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瑋
2019年的前半段,我的身份是還一名高三學生。短得可憐的寒假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息就倉促結(jié)束;辭舊迎新的喜氣洋洋也難以沖淡我聯(lián)考考砸的失落難過;剛返校就迎來百天誓師大會,不但沒有讓我斗志昂揚,反而增添了我的焦慮和不安;一次次的模擬考接踵而至,而我的成績毫不見起色……不順心的事一件接著一件,讓我的2019從一開始就籠罩著陰霾。從高三一路走來,最要感謝每個陪我度過難關的我,在我每次無法堅持、想要逃避的時說的那句“別放棄”。
還記得年初那場寒潮,伴隨著流感突如其來,周圍不少同學紛紛“中招”,選擇請假回家休整。本就在高壓下備戰(zhàn)了整整一個學期,眼看期末聯(lián)考將至,我卻偏偏因為感冒在這關鍵時刻掉了鏈子。身旁是丟了滿滿一簍的紙巾、昏昏沉沉的腦袋需要用手來支撐、不通氣的鼻子讓說話聲音也帶著重重的鼻音……好在反復告誡自己,“別放棄,一次感冒壓不跨我”,助我驅(qū)走病痛。又想起五月份時,高考一步步逼近,接連幾次模擬考試中,有一種題型我依舊次次失分,平時的專項訓練似乎全屬徒勞無功。多虧自己的及時勸慰,“別放棄,不到最后一刻不見分曉”,帶我走出困境。
再次細細回味那段時光,已不再覺得苦澀,反而嘴角會蕩起笑意,心中還帶有一絲眷戀和不舍。新的一年,也一定要帶著這句“別放棄”繼續(xù)前行。
一半是17歲、一半是18歲;一半是高中、一半是大學;一半是家鄉(xiāng)、一半是北京——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就這樣將我的2019年劃分成了兩段。坐在來京的高鐵上,望著車窗外的樹木、建筑由映入眼簾到逐漸消失在視野范圍內(nèi),我知道,這是要分別了。離目的地越近,告別就來得越急切。告別我熟悉的環(huán)境、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和事,我要踏上新的征程去往遠方了。別了,從未和我分離過這么久的父母;別了,那個還沒成年未諳世事的我;別了,那段艱苦又彌足珍貴的中學時代。
告別過去,不止有不舍的淚水,還有對未來的憧憬。也許,正是分別讓我成長,讓我能有幸在全新的生活中遇到更加獨立、堅強、自信的自己。
我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開始了。剛剛?cè)雽W時,比起“萌新”更像是“蒙新”的自己,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與新鮮感。我欣喜于大學的自由,可以自主支配時間,卻發(fā)現(xiàn)對于突然多出的“空閑時間”,我竟不知該如何合理安排。我向往于大學寬敞的教室和老師們有趣的授課方式,卻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及時預習和復習,我可能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我竊喜于脫離父母的管教,能從此無拘無束,卻發(fā)現(xiàn)少了約束,我的自律能力竟不足以保證自己的高效學習。我也曾被老師們所言的那句“上了大學你就輕松了”所欺騙,真相卻是自己在各門功課和課余活動中顧此失彼、手忙腳亂。
在看到自己對大學生活顯得無所適從和手足無措的同時,我發(fā)現(xiàn)周圍不乏許多優(yōu)秀的同學,一個個讓我暗暗佩服。他們或是堅持每天早起晨跑;或是每天制定好詳細的計劃安排,嚴格守時執(zhí)行;或是憑借突出的能力在某些方面大顯身手……當我匆忙記下老師上課提到的專業(yè)書籍準備課下查閱時,有的同學早已閱讀過,并可以從中引經(jīng)據(jù)典,還能基于此提出自己的思考與看法。當我在外教課上還在回想老師的問題、組織語言時,有的同學積極舉手并已經(jīng)開始流利自如地作答了。當我苦惱于論文毫無思路、無從下筆時,有的同學已經(jīng)在向老師確認格式要求、準備提交作業(yè)了。當我在參與的學生組織中接到任務卻不知該從哪步開始執(zhí)行時,有的同學已經(jīng)合理分配好任務、有條不紊地開始推進了。
在北理,我有幸遇到了來自各省市的優(yōu)秀同學,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閃光點,讓我從中看到了我與他們之間存在的差別。我知道,這段差距需要我日后的不斷努力和辛勤付出去追趕。差別鞭策我勤奮,差別驅(qū)使我前進,差別也讓我對新的一年充滿期待。
新的一年,還請珍惜當下,相信未來。
責任編輯:陳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