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文學倫理學批評視野中的新移民小說

      2020-04-18 13:16:3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倫理學人性移民

      內容提要:新移民文學興起于1980年代初。迄今為止,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學界主要以女性批評、后殖民批評、文化批評等視角對新移民小說進行研究。文學倫理學批評是近年來影響頗大的一種批評方法。將之代入到新移民小說敘事研究中,可以獲得一種新路徑與新思路。在文學倫理學批評視野中,新移民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了文化倫理象征意味,異域極端人性書寫凸顯了道德空缺、追求和諧會通的文化立場可視作多重倫理文化的現實表征。從而,新移民小說彰顯了它在當代全球化語境中不可替代的文學價值與文化意義,同時也呈現出一些值得繼續(xù)深入探討的問題。

      1980年代以降,大陸學界興起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熱。迄今為止,已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海外新移民作家的異軍突起,已然成為批評著述的重要推動力,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開辟了新的學術空間。文學倫理學批評是近年來影響較大的一種批評方法,將之介入新移民文學乃至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將會獲得新思路與新方法。在既有研究中,公仲、陸士清、朱壽桐、黃萬華、曹惠民、王列耀、趙稀方、劉俊、白楊、陳瑞琳等國內外學者從文學倫理學的相關角度加以論析。有的從作家作品的個案研究出發(fā),對新移民文學中的倫理關系與道德立場進行精研,以文本細讀法切入內里,聚焦于新移民文學的生命倫理書寫。有的從理論建構的宏觀視角對海外華文文學進行總體判斷,立論深刻,高屋建瓴。有的從文化關系的差異與互補關系深入論證,發(fā)微起覆,精辟入理。本文在此基礎上,就文化倫理、道德、人性、審美之間的辯證關系,對新移民小說敘事做進一步探究。

      一 人倫關系的文化寓意

      文學倫理學批評在中國古已有之,“興觀群怨”“文以載道”“不平則鳴”等都可以納入它所包含的理論范疇中。不過,作為一種系統(tǒng)化的批評方法是近年來由當代學者聶珍釗提出的。他把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分為兩個階段,即自然選擇階段和倫理選擇階段。而“文學為人類的倫理選擇提供指引”1,進而他主張從倫理道德的角度閱讀分析文學作品。此后,相繼有陳眾議、劉建軍、陸建德、王一新、鄒建軍、王寧等致力于該領域的研究并將之推進。其中,劉建軍從“理論建構”“理論發(fā)展”與“實踐應用”三個方面對文學倫理學批評做了進一步闡釋,他把聶珍釗的理論主張歸屬于理論建構階段。在論及文學倫理學批評發(fā)展與未來形態(tài)時,他認為當下人們進入到文化交融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是一種文化倫理關系:

      “文化倫理”主要指的是今天的倫理形態(tài),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人類進入后現代時期。德里達的解構主義思想如一枚重磅炸彈,雄霸西方世界千余年的“邏各斯中心主義”土崩瓦解。中心沒了,終極的價值沒了,任何穩(wěn)定的關系結構也消失了,人處在一個由諸多如“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歷史”等要素編織的文化網絡中,成為了卡希爾界定的“文化人”。因此,“文化倫理”用來描述當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準確。內外和諧是文化倫理之核。每個個體都是“不完整”的主體,都要依賴另外的個體來達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關系。個人如此,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每種文化都面臨著這樣的一個關系結構。因此說,和諧、互補就是目前和未來一段時期人類的共有價值。2

      文化倫理,是文學倫理學批評場域中對當代“人”的文化身份及人倫關系的深入思考,揭示了該批評的核心要義及理論發(fā)展。新移民作家處于當前異質文化語境中,目睹全球時代風云中的文化危機,汲取中西文化兩種思想資源,對國家、民族、家庭、性別、個體乃至宗教等各種文化之間的結構性差異有著最為直接的感知與思考。新移民作家中,嚴歌苓、張翎、虹影被譽為“三駕馬車”,陳謙、陳河、陳瑞琳、陳九,被贊為“四陳”,以及哈金、施瑋、融融、張曉雯、薛憶溈、劉荒田、王興初、林湄、程抱一、袁勁梅、余曦等,他們的創(chuàng)作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征。而作為一個群體的存在,其共性在于人物特征、情節(jié)構思、審美意趣無不呈現出鮮明的文化象征意味。嚴歌苓小說《風箏歌》中四個人,以“尋找”為鏈條牽涉在一起?!奥灭^”本為旅行人暫歇之地,意味著暫居一處來日便各奔東西?!皩ふ摇敝皇墙杩诤屯性~,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目標。于是只能繼續(xù)流浪,在流浪中尋找。這四個人猶如網絡中的四個點,不停息地游移,這樣就有了卡夫卡《城堡》的意味,遠遠看見“城堡”卻永遠無法到達,“流浪”成為一種生命常態(tài),它可以被理解為現代人無法找到信仰依歸的文化癥候?!都木诱摺分v述“我”和兩個猶太男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我”先選擇了節(jié)制、勤奮的彼得,后認同杰克布的放蕩不羈卻不失道德與良知。彼得與杰克布的置換,是從外在于人本身的“他人引導”的價值判斷到正義、道德的自我發(fā)現。彼得和杰克布這兩個人物形象具有文化指代及對照反思的文化所指?!斗錾!分械姆錾!ⅰ兜诰艂€寡婦》中的王葡萄更是如此,文化含義遠遠超過了形象本身。按照傳統(tǒng)審美方式研究,這些藝術形象的豐盈性和飽滿度不夠。因為這些人物塑造談不上生動豐富,她們無血無肉,就像一幅靜止的畫。即使王葡萄是“動”的,她也只是一個“動”的姿勢,缺乏內心的動態(tài)性和立體性。她們談不上有內心波瀾與靈魂震蕩。但是她們內在精神根植文化傳統(tǒng)。若將她們放在文化倫理場域,用“文化象征”的意義聚焦來分析可獲精義深旨。換言之,她們是象征符號和文化載體。陳思和這樣評價扶桑:“她不可模仿,她是一個渾然天成元氣充沛的藝術象征,完全擺脫了作為一個具體的東方妓女承擔的藝術功能?!?她象征著“已經消失了的傳統(tǒng)中感悟到的它的全部魅力,即東方民族文化的真正精魂所在”4。與扶桑對照,“在王葡萄的身上,一切都來自生命本能,這就更加完善了藏污納垢即生命原始狀態(tài)的概念”5。扶桑、王葡萄兩個藝術形象一靜一動,共相特征在于中國古老文化的象征。這樣來解釋扶桑和王葡萄便可得其文化指涉,得窺其中微婉。如果按照現代性啟蒙敘事評繹其情其心,難免放置傳統(tǒng)女性圈,扶桑會成為一個“倒退形象”,王葡萄也有點“守舊”。事實上,她們是凝結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象征體。張翎的《勞燕》中,女主人公阿燕原名叫姚歸燕,在抗戰(zhàn)期間,她被日本人侮辱迫害,僥幸得到一個牧師的拯救。牧師給她一個新的名字,斯塔拉。成為斯塔拉的阿燕,學西醫(yī),讀圣經。但圣經于她,總有一層“隔”。她的隱忍、靈動、倔強的品格仍然是來自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無意識積淀。這里,姚歸燕與斯塔拉,不僅是兩個名字的區(qū)別,而是兩種文化糅合集于一身的表征。她經歷了磨難,得到拯救后蛻變出一個新的自我。她是全新獨立的,是兩種文化的結晶。林湄的《天望》中女主人公微云,與丈夫弗來得之間,由于文化觀念的不同而產生沖突。微云不斷地在文化的切換中反思,最終理解到“和而不同”,與丈夫和諧相處。陳河的《甲骨時光》以類似“穿越”小說的形式敘述中國抗戰(zhàn)期間中央考古工作隊赴河南安陽發(fā)掘甲骨的一段歷史。不同于當下通俗網絡小說中的玄幻、言情、歷史故事,這里的“穿越”富有深刻的政治隱喻功能與文化考古意味。小說以兩條線索展開,古今對照,虛實相映。一條是現實層面的現代考古知識分子楊鳴條赴河南進行甲骨考古,一條是歷史層面的古代殷商卜辭大犬誓死捍衛(wèi)甲骨記錄。古今知識分子所信靠的道德操守與追尋的價值理念,都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不同,但他們對知識的熱情、對文化的堅守是一致的。有學者評價:“陳河以一種考古的姿態(tài),將‘甲骨’作為一種中國文化的象征,在現代時空中考察歷史事件,最終指向精神還鄉(xiāng)?!?由此可見,新移民小說中人物關系更多指向文化關系、人物本身具有文化寓意、情節(jié)的推進是隨著兩種文化的交鋒錯落展開,整體構思體現出不同文化的交匯與雜糅。文學倫理學批評在當下的出現,從文化踐履和倫理關系作為入口,縷析小說中藝術形象的文化寓意,力求發(fā)現倫理思想與文化觀念的差異性與象征性。

      二 人性書寫的道德旨向

      道德是文化范疇中的重要面向之一,更是文學倫理學批評中的關鍵詞。不過,道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八^道德,應有‘?!汀儭瘍蓚€層次。道德或不道德,有些是亙古不變的,有些卻因世、因時、因地、因人而變?!鄙鐣赖掠^念的變化必然引發(fā)倫理關系的改變,反之亦然。隨著科技革命的發(fā)展,社會經濟與政治結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極其冷漠與隔膜,人性極端異化,導致了道德價值觀念的大反轉。新移民作家立足于世界文化前沿,對社會歷史、國家民族等宏大題材的敘事,往往采取淡化歷史、淡化政治的方式進行敘述。他們關注大歷史中小個人的生命特征,從而對人性進行深層描摹,發(fā)現人性在極端境遇中的各種可能性。因此,道德僭越就成為他們創(chuàng)作中尋找的突破口。新移民作家沙石的《窗簾后邊的考夫曼太太》刻畫了極為異端的人獸關系,它向讀者展現了一位寧愿選擇與狗性交,而不愿意與人來往的“變態(tài)”女性。陳謙的《覆水》描繪了一位年輕的少女依群選擇年齡能做她父親的老者為夫。郁秀的《美國旅店》中敘寫了繼父對女兒的猥褻。嚴歌苓的《女房東》中房客老柴偷窺女房東沃克太太的私人生活,產生隱秘的性心理,驚慌失措中拿了女房東的睡衣作為自慰?!都s會》《花兒和少年》《紅羅裙》描繪了在異域生活中的母子亂倫現象。融融的《夫妻筆記》對“出軌”的敘述,二湘的《狂流》對“單身媽媽”的形象塑造,老木的《新生》對“一夜情”的描繪等,他們以越出常規(guī)的筆調構塑這些情與欲的故事。性是人性的表現之一,極端的性描寫是對人在極端境遇中非理性狀態(tài)的寫照。在精神分析批評視角下,可視之為生命欲望被壓抑后的本能行為?!俺摇辈荒荞{馭“本我”的潛意識心理外化,“自我”被懸置在空中。而文學倫理學批評正是要關注這個懸置“自我”的道德問題。

      文學倫理學批評旨在:“從倫理視角閱讀、分析、闡釋和評價文學的批評方法,它強調回到歷史的倫理現場,站在當時的倫理立場上解讀和闡釋文學作品,尋找文學產生的客觀倫理原因并解釋其何以成立,用倫理的觀點對實踐、人物、文學問題等給予解釋,并從歷史的角度做出道德評價?!?那么,在特定的倫理語境中,“亂倫”、偷窺等行為獲得了發(fā)生的理由,是生命被壓抑而后釋放的表現,屬于人性的一個側面。然而,值得追問的是,人性的限度以及道德僭越的底線問題。道德之不確定中仍然有確定的標準。在道德與人性之間,當道德阻礙了人性正常發(fā)展時,道德需要突破。反之,人性超過道德底線時,人性應該受到道德的制約。文藝復興對人性的張揚與中世紀對人性的壓抑束縛相關。中國現代“五四”新文學對“人”的發(fā)現,新時期文學張揚人的價值,1980年代對人性欲望高度肯定,1990年代在消費文化刺激下,欲望書寫更是正當地成為文學的賣點和拐點。新移民文學與中國當代文學有著很大的關聯性,新移民作家的出生經歷與中國當代作家非常相似,他們創(chuàng)作的思想資源,很大程度受到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中國“五四”啟蒙思想與中國當代文學思潮的影響。因此,新移民作家在1990年代出國后,浸淫于西方文化語境中,對各種奇異的文化現象與奇特倫理關系的敘寫有著倫理思想突破的理論支撐。他們以先鋒前衛(wèi)的姿態(tài)進行道德探險具有歷史的合理性。但是,也不得不指出,一旦“過度”就缺失了思想空間,顯得膚淺。比較而言,張翎的《金山》《余震》、嚴歌苓的《小姨多鶴》《少女小漁》呈現出不同的思考向度。他們同樣是對人性的書寫,卻具有迥異的觀察視角與文化立場。他們把人物放在傳統(tǒng)歷史結構中,人性書寫找到了歷史重心與文化依托?!督鹕健芬詺鈩莼趾甑漠嬀碚归_清末以來中國赴美的幾代淘金者的生命經歷。對如此宏大歷史的敘述,張翎一開始擔心“這樣一部涉及異域的沉重歷史題材,和當下社會的審美閱讀習慣偏離得很遠,應該是沒有多少讀者的”8。沒有想到,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張翎后來談到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時說,自己是出于一種感動,感動于第一代淘金者的艱辛與偉大。這種感悟,進一步說,是她在文化母體中找到了存在的依據,為生命個體構建了不可抗拒的道德義務與倫理責任。正因這種歷史文化的厚度,小說同時具有了世界文學與文化的質素?!坝幸恍└袆樱蔷哂腥蛞饬x的,可以跨越國界語種和膚色的界限的?!?《余震》敘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孿生兄妹被一塊水泥板壓在兩頭。危急關頭,母親選擇了兒子。女兒有幸活下來,卻留下了心理陰影?!坝嗾稹笔切睦碛嗖ǖ恼鹗?。在心理醫(yī)生的幫助下,女孩最終推開了積壓在心里的重石,原諒了母親。這是一個母女之間自救與寬宥的故事,內含女兒的心理糾葛與道德追問,牽涉男權思想文化的超穩(wěn)定結構?!缎∫潭帔Q》塑造了歷經戰(zhàn)爭硝煙而幸存的女子,而后又被拐賣做了夫家傳宗接代的工具。然而,歷經百難,她卻保持著天性的善與愛,出污泥而不染。多鶴、小漁透視出的是,“被創(chuàng)作慣性遮蔽了近百年”的“中國式倫理文化中的‘恕’與‘親’”(雷達語)。這里可見新移民作家創(chuàng)作中,對人性書寫的不同思路。道德追問與文化反思顯示了小說之“重”。值得強調的是,新移民作家對文化的重塑,并不是單向式道德回歸,而是在故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找尋人的道德良知與價值歸屬,進而尋求人類共通性的文化質素。文學倫理學批評借鑒現代思想精華,推崇人性,反思人類的道德責任意識。它“從起源上把文學看成是道德的產物,認為文學是特定歷史階段社會倫理的表達形式,文學在本質上是關于倫理的藝術”10。以這種方法來看新移民作家創(chuàng)作,我們不僅發(fā)現新移民文學對現代倫理的突破與道德僭越的嘗試,同時看到它對傳統(tǒng)倫理文化的回溯與道德重建的努力。

      三 文化和諧的倫理期待

      全球化語境中,不同文化形態(tài)交織并置。每一種文化都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與碰撞,諸多價值觀挑戰(zhàn)著人們既定的道德觀念。持什么樣的文化立場與倫理選擇,就成為這個時代的新課題。海外新移民作家在中西文化的比對中,尋求文化溝通與融合的可能途徑。和上一代“留學生文學”中的文化倫理觀截然不同,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不再強調沖突與對抗,而是極力彰顯差異文化的會通與糅合、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與理解尊重。這是一種新全球化時代人類必然面對的文化選擇?!啊氯蚧枷肱c此前的全球化概念和實踐有所不同,是一種多元一體的共生性和包容性的全球化。此前的全球化可以看做是單一性和一律化的全球化。”11新全球化時代,文化的互通與融合是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新移民作家的創(chuàng)作反映著時代的先聲,無論是對戰(zhàn)爭題材小說的重構,還是對家族文化的書寫,抑或性別立場上對兩性倫理的探討,都可以看出其中滲透著他們對和諧互補文化理念的追求。穆紫荊是德籍新移民作家中的后起之秀,是中國文學著名批評家郭紹虞先生的外孫女。她的《活在納粹之后》(又名《戰(zhàn)后》),是新移民創(chuàng)作中比較有特色的一部關于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她的獨特之處在于:她以極盡平和的心態(tài)來描述戰(zhàn)爭,尤其是對戰(zhàn)爭中的受害者的描述。戰(zhàn)爭并沒有帶給受害者心靈滄桑,反而喚起受害者心理上更大的憐憫與同情。其中塑造了一個經歷過納粹戰(zhàn)爭的美國老兵形象——達尼爾。他能夠非常平靜地講述戰(zhàn)爭往事,以超越生死的釋然,擁有上帝般的博愛之心,好像經歷者不是他自己。他的通達與愛心非常人所擁有。從他身上,略可窺見傷痕敘事的另一種敘述?!皩掑丁笔亲詈玫耐鼌s與自我救贖,其背后傳達的是一種嶄新的文化觀與倫理立場。嚴歌苓的《陸犯焉識》、施瑋的《世家美眷》、張翎的《交錯的彼岸》是新移民文學中關于家族敘事的優(yōu)秀長篇代表作。一般而言,中國式家族小說以揭示大家族男權專制文化為中心,構塑充滿悲劇性的女性命運。但新移民作家家族小說中的女性,同樣遭遇家族等級的壓迫,她們卻堅強、韌性、倔強,是自我生命的擁有者,而非男性附屬品。究其原因,她們追求的是“我是誰”,而不是“我反抗誰”?!妒兰颐谰臁分械年懳氖a、《交錯的彼岸》中的黃蕙寧、《陸犯焉識》中的馮婉喻皆為舊式大家庭中的老一輩女性,但倫理意識與思想觀念是全新的。換言之,在新移民作家筆下,建構一個女性的新世界,大于對歷史的拆解與聲嘶力竭的反抗。因此,在對幾代人的家族敘事中,她們并非按照進化論的邏輯推演進而歌頌新生力量,而是發(fā)掘祖輩一代人的生命力。她們的思考重點與思維方式得到了全新的轉變,她們站在倫理的制高點“善”的原則下,思考人/女人生命本身,進而尋求生命和諧的可能。同樣,在性別立場上,新移民作家對兩性倫理敘事也不再強調“他者—自我”之間那種強烈的對抗意識。她們探求的是兩性如何能夠通過平等對話、自我解放,達到和諧相處??疾煨乱泼褡骷也煌}材的小說敘事,我們發(fā)現“理解、尊重、和諧”是她們追求的文化理念。這是在新全球化語境中,面對多重文化思考的倫理期待。這種思想立場不僅反映文化理念的轉變,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突破。它突破原來沖突與對抗的二元對立思維結構,以嶄新的姿態(tài)應對復雜語境中多重文化的差異與雜糅。

      值得補充的是,這種“和諧”是否會消解文學審美的魅力?文化倫理、文學審美與道德內涵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按照文學倫理學的批評方式,它“是一種新的文學批評方法,也是一種新的文學批評理論,但這種理論只可指向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而不可指向文學創(chuàng)作和藝術創(chuàng)作”12。文學創(chuàng)作和藝術創(chuàng)作是遵照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邏輯,它并不以倫理道德為標準,而是描繪生活中各種可能發(fā)生的事情。然而,真正經典的文學作品,應該既經得起倫理道德的考證,同時也具有審美力度;既具有當下性,也具有超越性。在新移民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嚴歌苓、張翎的小說可視作擁有這些特征的優(yōu)秀個案。嚴歌苓的獨特在于,她始終未放棄對倫理困境的揭示與對倫理悖論的探討。從早期《雌性的草地》《綠血》到近年來的《床畔》《芳華》,一系列革命題材的敘事中,對理想主義的探求與英雄情結從未間斷。和許多作家一樣,她對理想主義產生過懷疑與疑慮,而《床畔》《芳華》卻重新顯示了她對理想主義的憧憬與對道德的堅守。她所改變的是,英雄不一定是建功立業(yè)的大人物,平凡人中也有默默地對道德、責任與良知堅守的人?!蛾懛秆勺R》中知識分子陸焉識尋花問柳,最終道德依歸,堅守夫妻倫理?!兜诰艂€寡婦》中的風流寡婦卻沒有忘記“孝道”倫理、《鐵梨花》中的“母殺子”背后所堅守的卻正是道德準則。出于“道德”而反道德,構成的是敘事的張力與對道德悖論的不斷反思。正是這種悖論體現了嚴歌苓小說思想的深度,同時也呈現出一種跌宕起伏的敘事魅力。這種悖論式敘事使嚴歌苓的小說兼具了審美與道德兩維價值。而將這種道德的兩難放置在異域文化語境中,就更具有了思想的復雜性與深刻性。張翎小說表現出一種從容恢宏的大氣魄,她著眼于人道精神,不失對人性的深層挖掘而重構宏大敘事?!蛾囃础分兴拇缘墓适拢缭街袊砬逡詠硪粋€世紀的波瀾。風起云譎的背后,展現的是小人物的生命力量?!督诲e的彼岸》在中西兩個家族的交錯往來中,揭示大歷史背景下小個人的悲歡離合。從形式結構而言,她往往將人物同時并置于中西文化兩種語境中,在不同種文化切換中穿梭往來,從而完成她的宏大敘事。這種交錯式的敘事方式本身可視作張翎對文化平等與和諧的倫理追求。從人物特征來講,她筆下的人物性格、行為顯示著她對道德倫理的反復思考。文學倫理學批評將文化深層的倫理思想定位為文學分析的認知方法,它突出道德思想意義以及文化符號價值,同時也追求審美價值。從文學倫理學批評來看新移民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能夠發(fā)現新移民文學中的優(yōu)秀作品,推進新移民文學經典本文的產生,而且也是對新移民文學批評話語建構的推進。當然,文學倫理學批評本身也還在不斷地完善中,需要各門學科的參與。海外華文文學(包括新移民文學)便是其中重要學科之一。

      注釋:

      1 10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13頁。

      2 劉建軍:《文學倫理學批評的現狀與走向》,《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4期。

      3 4 陳思和:《關于〈扶?!蹈木庪娪暗囊环庑拧罚D引自嚴歌苓《扶?!?,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2年版,第282、282頁。

      5 陳思和:《自己的書架:嚴歌苓的〈第九個寡婦〉》,《名作欣賞》2008年第3期。

      6 張娟:《海外華人如何書寫“中國故事”——以陳河〈甲骨時光〉為例》,《文學評論》2019年第1期。

      7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5期。

      8 9 《有一些感動可以跨越國界——采訪加拿大華人作家張翎》,《上海采風》2010年第6期。

      11 張福貴:《新時代中國文論建構的歷史演進與價值取向》,《文學評論》2019年第6期。

      12 鄒建軍、屈伶螢:《論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單向性》,《江西社會科學》2019年第11期。

      猜你喜歡
      倫理學人性移民
      開拓·前沿·創(chuàng)新與學科建設——簡評《中醫(yī)生命倫理學》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倫理學研究(2021年1期)2021-03-11 05:19:36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雜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逼近人性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人性的偏見地圖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簽證移民
      僑園(2016年8期)2017-01-15 13:57:27
      功能與人性
      修武县| 饶平县| 栖霞市| 大理市| 临洮县| 饶河县| 普兰店市| 色达县| 易门县| 安义县| 乐山市| 资兴市| 米脂县| 克山县| 大新县| 汝州市| 雷波县| 东乡族自治县| 沾益县| 拜城县| 新干县| 郯城县| 乐陵市| 上虞市| 涟水县| 徐州市| 安乡县| 庆元县| 沙洋县| 沛县| 呼玛县| 芜湖市| 呼玛县| 金门县| 元谋县| 长沙县| 扶绥县| 奎屯市| 商都县| 城市|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