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子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5例晚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均實施舒適護理,比較干預前后患者的癌痛緩解情況及生活質量變化。結果:干預前患者的NRS評分為(6.32±1.21)分,干預后患者的NRS評分為(3.58±1.03)分,前后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患者在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社會職能及環(huán)境融入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前后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舒適護理有助于緩解癌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晚期肺癌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舒適護理;晚期肺癌;癌痛;生活質量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較高,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使得肺癌患者的預后有了明顯改善,但對于晚期肺癌患者,患者常因癌痛而引發(fā)失眠、焦慮等,甚至部分患者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使生存質量急劇下降[1]。因此對晚期肺癌患者除了臨床對癥治療外還需輔助針對性護理來緩解癌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5例晚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舒適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癌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以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5例晚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jīng)臨床相關檢查均確診為晚期肺癌,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患者及家屬自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且排除治療禁忌癥、長期應用鎮(zhèn)痛及神經(jīng)抑制類藥物、精神病史、認知障礙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齡45-76歲,平均(61.32±3.58)歲,TNM分期:ⅢA期21例,ⅢB期24例;病理類型:鱗癌23例,腺癌17例,鱗腺癌5例。所有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指導其科學飲食、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督促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并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并實施舒適護理,具體為:(1)生理護理:全面評估患者的疼痛反應及程度,選擇合適的鎮(zhèn)痛治療。在疼痛護理中主要通過放松分散療法及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實現(xiàn)非藥物鎮(zhèn)痛,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三階梯的止痛方法,強化用藥指導,向患者講解鎮(zhèn)痛藥物的依賴性及毒副作用,一旦出現(xiàn)異常應及時上報。晚期肺癌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較多,護理中應選擇正確的呼吸方式,且早期開展胸壁叩擊及相關理療,及時吸痰以緩解患者的呼吸道癥狀。保持病房安靜整潔,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控制在50-60%。指導家屬為患者準備秀色可餐、易消化、維生素豐富、營養(yǎng)均衡的食物以提高食欲。控制夜間照明燈,必要時使用安眠藥物來保證患者的睡眠質量,提高其生理舒適度。(2)護理人員時刻面對患者應主動熱情,語言溫和,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呼喚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耐心傾聽患者內心訴求,給予語言安慰及鼓勵。鼓勵家屬給與患者更多的陪伴及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來自親人的溫暖及關愛,提高心理舒適度。(3)社會護理: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引導患者及家屬認識到死亡是所有人的最終歸宿,通過健康教育向其灌輸安詳而逝理念,嘗試著幫助患者及家屬接受死亡,指導患者調整心態(tài),提高自身抵抗力。
根據(jù)疼痛數(shù)字分級法(NRS)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癌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癌痛程度越嚴重。參照WHO生活質量量表從生理及心理狀態(tài)、社會職能、環(huán)境融入4個維度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分值20-8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2]。
利用SPSS 20.0,計數(shù)資料(n/%)和計量資料(x±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患者的NRS評分為(6.32±1.21)分,干預后患者的NRS評分為(3.58±1.03)分,前后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干預后患者在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社會職能及環(huán)境融入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前后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 1 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變化(x±s)
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當患者確診時多已處于中晚期,不僅增加了治療難度,而且不利于預后改善[3]。舒適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全方位、多途徑、多層次的護理服務模式,其核心為“以患者為中心”,根據(jù)疾病特點及患者具體情況制定一系列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舒適度,緩解患者的身心痛苦,從而緩解病情,提高生活質量[4]。本研究通過生理護理、心理護理、社會護理充分調動患者內在積極因素,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激發(fā)患者生存的勇氣及治療疾病的信心,進而提高疼痛閾值,緩解癌痛程度,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患者的NRS評分為(6.32±1.21)分,干預后患者的NRS評分為(3.58±1.03)分,前后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患者在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社會職能及環(huán)境融入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前后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有助于緩解癌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晚期肺癌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趙麗,邵宇飛.分析舒適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33(8):108-110.
[2]李淑穎,錢亞萍,趙玲利.舒適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癌性疼痛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價值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3):97+101.
[3]謝麗萍.舒適護理對晚期肺癌患者癌性疼痛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8,12(16):159-161.
[4]李蕾.舒適護理對晚期肺癌手術患者癌性疼痛、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1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