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貴
“元寶肉”與出身湖北監(jiān)利的朱才哲出任臺灣府宜蘭縣有關(guān),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在清乾道光年間出任臺灣府宜蘭縣令時,深得民心,后曾任臺灣道臺。
他在臺灣度過了32個春秋,于同治二年(1863年)72歲時告老還鄉(xiāng)。離臺啟程那一天,百姓送來大箱小包的禮品,可清廉剛直的朱才哲一一謝絕,最后只留下32口空木箱。開船那一天,百姓搭起20km供帳,灑淚相送,依戀不舍。當(dāng)船在海上行了3 h以后,發(fā)現(xiàn)有幾條小船尾隨疾駛,原來是新任道臺帶人追索那32只木箱,以欲加之罪,中傷誣陷于他。
同治三年(1864年),新任道臺到任,他聽民間對朱大人口碑極佳,十分疑惑,他是一生信奉“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銀”的奸官,每到一處任職,極盡搜刮民脂民膏之能事,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他認(rèn)為朱才哲是個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絕對不是清官,正在朱才哲全家登船返鄉(xiāng)之時,眾官員列隊送行,新道臺也來湊熱鬧,他看到海邊民眾聚集人山人海,扶老攜幼,垂淚送別的不計其數(shù),這讓新道臺很不是滋味,但又不好發(fā)作。但見朱大人的船上整齊的排放者三十多只大木箱,立時引起了道臺大人的驚訝。他故意問:“朱大人在臺多年,積攢的私房銀子必不少,這些大箱子也夠沉重的??!”朱才哲會心的笑道:“大人是否懷疑箱內(nèi)皆為金銀元寶?”道臺大人譏諷的說:“若非金銀還會是石子不成?”朱才哲頓時氣上心頭,正色道:“值此眾目睽睽之下,大人不可戲言!”道臺沉下臉來說:“但可開箱一驗,若不是金銀元寶,本人情愿開一箱賠兩箱之寶。”朱才哲道:“君無戲言!”道臺堅持說:“但請開箱,我就不信內(nèi)中清白,來人開箱!”一時間,岸邊噪動起來,人們紛紛為朱大人鳴不平,在朱才哲指點下,家人一一打開箱蓋后,里面竟是鵝卵石子!一箱接一箱開驗全無二致,那道臺甚是無奈,只得堆上笑臉,向朱大人賠罪道:“耳聽是虛,眼見是實,朱大人果然兩袖清風(fēng),人稱‘朱青天絕無虛言,在下算是心服口服。”朱才哲大煞了奸官的威風(fēng),讓民眾人心大快。過后,道臺大人又問船載卵石為何用意,朱才哲道:“大海行船,有風(fēng)浪驚險,會使船不穩(wěn),今以石下沉船艙,我自然不再怕它海上興風(fēng)作浪了;再說下官一生清白,只有帶此卵石回鄉(xiāng)的本事,他日也可相贈弟子學(xué)生,權(quán)作讀寫文章的鎮(zhèn)紙之用?!钡琅_連稱:“朱公高見佩服!佩服!只是那賠元寶之事……?”朱才哲開言道:“賠元寶就不必再提及此事了?!弊詈螅觳耪苊覐N獻(xiàn)上湖北家鄉(xiāng)肉菜款待了道臺大人,那菜肴由雞蛋和肉燒制,卻冠以“元寶肉”美名,并說這是家鄉(xiāng)上等佳肴,新道臺感動不已,表示一定要借這真正的元寶肉激勵自己廉潔治政。
從此“元寶肉”這一菜肴傳遍臺灣。臺灣人民更加懷念朱才哲,為念其公德,還修建了一座“朱公廟”以示紀(jì)念,從這時起“元寶肉”的故事流傳下來,也成為臺灣城鄉(xiāng)宴席上的名肴。
帶皮豬五花肉500 g,雞清湯500 g,去殼熟雞蛋12個,醬油、白糖、濕淀粉各25 g,蔥花、黃酒、姜末、味精各5 g,食鹽2 g,八角一顆,桂皮1片,植物油1 000 g。
1. 將五花肉切成2 cm的方塊,在開水中燙2 min撈出,用涼水漂一下,瀝干水。
2. 炒鍋置于旺火上,放入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投入熟雞蛋,炸到虎皮色時撈出瀝油,然后用竹簽在雞蛋上戳些小孔眼以便入味。
3. 將姜末放入油鍋中稍煸,再將肉塊放入煸炒,烹入黃酒、醬油、白糖、食鹽、八角、桂皮、雞湯,待燒沸后移小火上燒(火靠)30 min,再放進(jìn)炸好的雞蛋、味精。燒至鹵汁濃稠時揀出八角、桂皮,用濕淀粉勾芡,撒上蔥段,裝盤上桌食用。
制品特點:制品入口滑潤爛糯,油而不膩,稍帶有干咸菜的獨特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