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蕙
摘? ? 要: 高職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群體,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完全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它集高等性和職業(yè)性于一身,專門培養(yǎng)一批具備職業(yè)技術能力、有工匠精神的高等技術人才。本文通過問題分析,探索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 有效途徑
校園文化和企業(yè)文化一樣,有著深刻的內涵和底蘊。它是多年沉淀和積累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集合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歷史傳承性。它是教育教學相互融合的體現,是學校得以發(fā)展和延續(xù)的基礎,也是一種精神動力和凝聚力。高職的出現是我國經濟方式轉變的產物,是社會對技術型人才需求的結果。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建設,它包含: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教學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實踐文化等多方面內容。六位一體的校園文化才能突出“職業(yè)院?!碧厣瑺I造優(yōu)良學習氣氛,彰顯高職教育的特點。
一、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從誕生到發(fā)展,從來沒有中斷特色校園文化探索的腳步,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1.對概念理解范圍過窄,形式大于內涵。
第一課堂是傳授文化和知識的主體,校園文化不僅指第二課堂和課外活動,更是教學活動和非教學活動所體現的動態(tài)文化。它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不僅是搞搞什么活動、做做什么講座之類的簡單動作,更關注我們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達到什么目的,并為此目的而展開的各種文化活動。它對學校的制度建設、精神的傳承和教育教學效果都有指導和促進作用。正如我們選擇學校時所看重的,并不完全是該校的專業(yè)水平和社會地位,更注重學校的文化氛圍、管理水平、學生層次,以及校園建設和文明程度等。有些學校挖空心思搞活動,場面盛大,投入豐厚,但沒有實際意義,更起不到傳承文化的作用,只是為活動而活動,缺乏內涵。
2.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文化發(fā)展不協調。
物質文化建設是指一個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包括互聯網多媒體設施、實驗室、語言學習室、多功能廳等現代化設施,還包括投入大量資金打造的校園雕塑、景觀帶和教學樓等。但由于高職學院發(fā)展歷史短,物質建設發(fā)展過快而人的意識和能力跟不上,先進的設備不會使用,高檔次的實驗室不能發(fā)揮作用,漂亮的景觀環(huán)境與精神文化不協調,甚至被破壞、被涂鴉的現象也存在。
3.特色校園文化的層次淺,趨同性強。
特色校園文化強調的是“特色”二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不考慮自身特點而照搬其他學校,是沒有任何特色可言的。參觀交流的目的不是照搬,而是獲得啟發(fā)和感悟。如果天津商務職業(yè)學院的學生管理制度和其他高職學院完全一樣,沒有特性之處,就不具備任何“特色”。
4.社團活動或組織缺乏管理和指導。
每個學校都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園生活,但大多數學生社團、學生會組織都是由學生自己建設和管理的。由于缺乏管理經驗和指導,沒有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些學生組織出現失控狀態(tài),甚至出現部分學生功利性強、暗箱操作、搞幫派和小團體的現象,影響學生組織的聲譽和凝聚力,阻礙建設和諧校園、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的進程。
二、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的成因分析
1.缺乏開拓進取精神,缺乏部門間合作。
高職院校雖然已走過三十年的歷程,但仍然是新生事物,處在發(fā)展的萌芽階段,經驗幾乎為零。在探索經驗的道路上,高職院校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開拓進取精神,部門之間合作、溝通不順暢,在一些問題上缺乏大刀闊斧的精神。
2.主人翁意識不強。
高職院校的歷史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為學校主體的學生和教師在學校建設過程中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滿情緒。在學校發(fā)展尚不完善的階段,任何決策和改革都會牽涉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引起抱怨和不滿。一些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學校的發(fā)展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不能把自己當作學校的主人,更不能為此心甘情愿地做出奉獻。
3.教師培訓力度不夠。
由于經費緊張的原因或是缺乏培訓意識,有的培訓項目不符合教師培養(yǎng)規(guī)劃,為了花錢而花錢,缺乏針對性、目的性,對工作內容起不到太大的幫助作用。真正的師資培訓,應該有明確的培訓目標和針對性,哪些教師需要培訓,培訓什么,達到什么結果,這是師資培訓應該考慮的內容。
4.制度建設方面不完善。
在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缺少制度保證。由于沒有經驗,得摸著石頭過河,因此遇到突發(fā)情況或無經驗可借鑒時,找不到政策支撐,缺乏制度保證。在學生管理、教學管理、社團建設、大賽經驗、企業(yè)實踐、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一些制度都是現定的,缺乏實踐性。
三、打造特色高職校園文化的有效途徑
職業(yè)院校特色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資源,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協同共建,穩(wěn)步提高職業(yè)院校特色文化建設質量。
1.搭建企業(yè)平臺,夯實職業(yè)技能,建設實踐文化。
高職學院是為企業(yè)培養(yǎng)專門技術型人才的院校。只有通過校企合作,才能夯實技能,在實踐中實現理論和實際的完美結合。以天津商務職業(yè)學院為例,會計審計專業(yè)、電子商務專業(yè)、旅游酒店專業(yè)、物流管理專業(yè)等紛紛結合專業(yè)特點,按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行業(yè)操守實施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在樓體、走廊、教室內外懸掛標語口號,通過講座形式深入解讀企業(yè)文化,并下企業(yè)親身體驗;參與專業(yè)技能競賽,考取職業(yè)資格證書,并以訂單培養(yǎng)的形式為企業(yè)直接輸送合格人才。
2.開展國際化辦學,搭建開放型文化活動平臺。
推行行為文化建設,我校率先在職業(yè)院校中積極開拓國際化辦學模式。中外合作辦學訂單班,與美國大學互認學歷,培養(yǎng)涉外會計和軟件專業(yè)的學生。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歐洲美國共十四國家,招收近百名留學生學習漢語和專業(yè)課程。校園中出現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專業(yè)的留學生。豐富的中外學生活動,如“語言角”“朗誦比賽”“中結英文歌曲大賽”“話劇社”等不僅活躍了校園氣氛,更讓中外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語言、結識朋友、共同生活。在跨文化交際的氛圍中,開放的、專業(yè)的、國際化的特色校園文化不斷形成。
3.創(chuàng)建技能比賽平臺,營造教學文化氛圍。
在開展教學文化特色建設方面,技能大賽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近年來我校主辦了跨境電商、營銷沙盤、英語口語等全國性賽事。通過辦大賽,不僅增進了校際之間的學習交流,備賽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快速自我提升的契機。通過比賽,學生更加渴望專業(yè)知識學習,更牢固地掌握專業(yè)技能,整體能力迅速提高,還能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本專業(yè)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
4.建設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實現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統一。
(1)開展誠信教育。
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精神文化建設是重中之重。我校通過展板宣傳、文體活動、心理劇表演、主題班會、自制海報、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推動校風、學風、考風教育。通過學校網站、學生自制視頻、公益活動宣傳等開展誠信教育,突出學校辦學理念,增強凝聚力,形成校園主題文化和特色。正如著名的百年老校,每每提及,想到的不僅是嚴謹的學風,還有百年傳承的樹人教育。
(2)開展健康的新文化教育,樹立正確價值觀。
新文化是現代社會發(fā)展必然出現的文化現象。在以往的教育教學中,傳統文化與新文化之間不斷碰撞、沖擊。教育對象是接受現代事物能力很強、追求時尚和新文化的年輕人,他們思想活躍、創(chuàng)造能力強,處在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開展傳統教育、弘揚校園文化的同時,還要考慮時代特點和學生特點,不能一味地強加學生老舊觀念,而要有指導性地通過宣傳并建立制度,把正能量帶給學生,打造文明、健康、陽光、和諧的校園文化。
(3)加強校園環(huán)境的提升改造,建設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應是每個學校的最具特色的地方。根據不同專業(yè)和不同用途,建筑設計風格也應不同。對建筑樓群,如只標注字母或以數字為代號,確實讓人難以區(qū)分,也缺乏特色。天津商務職業(yè)學院為提升景觀綠化,設計并打造樓宇間花園和可供休息、散步的景觀公園,增添小河、樹林、甬道、花草和長椅,別出心裁的設計不僅美化了校園環(huán)境,還給師生提供了休閑、談心、放松的好去處,讓人心曠神怡。
四、結語
高職教育是有別于普通高校的一種教育形式,有著自身的教育目標、教育特點、辦學特色,這決定了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應彰顯個性、量身定制,而不能趨同發(fā)展。我們在發(fā)展中要多思考、多調研、多嘗試、多平衡,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并重的原則。鼓勵作為校園主體的教師和學生參與校園特色文化活動建設,在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教學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實踐文化方面統籌部署,協調推進。堅持高質量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要求,立足學校實際、輻射全國、探索好經驗好做法,通過不同視角和多元主體參與,打造符合地區(qū)特色、符合職業(yè)特點、符合本校發(fā)展的特色高職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徐立耘.職業(yè)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初探[J].職業(yè),2016(11):29-31.
[2]李嘉偉.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究[J].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8(2).
[3]章櫻櫻,趙健,謝歡.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現狀和建設途徑[J].大眾文藝,2016(13):224-225.
[4]雷立.新常態(tài)下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8(15).
[5]戴志民,陳斌圳.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廈門城市職業(yè)學院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21(02):33-37.
此文章為天津市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學會、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科研項目《職業(yè)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XHXB2019B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