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娟
1927年《爵士歌王》(艾倫·克羅斯蘭,1927)開創(chuàng)了有聲電影時代,當時許多評論家認為聲音會給電影致命的打擊,然而在今日,電影配樂已經成為電影藝術最豐富的意義來源之一;而作為一種抽象藝術的音樂,也借助影像形式具有了所指上的具體性,電影配樂不僅可以與敘事相輔相成,更創(chuàng)造出許多電影史上的經典,并成就了不少優(yōu)秀作曲家,意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就是其中之一。埃尼奧·莫里康內自20世紀60年代參與電影配樂工作以來,為“西部三部曲”“往事三部曲”“天堂三部曲”等經典影片創(chuàng)作了題材豐富、風格多變的優(yōu)秀配樂,是當之無愧的音樂巨匠。2020年7月6日,92歲高齡的埃尼奧·莫里康內于意大利辭世。他一生中參與了全球400多部影片的音樂制作,以質樸流暢的旋律與強烈的情感感染力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語匯,對電影音樂作出了無法忽視的革命性貢獻。
一、“鏢客三部曲”與意大利西部電影配樂
埃尼奧·莫里康內1928年出生于意大利音樂世家,他的父親是管弦樂團的小號手,他在6歲時就創(chuàng)作出了第一部音樂作品;在12歲時莫里康內就讀音樂學院,用6個月就把4年的課程全部修完,被譽為“意大利的莫扎特”[1]。但這位“音樂神童”莫里康內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籍籍無名,直到1964年通過舊時同學塞爾喬·萊昂內給他的西部電影《荒野大鏢客》(賽爾喬·萊昂,1964)配樂,并就此與萊翁內進行了長達20年的合作,通過數(shù)部西部片在歐美影壇奠定了意大利西部電影音樂大師的地位?!痘囊按箸S客》這個由才華橫溢的創(chuàng)作者們組成的年輕團隊無法在電影制作上投入過多成本,莫里康內也沒有足夠資源用標準的管弦樂團來演奏曲目,于是他另辟蹊徑結合自然聲效、人聲與少量民謠樂器,成功地烘托出西部世界的荒蕪滄桑。一般而言,古典的交響管弦樂團因其音部齊全,結構嚴謹,最能體現(xiàn)深刻而抽象的電影內涵和精神觀念,是電影中的傳統(tǒng)配樂方式;但在《荒野大鏢客》中,莫里康內將美國特色的西部民謠和歐洲浪漫主義的曲調結合了起來,創(chuàng)造了極富感染力與創(chuàng)造性的意大利西部電影配樂;在樂器的選擇和配合上,莫里康內別出心裁地選擇了人聲吹奏的口哨聲作為主旋律音樂的演奏樂器,將口哨音旋律、民族樂器陶笛旋律和民謠吉他彈奏出的和弦伴奏相結合,并將馬鞭敲擊地面等西部片中的常見聲音效果添加到音軌中,把波瀾壯闊的家族斗爭敘事主題和民謠音樂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別有一番風格。獨特的口哨音與合唱團的和聲效果勾勒出男主角喬伊閑散而精悍、孤獨而勇敢的西部流浪牛仔形象。除控制基本節(jié)奏的打擊樂外,《荒野大鏢客》的主題曲中出現(xiàn)的吹奏與彈撥樂器不超過十種,口哨與陶笛兩種“樂器”的主要音域又相對集中在高音區(qū),中音區(qū)和低音區(qū)缺乏表達;但莫里康內憑借每分鐘60拍的速度與人聲吟唱的和聲,依然在只有高音“樂器”的主旋律中成功營造了西部荒野中不緊不慢的流浪牛仔形象與貼合影片主題的蒼涼廣闊感。
《荒野大鏢客》使得莫里康內正式投身電影音樂的創(chuàng)作,并開始了向世界音樂大師之林邁進的道路。很快,這位受過正統(tǒng)訓練的意大利“音樂神童”就在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和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作之間初露鋒芒?!扮S客三部曲”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延續(xù)了第一部中傳奇牛仔喬伊的冒險故事,《黃昏雙鏢客》(賽爾喬·萊昂內,1965)引入另一名槍法高超的賞金獵人,形成了雙雄由對峙到攜手抗敵的基本人物格局,流浪牛仔喬伊在緝拿犯罪團伙頭目印第奧換取獎金時遇到了來自軍隊的上校莫蒂默,兩人在一番槍法比試后惺惺相惜,喬伊潛入匪幫內部,印第奧在外接應,最終聯(lián)手挫敗了匪徒們的陰謀。影片結尾處通過兩塊相同的音樂懷表得知莫蒂默找到印第奧是為自己的妹妹復仇。這部電影的配樂風格延續(xù)了《荒野大鏢客》將自然音效、民謠音樂與交響音樂相結合的風格,主題曲For A Few Dollars More(《錢不嫌多》)由口簧琴開頭,引入悠揚的口哨聲,隨后是節(jié)奏緊密的電吉他撥弦與合唱團的呼喊號子。多處運用的口哨音使得兩位男主角的孤膽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多種民謠樂器將西部音樂蒼涼大氣、自由奔放的質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中,貫穿了整部電影的口簧琴旋律戲謔而帶有跳躍性,給觀眾留下了這部鏢客電影中最鮮明的聽覺印象??诨汕儆址Q口弦琴,是一種起源于中國北方的民族樂器,演奏時發(fā)出如蟬鳴蜂舞般神秘而具有儀式感的震顫音。北方人群的北進與西遷使得口簧從中國北方向歐亞草原擴散傳播,在全球都成為一種具有廣泛民族性的樂器[2]。莫里康內富于獨創(chuàng)性地在同時表現(xiàn)了美國西部與意大利兩種地域特性的“通心粉西部片”中采用口簧,既突出地方特色,又消除了“在意大利發(fā)生美國故事”的違和感,更為音樂添進了幾分浪蕩瀟灑而神秘莫測的氣氛。
《黃金三鏢客》在雙雄對峙的格局上再次引入了第三個人物,三名主要角色被分為“好人”“壞人”與“丑角”。“好人”與“丑角”合作,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趁著政局混亂假意將被通緝的“丑角”抓到小鎮(zhèn)上換取賞金,二人意外得知一批屬于南方政府的財富埋在某座公墓中,與聽到風聲前來的“壞人”一起根據(jù)每人所知的信息拼湊出藏寶的真正地點,并在藏寶地展開牛仔決斗。機智的“好人”提前卸掉了“丑角”槍里的子彈,在決斗時殺死了“壞人”并主動按換賞金時的規(guī)矩給“丑角”留了一半財富。莫里康內在三鏢客公墓對峙的背景音樂Il Triello(三重奏)中以小號緩慢的吹奏開頭,反復重復的E與G音符渲染出三雄對峙必然產生死傷的悲涼氣氛,與互不信任的三人冷戰(zhàn)般的僵持局面;接下來用管弦和弦加強情感效果并引入快節(jié)奏的民謠吉他輪指彈撥進一步渲染緊張感。在一分四十秒左右,用象征“好人”的高亢而明亮的小號聲打破僵局,原來“好人”看透人心早有安排,他步步籌劃把變數(shù)壓縮到最小,在看似緊張的對峙中早已必勝無疑,此曲也在保留了前兩部作品中的音樂元素的同時采用了風味豐富多樣的樂器與曲式結構,更加豐富了人物角色的立體感。
二、“往事三部曲”與歷史敘事交響樂
在與萊昂內合作了掀起意大利西部片的“賞金三部曲”后,艾尼奧·莫里康內以其獨特西部風格的電影音樂享譽全球,同時邁入了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黃金時代。莫里康內和萊昂內在之后以美國近百年歷史為背景拍攝的“往事三部曲”中延續(xù)了長達10年的密切合作,“往事三部曲”根據(jù)美國歷史分為《西部往事》(賽爾喬·萊昂內,1968),《革命往事》(賽爾喬·萊昂內,1971)與《美國往事》(賽爾喬·萊昂內,1984)。莫里康尼憑借自己對美國現(xiàn)代歷史與風土人情的精辟理解,憑借對各種不同曲式深層次的洞察力以及自身無懈可擊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經典篇章?!段鞑客隆分v述的是一個孤身牛仔斡旋在小鎮(zhèn)上販賣私械和販賣啤酒的兩大家族之間,在離間計下使得兩派火拼,使鎮(zhèn)上的居民恢復了平靜的故事。同為塞爾喬·萊翁內導演的意大利西部電影,《西部往事》中蒼涼雄渾的歷史風格帶有厚重的史詩氛圍;與“賞金三部曲”體現(xiàn)的荒蕪中帶有豪邁的風格相比模糊了正邪之分,《西部往事》描述的內容超越了個人的命運,上升到美國上升時期的整體精神與時代的命運之上。在西部片的經典角色、心懷正義感白帽子的口琴牛仔之外,兩大家族中的小頭目夏恩與惡棍弗蘭克都成為影史中的經典。莫里康內運用多種樂器和曲式對反派角色夏恩進行了多方面的描寫,將他復雜多面的人格特征把握得淋漓盡致。在Farewell to Cheyenne(《告別夏恩》)一曲中,莫里康內用一段既輕松詼諧又帶有哀傷情緒的口哨主題體現(xiàn)了直爽可愛又兇狠殘酷的大盜夏恩一生的夢想與最終的結局。這段旋律多次運用在夏恩率眾作惡時,在快板進行曲The First Tavern(《第一家酒館》)的強度節(jié)奏中將夏恩惡貫滿盈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緊張激烈的敲擊樂與撥弦樂突出夏恩的陰險暴力,同時也用吹奏樂器和弦樂器把他驕傲溫柔、重情重義、狡黯而又不失討人歡心的一面表現(xiàn)得一覽無余。在結局處同樣的主題被莫里康內放慢到每分鐘九十二拍的舒緩節(jié)奏,用木琴和吉他配合口哨聲形成了蒼涼感傷的氛圍,有一種穿透時空的感染力。告別野心勃勃的夏恩某種程度上也是告別美國西進運動,《西部往事》4/4拍中速演奏的樂段如泣如訴,仿佛一位西部老者在講述西部曾經的往事,寂寥悠遠的女高音獨唱雋永舒緩,動人的旋律飄蕩在蠻荒西部,凄美絕倫的感傷與悠遠曲調書寫著西部崢嶸終將逝去的失落與惆悵。
在“往事三部曲”的后續(xù)作品《革命往事》及《美國往事》中,莫里康內也運用那種具時空穿透力的樂音,在電影配樂對時代的出色塑造中感受深沉而雋永的開拓精神與歷史厚重感。《革命往事》講述墨西哥革命中墨西哥政府軍和革命軍對峙的背景下一個仇視貴族、渴望金錢的土匪被卷入胡安維拉革命軍的梅薩維德暴動,在革命中逐漸認識革命本質的故事。導演塞爾喬·萊翁內在影片中塑造了一個他理想中的西部烏托邦世界?!陡锩隆返谋尘耙魳非鞍攵伟殡S著胡安莽撞的行動充滿喜劇色彩:Marcia Degli Accattoni(《車軸滾滾》)的旋律中胡安在革命黨人的哄騙下稀里糊涂地放出了很多被關押在銀行的革命志士。幽默詼諧的吉他彈撥突出輕松愉快的氣氛,悠揚的小號聲和充滿進行曲節(jié)奏的鼓點充滿戲謔和調皮的風格,其中還幽默地調侃了一下莫扎特的《G大調小夜曲》;電影的后半段則沉重復雜,感傷內斂的風格顯得頗為厚重:胡安在引導者炸彈專家的引導下接受了革命思想并發(fā)揮出優(yōu)秀的能力,但他的山賊幫卻不復存在了,革命隊伍中也出現(xiàn)了叛變者。這部分音樂結合了柔和抒情的交響樂、西部電影經典民謠樂器與人聲陪唱、象征革命前進的進行曲式,吸收了富有民族性和浪漫色彩的威爾第歌劇的采樣,革命斗爭反映出典型的意大利式的理智與感情、激情與思想之間的矛盾,帶有感傷的色彩。
“往事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美國往事》的配樂則配合了更加豐富的電影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展現(xiàn)了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同齡朋友麥克斯等人從20世紀20年代的到20世紀80年代的犯罪史和情感史。影片中的面條和麥克斯年少時狂妄暴力而充滿純潔的感情,兩人合伙搶劫盜竊,販售私酒,從事各種非法活動,同時對學習芭蕾的女孩黛博拉抱有深深的愛慕之情。瘋狂的麥克斯準備帶人搶劫安保嚴密的美國聯(lián)邦儲備銀行,有過鐵窗經驗的面條舉報了他并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遠走他鄉(xiāng)。幾十年后,年老的面條潦倒回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自己被麥克斯利用,麥克斯已經成為社會名流并占有了黛博拉。麥克斯見到面條后悔恨不已,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莫里康內運用音色純美空靈的排簫將難以充分把握的復雜特性充分體現(xiàn)到了樂譜之中,運用蕭瑟蒼涼而又不失詭譎的表現(xiàn)手法把美國崛起歷程中與犯罪息息相關的經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影片的同名主題曲《美國往事》在深遠的懷想中帶著幾分凄美與感傷,低沉灰暗的旋律在排簫的吹奏中逐漸變得優(yōu)美空靈,結合影片內容讓人不禁潸然淚下。莫里康內在片中所講述的并非是一個邏輯完整的傳統(tǒng)故事,而是他本人對一生所鐘愛的美國歷史、文化與精神的一次純粹自我的表達。
三、“時空三部曲”與個人生命體驗的抒情音樂
除塞爾喬·萊昂內以外,埃尼奧·莫里康內還與諸多優(yōu)秀導演進行了成功合作,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另一位意大利籍世界知名導演——朱塞佩·多納托雷。莫里康內在他的代表作“時空三部曲”中把世界各地的地方音樂元素和交響音樂曲式相糅合,許多背景音樂和主題音樂的旋律意境深遠悠長,音樂張力十足;既充滿激昂慷慨、波瀾壯闊的歷史境遇,又不失溫柔恬靜、優(yōu)雅祥和的情感激蕩,無論在旋律進行的創(chuàng)意還是音樂氣氛的塑造上,都大大突破了莫里康內前期意大利西部影片與美國歷史主題影片的電影配樂,令“時空三部曲”成為當代的傳世經典作品?!皶r空三部曲”由《天堂電影院》(朱塞佩·托納多雷,1988)《海上鋼琴師》(朱塞佩·托納多雷,1998)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朱塞佩·托納多雷,2000)組成?!短焯秒娪霸骸芬允闱榈男√崆賲f(xié)奏曲、八音盒空靈優(yōu)美的伴奏與輕快調皮的口哨聲組成高音部,悠揚渾厚的管風琴組成中低聲部,配合戲謔靈活的短笛與嘈雜的人生音效,反復渲染著“天堂電影院”上淳樸真摯的小鎮(zhèn)氣息和人情世態(tài)。莫里康內以結構單純卻真情至性的音樂配器與編曲,在影片高潮處無聲的回憶中,情感的累積觸發(fā)了樂段,由小提琴和鋼琴合奏的協(xié)奏曲《諾斯塔奇主旋律》配合諸多電影畫面的混剪與薩爾瓦多淚眼婆娑的畫面,讓觀眾不斷穿梭于“現(xiàn)在”與“過去”、“電影”與“現(xiàn)實”之間,感動了全球無數(shù)影迷。
以音樂家作為主題的《海上鋼琴師》中,導演虛構了鋼琴神童1900,而他背后支撐著這個虛構角色的正是天才的莫里康內。莫里康內在《海上鋼琴師》中深沉地表現(xiàn)了對世界鋼琴大師們的深刻敬意,他通過多種音樂典型風格的模擬來表現(xiàn)1900的天才,如憂傷舒緩的藍調音樂Danny's Blues、悠揚輕松的舞曲1900's Madness No.1與1900's Madness No.2、由舒緩到放松的華爾茲Magic Waltz通過不同類型音樂的精神實質創(chuàng)作了與之相輔相成的多部電影音樂作品。當游輪在暴風中顛簸時,1900坐在大廳的鋼琴前為暈船的馬克斯演奏了Magic Waltz,兩人一起隨著海浪起伏。這首曲目以快板鋼琴曲為主要調式,并配合輪船旋轉漂游不斷傾斜滑動的畫面加上了本來作為指法練習的琶音演奏,指一串和弦音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依次連續(xù)奏出,彌補了影片此處缺失的對白,有效地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并塑造出1900樂觀開朗、隨遇而安的個性。此時“音樂形成了一種表現(xiàn)方式,其中心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都是主體性的。因為作為藝術,音樂固然也要把內在的東西表達出去,但是即使在這種客觀存在中卻仍然是主體性的?!盵3]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莫里康內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結合了意大利南部地區(qū)音樂特點,講述了意大利小鎮(zhèn)上的少婦瑪琳娜由于過人的美貌招來男人的欲望和女人的妒忌,在受盡排斥和欺凌后和前線歸來的丈夫重回平淡生活的故事。莫里康內首先采用了質樸溫和的C大調旋律演奏女主人公的主題樂段,以柔和而深遠的弦樂音色烘托出瑪蓮娜善良純潔的內在氣質與小鎮(zhèn)樸實自然的特色;接下來小號等銅管樂清冽的音色與逐漸變強的小提琴小調,為局勢惡化下的女主角增添了生活的壓力與堅強的氣質;接下來,受到排擠的瑪蓮娜不得已委身德軍時電影音樂又轉變成時而激烈時而低沉的交響樂,低音號、低音長笛、低音薩克斯深沉婉轉的長音渲染出低沉壓抑的氛圍,而以嘆息式的旋律進入樂曲的小提琴則幻化為主人公飽經滄桑后不得已接受悲劇命運的隱忍形象,使故事產生了非同一般的節(jié)奏感和藝術風格。
結語
埃尼奧·莫里康內一生參與制作了400多部電影,他風格多變、樂思寬廣,善于將睿智理性的思考、細膩的人生情感體驗與電影情節(jié)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與電影情節(jié)絲絲入扣的表達,可以更深層地揭示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感情世界,成為強化觀眾審美情感的經典配樂。電影作為一門視聽藝術,是聽覺與視覺、內容與情感的統(tǒng)一,配樂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表現(xiàn)手法。莫里康內的配樂具有一種“造型”般的辨識度,將電影音樂與流動著的畫面經過作曲家與導演的巧妙融合,共同創(chuàng)造出無可替代的審美功效。
參考文獻:
[1][挪]彼得·拉森,電影音樂[M].聶新蘭,王文斌,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17.
[2]狄其安.電影中的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31.
[3]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