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妍
摘要:李白不僅是唐朝興盛時期詩壇的代表性詩人,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也被稱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鄭澈作為詩人是朝鮮文學(xué)史上當(dāng)之無愧的詩歌文學(xué)的最高峰。他們是在中朝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詩人。他們都喜歡喝酒,還留下了許多著名的飲酒詩。通過他們的飲酒詩,我們可以了解當(dāng)時國家的發(fā)展和時代的思想。本論文中將比較研究李白和鄭澈飲酒詩的內(nèi)容與創(chuàng)作特點。
關(guān)鍵詞:中朝飲酒詩;李白;鄭澈;影響研究
一、離愁
李白與鄭澈的一生都是在外漂泊。因此經(jīng)歷過人生的喜怒哀樂,知道人生就像酒一樣,所以他們才會喜歡飲酒。在這個刻薄的世界里很難以清醒的精神生活下去。將憂國憂民的情感和對君王的思念,即戀君思想以及離別的遺憾和人生的空虛,都裝入酒中,在飲酒詩里表現(xiàn)出來。他們經(jīng)歷了離別,也感受到了人生的空虛和寂寞。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這首詩寫的是柳樹葉子隨風(fēng)飄揚的春季,李白離開金陵去揚州時他的朋友來送別他的內(nèi)容。他們幾個年輕人一起喝酒,有說有笑,整個場面的氣氛很是愉快,但事實上是在隱藏離別的遺憾。李白在詩里明確的表示了場所和送別他的朋友。而且送他的朋友不是一個人而是好幾個人,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李白的人緣很好,社交能力很強。說明他的性格豁達開朗,講義氣,熱情豪放。在這首飲酒詩中的離別氛圍不是遺憾而是很輕松的。下面來看鄭澈的詩。
西山漫城
鄭澈
明時自許調(diào)元手
晩歲還爲(wèi)賣炭翁
進退有時知有命
是非無適定無窮
膏肓未備三年艾
飄泊難營十畝宮
惟是老來能事在
百杯傾盡百憂空
鄭澈的飲酒詩很少有關(guān)于離別的遺憾。他在治理國家和家庭并不是很理想就連自己的健康管理的事情也都失敗了。所以他的大部分飲酒詩是在感嘆人生的虛妄。越來越明白人生的真理。通過自己的人生的體驗鄭澈明白了人生無常,并且現(xiàn)在自己能做的事只有喝酒。
二、政治上的失意
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首先從詩的題目看有一種清雅的氣息。在山中生活沒有名譽和利益紛爭,是一個自由的地方。詩的第一句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題。描寫飲酒氛圍和環(huán)境,詩中盛開的鮮花,表現(xiàn)了詩人忘記塵世,高度飲酒的快樂心情。在第2個詩句“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比起音律,更注重表達意思。使用重復(fù)單詞的手法,可以理解為喝酒的時間很長,很開心,相反詩人卻表現(xiàn)出極度苦惱的心情。這一時期是詩人陷入政治失意,心情極度糟糕的時期。他為了消除心中的煩惱,在山里和朋友暢飲。下面讓我們來看鄭澈的詩。
黃昏里有美麗的月亮
我和愛人約定了
雖然順利的來到了劍閣山
太行山怎么這么高
誰能知道上古的事
想要問卻毫無用處
斟滿一杯酒
一起享受堯舜時代
寫這首詩時,左議政的鄭澈因光海君冊封問題,遭到東人的誣陷與彈劾。無論怎樣喊冤,王都不聽他的話。所以當(dāng)時的他很郁悶很傷心。在詩中"雖然順利的來到了劍閣山,太行山怎么這么高",這句的意思是在走近君王的路上,太行山阻住了我的腳步,即想靠近君王卻有很多阻礙。 欲問何用,竟倒一杯酒,共享堯舜時,滿天星月也明白我無罪,表達了自己委屈的心情。
三、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李白和鄭澈性格方面,兩人都豪放,高傲,都很聰明。因此,這兩個詩人的作品自由奔放,具有一瀉千里的豪氣和即興的特點。先看一下李白的詩。
將進酒·君不見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中"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夸張詞句,自信滿滿,主觀上雖說很有把握,但足以駕馭天地的精神力量。不僅如此,李白還在 <<襄陽歌>>中這么寫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像這樣李白的詩句夸張,激動的語言和自由奔放的抒情編織而成,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不僅如此,給人一種委婉,豪放,五彩繽紛的感覺。
四、結(jié)論
總的來說在鄭澈的作品世界里,李白的影響很大。其接受是主動的,通過接納李白的文學(xué)來提高自己的能力,確立自己的文學(xué)地位。李白和鄭澈都喜歡喝酒。除了喜歡喝酒的共同點外,李白和鄭澈都走上了政治道路,他們被黑暗,腐敗的現(xiàn)實沖擊,失望而歸。他們把對君王的思念,憤恨,悲傷,失望都用酒忘卻了。從他們的性格來看,李白和鄭澈都是豪放,高傲,聰明過人。但是李白的豪放和豪爽更深,而鄭澈的剛強較淺。但李白和鄭澈一樣,也可以看出戀軍,憂國,愛民思想。李白大膽地運用夸張修法來提高形象,擬人畫手法賦予事物濃厚的感情色彩。李白的藝術(shù)成就了唐朝詩歌界的高峰。他的詩句形成了個性鮮明,獨創(chuàng)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鄭澈接受了李白的創(chuàng)作特點,風(fēng)格和氣風(fēng),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一瀉千里。在對酒的形象表現(xiàn)上存在很多相似之處。無論是在具體的詩象,還是在表達技巧上都表現(xiàn)出朝鮮的特質(zhì)。鄭澈在詩中突出了朝鮮語的特點,并把朝鮮民族特有的土俗情緒寫進了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