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當中形成的辦學傳統(tǒng)、學風、校風、師生行為和其背后的價值,校園文化活動的風格……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筆者結合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要素展開了分析,希望可以為其他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路。
校園文化受辦學理念、人才教育目標以及辦學特色的直接影響,不同學校,它們的定位、人才培育的目標以及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因而每所學校都具有獨特的校園文化。由于各所學校的產生背景、學生來源等各個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在學校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形成的校園文化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從整體上看,校園文化建設需要體現出獨特性,每個學校都應當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以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為例,這兩所學校在歷史上曾經是同一所大學,但是在后來的發(fā)展中,二者的個性越來越鮮明,劍橋大學更注重創(chuàng)新,活躍而且飽含科學氣息;牛津大學更注重傳統(tǒng),嚴謹而且富含人文精神[1]。
校訓體現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與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如同學校的名片,體現著學校的特色與個性,能夠帶給學生比較大的影響。
學校的學生資助工作制度有益于校園文化的建設,各學校應當嚴格落實國家出臺的各種貧困學生資助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順利畢業(yè)。為更好地處理學生資助的相關問題,學校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設立多種形式的獎助學金;第二,實施學生貸款制度;第三,在校園內設立勤工助學制度;第四,對于每學期開學之后學生家庭發(fā)生臨時變故的情況,采取特殊困難補助。上述方法在學生的資助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集中制,可以把助當作主體,把獎當作激勵,把其他形式當作補充,將貸、獎、補、減、助等有機融合在一起,不斷完善學生的資助管理制度,引導貧困學生正確面對現下的困難,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在提升智育水平的同時,加強德育方面的教育。
在學校這個育人的環(huán)境下,教師在育人工作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學校里面的重要隊伍。因而,談到校園文化建設,不可避免地需要考慮教師對人才的塑造與培養(yǎng)。教師的治學態(tài)度、日常行為習慣、師德等等,對于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關鍵發(fā)展時期的學生來說,可以為學生造成特別深刻的影響,甚至會為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教師在平時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需要做到教學相長,從學生的身上獲取新的文化元素、新理念以及其他的新信息,讓教師對新鮮的事物保持敏銳。
教師應當和學生建立起可信賴的、親密的情感聯系,主張教師和學生的自由交往,令教師和學生建立起和諧的朋友關系,確保學術平等、思想坦誠、生活中互相關心,打造一種亦師亦友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從教師的角度來說,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示,從朋友的角度來說,需要地位平等,坦誠地思考并交流問題。教師應秉持嚴而不茍、親而不溺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做學生人生路上的重要引路人。
學生和學生之間也需要互相學習和互相幫助,學生應當在向教師學習的同時,善于從其他同學的身上學習自己不具備的能力,通過與其他同學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增進生生間的友誼,讓學生獲取全方位的進步。總之,師生和生生應展開密切的溝通和交流,交流的機會越多、交流的頻率越高,越有利于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2]。
校外教育服務和學校教育相輔相成,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素質發(fā)展。校外教育服務需要把以生為本當作基本的原則,為廣大學生群體提供服務,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校內資源與社會資源,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如何落實好學生的特長課與活動形式非常關鍵,決定著校外教育服務中心能否長遠發(fā)展,在組織活動時,需要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經驗當作基礎,想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注重特長生的培訓。比方說,可以劃分興趣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就進入藝術、體育、文化或者是科技興趣小組,借助校外資源開設興趣的培訓班,包括鋼琴、電子琴、美術、舞蹈、聲樂、乒乓球和書法等等,通過組建這些興趣小組,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為廣大學生群體提供一個健康發(fā)展的可靠平臺,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娛樂活動。各個興趣項目或者是培訓班需要定期進行知識競賽或才藝展示的活動,在比賽的環(huán)節(jié)中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此外,還需要在實踐活動中積極地滲透德育內容。校外的實踐活動能夠拓展學生的活動空間和內容,讓學生從生活中進行學習,學以致用,自愿參與社會活動,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校外教育服務應秉持公益性的原則,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教育類的活動。可以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重要的紀念日或者是新時期的模范典型等等,對學生展開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等等,通過真實的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比方說,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參觀愛國主義基地、慰問光榮院和部隊,為他們帶去精彩的文藝表演,激發(fā)學生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學??梢猿浞謪⒖忌鲜霾呗?,提高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推動校園文化的良好發(fā)展,為學生打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