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磊
摘 要:新中國成立初期,賴少其與趙樸初共同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后于1954年相識于上海。此后萍水相逢的二人只是“點頭之交”,直至1977年,他們開始藝事不斷、互動頻繁。趙樸初為賴少其山水畫代表作《萬松圖》兩次題跋,不僅見證了二者對相互人品和藝品的認可,而且也展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后一代書畫大師謳歌人民、反映新時代精神面貌的決心與努力,值得后人銘記。
關鍵詞:賴少其;趙樸初;書畫;情緣
賴少其(1915—2000),筆名少麟,號老節(jié),當代版畫家、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和作家、詩人,中國新興版畫的開拓者之一。賴少其生于廣東普寧,長于陸豐,早年在廣州市立美術??茖W校師從李樺、胡根天、關良等學習西畫。與李樺等人成立“現(xiàn)代版畫研究會”,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并得到魯迅先生的指導。1939年參加新四軍,在“皖南事變”時被捕,關押在“上饒集中營”。后越獄輾轉至蘇中解放區(qū),1942—1948年歷任《蘇中報》副刊編輯、新四軍一師宣傳部文藝科長、四縱隊二十九團政治處副主任、四縱隊宣傳部副部長、八縱隊宣傳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南京軍管會文藝處處長、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lián)主席、華東局文委委員、華東文聯(lián)副主席兼秘書長、上海文聯(lián)副主席和上海美協(xié)副主席及黨組書記,1956年兼任上海中國畫院籌委會主任。1959年任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省文聯(lián)主席、黨組書記,省書協(xié)第一任主席,長期兼任省美協(xié)主席,1983年任省政協(xié)副主席。并為歷屆中國文聯(lián)委員、中國美協(xié)和書協(xié)常務理事,中國版協(xié)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會員。是“新徽派美術”的執(zhí)旗人。出版有《創(chuàng)作版畫雕刻法》《文代歸來》《集中營里的斗爭》《為了把藝術介紹給人民》《賴少其自書詩》《賴少其山水畫集》《賴少其畫集》等。
趙樸初(1907—2000),中國民主促進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領袖、杰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其早年從事佛教和社會救濟工作。1939年參加憲政促進運動,1945年參與發(fā)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副部長,華東生產救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日友好協(xié)會副會長、顧問,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xié)會副會長。1983年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詩詞曲作品曾先后結集為《滴水集》《片石集》。
1 劫波度盡,相知有素
1977年8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一個把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推進到新的發(fā)展時期的大會,可謂舉國歡騰。此時的賴少其尚未徹底平反和恢復職務,但其難掩喜悅,“因為鄧小平第三次復出,賴少其畫了一幅《萬松圖》。在滿眼遒勁崢嶸、不卑不亢的古松中,賴少其特意畫了一棵古松,屹立挺拔,蒼勁雄道”[1],上題“為慶祝我黨十一大勝利召開而作”(圖1、圖2)。
此幅畫面深遠法構圖,樹木、山石輪廓用筆多中鋒,如金剛杵,如刻如畫,枯筆焦墨擦出枝葉,山石表面用筆毛澀,反復皴擦,淺絳著色,濃墨點苔,盡顯蒼勁老辣。整幅畫面“筆下干裂秋風,紙上潤含春雨”,汪洋恣肆,蒼蒼茫茫。畫成,賴少其當即轉交老戰(zhàn)友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彭炎,請他代其向素來敬仰的趙樸初先生求題詩,這反映了賴少其對趙樸初人品和藝品的無限崇敬和充分認可。
彭炎不負請托,趙樸初觀畫后也心有靈犀地題詩如下:“著意畫萬松,天嬌如群龍。千山動鱗甲,萬壑酣笙鐘。中有一松世莫比,似柳三眠復三起,眠壓冬云八表昏,起舞春風億民喜。喧天爆竹是心聲,共助松濤爭一鳴。枝抒氛霾光焰焰,骨凌霜雪鐵錚錚,為梁為棟才難得,老不圖安身許國。日月光華華岳高,愿松長葆參天色。”全詩表達了詩人對鄧小平復出的喜悅以及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后來,此詩經胡耀邦轉呈了鄧小平。賴氏托物言志,增加了《萬松圖》的寄情和寓意性;趙氏引經據典,賦予了《萬松圖》以靈魂和生命力。至此,畫家的畫意與詩人的詩情完成了第一次交響。
第二次交響是在1994年夏,趙樸初為《萬松圖》題寫了第二首詩《七律·再題〈萬松圖〉》(圖3)。詩曰:“我昔曾題萬松圖,最愛一株雄天下。十五年來看此松,參天黛色誰能亞。不憚三番徹骨寒,要憑巨臂挽狂瀾。畫圖展出無窮好,更展多姿與世看?!壁w樸初在時隔17年之久后再題,可見詩人對此幅畫作的看重與欣賞以及對時事判斷的準確,這是兩位大家心靈交流與人生感悟的見證。
自首題《萬松圖》之后,二人互動頻繁。1979年,人民美術出版社計劃出版賴少其花卉畫冊,邀請趙樸初作序。趙樸初很欣賞賴少其的花鳥畫藝術,欣然將自己于1962年創(chuàng)作的自度曲《百花令》(圖4、圖5)作為賴少其《花卉冊》的“序”。曲曰:“桃花潑著滿林血,梨花照著一庭月。辛夷花張著萬盞燈,丁香花灑著半天雪。海棠花,鳳冠壓得腰肢折;紫荊花,赤霞燒得珊瑚裂;牡丹花在候著缺,逗引著紅蕊綠葉;更有不知名的花兒,滿地錦茵重疊。沒多時轉綠回黃,猛來了無邊春色。春色,問東風一例吹來,怎有這百般差別?百般差別,卻又是一般喜悅。百花令,一九六二年春,聞陳毅同志廣州講話后作。少其同志出舊作花卉畫冊見示,觀其題箋為壬寅年,適為一九六二年,殆亦有與余同感而不得不發(fā)者歟:因錄此自度曲,以應雅屬。劫波度盡,大地春回,憶哲人之遺言,溫群英之舊夢,悲欣交集,感慨系之。一九七九年九月,趙樸初?!?/p>
觀趙樸初的自度曲給人一種平和大度、雍容不迫之感,再用其大方質樸、勝在趣韻的書法寫就,章法疏淡,一氣呵成,與賴少其的百花相得益彰,互增華彩,真可謂是菩薩心腸與畫家情操完美結合的產物。
2 共襄盛舉,君子之交
20世紀80年代初,圍繞著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共同目標,新中國文化事業(yè)的路子越走越寬。其時,賴少其已徹底平反,并恢復了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職務。此后,賴少其相繼出任安徽省文聯(lián)主席、安徽省美協(xié)主席、安徽省書協(xié)主席、安徽金石學會首任會長以及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職,更是代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赴南斯拉夫進行文化訪問。
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成立后,趙樸初任副主席,賴少其任理事。1982年,賴少其與趙樸初、周而復、費新我等人參加在濟南舉辦的中國書協(xié)會議后,結伴暢游膠東(圖6),賴少其創(chuàng)作國畫《海疆行》冊頁一本并賦詩(圖7~圖10)。趙樸初觀后題“干墨枯筆生秀潤是謂畫家能事,畫特此半偈贈先生于如實中出新境”。這里,趙樸初不僅客觀地評價了賴少其藝術,而且提出中國畫傳統(tǒng)繼承和筆墨創(chuàng)新的關鍵問題,切中肯綮。賴少其的山水畫造詣來源于新安畫派,其筆墨的關鍵核心是干墨枯筆。至20世紀80年代初,賴少其經年對往圣絕學的心慕手追,對傳統(tǒng)筆墨的極致探索,對自然造化的大徹大悟,使其藝術日臻盛境。由此可見,《海疆行》冊頁是一件比較精到的作品,樸老慧眼識珠并為之題跋,這無疑是給予了賴少其極大的肯定和贊賞。
1985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舉辦為殘疾人福利事業(yè)募集書畫活動,賴少其積極響應,于大暑時節(jié)登九華山,創(chuàng)作一批山水畫作品。《法音》曾撰文稱“安徽美協(xié)主席賴少其先生登九華山寫生、伏在地上畫了一丈六尺長的巨幅山水畫《九華山》”[2]。此幅作品送全國政協(xié)后,趙樸初給賴少其去信表示感謝(圖11、圖12)。之后,全國政協(xié)將作品送中國殘疾人基金會收藏。這既是宗教界、藝術界為殘疾人事業(yè)共同完成的一項盛舉,也是趙、賴二人君子之交的見證。同年12月,賴少其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賴少其書畫展覽展”,趙樸初出席祝賀(圖13)。
趙樸初不僅是賴少其藝術的欣賞者,更是賴少其藝術的積極推動者。1985年,揚州市政府邀請趙樸初為瘦西湖北岸臨水而建的一處包含佛教白塔在內的大型園林居所群題寫匾額,趙樸初卻向揚州極力推薦賴少其,因為賴少其的書法是學習“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的,賴少其“遍臨了金農的‘漆書,可以說他得金農體的筆意,達到了亂真的地步”[3]。之后,由賴少其別具一格的漆書書就的“白塔晴云”“花南水北之堂”(圖14、圖15)等匾額至今仍是瘦西湖的標志性景觀。顯而易見,作為書法大家的樸老對賴少其的書法是極力推崇的,能推薦賴少其為瘦西湖題字,更說明樸老對賴少其的人品也是極為看重的。
3 藝術互鑒,惺惺相惜
20世紀80年代末,趙樸初與夫人陳邦織在參加外事活動后路過廣州,謝拒一切其他安排,專門到賴少其家中拜訪,兩位老友暢談書法藝術和佛教文化(圖16)。
1992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賴少其畫集》,趙樸初應邀作“序”。趙樸初開篇便謙虛地寫到:“他的書畫藝術更入化境,能在他的畫冊上寫幾句話來表達欽佩之情,我是至以為幸的?!蓖瑫r,趙樸初記述了兩人的十幾載交往,道出了不平凡的交誼,情深意切。趙樸初深諳賴少其藝術之精髓,在序中闡述了賴少其山水、花鳥、書法、詩歌等方面的藝術造詣,并言簡意賅地評價“藝如其人,人如其藝”。最后,趙樸初贊曰“少其雖非佛教中人,但他把自己植根于人民和大自然之中的藝術瑰寶奉獻給祖國,奉獻給人民大眾,他自己成就了至善至美的智慧花果”,雖溢美但更是懇切。書畫成為賴少其與趙樸初聯(lián)系互動的重要方式,也不啻為傳遞情誼的最佳紐帶。
1996年開始,趙樸初的身體每況愈下,賴少其也是疾病纏身。8月底,在京治病期間,賴少其專程去北京醫(yī)院探望趙樸初(圖17)。10月,在北京醫(yī)院病房,趙樸初用毛筆恭整地寫下遺囑及偈語一首,留下“明月清風,不勞尋覓”的感人佳句。
趙樸初曾在文章中這樣描述他與賴少其的關系:“我與少其先生雖相識在建國以后,但心儀已久?!敝敝炼讼群笥?000年去世,在半個世紀中,作為長者甚至半個安徽老鄉(xiāng)的趙樸初對賴少其是相知有素的,是欣賞和關愛的,二者以書畫為情感橋梁,亦在師友之間。他們共同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后文化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也成就了中國當代書畫大家交游史上的一段佳話,顯得彌足珍貴。
參考文獻
[1]朱洪.趙樸初謳歌鄧小平的詩作[J].黨史文匯,2003(9):34-35.
[2]思文.為殘疾人福利事業(yè)募集書畫活動圓滿結束[B].法音,1985(6):49.
[3]賀朗.古拙存典雅 渾厚寓飄逸——關于賴少其的書法[J].粵海風,2003(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