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讓文化遺產喚醒歷史的記憶
      ——談廣州海防史跡的保護與利用

      2020-03-22 01:13:26閆曉青
      嶺南文史 2020年4期
      關鍵詞:史跡炮臺海防

      閆曉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作為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廣州在歷史發(fā)展變遷過程中,留下豐富的海防史跡,成為中國沿海城市中清代海防系統(tǒng)最完整、炮臺最多的城市。廣州炮臺規(guī)模大,歷時久,建設次數(shù)多,在中國沿海城市中具有獨特的地位。這些海防文化遺產,保存了文化符號,守護了歷史記憶,鮮活地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英勇斗爭、抗擊外來侵略的苦難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場所。近年,國家和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日益重視,進一步加強廣州海防史跡的保護與利用,真正“讓文物活起來”,以展現(xiàn)廣州海防史跡所蘊藏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充分發(fā)揮海防文化遺產在當今對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積極推動作用,很有必要。

      一、廣州海防史跡概況

      廣州地處北江、西江、東江交匯之地,又是古代航海港口,遠通南海諸國,而且又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在兩千多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當中,廣州一直居于我國南方重要地位。

      秦漢以前,鮮有關于廣州城的記載。秦統(tǒng)一嶺南后,設桂林、象、南海三郡,番禺成為南??ぶ危@是文獻中對廣州城(時稱“番禺”)的最早記載。[1]結合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秦漢年間任囂和趙佗所筑的“番禺城”為廣州最早的城。其后,廣州城歷代都有增修。歷代城墻、城壕等城防對廣州城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進入近現(xiàn)代,由于新的社會價值觀,商業(yè)利益的重要性超越了傳統(tǒng)城墻提供的安全感和威嚴性。城墻、城壕等被視為阻礙交通、妨礙城市發(fā)展的絆腳石而被陸續(xù)拆除。同時也反映了新的火炮技術使傳統(tǒng)城池失去了它原有的保護功能。[2]目前,廣州僅保留下越秀山上鎮(zhèn)海樓后面連同東西兩側僅180米長的一段城墻。

      明中期開始,廣東海防布局更為全面、均衡,同時為防范海盜和西方殖民者的需要,海防中心向南移至珠江口區(qū)域,海防體系更趨豐富嚴密,海陸并防。進入清朝后,海防重心曾一度東移,其后出于打擊海盜劫掠走私的需求,廣東以東路、中路為重點區(qū)域修建了大量炮臺;清乾隆時期,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廣州之所以成為全國的一口通商之地,與廣州有眾多海防設施拱衛(wèi),廣州港相對比較安全有關。廣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貿易集散地和中西交流的前沿。清中期后,廣東海防的中心任務轉為“防夷”,為加強珠江南北兩岸的軍事防御,展開大規(guī)模的炮臺修建工程,集中在珠江口虎門一帶修建了層次豐富、防守嚴密的炮臺群落;光緒時期,長洲炮臺改建西式炮臺。光緒十年(1884)前后建成的長洲、魚珠、沙路、牛山、蟹山等西式炮臺群,成為拱衛(wèi)廣州城的重要軍事設施。

      廣州珠江口海防設施是清代廣東海防中最為重要的,守護著中國海岸線上的“南大門”,是扼守珠江、護衛(wèi)廣州的重要軍事要塞。虎門炮臺群橫跨今天的廣州南沙區(qū)和東莞虎門鎮(zhèn),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規(guī)模最大、歷史風貌保存最為完整的古炮臺構筑群體。兩次鴉片戰(zhàn)爭之后,虎門炮臺在修筑上吸收了西式炮臺的先進理念,中西融合,以夷制夷,采用水泥澆筑,引進西方炮臺,炮臺內修筑暗室以供守兵藏匿,炮臺與炮臺間以暗道聯(lián)通,增強聯(lián)絡。

      隨著中西方最終走向沖突,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廣州的炮臺駐軍成為主角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雖然廣州的防御體系在鴉片戰(zhàn)爭中沒能抵擋住帝國主義的入侵,但是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珠江口的防御體系也直接見證了古老的中國文明體系受到西方的沖擊逐漸解體、開始尋求改變并走向近代化的歷程。

      至近代,在1937年的中日虎門海戰(zhàn)中,粵海軍打退了日本海軍的進攻,取得了勝利。廣州海防史跡同樣見證了這段炮火連天的歲月,記錄下廣州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英雄壯舉。

      廣州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在清代二百多年間,海防設施修筑不斷,且規(guī)模越趨宏大,使廣州成為當時中國沿海城市中軍事防御最嚴密的城市。隨著歲月的流失,雖歷遭人為與自然的損毀,如今保存下來的遺跡,仍然可反映出昔日的壯觀景象。建于康熙三年(1664)、位于廣州番禺區(qū)蓮花山上的蓮花城;廣州番禺大夫山上的大烏崗烽火臺遺址;橫跨廣州南沙區(qū)和東莞虎門鎮(zhèn)的虎門炮臺舊址,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在國內外威名遠揚。

      廣州因其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背景,海防史跡分布范圍廣,數(shù)量多,形態(tài)多樣?,F(xiàn)存炮臺等防御設施遺存主要分布在南沙區(qū)、黃埔區(qū)、番禺區(qū),個別在荔灣區(qū)內,主要為虎門炮臺、長洲炮臺、魚珠炮臺、牛山炮臺、車歪炮臺、沙路炮臺等幾十處不同時期的炮臺。僅南沙區(qū)就有27座西式炮池留存至今。很多炮臺都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得到妥善保護。

      二、廣州海防史跡蘊含的價值

      廣州海防史跡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和社會價值。

      一是歷史價值。

      廣州海防史跡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見證了廣州城市發(fā)展演變,尤其是見證了廣州和中國近代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見證了廣州乃至中國由傳統(tǒng)向近現(xiàn)代文明轉型的艱辛歷程,見證近代廣州人民抗擊外敵、保家衛(wèi)國、英勇斗爭的壯舉。廣州海防史跡對于珠江口沿海一帶海防發(fā)展、中外海上貿易活動、中外文化、技術、人員的交流往來、鴉片戰(zhàn)爭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二是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防御設施在選址布局、炮池形制、巷道拱劵砌筑、巷門裝飾布置等方面,充分體現(xiàn)了設計的科學理念、審美意識與建造者嫻熟的工藝技術,是珍貴的軍事文化遺產。展示出中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的構筑技術和工藝水平,具有重要的藝術和科學價值。

      三是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廣州海防史跡反映了廣州城市發(fā)展的基本脈絡。其中炮臺遺址,不僅經歷了中國人民抗擊殖民侵略的英勇斗爭,也經歷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許多重大事件,甚至還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的炮火洗禮,見證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發(fā)展進程,具有厚重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這些充滿歷史滄桑的歷史遺存,對于激勵后人不忘歷史、奮發(fā)向上、自強不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廣州海防史跡也是研究廣州城市發(fā)展史的實物載體,是開展歷史教育、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最鮮活、最直觀的生動教材和良好活動場所。

      廣州海防史跡在歷史上是國家設置的防御設施,珠江口的海防史跡是中國既豐富又嚴密的防御體系的典型例證,不僅發(fā)揮了控制和管理珠江虎門口等沿海區(qū)域出入船舶以及抵御外敵、保家衛(wèi)國的作用,而且對當時整個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廣泛影響。世界與中國進入近代之后,中國引進了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和設備,以及相關的工業(yè)設備和技術,培養(yǎng)了一批軍事、工業(yè)人才,從而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廣州海防史跡見證了中西文化的相遇與碰撞,西方文化對中國近代海防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社會發(fā)展、時代變遷,昔日海防設施原有的實用性功能消失,但作為歷史見證、建筑技術的載體,廣州海防史跡兼具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豐富文化內涵,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價值。

      三、廣州海防史跡的保護與利用

      廣州眾多的海防史跡,主要分布在南沙區(qū)、番禺區(qū)、黃埔區(qū)、荔灣區(qū)等區(qū)域。分別隸屬于文物部門、園林部門、海事管理部門、企業(yè)單位、軍工單位以及村鎮(zhèn)等部門管理。整體而言,廣州海防史跡在保護與利用方面,屬文物部門和園林部門直接管理,保護力度、利用方面較為充足,效果可觀。但也有相當部分海防史跡由于歸屬管理使用單位疏于保護和管理,現(xiàn)狀令人堪憂,利用更是無從談起。

      目前,廣州海防史跡部分遭到人為及自然因素的破壞。部分海防史跡列為文物保護單位之后,雖然劃定并公布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但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文物本體以及內外環(huán)境受到破壞。部分海防遺產,如炮臺炮池,由于周邊植物根系發(fā)達和枝干生長導致?lián)p壞;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對炮池、巷道、藏兵洞等海防設施以及炮臺所在的山體也造成嚴重危害。位于長洲島上的舊西崗炮臺被某單位私自在炮池上建設發(fā)射塔,直接嚴重破壞了炮池的形制結構,本體遭到破壞;新西崗炮臺四周環(huán)境如同荒山野嶺、雜樹叢生、道路全毀,難覓蹤跡,周圍民眾對此炮臺亦缺乏認知。

      總之,廣州海防史跡在保護利用方面尚存在不足之處,具體如下:

      一是保護管理工作不到位。

      眾多的海防史跡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管理使用,一些管理使用單位缺乏文物保護意識,未能有效開展日常保養(yǎng)維護工作;部分管理使用單位保護管理職責履行不到位;投入維修保護資金普遍不足,文物保護工作難以正常、有效開展,有的海防史跡任其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據(jù)文物部門的調查,有的甚至出現(xiàn)在法定文物保護范圍內進行違章建設的現(xiàn)象,導致文物保護單位本體遭到破壞,文物景觀環(huán)境受到一定影響。文化遺產資源缺乏整體統(tǒng)籌規(guī)劃,未能得到有效整合,處于分散、封閉狀態(tài),保護管理存在一定困難。

      二是宣傳、展示利用不足。

      相關宣傳、文化、旅游等部門對海防史跡保護的宣傳和展示利用明顯不足。除已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海防史跡外,廣大群眾對大多數(shù)海防史跡知之甚少,更缺乏一定了解和關注,因而導致社會對海防史跡保護利用的關注度普遍低,未能充分展現(xiàn)其價值并發(fā)揮社會效益。

      三是管理機制的制約。

      部分海防史跡地處其他單位(有的為軍事、涉密單位)內部,造成管理不便,保護和開放利用更是困難重重;有的史跡存在殘損狀況,或因安全措施無法保障,未能滿足開放參觀條件而處于封閉狀態(tài)。有的即使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開放利用亦是極為有限,造成被封閉擱置和資源浪費,致使廣州海防史跡沒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社會教育功能。

      由于以上諸多因素,需要文物、規(guī)劃、建設以及社會民眾合力,積極探索廣州海防史跡保護與利用的有效途徑,防止人為破壞,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災害損壞,避免城鄉(xiāng)建設中的消極影響。在有效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前提下,科學有效地加以利用,促進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工作進入良性循環(huán)。

      首先,加強廣州海防史跡調查和研究工作,建立全面完整、科學規(guī)范的海防文化遺產資料檔案庫,開展歷史、考古、遺產保護、科技保護、規(guī)劃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制作數(shù)字可視化文物史跡影像等,并且在各大媒體、網站大力宣傳。選取適當?shù)氖粉E點加以活化利用。如配合番禺區(qū)建設沙路炮臺遺址公園,開展相關歷史的推介活動,宣傳歷史文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長洲要塞炮臺群可以與目前珠江兩岸歷史文化風景帶的建設相結合,利用炮臺的人文和自然景觀俱備的優(yōu)勢,加以充分開發(fā)利用。還可利用長洲島近代文化深厚的優(yōu)勢,結合黃埔軍校、辛亥革命紀念館等眾多近代史跡,及以長洲島為中心的“一島四岸”炮臺軍事文化旅游圈,打造涵蓋海防文化的近代文化旅游長廊,盡覽長洲島白鶴崗炮臺、白兔崗炮臺、蝴蝶崗炮臺、大坡地炮臺、舊西崗炮臺、新西崗炮臺,和北岸的魚珠炮臺、獅山炮臺、獅腰炮臺、蟹山炮臺、牛山炮臺,南岸沙路的馬腰崗炮臺、兵崗炮臺,西岸穗石村小谷圍島炮臺等不同時期、不同形制、不同環(huán)境下的歷史文化景觀。

      其次,加強海防史跡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根據(jù)文物部門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些炮臺遺址遭人為破壞。諸如長洲島上的西崗炮臺,遭人為破壞,將電信設施直接修建在炮臺遺址上。這些亟須相關部門協(xié)助文物管理部門及時做好維修保護工作。對于已經毀壞的海防史跡,維修前應做好扎實的調查和基礎研究,避免不當修繕,保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所提出的“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文物保護方針,以《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和近年《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2016年8月23日)中關于“保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城保護規(guī)定為指導思想,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更好地保護地方歷史文化史跡,歷史風貌和城市記憶,強化廣州海防遺跡的保護與展示利用,協(xié)調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的關系,豐富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展示內容和文化內涵。在《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中,海防史跡有的已被納入到各類歷史文化保護街區(qū)范圍予以保護。如長洲島歷史文化保護區(qū)、蓮花山歷史文化保護區(qū)、珠江廣州河段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沙面歷史文化街區(qū)等。這些舉措,對廣州海防史跡實施依法管理和有效保護提供了堅實保障。為更好發(fā)揮其效能,可將廣州海防史跡分類整合,形成“點、段、片、線”的總體布局。以保護對象為“點”,相鄰保護對象及史跡點連接成“段”,區(qū)域內同類保護對象匯合成“片”,沿珠江兩岸的史跡串聯(lián)成線,形成海防史跡活化利用格局。

      第三,廣州海防文化遺產的展示導覽設計需結合史跡本身特點,既要符合歷史真實,又要生動、形象,增強民眾的學習參觀興趣。如復原、模擬戰(zhàn)爭場景,參觀者無論在網絡媒體,還是在文物史跡現(xiàn)場,皆可與之互動,充分感受體驗海防文化。

      針對不同的炮臺設置不同的主題,制作可視化模擬現(xiàn)場。讓參觀者直觀地去了解歷史的真實面貌,感受廣州城的歷史場景。廣州海防史跡已構成一道道壯觀的歷史風景線,成為一座永恒的歷史豐碑,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場所,尤其是對青少年能夠產生積極影響。

      第四,打造廣州海防文化品牌。廣州海防史跡的研究、保護與利用,不僅關系到廣州城市記憶,更是國家與民族歷史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眾多的廣州海防史跡,特別是在反抗列強入侵時,歷經血與火洗禮的炮臺史跡,最為震撼人心,承載了保家衛(wèi)國、悲壯英勇的滄桑歲月。以鴉片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等歷史文化元素為載體,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城景觀為主要特色,以嶺南自然風貌、海島水鄉(xiāng)景觀為主要配套,以發(fā)展生態(tài)觀光旅游、民俗體驗為重點,進行多元文化組合,形成融合城市、江岸于一體的文化格局形態(tài),發(fā)展成為特色鮮明、風格多樣的文化遺產活化利用項目,并使之成為提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地位的重要文化品牌。廣州黃埔長洲歷史文化保護規(guī)劃曾做過初步嘗試。這也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中明確的重點保護內容之一。

      總之,廣州海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是新時代一項重要的課題,需群策群力,多角度、全方位深化探究,進一步做好保護利用工作,真正發(fā)揮廣州海防史跡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真正“使陳列在祖國大地上的文物活起來”,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為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建設賦新添彩。

      注釋:

      [1] 楊萬秀、鐘卓安主編:《廣州簡史》。廣東人民出版社,第32-33頁,1996。

      [2] 周錫瑞:《導言:重塑中國城市——城市空間和大眾文化》,姜進、李德英主編:《近代中國城市與大眾文化》。新星出版社,第3頁,2008。

      [3]《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2015),其中第3章第24條:在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中應當明確13項重點保護內容,其中有“越秀山城墻遺址和中山七路交叉口附近的西門甕城遺址等廣州廣州古城城廓遺存、遺址”“黃埔軍校舊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等近現(xiàn)代革命史跡”。

      猜你喜歡
      史跡炮臺海防
      故宮藏三冊清代廣州炮臺圖識讀及其他
      廣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18
      廣州大黃滘炮臺考論
      廣州文博(2020年0期)2020-06-09 05:14:40
      從陳璘史跡看其功績與影響
      炎黃地理(2019年5期)2019-10-20 01:59:19
      南炮臺女民兵:無悔青春獻海防
      海峽姐妹(2017年9期)2017-11-06 08:39:39
      戰(zhàn)國中山“圖存”與“爭雄”之史跡考述
      文物春秋(2016年4期)2017-03-07 14:38:57
      海軍官兵守衛(wèi)在海防一線
      虎門長洲要塞佚名炮臺考
      廣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56
      杭高臺籍校友名人史跡考——林木順與李蒼降
      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 02:51:44
      上海市測繪院編制的《上??箲?zhàn)史跡導覽圖》正式推出
      城市勘測(2015年4期)2015-02-23 03:52:25
      沈葆楨近代海防思想探討
      軍事歷史(2000年4期)2000-11-22 07:13:26
      新建县| 从化市| 汉中市| 承德市| 乌拉特前旗| 连山| 平果县| 榆林市| 资溪县| 噶尔县| 中卫市| 棋牌| 崇信县| 青川县| 漳州市| 玛沁县| 文昌市| 绵阳市| 长乐市| 五家渠市| 绥中县| 济阳县| 湖北省| 巩留县| 盘山县| 宝兴县| 塘沽区| 即墨市| 当阳市| 壤塘县| 大庆市| 高平市| 介休市| 安福县| 荔浦县| 临澧县| 虞城县| 民乐县| 灵石县| 沈阳市| 达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