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曄
[摘要]學習共同體的締造與課堂多元互動密不可分,學習共同體可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中缺少溝通的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成為密切交流的集體,提升師生溝通的效果。教師要基于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的目標開展活動,可以通過師生互動問答、互動實踐、互動討論以及互動評價等方式實現(xiàn)多元互動。
[關鍵詞]高中政治;學習共同體;多元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20)04-0057-02
高中政治是一門系統(tǒng)性的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在青少年時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世界與人生形成合理認識。教育實踐表明,如果學生在政治教學活動中的互動性不強會影響教學效率的提升。這要求教師樹立新思維,采取新方法。“學習共同體”是近年來興起的前沿教育概念,為高中政治學科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擬借鑒相關理論,探討構建高中政治課堂學習共同體的策略。
一、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必要性
“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強調教育的組織層面與情感層面,認為應當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使不同的個體凝聚成為密切交流的集體。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常處于孤立的學習狀態(tài),課堂中缺少有效互動。從師生互動的角度看,傳統(tǒng)政治課堂中主要由教師單向講授教學內(nèi)容,忽視學生的反饋。從生生互動的角度看,雖然學生在同一環(huán)境中開展學習,卻缺少實質性交流。以上現(xiàn)象與教學要求背道而馳,政治課程中包含許多復雜的人文概念,涉及多領域的社會生活,所有個體必須全面參與課堂,充分交流思想,才能夠透徹理解課程內(nèi)容。鑒于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互動平臺,使學生成為學習共同體,以提升教學實效。
二、高中政治課堂學習共同體多元互動的策略
(一)互動問答,提升學習共同體的思維參與
師生問答可以為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造互動平臺,可以促使全體學生的思維參與到課堂中。全體學生共同思考,給出答案時互為借鑒,在學習經(jīng)驗上成為一個共同體。教師可基于特定的主題,精心設計多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影響價格的因素》時,教師先展示若干實際場景,如長途汽車站旁的便利店商品售價相對較高,錯季購買服裝會更便宜,蘋果在北方的價格比在南方低許多……然后提問:聯(lián)系你的經(jīng)歷,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價格差異。請學生開展討論,再根據(jù)常識自行組織語言回答,不要求使用經(jīng)濟術語。接下來在講解新授課的關鍵概念“供給”“需求”時提問:對于前面提到的價格差異產(chǎn)生的各種原因,都可以用一句話總結,請你結合這兩個概念回答。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發(fā)現(xiàn)商品的價格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使自身對零散生活現(xiàn)象的認識上升到對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
教師利用常見現(xiàn)象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習共同體產(chǎn)生一致的學習心向,為師生互動做好了準備。
(二)互動實踐,整合學習共同體的生活資源
學習共同體的學習不應局限于課本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社會生活,讓學生接近社會實踐的源頭活水。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生活資源,教師在課堂中對這些生活資源加以整合,可使之成為學習共同體的共有知識。
例如在教學《民主管理:共創(chuàng)幸福生活》時,教師可提前一周給學生安排任務,讓學生走進身邊的居委會,了解其組織運作情況。學生可以觀察居委會辦公地點的公告欄,了解居委會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可以閱讀居委會的辦事材料,領取相關資料單,熟悉居委會的常見事務議題。在正式授課時,再請學生分別闡述社會實踐中的所見所聞。
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各自利用生活便利開展探究,促進了學習共同體的知識分享。
(三)互動討論,促進學習共同體的認知交流
構建學習共同體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增加溝通交流的機會。教師可組織開展一定的討論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之中逐漸明白問題的本質。相關的討論活動可以真實的案例為背景,以提升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展示兩個關于“網(wǎng)貸”的真實事例,然后提問:“以上是否屬于理性的消費方式?為什么?”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分別做報告。一組學生從經(jīng)濟的角度進行論述,指出以上兩個事例中的主人公的消費均超過了自身的收入水平,因此不是理性的消費方式。一組學生從消費行為本身進行論述,認為事例主人公所購買的商品并非生活必需品,不應當為此負債。還有學生指出,事例主人公在借貸之前并未計算可能產(chǎn)生的利息,缺少基本的經(jīng)濟學思維。
在一個學習共同體下,不同個體出于各自的思維習慣及獨特的興趣點,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知。教師讓學生開展互動討論,再以集中報告的形式分享討論結果,有效促進了學習共同體的認知交流。
(四)互動評價,鞏固學習共同體原有的知識
在學習共同體內(nèi),評價者不局限于教師角色,生生之間也可以開展相互評價。如學生已經(jīng)具備評價的能力與意愿,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定的練習活動,讓學生互相進行點評。
例如在教學《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時,因為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思辨能力的要求較高,在第一次課結束后,教師給出思維練習作業(yè):使用幾個事例說明“矛盾”概念,要求例證同時包含自然現(xiàn)象與社會生活兩方面。教師在次日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讓他們相互傳看練習結果。然后教師每組請兩名學生評價其所看到的優(yōu)秀答案,并給出理由。有學生指出“白天與黑夜”是一組矛盾,因為二者對立統(tǒng)一、缺一不可,可以互相轉化。有學生指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與排出氧氣”是一組矛盾,兩個功能統(tǒng)一于同一對象中,二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
通過互動評價,學生分享了練習結果,并在他人給出思維答案的基礎上進行了思考和表達,鞏固了原有的知識。
三、教學實踐反思
多元化的互動形式可以使學習共同體更加緊密。在互動過程中,學生可以真正了解到政治課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也可以真心喜歡上政治課。學習共同體與多元互動之間具有密切聯(lián)系,一方面,通過多元互動能夠使學習共同體發(fā)揮實效;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共同體中有很多的合作學習與深入探究的機會,這也為多元互動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開展多元互動,不但學生的成績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能動性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發(fā)揮。
總之,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構建學習共同體,符合學科教學的內(nèi)在規(guī)律,有助于提升育人質量。教師要從教學組織和教學情感方面入手,開展多元互動,利用學習共同體的力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鶯.論學習共同體學習力實現(xiàn)及其提升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8(12):14-17.
[2]周勇.基于課程學習共同體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J].名師在線,2017(20):41-42.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