭”,并作詞答和《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之后亦有不少士人將兩者所作詞放在一起對比品評。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五《東坡和章質夫詞聲韻諧婉》:“章楶質夫作《水龍吟》詠楊花,其命意用事,清麗可喜。東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呂,徐而視之,聲韻諧婉,便覺質夫詞有織繡工夫。晁叔用云:‘東坡如毛嬙、西施,凈洗卻面,而與天下婦人斗好,質夫豈可比耶!”[7](158)
十、【恭孝儀王趙仲湜-敬恭儀王趙仲湜-儀山□□王趙仲湜】
《夢粱錄》卷十五《古今忠烈孝義賢士墓》:“恭孝儀王趙仲湜墓在西湖顯明寺?!?/p>
按:“恭孝儀王趙仲湜”,學津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作“敬恭儀王趙仲湜”,四庫本、學海本作“儀山□□王趙仲湜”。疑當作“恭孝儀王趙仲湜”。其中“恭孝”為其謚號,“儀王”為其封號。其人初名趙仲泹,后改名為趙仲湜?!端问贰肪矶偎氖濉读袀鞯谒摹ゅО曹餐踉首尅罚骸爸贉涀志拊?,楚榮王宗輔之子,安懿王孫也,初名仲泹。熙寧十年,授右內率府副率。累遷密州觀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軍承宣使。欽宗嗣位,授靖海節(jié)度使,更今名?!B興元年,充明堂亞獻。七年,薨,帝為輟朝,賜其家銀帛,追封儀王,謚恭孝?!盵2](8714)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卷一《甲集·恭孝儀王大節(jié)》:“恭孝儀王,諱仲湜?!嵛骱@明寺。子孫視諸邸最為繁衍,蓋恭孝之報云?!盵8](1)
參考文獻:
[1]潛說友.咸淳臨安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周密.增補武林舊事.[M].朱廷煥增補.刻本.清康熙四十三年朱氏澹寧堂重刊本.
[4]厲鶚輯撰.宋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宋施元之注.施注蘇詩[M].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
[6]龍巖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龍巖州志[M].福州:福建省地圖出版社,1987.
[7]朱弁撰.曲洧舊聞.孔凡禮點校[M].北京:中華書局,2002.
[8]葉紹翁,撰.四朝聞見錄.沈錫麟,點校.馮惠民點校[M].北京:中華書局,1989.
基金項目:云南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校級課題《〈夢粱錄〉校勘研究》2019B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