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家揚 編輯/蘇二
前不久,張老先生不知咋的反復出現(xiàn)包皮口感染,還老看不好。醫(yī)生懷疑是糖尿病的緣故,他還不服氣。在醫(yī)生的堅持下,他很不情愿地抽血化驗了血糖,血糖值竟然達到18mmol/L。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張老先生血糖終于得到控制,包皮的感染也治好了。但很快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包莖,包皮口的直徑只有2mm,還影響到排尿。
要說包莖,就是指包皮口很小,以至于不能翻起來顯露陰莖頭的情況。這是一個人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它看似簡單,卻又不那么簡單。根據(jù)包皮口狹窄的程度,可將包莖分為四級。Ⅰ級:包皮口狹窄但尚能完全翻起;Ⅱ級:包皮口狹窄不能完全翻起,僅顯露部分陰莖頭;Ⅲ級:包皮口狹窄僅能顯露尿道口;Ⅳ級:包皮口非常小,完全不能翻起。
最近,一篇來自澳大利亞的文獻詳細地收集了18個國家的43篇關于包莖發(fā)病情況的文獻,其中中國文獻13篇,共涉及94 956個調查對象,包莖的發(fā)病率為0.5%一13%。
人們了解得比較多的是發(fā)生在男孩身上的包莖。新生兒中包莖很普遍。出生時,包皮就不能翻起被認為是“生理性包莖”或稱為“原發(fā)性包莖”,占所有包莖的70%。15歲之前,絕大多數(shù)包莖是生理性包莖,占99.4%。這種包莖通常會隨著小孩的生長發(fā)育而有所改善,幾乎不會造成任何不良的影響。由于包皮口變窄,排尿時包皮囊會鼓起來,但不影響尿液的排盡。
成人的包莖常為“病理性包莖”或稱為“繼發(fā)性包莖”。即原先并沒有包莖,以后因為種種原因而出現(xiàn)包莖。繼發(fā)性包莖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13篇(9個國家)涉及18歲以上調查對象的文獻中,包莖占5.6%(962/17 136)。其中中國的兩篇文獻中包莖的發(fā)病率為12.5%(335/2 678),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繼發(fā)性包莖常見的原因是炎癥,如包皮垢、包皮的苔蘚樣硬化。此外,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可能的因素也會導致生殖器的炎癥。糖尿病及反復感染合并包皮炎后形成的疤痕也可導致包莖。在繼發(fā)性包莖的患者中,32%的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中,包莖是非糖尿病患者的6.7倍。包莖甚至可以視為糖尿病的一個警示信號,有12%的包莖患者日后被發(fā)現(xiàn)患有糖尿病或空腹血糖異常。文章開頭時提到的張老先生就是因包皮反復感染而查出糖尿病的,接著又因疤痕形成而導致包莖。類似的情況并不在少數(shù)。
雖說包莖是一種相對簡單的疾病,但若處理不好,也有可能產生各種合并癥。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對包莖諱莫如深、諱疾忌醫(yī),殊不知包莖不只是包皮不能翻起那么簡單。在嬰兒期,包莖的存在可能會增加局部感染的風險,致病菌甚至可以逆行至上尿路。成人的包莖會增加包皮和陰莖頭炎的機會,還會引起疼痛、尿潴留、尿路感染、性功能障礙等。包莖還是陰莖癌最嚴重的危險因素,它使浸潤性陰莖癌的風險增加11.4倍,原位癌的風險增加3.8倍。
由于包莖可以產生多種后果,應該及時治療。包皮環(huán)切術是簡單且徹底的治療方法。在加拿大一項對202名因醫(yī)學原因接受包皮手術的患者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包莖(46.5%)、性交困難(17.8%)、陰莖頭炎(14.4%)與同時包莖和陰莖頭炎(8.9%)。在早期接受包皮環(huán)切手術的患者中,陰莖癌的風險顯著降低。合并性功能障礙的患者術后性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因此,發(fā)現(xiàn)包皮口的口徑異常,還是應該及時診治,包皮環(huán)切術是最合適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