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艷 李彥杰 武冬梅
摘要 花鏡是一種優(yōu)秀的園林造景形式,其充滿自然和野趣的原生態(tài)風貌,已經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喜愛。佳木斯地處東北寒冷地區(qū),受氣候的限制,城市綠化可用的植物品種相對匱乏,花鏡景觀發(fā)展水平相對落后。以佳木斯大學科技園區(qū)花卉園花鏡景觀設計為例,分析了園內花鏡景觀的設計原則,從野生花卉品種開發(fā)利用、芳香類花卉植物的引用以及花鏡經濟效益拓展等方面來探討佳木斯地區(qū)寒地特色花鏡景觀的設計,為同屬寒冷地區(qū)的其他城市在花鏡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應用上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寒地;花鏡;景觀;造景;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S68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05-0112-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5.03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The flower border is an excellent form of garden landscaping and its original ecological features which is natural and wild had helped it receiv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interest. Located in the cold northeastern region and limited by the climate, plant varieties available for urban greening are relatively scarce in Jiamusi , s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flower border landscap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aking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Jiamusi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as an example, we analyze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flower border and discussed the distinctive design of the flower landscape in cold region through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flower varieties, introduction of aromatic flower plant,economy benefit expansion of the flower border and so on.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of innov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lower border for other cities in cold area.
Key words Cold regions;Flower border;Landscape;Landscaping;Innovation
花境是一種特殊的植物種植形式,它是模擬自然界中林地邊緣地帶多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狀態(tài),運用藝術手法提煉、設計成的一種花卉應用形式[1]。在園林中最常見的花鏡,是利用可露地越冬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有時還可搭配少量花灌木,以帶狀自然式栽植在樹叢、綠籬、欄桿、綠地邊緣、道路兩旁及建筑物前[2],是一種可供多面觀賞的長帶狀植物應用形式[3]。如今,花鏡以其景觀的豐富性、生態(tài)性、長周期性[4]和低養(yǎng)護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是一種優(yōu)秀的園林造景形式,多層次的植物群落組合,是對各種地被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的一種完美的演繹,其與自然的高親進度和高融入的特點,能夠賦予城市景觀更深層次的內涵。花鏡起源于西方的私家庭院中,其英文為 Flower border。最早是在1957年,英國的造園家克里斯托弗·勞埃德(Christophor Lioyd)首次提出了混合花境的概念[5]。后來,美國園藝學家 Tracy Disabato-Aust[6]又將其定義為“以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為素材,用攀緣植物和觀賞草作為框景植物,選用一二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花卉作為春夏季的主要開花植物,將不同質地、株型和色彩的植物加以配植,營造周年變化的植物造景形式?!?/p>
在我國,花鏡這種造景手法的應用歷史并不長,起于20世紀末[7],至今只有數(shù)十年的歷史,就發(fā)展程度而言,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在設計理論和植物選擇上都還不太成熟,在養(yǎng)護方面基本還處在一個借鑒的狀態(tài)[8]。目前在我國,只有在上海、深圳、廣州等少數(shù)經濟發(fā)達的城市,花鏡運用較廣泛,設計水平在國內也相對較高,而在其他經濟發(fā)展水平一般的城市,花鏡并未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東北以及西北等寒冷地區(qū),由于氣候對植物生長的限制以及本身景觀發(fā)展水平的滯后,在城市景觀建設中更是很少能見到這種優(yōu)秀的景觀形式[9]。以佳木斯大學科技園區(qū)花卉園花鏡景觀設計為例,擬分析園內花鏡景觀的設計原則,從野生花卉品種開發(fā)利用、芳香類花卉植物的引用以及花鏡經濟效益拓展等方面來探討佳木斯地區(qū)寒地特色花鏡景觀的設計,為同屬寒冷地區(qū)的其他城市在花鏡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應用上提供一定的參考。
1 研究地及項目概況
佳木斯大學科技園區(qū)原為佳木斯大學七區(qū),2017年更名為佳木斯大學科技園區(qū),是佳木斯大學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基地,也是佳木斯大學校企合作基地之一,位于佳木斯市區(qū)東南部。而佳木斯市隸屬于我國黑龍江省,位于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三江交匯處的三江平原地帶,45°56′~48°28′N,129°29′~135°5′E,是一個典型的東北寒地城市。這里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熱短暫,無霜期僅130 d左右,冬季最低溫度可達-30 ℃。低溫條件嚴重限制了許多植物的生長和應用,導致可用于城市綠化的植物種類匱乏,植物品種的豐富度遠遠不及我國中部地區(qū)以及南部地區(qū),許多具有良好觀賞價值的植物在這里不能存活或正常生長,一些優(yōu)美的宿根花卉以及球根花卉,如羽扇豆、火炬花、朱頂紅、石蒜等在此地均無法露地越冬,許多植株飽滿、造型優(yōu)美的觀賞草類,如花葉蘆竹、細葉芒、矢羽芒、血草等,也都不得應用。
經調查發(fā)現(xiàn),佳木斯市城市花卉景觀較為匱乏,一般只存在于商業(yè)街、市政機關辦公樓前和極少數(shù)的城市綠地中,且大多以花壇、種植池、片植的形式存在,設計手法單一,選用的花卉種類也不夠豐富,多以時令花卉為主,缺少宿根花卉及球根花卉的應用,尤其像花鏡這種優(yōu)秀的造景形式更是極為少見。
佳木斯大學科技園區(qū)花卉園是科技園區(qū)的主要綠地,占地面積約1.7 hm2,位于科技園區(qū)南側,緊鄰園區(qū)大門入口處,北側為園區(qū)辦公樓?;ɑ軋@場地內部有一棟已建成的溫室,占地面積約800 m2,主要用于精油提取類花卉植物和一些特殊農藝植物的培育,以及提供精油提取及加工的實驗室。結合現(xiàn)狀環(huán)境特征,本著“寓教于樂”的原則,以科普、參與和實用為特色,花園內選用多種宿根花卉、芳香類花卉及藥用花卉植物,搭配一些常用的喬灌木、地被以及時令花卉和球根花卉,突出表現(xiàn)地被層花卉景觀,以花鏡為主要表達手法,在植物的選材和搭配上,力求根據(jù)不同花卉花期、色彩、高度及觀賞特性等的不同,進一步豐富地被層的層次、色彩及多樣性變化,充分展現(xiàn)寒地花卉植物的魅力,使園區(qū)呈現(xiàn)一片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的狀態(tài)。
2 寒地花鏡的設計原則
2.1 生態(tài)性和創(chuàng)新性原則
在花鏡植物材料的選擇上,首先要遵守的是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要考慮北方寒冷地區(qū)氣候和環(huán)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因地制宜,以適合當?shù)厣L的一年生花卉和可露地越冬的宿根花卉植物為主。另外,大學科技園區(qū)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環(huán)境,依托大學各種農學課程、實踐活動和已建成的溫室,在該方案的設計中加入一些具有獨特觀賞價值的又未曾被應用到城市園林中的野生花卉植物,進行馴化種植,從材料方面實現(xiàn)花鏡的創(chuàng)新性設計;加入一些耐寒性不高的、不可露地越冬的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以冬季移栽到溫室進行養(yǎng)護和管理為支撐,進一步增加花鏡可用的植物種類,營造豐富的景觀效果;以植物多樣性建設為基礎,借助動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進一步促進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多樣性的建設,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形成區(qū)域內優(yōu)秀的小氣候環(huán)境。
2.2 藝術美原則
植物造景講究造型美、色彩美、意境美。綜合運用形態(tài)藝術、空間藝術、線條藝術和色彩藝術,結合植物材料不同的生長高度、觀賞特性、花期、花色及葉色,巧妙地搭配種植,做出各種優(yōu)美的花鏡,以藝術之美裝飾科技園區(qū)。
2.3 自然美原則
從古至今,園林形態(tài)上的演變折射出的是“變”與“不變”這2種狀態(tài)的綜合體?!白儭钡氖菆@林技術和水平,在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不變”的依然是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崇尚。園林造景講究師法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而花鏡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派生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植物景觀形態(tài),對自然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生境的高度模擬是其為人所喜愛的根本原因,也是它獨特的魅力所在。以對自然界的感悟和了解,從花鏡植物的選材、搭配和構圖等各方面入手,模擬原生態(tài)自然景觀面貌,打造城市中的山野景觀,使園區(qū)充滿自然美的意境。
2.4 以人為本原則
花鏡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人類創(chuàng)造舒適優(yōu)美的休閑環(huán)境,服務于人,取悅于人?;ɑ軋@中花鏡的設計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滿足人的需求為宗旨,結合美學、心理學、醫(yī)用化學等,從多個方面實現(xiàn)藝術與功能的結合,做到“以色侍人”“以香怡人”“以藥醫(yī)人”。
3 寒地花鏡的創(chuàng)意設計
植物景觀是園林景觀的精髓所在,植物種類的豐富度直接關系著景觀的效果、品質和多樣性的發(fā)揮,冬季嚴寒條件下植物種類的匱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區(qū)行業(yè)的發(fā)展。
利用有限的植物種類資源創(chuàng)造優(yōu)美且豐富的花鏡景觀是寒地環(huán)境給景觀設計師們提出的一個難題。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在現(xiàn)狀條件基礎上尋求花鏡景觀設計的創(chuàng)新,是佳木斯大學科技園區(qū)花卉園景觀規(guī)劃項目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寒地特色花鏡設計的突破點。
3.1 花鏡植物的選擇與搭配
植物材料的選擇與搭配從根本上決定著花鏡的景觀效果。
花境設計注重觀賞面,在植物搭配上要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整體風格和效果,綜合考慮花期、高度、色彩以及整體形態(tài)等方面統(tǒng)籌搭配。
在植物選擇上,一方面要考慮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以一二年生花卉和可露地越冬的宿根花卉為主,另一方面為營造豐富的植物景觀,結合校園環(huán)境的特殊性,并以溫室為依托,搭配了多種具有良好觀賞性的野生花卉以及冬季可移栽到室內進行越冬的球根花卉和宿根花卉,共同實現(xiàn)植物多樣性和小氣候的營造。
園中使用的花鏡植物材料分為草本和木本兩大類,其中木本材料即為小灌木薰衣草,其他均為草本,具體種類如下:
①一二年生花卉有鼠尾草、羅勒、薄荷(多年生作一年生栽培)、洋甘菊、藿香薊、雞冠花、千日紅、黃海棠、虞美人、金魚草、羽衣甘藍、蛇目菊(雪菊)、屋根草、狗娃花、二月蘭、醉蝶。
②宿根花卉有玉簪、宿根石竹、千屈菜、馬藺、矢車菊、蜀葵、金雞菊、鋪地百里香、馬郁蘭、菊苣、地被菊、小薊、黃海棠、宿根福祿考、假龍頭、柳葉馬鞭草、黑心菊、銀葉菊。
③球根花卉有百合、美人蕉、大麗花、唐菖蒲。
通過以上植物材料搭配種植,設計出豐富、優(yōu)美的花鏡景觀,將科技園區(qū)花卉園打造成一個生動絢麗、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
3.2 寒地花鏡的創(chuàng)意設計
3.2.1 開發(fā)利用當?shù)匾吧ɑ苜Y源,打造具有龍江特色的花鏡景觀。
佳木斯地區(qū)城市綠化中可應用的植物種類有限,想要設計出更加豐富的植物景觀效果,就需要設計師們不斷地去探索一些前人未曾用過的植物種和品種。而佳木斯地區(qū)包括一些小環(huán)境、山區(qū)等地,整體的植物種類資源并不匱乏,尤其是野生花卉種類可觀,有很多野生品種具有較高的、獨特的觀賞價值,如屋根草、狗娃花、黃海棠、菊苣和小薊等(圖1),將其運用到園中作花鏡材料,或成片栽植,或與其他花卉植物搭配成景,去人工化痕跡,讓城市景觀更貼近自然,富有原生態(tài)的氣息,給園區(qū)景觀打上自然的龍江的烙印,創(chuàng)造具有獨特地域氣息的花鏡景觀。
3.2.2 巧用芳香類花卉植物,以味成景,打造可以“聞”的花鏡。
薰衣草、羅勒、鼠尾草、馬郁蘭、百合、鋪地百里香等這一類花卉植物,不僅觀賞性佳,且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芬芳的香氣能舒緩人們緊張、壓抑、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使人心情愉悅,放松和享受,是治愈系景觀材料。選用這幾種花卉植物作主材,搭配其他宿根花卉或一二年生花卉,如玉簪、宿根石竹、蛇目菊、千屈菜和二月蘭等(圖2),綜合考慮花期及花色的不同,沿林緣設計花鏡作為地被層,豐富植物群落的層次感,不同花卉的色彩、外觀及香氣不僅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更形成一步一香的獨特之處,令人駐足、流連,讓花鏡不僅好看,而且好聞,還能排解人的憂愁,使人忘記傷痛和煩惱,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相結合的角度達到治愈的效果,實現(xiàn)景觀的多維度建設。
3.2.3 優(yōu)選具有藥用價值的花卉品種,制作花茶、提取精油,打造可以“用”的花鏡。
蛇目菊、洋甘菊、薰衣草、馬郁蘭、羅勒、鼠尾草、百合、薄荷以及鋪地百里香是該園的主打花卉系列(圖3),它們不僅具有優(yōu)美的外觀和芳香的氣味,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入藥,還可從中提取出各種精油,其中洋甘菊和蛇目菊還可制作花茶。以此類花卉為主材,采用混搭、片植、帶狀栽植等各種方式,打造不同類型和篇幅的花鏡(圖4),使花鏡因所選植物材料的特性而具有多一層的含義,也為精油提取和花茶制作提供小型的種植和采摘基地,亦觀賞,亦實用,這樣的結合使花鏡在供人欣賞之余,還賦予了這種景觀形式以實實在在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使花鏡這種景觀形態(tài)實現(xiàn)了多種效益的完美結合。
4 結論與討論
在倡導綠色、生態(tài)、節(jié)約化的今天,花鏡無疑是最能體現(xiàn)“鄉(xiāng)村之美”的特色景觀之一。這種植物景觀形式對于城市形象和品味的打造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嚴寒是花卉植物生長的“殺手”,寒冷地區(qū)的花鏡設計,為了迎合人們不斷提升的審美和功能性需求,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尋求創(chuàng)新點和突破點。
4.1 適當增加投入,精細管理
氣候和環(huán)境對植物生長有著不可忽視的限制作用,尤其是寒冷地區(qū),冬季低溫條件限制了很多植物的存活和生長,城市中常用的綠化植物種類較少,有許多優(yōu)美的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因不能露地越冬而不被應用到室外。一味地追求低投入和粗放管理是導致城市景觀單調落后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增加管理成本和投入,結合冬季移植、室內養(yǎng)護的原則,加強不能露地越冬的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的應用,從擴展可用植物種類的角度,突破氣候的限制,實現(xiàn)花鏡景觀的地域性創(chuàng)新與突破,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人居環(huán)境。
4.2 拓寬思路,適當引用野生花卉植物
目前,在城市景觀中,對野生花卉的應用并不普及和多見,應用種類也比較局限。而野生花卉種類繁多,且有很多種類具有獨特的、良好的觀賞價值,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也不高,具有極強的適應力和生長力,應該從中挑選出優(yōu)秀的品種,對其進行馴化,將其作為花鏡材料,應用到城市園林中(圖5),一方面野生花卉的加入更能增加花鏡景觀的野趣,增加城市景觀的原生態(tài)氣息,另一方面能有效地解決每個城市因受氣候影響可用植物種類有限的難題,豐富城市植物種類,創(chuàng)造良好的城市景觀,又能降低成本,節(jié)約投入,同時,還為花鏡景觀增添了獨特的地域色彩,是寒地花鏡景觀創(chuàng)新設計的一大亮點和突破點。
4.3 拓寬維度建設,打造特色花鏡景觀
從專類花鏡方面入手,選擇具有醫(yī)學、藥用、經濟等方面價值的植物作花鏡材料,以滿足視覺系景觀為前提,結合功能的塑造,打造既美觀,又具有特殊功能性價值的花鏡,拓展花鏡景觀的人文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實現(xiàn)多維一體化建設,成就特色花鏡景觀。
在花鏡設計的道路上,作為設計師,需要不斷尋求更多的創(chuàng)新方式和途徑,讓花鏡景觀的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有創(chuàng)意,讓城市的綠地建設更加的多元化[10],力爭突破各種不利因素的限制,讓寒冷地區(qū)的人們也能感受到花鏡的存在和魅力。
參考文獻
[1]魏凡翠,蔣快樂,林蓉.園林景觀中花壇和花境的應用[J].福建農業(yè),2014(Z1):111.
[2]董麗.園林花卉應用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
[3]梁志剛.花壇和花境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7(4):157.
[4]韋琦.花鏡在道路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上海錦繡路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3(11):100-101,184.
[5]張韋韋.花鏡景觀設計中色彩學運用的探討[J].農技服務,2017(22):63-64.
[6]DISABATOAUST T.The welldesigned mixed garden[M].Portland,OR:Timber Press,2003.
[7]陳志崗.探究花境在園林植物造景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17):187,192.
[8]葉春旺.淺析花境設計在現(xiàn)代園林植物造景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9):205.
[9]王海峰.花鏡在北方園林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縱橫,2012(3):211.
[10]張善峰,王劍云.讓自然做功——融合“雨水管理”的綠色街道景觀設計[J].生態(tài)經濟,2011(11):182-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