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寶
【摘 要】目的:分析上尿路結石患者體外沖擊波治療效果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間310例經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的上尿路結石患者臨床資料,總結影響碎石效果影響因素。結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中,結石直徑(≥10mm)、病程(≥2年)、未服用碳酸坦洛新為體外沖擊波碎石影響因素(P<0.05);PI=16.12-3.28X5-1.27X6-3.53X8,PI水平高提示治療成功率大。結論服用鹽酸坦洛新、病程越短、結石直徑越小治療成功率越高。
【關鍵詞】體外沖擊波;上尿路結石;碎石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R6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為泌尿系統(tǒng)結石重要治療方式,但在其治療中并非絕對有效,部分患者可出現的多次碎石、碎石失敗等情況,因此提前預測碎石成功率對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提升碎石成功率具積極意義[1]。為此,本次對我院310例經體外沖擊波碎石患者臨床資料實施回顧性分析,并建立碎石效果模型,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期間310例經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的上尿路結石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50例,年齡41~75歲,平均(56.94±8.06)歲;患者經治療后均獲得有效隨訪。
1.2 方法 患者仰臥位,體外沖擊波碎石儀為JDPN-VC3;X線監(jiān)測結石位置;電壓16~18kV,電磁波沖擊次數為1200~2000次。2周后進行復查,了解結石粉碎及排除情況,若仍有需要則再次進行碎石治療。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計數資料用(%)表示,2、Fisher實施單因素檢驗及分析;Logistic實施多因素分析;P<0.05提示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體外沖擊波碎石單因素分析
310例患者共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345次,術后平均隨訪8周,其中治療成功率為81.61%(253/310),治療失敗率為18.39%(57/310);其中結石直徑、病程、是否服用鹽酸坦洛新均為體外沖擊波碎石影響因素(P<0.05),見表1,
2.2 體外沖擊波碎石療效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病程≥2年、結石直徑≥10mm、未服用鹽酸坦洛新為影響體外沖擊波碎石獨立危險因素;PI=16.12-3.28X5-1.27X6-3.53X8,說明服用鹽酸坦洛新、病程越短、結石直徑越小治療成功率越高(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對于大多數泌尿系統(tǒng)結石患者而言,體外沖擊波碎石為治療首選,與其他治療方式相比具創(chuàng)想小、治療速度快等優(yōu)勢[2]。但以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成功率受諸多因素影響,易發(fā)生多次碎石、轉為腹腔鏡取石等。因此在碎石治療前準確評估體外沖擊波碎石成功率,對實施針對性治療具積極意義[3]。
本次研究中發(fā)現,在對上泌尿系統(tǒng)結石體外沖擊波治療患者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中,310例患者共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341次,治療成功率為81.61%,并且其中結石直徑、病程、是否服用鹽酸坦洛新均為體外沖擊波碎石影響因素;經Logsitic多因素分析建模中,證實病程≥2年、結石直徑≥10mm、未服用鹽酸坦洛新為影響體外沖擊波碎石獨立危險因素,并在建模后發(fā)現服用鹽酸坦洛新、病程越短、結石直徑越小治療成功率越高。因此說明在對上尿路結石患者臨床治療中,可對患者病程、結石直徑及是否服用鹽酸坦洛新情況帶入模型進行評估,對于PI值大者可考慮首先使用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對于PI值偏小者可考慮實施傳統(tǒng)手術治療、腹腔鏡手術治療等。
綜上,病程≥2年、結石直徑≥10mm、未服用鹽酸坦洛新為影響體外沖擊波碎石獨立危險因素,手術前可依據模型進行治療成功率計算,以提升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劉燕, 隗春燕, 彭濤,等.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冠狀動脈支架術后患者尿路結石的可行性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 2017, 12(6):917-919.
張偉林.體外沖擊波碎石對不同部位腎結石非靶區(qū)血流量、表面通透性的影響及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8, 15(18):52-55.
盧宇超, 李聰, 胡道予, 等.基于CT圖像的紋理分析對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療效的預測價值[J].放射學實踐, 2019,34(07):8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