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瘋子”與“狂人”:《狂人日記》再解讀

      2020-04-18 13:16:32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20年9期
      關鍵詞:狂人日記狂人瘋子

      內容提要:《狂人日記》通常被解釋為“瘋子”與“候補”的二元對立,既能體現(xiàn)魯迅的戰(zhàn)斗精神,又不失深刻的理性自覺,在極具張力的文學表達中彰顯現(xiàn)代美學特征。但仔細辨析,小說其實包含三個主題意象,即“狂人”“瘋子”和“候補”。走出二元對立的研究模式就會發(fā)現(xiàn),“瘋子”和“候補”有更為豐富的意象內涵,同時也會注意到“狂人”的獨立意象和對文章的升華作用。雖然比較抽象,但色調和情感均有別于“瘋子”的暗淡和絕望?!翱袢恕币庀蟛粌H表現(xiàn)了魯迅的人格精神,也給作品增添了傳統(tǒng)文化意象的古典韻味。

      《狂人日記》中三個重要的主題意象,即“狂人”“候補”“瘋子”,但研究者往往把“狂人”意象和“瘋子”合二為一籠統(tǒng)使用,不僅造成意象粘連,也簡化了作品意蘊。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首先,“狂人”意象只在題目中出現(xiàn),魯迅以此冠名卻未作描述,形象模糊;其次,“瘋子”和“狂人”詞意的相近,很容易互相遮蔽;最后,學界業(yè)已形成二元對立分析模式,即便意識到二者的不同,卻仍然把“瘋子”和“狂人”合二為一,并且作為和“候補”對立的一方進行解讀。其實,“瘋子”和“狂人”意象差別頗多,且三個意象各有所指,區(qū)分對待有助于對小說的準確理解。

      一 二元對立分析簡化了魯迅作品的心理內涵

      自1980年代以來,研究者逐漸擺脫政治一元論的分析模式,重視并普遍運用二元對立法在魯迅研究中取得巨大成功。如從魯迅作品中發(fā)現(xiàn)了“吃與被吃”“看與被看”的敘事模式,發(fā)現(xiàn)“反抗絕望”的精神狀態(tài),概括出“個人主義與人道主義”的對立以及“兩駕馬車的傾覆”等著名論斷,并形成一方面/另一方面的研究思路和論證方式。這種研究思路和分析方式適合在文本結構內進行深度解讀,可以在紛雜的情節(jié)和人物中厘清核心,抓住重點,把握作者的選題立意和藝術思維。尤其對《狂人日記》的解讀堪稱這一模式運用的典范:學者發(fā)現(xiàn)“瘋子”的啟蒙意象,又在“小序”中發(fā)現(xiàn)“候補”的妥協(xié)意象?!隘傋印焙汀昂蜓a”形成意象的二元對立,文言小序和白話正文形成敘述風格的二元對立。這顯然超越了從前的“一元論”,比簡單地把《狂人日記》視作“吃人”的反封建檄文要深刻很多。

      就方法論而言,二元對立分析是認識世界重要的方法,標志著人類理性思維的提高。但在多元學術語境中,人們對二元論開始產(chǎn)生懷疑。首先,形而上的二元對立未必適合藝術分析。就理論淵藪而言,二元對立屬于哲學,具有抽象和概括特點。但文學不同于哲學,文學家是要還原或者表現(xiàn)日常的豐富與生動。魯迅翻譯《苦悶的象征》說“藝術的最大要件,是在具象”。雖然魯迅的深刻程度無限接近哲學家,但他的藝術追求不容忽視,他曾用易卜生的例子說明“代表者起來致謝他作了《傀儡家庭》,將女性的自覺,解放這些事,給人新的啟示的時候,他卻答道我寫那篇卻不是這個意思,我不過是作詩”1。魯迅翻譯愛羅先珂時也說過他自己的偏愛:“我覺得作者所要叫徹人間的是無所不愛,然而不得所愛的悲哀,而我所展開他原來的是童心的,美的,然而有真實性的夢?!?真、美、夢、具象、意象是魯迅作品中無法忽視的藝術存在,這都很難進行哲學概括,也無法進行二元對立分析。既然我們在文學層面研究魯迅,就不能把魯迅豐富的文學世界抽象和簡化?!犊袢巳沼洝穾в写罅康寞偘d元素和明顯的意識流特征,二元對立的分析只能肢解文本。目前,解讀《狂人日記》的文章越來越多,但讀者卻失去對原文的印象和感知。

      其次,二元對立分析法其實是變相的一元論,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庸俗理解。德里達說,“二元對立命題中,除了森嚴的等級高低,絕無兩個對項的和平相處,一個單項在價值、邏輯等方面統(tǒng)治著另一個單項,高居發(fā)號施令的地位”3。因此一方面學者看似用二元方式分析魯迅,其實卻在強化一元認知。如發(fā)現(xiàn)魯迅的絕望,其實凸顯了他的反抗;解讀其懦弱,反倒襯托了他的堅毅;說他的向死,卻被解釋為生;他的矛盾被理解為堅定,弱點則成為強大的依據(jù)。在多元共生的時代,魯迅的生動豐富反倒有固化的危機。其中原因眾多,但二元對立的分析模式無疑是魯迅研究中沉重的枷鎖。

      第三,二元對立分析往往過度關注矛盾斗爭,忽視了敘事的從容和藝術的美感。長期以來,魯迅被賦予戰(zhàn)士形象,他藝術中銳利和鋒芒的一面被過分夸大,焦灼也就成為魯迅的主要情感特質。但魯迅卻說“感情正烈的時候,不宜作詩,否則鋒芒太露,能將詩美殺掉”。從魯迅作品來看,他具有極強的自我克制力,總是有條不紊地處理小說的素材和人物。為了消除和降低緊張的氣氛,他往往采用回憶的方式、詩化的語言、第三人稱敘事的方式遠離熾熱緊張的矛盾中心;或者用“油滑”的敘事風格插科打諢,以舒緩心理。有時候,魯迅會做出掙扎后的救贖,尋求緊張之后的海闊天空?!豆陋氄摺肺哼B殳、《在酒樓上》呂緯甫都被魯迅放置萬難忍受的環(huán)境中煎熬,并迫使他們做出“蒼蠅繞圈”的歸去來兮。作者在精心布置的幾重二元對立中拷問人物的靈魂,但小說最后卻是“我的心地就輕松起來,坦然地在潮濕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錢理群盛贊這個結尾道,“小說發(fā)展到了這里,任何人都寫不下去了。但是魯迅還想從中掙扎出來,這就是魯迅之為魯迅”4。如果執(zhí)念于二元對立的分析,就無法領略最后的藝術升華,那么可能會覺得這個結尾怪異無比,甚至說多余贅語也不過分。魯迅十分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他把小說中的男男女女,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里,來試煉它們,不但剝去了表面的潔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罪惡,而且還有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的潔白來”5。在魯迅看來,矛盾是展現(xiàn)人物的必由之路,但救贖和升華才是藝術的根由。

      第四,二元對立分析的前提是封閉式的文本結構。魯迅作品大都是開放的,經(jīng)常故意打破結構的完整性,給讀者留下思索的空間。王曉明說,“魯迅這種經(jīng)常伸半個身子在想象世界之外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魯迅如此關切小說以外的現(xiàn)實,稍有余暇,便要對它說上兩句”。6這就是說,魯迅在文學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鋪設了一個鏈接渠道,他將讀者拉進文本,又把自己(作者)推出文本,在破壞文章結構的同時,形成復雜的多元碰撞,他努力追求余音繞梁的言外之意。

      最后,二元結構忽略了魯迅復雜深邃的精神特征。以往我們在封建/反封建,或者新/舊兩個對立的端點分析魯迅的選擇,進而闡釋魯迅的叛逆特征。但魯迅卻用其他方式特立獨行:“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zhàn)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庇秩纭队暗母鎰e》中的影——游離于“黑暗”與“光明”之間。魯迅這般處境和心態(tài)怎能用二元對立進行解讀?強調任何一方都不能說明魯迅真實的精神特征。

      近年的學術研究也朝著多維、多元的趨勢發(fā)展。魯迅研究同樣需要跳出二元對立模式尋求“第三種可能”。而且魯迅是自由復雜的個體,用任何模式都不能拴套他,只能用心靈去感知,用人生閱歷去理解。20世紀八九十年代破除魯迅神圣化、回到魯迅本身的學術潮流中,王富仁、錢理群也是強調與心靈相遇,從感知入手,探測到魯迅絕望深邃的一面。同樣,研究者今天所能做的,就是再次用心感知,從印象入手。

      二 “瘋子”“候補”只表現(xiàn)了部分文本內涵

      跳出二元對立模式,就會感知到《狂人日記》正文基調的陰冷怪異:在可怖的氛圍中,“瘋子”如游魂般出沒,沒有同情和理解,甚至連孩子都嘲笑他。雖然是白話文寫作卻鬼氣森然,感受不到戰(zhàn)場的壯烈和戰(zhàn)士的勇悍。

      “瘋子”當然具有反抗意識,但魯迅主要賦予“瘋子”病患的特征,強調其思維混亂、語無倫次、顛倒錯亂的病態(tài)。須知,“病”在魯迅文學世界里絕非褒義,而瘋病是20世紀最為常見的文學隱喻,意味著理性的缺席和啟蒙的悖論。因此“瘋子”是極具闡釋可能的意象,遠超出戰(zhàn)士的能指。

      “瘋子”雖然“踹過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也有過大聲呵斥的英勇舉動,甚至還有從滿本歷史上看出歪歪斜斜的“吃人”的深刻,但魯迅描寫的是被迫害狂患者,“害怕”是他的主要心理特征。小說總共五千余字,“害怕”“怕”等描寫“瘋子”恐懼心理的語詞就出現(xiàn)過20多次!魯迅的醫(yī)學常識讓他精準地把住患有迫害妄想癥的特征:他充滿驚懼,總會逃跑,吶喊和大笑不過是外強中干的表現(xiàn)。月光越好,他越無處遁逃;思維越清晰,也就越無力抗爭。為了擺脫被迫害的處境,他只能停留在質問、商量、勸誡、自我懺悔、吁求救救孩子等層面。他甚至想不透該和誰作斗爭?和魯迅筆下內心堅定、行動迅速的戰(zhàn)士有質的區(qū)別。

      “瘋子”似醒非醒,和環(huán)境的格格不入,有異象但缺少啟蒙者的異稟。他所患之病和郁達夫筆下的“零余者”頗為相似:他們或者是弱國游子,或者似瘋非瘋,都因遭受周圍世界的壓迫而敏感多疑,孤立無助。這是社會變革時期知識分子心態(tài)的真實寫照。他們原本沒有強大的內心,卻無意間撞破禮教吃人的真相,于是失去傳統(tǒng)精神的依托和歸屬。在冷漠和怪異的目光注視下他們顯得弱小無助,沒有“狂氣”也無“勇氣”。

      “瘋子”的病根既源于信仰坍塌,又受困于理性缺失。他的“瘋言瘋語”打破了村里的寧靜,而精神錯亂的詭異舉動給村里罩上了可怕的陰云。小說正文里,拋開“瘋子”的詭異,村莊呈現(xiàn)出秩序和溫情,和“瘋子”錯亂的精神世界恰好相反。即便讀者預先有啟蒙的心理準備,這種感覺也是怪異的。倘若增加點讀者的“代入感”,我們真要質疑把村莊啟蒙的任務交給“瘋子”的理解是否荒誕。他是言行失常的“瘋子”,是被歧視和嘲笑的對象,屬于魯迅筆下“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怎能承擔起啟蒙的重任?魯迅塑造這一形象,旨在“揭示病苦”,并非讓其啟蒙和戰(zhàn)斗。

      “瘋子”不像戰(zhàn)士,“候補”也就不是逃兵?!昂蜓a”是舊時代官員的任職形態(tài),是指曾經(jīng)出任實缺,因某種事故離任,待事故過后,等待補缺。由官到補,原本就經(jīng)歷了人生起伏,更何況到封建末期,帝國搖落,人浮于事,候補者遞補很難。“候補”是說起來好聽,地位卻非常尷尬。其情形略似《孤獨者》中魏連殳做“杜師長的顧問”。對讀書人而言,委身于軍閥做一師爺,其尷尬非呂緯甫“回到原點”所及。被懸掛在半空,上不去下不來,猶如“同進士”“如夫人”?!昂蚨谎a”的處境正是辛亥革命后知識分子地位的真實寫照。

      帝制時代,“學而優(yōu)則仕”是中國知識分子步入仕途的橋梁,讀書人可以憑借對儒家經(jīng)典的解讀抬高身價、改變命運。但科舉制度的廢除以及辛亥革命的發(fā)生,堵死了知識分子原本通往仕途的道路。而在辛亥革命之后,軍閥混戰(zhàn)和政黨政治成為現(xiàn)代政局的基本形態(tài),久處官場的魯迅深諳其中的道理。他在《阿Q正傳》寫政治權力的變化——“革命”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為“革命黨”。其時知識分子的尷尬局面已經(jīng)初步顯現(xiàn)——近代以來,知識分子曾是佇立潮頭、引領輿情的先驅者,本以為可以指點江山,期望參政議政,但通往廟堂的路已被堵住,他們大都充作幕僚或者寫寫文章、發(fā)發(fā)議論,淪為只能吶喊的“旁觀者”。魯迅對辛亥革命后知識分子地位的變化相當敏銳。他的不少小說都表現(xiàn)出灰暗低落的情緒?!犊袢巳沼洝分械摹昂蜓a”正反映出其時的心理落差:曾經(jīng)的地方官吏,因?。ǜ锩╇x職,重回仕途卻僅為“候補”。讀書人地位的滑坡不只造成了窮困潦倒,受人歧視,更有心理的失落?!夺葆濉分恤斞钢卣故具@類人物心靈的失落,塑造了呂緯甫、魏連殳等類“候補”人物。諸多跡象表明,1918年是知識分子的政治低谷期和精神煉獄期?!昂蜓a病”在知識分子群體中非常普遍。畢竟“為國家謀”是中國知識分子的使命和榮耀,但在軍閥叢生的亂世,他們失去了“為國家謀”的資格,曠古的失落感由此而生。

      “瘋子”的病和“候補”的苦,是魯迅一直努力描塑的意象,正如他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兩種意象給人以灰色陰暗的感覺。

      三 “狂人”意象表現(xiàn)了魯迅的人格精神

      但在怪異和灰暗的背后,《狂人日記》卻總給人吶喊的欲望和不屈的意志,沖散“瘋子”的病態(tài)和“候補”的愁苦。這種感覺絕非“瘋子”“候補”所有,而是在錯亂無序的段落和艱澀難懂的文字里,一種光輝的意象升騰而起,那就是題目的“狂”字。日記的主人是“瘋子”,而冠名“狂人日記”,實則蘊含著深意。而多數(shù)研究者都用“狂”而不用“瘋”,也正是感受到“狂人”的與眾不同和本身所蘊含的能量。

      其實,魯迅寫過不少“瘋子”,但研究者卻有意無意用“狂”替代“瘋”,或者把“瘋”當作“狂”。不僅是潛意識對“瘋子”的厭棄,也有對“狂”所蘊含文化象征的肯定。魯迅看重“狂”,他欣賞的雪萊、尼采被他以狂人稱之?!赌α_詩力說》就有雪萊“負狂人之名而去”的評價。有人認為小說題目是魯迅偷師果戈里,魯迅也不避諱對兩部小說的比較。但俄語專業(yè)出身的王富仁認為,“果戈里的《狂人日記》按照正常翻譯應為《瘋人日記》或者《瘋人筆記》”7。且在當時,果戈里的小說就曾被耿濟之翻譯為《瘋人日記》發(fā)表在《小說月報》上。魯迅將小說的題目確定為《狂人日記》,實非對果戈里小說題目的簡單“獵取”。

      “狂”是中國文化中寓意非常的意象,中古以來,狂多褒義;尤其明清之后,“狂”是高昂的人格的象征。張岱年的《中國古典哲學概念范疇要論》把“狂”作為文化概念納入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范疇。從古至今,“狂人”呼嘯噴涌,接輿、莊子、屈原、阮籍、嵇康、曹雪芹都被視為“狂者”。而象征手法本就有賴于民族的歷史和共同的文化,故而當讀者看到狂的那一刻,古老的記憶和民族的情感隨之復活,一篇陰暗怪異的文章被賦予高昂奮進的格調。

      首先,“狂人”性情孤傲,蔑視權威,意味著獨立自由的人格精神。歷史上的狂人表現(xiàn)各異,卻具有本質的相似:他們才華橫溢,多在詩文中直抒胸臆,無視規(guī)范,充滿叛逆。魯迅說:“‘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zhàn)。除精神病學上的夸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照Nordau說,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8上述文字寫于1918年11月,和《狂人日記》發(fā)表時間相近,充分詮釋了魯迅對“狂”的理解。《狂人日記》的“狂”不僅傳承了古代狂人的桀驁不馴,也包括個性主義的現(xiàn)代意識。魯迅推崇的是孤獨的天才,拜倫、雪萊、裴多菲是他欣賞的詩人,因為“不為順世和樂之音”,“不取媚于群,以隨順舊俗”,表現(xiàn)出個性和自由。

      其次,“狂人”意味清醒。歷史上,屈原、嵇康都被視為清醒,雖遭奸佞排擠,為庸眾隔膜,卻堅信舉世皆濁我獨清?!犊袢巳沼洝伏c明是“愈后所題”,意味著從病中好轉。意指擺脫空幻的理想主義,回到現(xiàn)實?!坝笏}”,意味著“日記”和“題名”是兩個時期,既區(qū)別了“瘋”和“狂”,也超越了“瘋”而顯示出曠達清醒的精神狀態(tài)。

      再次,“狂”有魯迅的自比。魯迅轉引東方朔對“狂”的理解:“朔(東方朔)行殿中,郎謂之曰:‘人皆以先生為狂?!吩唬骸缢返?,所謂避世于朝廷間者也?!?其時魯迅供職教育部,可謂大隱于朝。面對動蕩的民國政局,他始終保持清凈幽遠的心境,既是歸隱的最高境界又有東方朔的狂態(tài)。

      其實魯迅對“狂人”意象并非未做任何說明。細心琢磨,小序隱藏著“尋隱者不遇”的故事——“余”尋訪昔年舊友,不遇?!皩る[者不遇”是中國古代小說的經(jīng)典敘事套路,是歷代狂人的共同選擇。許是因為“候補”的信息量太大,小序的這一套路被人忽略。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再次重提:他“精心”將自己塑造成隱者,而錢玄同則扮演訪者角色,由此演繹出現(xiàn)代版“尋訪隱者”的故事。他用幽僻寂靜的環(huán)境和抄寫古碑的情景渲染氣氛,勾勒出狂人的獨立操守。隨后便是“于是我終于答應他也做文章了,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記》”。因此,“狂人”意象,既有魯迅十年封筆后復出的宣言,也有歷代狂人命運多舛的遭遇和不屈的人格。那大寫的自我和狂放的精神宛如大日光輝,迅速驅散小序和正文的陰霾,并在中國讀者中形成強烈的回音。多數(shù)讀者未加分析就毫不猶豫地把這篇文章當作戰(zhàn)斗的檄文——這是歷代狂人精神所匯,也是魯迅刻意引導所致。

      最后,“狂人”意象代表了華夏民族歷史清白的一面。直到今天,仍有學者對魯迅以“吃人”二字概括中國歷史而耿耿于懷,進而攻擊《狂人日記》的偏執(zhí)和意氣??瓷先?,《狂人日記》的確充斥著咀嚼的聲音,“吃人”是詞頻最高的詞匯,共出現(xiàn)28次。在反復的確認和拷問中,整個家族、村莊充滿了吃人的殘酷。文中寫道:“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10自此中國歷史和吃人畫上等號,學者評論的重心逐漸由禮教吃人轉移到歷史吃人——或許認為這樣更顯得“憂憤深廣”。

      最拷問靈魂的追問是“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有沒有沒吃過人的?文中“大哥”“瘋子”“候補”都在拷問中敗下陣來,甚至“連小孩子,也都惡狠狠的看我”,那是“跟他老子學的”。小說里所有人物都被一一否定,讀者在拷問中也膽怯、疑懼,最終承認吃過人的罪行。這是對整個民族最無情的審問。

      然而這和魯迅的歷史觀何其矛盾!如若整個華夏歷史是一場吃人的盛宴,他也就無須整理小說史,校勘嵇康,提醒讀者多看野史。他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11。魯迅從來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他認為傳統(tǒng)儒家觀念中的中國歷史只是一部殘缺的中國歷史。說到底他評判的是禮教而不是整個歷史。他用《故事新編》塑造出一系列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英雄:有民族締造者女媧,有解救人民于水火的后羿,有民間的復仇者眉間尺和宴之敖,有實干家大禹等。且《狂人日記》是魯迅“聽將令”而寫作的第一篇文章。在“吃人”的墳地里他給出的“花環(huán)”在哪里?

      魯迅曾多次引用“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的古話。“狂”就是他給出的潔白和希望,狂人沒有吃人。歷代狂人有歌而過的楚狂接輿,投河自盡的屈原,桀驁不馴的阮籍,擊鼓罵曹的禰衡,或者“我本楚狂人”的李白,還有“滿紙荒唐言”寫出“一把辛酸淚”的曹雪芹,他們“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創(chuàng)作《狂人日記》期間,魯迅正校訂《嵇康集》。校讀和創(chuàng)作是兩碼事,卻又密切相關,互相滲透。嵇康是歷史上著名的狂人,他不僅行為怪誕,藐視世俗陳規(guī),而且言論大膽,因“非湯武而薄周孔”被司馬昭所殺,是魯迅最欣賞的人物。許壽裳說:“魯迅對魏晉文章素所愛誦,……很有一部分和孔(融)嵇(康)兩人相似的緣故?!?2他們都是“吃人”禮教的叛逆者,是民族的脊梁和未來的希望。魯迅從來沒有將未來寄托在虛無弱小的孩子身上,他一直都在歷史和民族的深處尋找希望,“狂人”就是尋覓的答案。

      結 語

      如果說“狂人”是歷史上的某一位,就又回到了索隱、考證的老法。魯迅只是在借用古老文化的豐富底蘊,喚起讀者記憶,形成精神共鳴。這正是象征手法的最高境界。魯迅說,“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就寧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13。所以“狂人”基本沒有什么陪襯,他的形象強烈而又模糊。因為“狂人”意象是文化集合體,卻又超越了集合體;有歷史的記憶,又帶有烏托邦的未來。魯迅對馮雪峰說,“我自然相信有將來,不過將來究竟如何美麗,光明,卻還沒有怎樣去想”。14他又說,“可省的處所,我決不硬添,做不出的時候,我也決不硬做”15。于是我們幾乎可以看到魯迅所用力表達的都是病與苦者,與之相反的則是正面形象的模糊和隱約。

      然而“狂人”影像雖模糊,但卻最無法忽視。從文章學的角度而言,題目是整篇文章的靈魂,具有統(tǒng)攝性。魯迅用“狂人”作為小說的題目就說明“狂”是他最為看重的品格,也帶有自我投影和精神追求的性質。同時,狂人是超脫的意象,“病愈自題”,原本就是對“日記期”的超越。就藝術效果而言,其存在不僅沖淡了正文的鬼氣和小序的落寞,也區(qū)別了日記主體的“瘋子”和虛設的“候補”?!翱袢恕必S富和深化了“瘋子”和“候補”內涵,使小說不再是簡單的啟蒙吶喊。既具有現(xiàn)代小說的反諷和張力,也具有傳統(tǒng)詩歌的象征藝術,不僅帶有現(xiàn)代美學元素,又保留了傳統(tǒng)意象和古典的感知美。

      注釋:

      1 魯迅:《娜拉走后怎樣》,《文藝會刊》1924年6月1日。

      2 魯迅:《〈愛羅先珂童話集〉序》,《愛羅先珂童話集》,商務印書館1922年版。

      3 德里達:《多重立場》,佘碧平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版,第56~57頁。

      4 錢理群:《魯迅作品細讀》,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54頁。

      5 魯迅:《陀思妥夫斯基的事》,《文藝》1936年2月1日。

      6 王曉明:《雙駕馬車的傾覆》,《潛流與旋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0頁。

      7 王富仁:《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頁。

      8 魯迅:《隨感錄三十八》,《新青年》1918年11月15日,署名訊。

      9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九篇 武帝時文術之盛》,《魯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頁。

      10 魯迅:《狂人日記》,《新青年》1918年5月1日。

      11 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太白》1934年10月20日,署名公汗。

      12 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28頁。

      13 15 魯迅:《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26、528頁。

      14 馮雪峰:《回憶魯迅》,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頁。

      猜你喜歡
      狂人日記狂人瘋子
      我的房間里有頭熊
      幼兒畫刊(2022年4期)2022-04-21 02:50:58
      我可以做你的朋友嗎
      幼兒畫刊(2022年1期)2022-01-12 03:21:50
      讀魯迅《狂人日記》
      中華詩詞(2021年8期)2021-12-31 08:40:30
      蕩秋千
      幼兒畫刊(2021年5期)2021-05-11 05:13:48
      蛻變與抉擇:成長小說視野里的《狂人日記》
      周豫才著 “狂人”的那一晚
      南方周末(2017-09-28)2017-09-28 20:27:46
      試論《金鎖記》對《狂人日記》的繼承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8
      李書福 從“狂人”到“網(wǎng)紅”
      中國汽車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
      游戲狂人
      被瘋子治理的交通
      小說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11
      阿合奇县| 延吉市| 金平| 凤台县| 汝阳县| 西藏| 沁源县| 黄骅市| 铅山县| 洛隆县| 鞍山市| 韶山市| 沾化县| 托克托县| 昭平县| 新源县| 五寨县| 德州市| 巩留县| 丰都县| 梓潼县| 宜宾县| 深水埗区| 定安县| 南溪县| 隆林| 汉中市| 施甸县| 黎平县| 醴陵市| 虞城县| 遂昌县| 磐石市| 武邑县| 韩城市| 正阳县| 林甸县| 耿马| 古丈县| 栾城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