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傳染病醫(yī)院檢驗科 (遼寧 阜新 123000)
內容提要: 目的:研究網織紅細胞的多參數分析在貧血患者臨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6月48例本院收治的貧血患者(觀察組)和48例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體檢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選擇COULTER LH 750/LH 755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和新亞甲藍-VCS檢測方法對兩組對象的網織紅細胞進行多參數分析,對比兩組對象的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網織紅細胞絕對數、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等參數指標。結果:在網織紅細胞百分率方面,兩組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網織紅細胞絕對數、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等方面,觀察組的檢測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貧血患者的鑒別診斷過程中,對網織紅細胞的多參數進行有效分析,診斷價值較大,值得臨床應用。
作為臨床中患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長期貧血可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患者的神經、呼吸和生殖等多個系統(tǒng),病情嚴重者還會引發(fā)呼吸困難、出血和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質量[1]。網織紅細胞是反應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在對貧血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效果極為明顯。同時,隨著醫(yī)學水平的進步,通過新亞甲藍-VCS檢測儀等新型檢測技術,對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多參數進行檢測和分析,準確性和特異性更高,價值更為明顯[2]。為進一步分析網織紅細胞的多參數分析在貧血患者臨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本文選擇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48例貧血患者(觀察組)和48例在本院進行健康體檢的體檢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現將報告匯報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貧血患者48例為觀察組,同時選擇同一時段內在本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48例體檢者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1~78歲,平均(44.92±2.13)歲;貧血類型:8例患者為溶血性貧血、22例患者為失血性貧血、9例患者為二聯性貧血、9例患者為缺鐵性貧血。48例對照組體檢者中,26例為男性、22例為女性;體檢者年齡在20~79歲的范圍之內,平均(45.87±1.90)歲。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指標值均符合臨床的診斷標準;兩組對象在參與此次研究之前,均已被告知有關研究的一切事項,在獲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表示自愿參與;所有研究對象均未在肝腎脾臟等重要臟器、精神等方面患有嚴重疾病。對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人員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體檢者均進行網織紅細胞的多參數分析,儀器選擇COULTER LH 750/LH 755全自動血液分析儀,主要檢查措施為:對兩組人員進行靜脈血液的提取,提取劑量為2mL。隨后,將提取的血液置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抗凝管中實施抗凝處理,嚴格把控抗凝質量,在四小時內對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網織紅細胞絕對數、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等指標進行檢查測定。借助新亞甲藍-VCS檢測方法進行參數的觀察和分析,利用新亞甲藍對網織紅細胞的RNA進行著色,并加入能夠使紅細胞內Hb溢出的試劑,使其成為“影細胞”,隨后采用VCS原理,對網織紅細胞數和相關參數進行提取、記錄和分析[3]。
對比和分析兩組對象在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網織紅細胞絕對數、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等參數指標的情況[4]。
借助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有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指標檢測,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二聯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觀察組患者在網織紅細胞絕對數、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等方面的檢測值顯著高于對照組體檢者的指標值,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網織紅細胞百分率方面,觀察組的指標值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貧血作為臨床上常見的血液疾病,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等貧血類型常會導致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增多[5]。同時,網織紅細胞還可作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指標之一,在多種血液疾病的診斷、鑒別和治療中,重要意義也極為顯著[6]。臨床上,對貧血患者進行鑒別和診斷,常選擇血液分析儀法對患者的網織紅細胞實施檢測,通過特殊染料對患者的網織紅細胞RNA進行著色,通過VCS精確計數網織紅細胞的多種參數,例如網織紅細胞絕對數、網織紅細胞百分率和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率。有資料顯示,運用新亞甲藍-VCS對患者進行網織紅細胞的參數檢測,能為貧血的鑒別診斷提供有力依據[7]。在本文中,健康體檢者的網織紅細胞參數與貧血患者間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在網織紅細胞絕對數、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率等方面,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二聯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觀察組患者檢測值明顯高于健康體檢者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網織紅細胞百分率方面,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二聯性貧血和缺鐵性貧血的觀察組與健康體檢的對照組之間,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網織紅細胞的多參數指標進行分析,能有效幫助醫(yī)師對貧血患者進行鑒別和診斷,臨床應用價值較大。
表1.兩組研究對象的網織紅細胞多參數結果分析(±s)
表1.兩組研究對象的網織紅細胞多參數結果分析(±s)
組別 例數 網織紅細胞百分率 網織紅細胞絕對數 未成熟網織紅細胞百分率溶血性貧血 8 0.185±0.14 7.350±2.59 22.625±6.79失血性貧血 22 0.061±0.01 1.841±0.74 9.861±2.46二聯性貧血 9 0.063±0.01 2.126±0.58 13.539±3.23缺鐵性貧血 9 0.059±0.01 1.610±0.55 12.501±3.57對照組 48 0.057±0.01 1.122±0.25 4.212±2.41觀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