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吃茶養(yǎng)生記》與榮西的“茶禪一味”思想

      2020-03-26 09:28蔡超
      文教資料 2020年3期

      摘? ? 要: 明庵榮西被尊為日本臨濟禪門的祖師,他一生為日本做出了兩大貢獻,一是將臨濟宗禪法傳布到日本;二是將中國的茶種及栽種技藝傳入了日本。榮西撰寫了日本歷史上第一部茶學著述《吃茶養(yǎng)生記》,主要論述茶的藥物性能,而在言及飲茶思想時,則有機融合了佛學的見解。榮西的論述,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他的“茶禪一味”思想。

      關(guān)鍵詞: 榮西? ? 茶? ? 禪? ? 《吃茶養(yǎng)生記》? ? “茶禪一味”

      茶文化起源于中國?!恫杞?jīng)》記載:“我們的祖先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jīng)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盵1](1)到了盛唐時期,飲茶風習更是遍及全國。775年,陸羽撰寫了中國第一部茶學著述——《茶經(jīng)》,詳細記載了茶之起源、發(fā)展、種類、飲茶技藝、茶具等,推動了茶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據(jù)史料記載,中國茶文化傳入日本可以追溯到日本奈良時代(710—794),傳教大師最澄(767—822)由唐朝求法歸國時將茶葉帶回了日本,然而當時飲茶風習只在日本的貴族階層、寺院僧侶中流傳,飲茶方法照搬唐朝,采用煎茶法。895年,遣唐使制度被廢除之后,日本的飲茶風習逐漸衰亡。在日本歷史上,真正將茶種帶至日本,推動日本茶文化發(fā)展的人是明庵榮西(1141—1215)。鐮倉時代(1185—1333)初期,榮西兩度入宋學禪。1187年,榮西第二次入宋。此次入宋,榮西不僅潛心鉆研臨濟禪法,而且親身體驗了宋代禪寺的飲茶文化及其功效。1191年,榮西得到臨濟宗黃龍派第八代法嗣虛庵懷敞禪師的傳心印后歸國,并將攜帶的茶種播撒到其登陸的九州平戶島上。此后,榮西在積極弘揚臨濟宗的同時,亦不斷地推廣種茶技藝和制茶技巧,1211年,71歲的榮西撰寫了日本第一部“茶經(jīng)”——《吃茶養(yǎng)生記》,榮西在該書中詳細地介紹了茶樹的栽種、茶葉形狀、制茶的方法及茶的功效等,奠定了日本茶道的基礎(chǔ)。本文在分析《吃茶養(yǎng)生記》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榮西的代表性著述《興禪護國論》,探討榮西的“茶禪一味”思想。

      一、榮西的入宋經(jīng)歷

      明庵榮西,俗姓賀陽,字明庵,出生于備中(今岡山縣),13歲出家至比叡山受戒學習天臺宗。比叡山別稱天臺山,被譽為鎮(zhèn)護國家的圣山。而后榮西又師從千命法師學習密教,受密教灌頂,因此榮西兼通顯密二教。榮西得知日本雖早有祖師傳禪,然而并未能傳承下來,遂產(chǎn)生了在日本興禪之念,他在《興禪護國論》(1198)感嘆道:“榮西慨此宗絕?!盵2](4)1168年4月,榮西入宋求法,同年9月歸國,他求得了《天臺山新章疏》30多部60多卷,并將這些經(jīng)書獻給了日本天臺宗座主明云。1187年,榮西再次入宋,他前往天臺山萬年寺拜臨濟宗黃龍派第八代法嗣虛庵懷敞為師。1191年,榮西獲懷敞禪師的認可后歸國。

      另外,中國唐宋時期,禪宗盛行,通過宋僧宗賾的《禪苑清規(guī)》(1103)可以看出,茶事活動與宋代禪寺的日常行持已經(jīng)緊密相關(guān)。比如,《禪苑清規(guī)》中將午后茶湯的活動進行了極為系統(tǒng)的闡述。通過這些記錄不難窺視,茶事活動已成為宋代禪林清規(guī)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榮西赴宋學禪,與宋代禪僧一起起居、修禪,自然對禪林清規(guī)體驗身受。劉恒武、龐超(2018)對《興禪護國論》和《禪苑清規(guī)》進行對比分析,論證了榮西對宋代禪林清規(guī)制度的參鑒和接受,劉恒武、龐超指出:“榮西將《禪苑清規(guī)》帶入了日本,并在其主持的寺院中推行宋代禪林清規(guī)與臺密二教固有儀式相融合的兼修禪?!盵3](62-66)由此可見,榮西深諳茶事的重要性,《興禪護國論》中關(guān)于其入宋學禪的經(jīng)歷記載如下:

      不遠萬里,航海而入我炎宋,探賾宗旨。乾道戊子歲游天臺,供十方學般若菩薩,已而至石橋,拈香煎茶,敬禮住世五百大阿羅漢,尋復本國。

      (《興禪護國論》第五章“宗派血脈門”)[2](10)

      《興禪護國論》一書是榮西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其禪學思想的集大成,在該書中,榮西極力論證了禪宗的護國意義,并以此獲得了鐮倉幕府的信任,推動了禪宗在日本的迅速發(fā)展。在《興禪護國論》面世的十三年后,榮西撰寫了《吃茶養(yǎng)生記》,在詳述飲茶功效的同時,力證茶事是修習禪定的重要行持之一,將茶事與坐禪有機融合。榮西在《吃茶養(yǎng)生記》中寫道:

      其以上末世養(yǎng)生法,以得感應錄之,皆于宋國有秉承也?!?/p>

      (《吃茶養(yǎng)生記》后記)[4](398)

      榮西在唐之日,見其貴重于茶如眼,賜忠臣,施高僧。古今義同。

      (《吃茶養(yǎng)生記》上卷第六章)[4](392)

      中國茶與佛教的結(jié)合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到了唐宋,種茶飲茶更是深入禪門。在禪門之中,茶事并不只是普通的飲茶,而是培養(yǎng)精神世界,通過品茶達到心靜。榮西入宋學禪時就頗得飲茶入定的心得,他指出禪定講究調(diào)食、調(diào)眠、調(diào)養(yǎng)身心,正好與茶的功效相通??梢?,榮西也將茶事作為一種修行法門,飲茶坐禪、修行佛道以明心見性。

      二、《吃茶養(yǎng)生記》與佛教思想的結(jié)合

      1214年,榮西將所著的《吃茶養(yǎng)生記》一書獻給幕府將軍源實朝,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部茶學著作,具有重大的文化史意義?!冻圆桊B(yǎng)生記》由上下兩卷和諸論、后記構(gòu)成,上卷是《五臟和合門》,下卷是《遣除鬼魅門》。上卷從中國古代醫(yī)學五臟調(diào)和的角度出發(fā),主要論述茶的藥物性能,兼論飲茶方法和思想;下卷主要論述外部入侵的疾病病因以及如何驅(qū)除疾病。榮西在諸論中開門見山地寫道:“茶者,養(yǎng)生之仙藥也,延齡之妙術(shù)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土同貴重之,我朝日本亦嗜愛矣。”[4](385)可見,榮西提倡飲茶的功效主要在于延年益壽、防病治病。值得一提的是,榮西的“五臟調(diào)和說”不僅巧妙地結(jié)合了中國的五行思想,而且融合了印度的佛教思想。榮西寫道:

      肝東也,春也,木也,青也,魂也,眼也。

      肺西也,秋也,金也,白也,魄也,鼻也。

      心南也,夏也,火也,赤也,神也,舌也。

      脾中也,四季末也,土也,黃也,志也,口也。

      腎北也,冬也,水也,黑也,相也,骨髓也,耳也。

      (《吃茶養(yǎng)生記》上卷第一章)[4](386)

      榮西沿用了中國古代醫(yī)學五行相生相克的學說論證了五臟調(diào)和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強調(diào)中國古代醫(yī)學“五味入五臟”的理論,認為心為五臟之主,而苦入心,因此,飲茶則強心,茶是“養(yǎng)生之仙藥,延齡之妙術(shù)”[4](385)。在此基礎(chǔ)上,榮西進一步將“五臟調(diào)和說”與印度的“五方佛”進行有機融合。

      肝東方阿閦佛也,藥師佛也,金剛部也。

      肺西方無量壽佛也,觀音也,即蓮華部也。

      心南方寶生佛也,虛空蔵也,即寶部也。

      脾中央大日如來也,般若菩薩也,佛部也。

      腎北方釋迦牟尼佛也,彌勒也,即羯磨部也。

      (《吃茶養(yǎng)生記》上卷第一章)[4](387)

      在佛教密宗里,供奉的主尊佛是“五方佛”。正中是法身大日如來佛,南方歡喜凈土寶生佛、東方妙喜凈土阿閦佛、西方極樂凈土無量壽佛、北方凈土釋迦牟尼佛。這五尊佛代表中、南、東、西、北正方?!拔宸椒稹辈皇仟毩⒌拇嬖?,而是統(tǒng)治和管理五方的五方之神。由此可見,榮西將中國古代的五行與佛教的五方布局格式進行巧妙的結(jié)合,提出五行、五臟、五味的學說。

      在此基礎(chǔ)上,榮西在《吃茶養(yǎng)生記》的下卷作了進一步論述:

      不順佛教之時,國土慌亂,百世亡喪。于時有魑魅魍魎,亂國土惱人民。致種種病無治術(shù)醫(yī)明。無知藥方,無能救者。爾時持此大元帥大將心咒念誦者,鬼魅退散。眾病勿然除愈。行者深住此門修此法者,少加功力,必除病。

      (《吃茶養(yǎng)生記》下卷第一章)[4](393)

      由此可見,榮西極力論證佛法保護眾生,誦讀佛經(jīng)則疾疫消滅、息災得福、國土風調(diào)雨順、繁榮昌盛。這種佛法護國家利眾生的思想與《興禪護國論》的思想相通,榮西主張佛法與國家息息相關(guān)、相互依存。

      三、榮西的“茶禪一味”思想

      “茶禪一味”是宋代高僧圓悟克勤禪師以禪宗的思想境界品味茶的玄妙之后,揮筆寫下的一副墨寶。這副墨寶由臨濟宗黃龍派虛庵懷敞禪師傳給其嗣法弟子榮西,榮西攜帶至日本后,代代相傳至一休宗純(1394—1481)及其弟子村田珠光(1423—1502),現(xiàn)珍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榮西將茶種引入日本后,“茶禪一味”逐漸發(fā)展成了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何謂“茶禪一味”?“茶”指飲茶、茶道,而“禪”意為“禪修”“坐禪”。“一味”則道出茶文化與禪學思想的共通之處。

      “茶禪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和尚的著名禪公案“吃茶去”[5](43-51)。這個公案講述某天趙州和尚問一位僧人:“你是否來過這里?”僧人答:“來過?!壁w州和尚便對他說:“吃茶去!”接著又問另一僧人:“你是否來過這里?”僧人答:“沒來過?!壁w州和尚也對他說:“吃茶去!”這時,在一旁目睹整個經(jīng)過的院主好奇地問:“為何來過的叫他去吃茶,沒有來過的也叫他去吃茶呢?”趙州和尚就叫:“院主?!痹褐麟S即回應了一聲。趙州和尚對他說:“走,吃茶去!”對于新到的僧人、曾到的僧人和院主三個人,趙州和尚都奉上一杯茶,讓他們吃茶去。這三聲耐人尋思的“吃茶去”道出了趙州和尚的禪心。“吃茶去”的意義何在?“茶”代表禪心、自性、清凈心,來到禪門的人只有一個目的,那便是參禪悟道。慧能大師指出禪的修行法門在日常生活之間,“于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6](82)。由此可見,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行住坐臥之間處處有禪機,“禪”就是平常心,不執(zhí)著,情不附物,排除一切雜念的意思。自趙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廣泛流傳后,禪師們便把“吃茶”作為一種明心見性、參禪悟道的修行法門。就這樣,禪和茶有了直接的聯(lián)系,禪蘊藏內(nèi)涵,茶因契合禪意,而成為參禪悟道之載體,茶禪一味,以茶參禪。

      榮西在《吃茶養(yǎng)生記》中將“茶”作為參禪悟道的載體進行論述?!冻圆桊B(yǎng)生記》上卷第三章《明功能》中榮西引用中國西晉文學家張孟陽的《登成都樓》最后四句詩“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qū)。人生茍安樂,茲土略可娛”[4](390)。張孟陽詩中的“六清”原本指的是《周禮·天官冢宰》的“飲用六清”[7](11),即六種飲料:水、漿、醴、涼、醫(yī)、酏也。亦稱為“六飲”。然而,榮西在引用這四句詩后寫道“六清者六根也”[4](390)。“六根”是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勰艽髱熢凇读鎵?jīng)》中曰:“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盵6](87)佛門常講“六根清凈”,也就是說,如果不被外在一切事物現(xiàn)象所浸染,真如本性就永遠自在。可見,榮西認為茶道的本意在于使六根清凈。日本近代著名的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在《禪與日本文化》一書中說道:“禪與茶道的相通之處在于,兩者都是努力使事物單純化?!盵8](245)當一切煩瑣的觀念被去除后,心靈就歸于空,由此可見,茶道與禪的修行法門如出一轍。

      榮西在《吃茶養(yǎng)生記》的后記中進一步說道:“若人不知己所迷,豈知藥性自然用哉?!盵4](398)倘若愚迷之深以致毫不自知,試問又豈能領(lǐng)悟茶的藥性呢?此處的“茶”與趙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相通,意味著禪心、清凈心,榮西一語再次道出了其“茶禪一味”的思想?;勰艽髱熢凇读鎵?jīng)》中講道:“自性若迷,福何可救?”[6](11)如果自我本有的佛性消失了,那么又有誰能救你呢?由此可見,“茶禪一味”的理趣在于“禪”與“茶”的有機融合,通過“茶”達到“禪”的境界?!岸U”所需要的是清凈心,“清凈”意味著無垢無染、無貪無嗔、無癡無惱、無怨無憂,“清凈心”即般若心。

      四、結(jié)語

      榮西是日本臨濟禪門的祖師,他一生為弘揚禪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撰寫了日本第一部禪學著述《興禪護國論》;將中國的飲茶種茶技藝傳到日本,撰寫了日本第一部茶學著述《吃茶養(yǎng)生記》,為日本茶道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基礎(chǔ)。通過《吃茶養(yǎng)生記》,榮西的“茶禪一味”思想可見一斑。到了室町時代,榮西的“茶禪一味”思想被一休宗純的弟子村田珠光等禪僧繼承發(fā)揚,戰(zhàn)國時代的千利休又進一步把茶道平民化,創(chuàng)立了草庵茶道,使茶道普及到平民百姓,并創(chuàng)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促進茶道發(fā)展成日本人修養(yǎng)和社交的重要形式。

      參考文獻:

      [1]牛晶軒,編.茶道茶經(jīng)[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shù)出版社,2016.

      [2]高楠順次郎,編.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卷80)[M].日本東京:大正一切經(jīng)刊行會:1934.

      [3]劉恒武,龐超.試論榮西、道元著作對《禪苑清規(guī)》的參鑒——兼論南宋禪林清規(guī)的越海東傳[J].寧波大學學報,2018(6).

      [4]明庵榮西.日本禪語錄(卷1)[M].吉田昭欽,譯注.日本東京:講談社,1977.

      [5]崔正森.茶禪一味[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13(2).

      [6]慧能.六祖壇經(jīng)[M].尚榮,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

      [7]周禮譯注[M].楊天宇,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8]鈴木大拙.禪與日本文化[M].錢愛琴,張志芳,譯.北京:譯林出版社,2017.

      本論文為2019年韶關(guān)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成果。

      基金項目:明庵榮西對六祖慧能禪宗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該項目主持人:蔡超)

      基金編號:J2019014。

      房产| 靖西县| 桐梓县| 郓城县| 稷山县| 蒲江县| 蛟河市| 万山特区| 大港区| 巴塘县| 清河县| 韶关市| 得荣县| 马龙县| 年辖:市辖区| 乐安县| 清苑县| 孝昌县| 东乡| 竹溪县| 肇源县| 绥化市| 鄱阳县| 承德市| 大足县| 尼玛县| 眉山市| 崇左市| 穆棱市| 德兴市| 苗栗县| 静乐县| 高淳县| 淮阳县| 汉源县| 兴山县| 铁力市| 志丹县| 双柏县| 湖南省|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