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
[摘 要] 天麻不僅藥用價值較高,而且有一定的養(yǎng)生保健功效,經濟價值較高。探索高寒山區(qū)林下天麻種植技術,可以提高天麻栽培技術水平,為林農增收提供更好的幫助。本文簡要介紹高寒山區(qū)林下天麻栽培技術,以期能推動林下天麻種植產業(yè)發(fā)展。
[關鍵詞] 天麻;高寒山區(qū);種植
[中圖分類號] S567.2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1-100-2
天麻是名貴的中藥材,屬于蘭科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體有塊莖及花莖,沒有根和葉。塊莖肉質,淡黃色,長卵形或長圓形,長7~15 cm,有均勻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處有膜質鱗葉?;ㄇo直立,高1.0~1.7 m,總狀花序頂生,花淡橙紅色或黃綠色。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ㄆ?—7月,果期7—8月。天麻適合在林隙或林邊生長,種植天麻是林區(qū)林農增收致富的好項目。
1 天麻種植條件
1.1 溫度
天麻喜歡生長在涼爽的環(huán)境中,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0~25 ℃,8 ℃開始萌發(fā)生長,30 ℃則會終止生長,超過30 ℃蜜環(huán)菌和天麻生長受到限制。
1.2 濕度
天麻喜濕潤,適合生長的土壤為透氣性好且疏松的沙壤土。栽培天麻時土壤含水量一般控制在45%為宜,土壤濕度過大易引起塊莖腐爛。
1.3 光照
從播種到采收,天麻受光照影響不大,劍麻出土后,太陽直接輻射會灼傷莖稈,需搭棚避光防風。
1.4 土質
土壤質地對天麻生長影響很大,天麻及蜜環(huán)菌適合在疏松的微酸性沙質土壤上生長,土壤pH值為5.5~6.0較為適宜。
2 天麻種植要求
2.1 種植地選擇
選擇太陽照射較差、半陰半晴的地方種植天麻最為合適。海拔高度1 000 m以上的山區(qū),要求選擇陽坡種植;海拔高度在500 m以上的山區(qū),要選擇陽光照射差、半陰半晴坡種植;海拔高度在500 m以下的山區(qū),宜選擇陰坡種植[1]。
2.2 播種時間
播種時間的確定主要考慮溫度。海拔800 m以上的地方,4月底至5月中旬溫度最為適宜,是露天栽種天麻最理想的時期。
2.3 繁殖要求
天麻有性繁殖的增產技術是通過“四新”的種植管理達到“四高”的增產效果?!八男隆保阂皇蔷N新,新菌材傳菌快,無雜菌;二是菌材新,營養(yǎng)充足;三是麻種新,種子生命力強;四是種植方法新,新場地、棒短、材細?!八母摺保阂皇敲劝l(fā)率高,優(yōu)質的萌發(fā)菌加之有性繁殖的天麻種子播種,萌發(fā)率比常規(guī)種植萌發(fā)率提高100%以上;二是成活率高,采用萌發(fā)菌加蜜環(huán)菌種植成活率比常規(guī)種植提高80%;三是管理技術方便高效;四是產量高,采用有性繁殖方式,60~70 cm一窩,每窩播種0.25 kg,收獲時每窩產量可達15 kg,相比常規(guī)方法產量可提高15~20倍[2]。
2.4 氣候調節(jié)
天麻栽培增產的主要問題是人為控制氣候實現(xiàn)天麻高產,如人為控制溫度、濕度以及預防太陽光直接照射、防止雨淋、營造良好的通風排水條件。夏季要遮陰,確保溫度維持在8~30 ℃,土壤濕度維持在45%,種子播后40 d內采取措施防止雨林,保障種子萌發(fā)良好。
3 高寒山區(qū)林下天麻種植要點
3.1 備料
有性繁殖天麻每穴需蜜環(huán)苗0.1 kg、萌發(fā)菌0.4~0.5 kg,天麻采取人工授粉需成熟蒴果8~10個,長3~6 cm、直徑50 cm闊葉雜木(櫟樹類最好)10根,干燥、無雜質櫟(柞)樹葉1 kg,長3~6 cm的細櫟(柞)樹枝1 kg,清潔、干凈細沙土100 kg左右[3]。
3.2 材料處理
將直徑6~10 cm的雜木棒或枝干(櫟類即柞樹棒最好),鋸成50~60 cm長的木棒,按10 cm左右的距離,以50°~60°斜角用刀砍成3排魚鱗花,深度2~3 cm(砍至木質部為宜)。
3.3 育種
培育種子要經過培土育麻、抽薹、開花授粉、打頂摘果,關鍵是授粉,雜交或異花授粉最佳。天麻花是由下往上依次開放,開一朵花授粉一朵。授粉后20 d左右蒴果成熟,成熟后的蒴果上有6條明顯突起的黑線,用手觸摸有稍軟的感覺,眼觀透明便可采收。先成熟先采摘,做到成熟一個采摘一個。天麻種子壽命短,應做到當天摘當天種。特殊情況下不能按時播種的,應將果晾2~3 h,用牛皮紙袋包好恒溫貯藏,溫度保持在4 ℃[4]。此外,可將種子拌入萌發(fā)菌內保存,保存期不能超過5 d。
3.4 造穴播種
播種穴大小控制在60 cm×70 cm。材料最好用磚,其他亦可,但必須保持通風、濕度適宜、瀝水。山上開穴,要注重保水瀝水。坡度5°~10°,順坡開穴最好;坡度15°以上,橫坡開穴為宜,但必須開排氣孔。菌種拌種,用手將萌發(fā)菌葉慢慢撕碎,用力要輕,把成熟的8~10個天麻蒴果,分3次掰開緊貼樹葉均勻地將種子拌入菌葉中(2人操作為好,1人撕菌葉,1人播種子),攪拌次數不低于3次[5]。
3.5 穴種
取木棒上的菌材,即每隔1根取出2根,再補進2根新木棒,把天麻種(米麻或白麻)按3~10 cm距離,順菌材方向,放在每根菌材的兩邊,然后在菌材之間蓋少許細土,再蓋少許樹枝或干枯樹葉。然后蓋10~15 cm細土,蓋土堆成龜背形,周圍開好環(huán)形排水溝。山上種植,種好后將頂部覆土踏實,以防種后穴頂部下陷積水。
4 田間管理
保持土壤濕潤,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5%以上為宜。栽培過程中注意排水,若遇天旱無雨,應及時澆水防旱。日常防止人畜踐踏,防鼠防蟻。夏季要避陰,控制窖溫不超過28 ℃[6]。
5 收獲加工
當年10月初采收為宜。大的(箭麻)可加工干燥為商品天麻,分出的米麻和白麻又可作栽培的麻種。加工趁鮮先除去泥沙,用清水洗凈后按大小分開煮:150 h以上煮15 min;80 g以上煮7~10 min;80 g以下煮5~8 min,邊煮邊觀察,不能過生或過熟,否則會影響藥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子龍.解讀林業(yè)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J].農家參謀,2019(19):88.
[2]唐貴平.現(xiàn)代林業(yè)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探討[J].農家參謀,2019(19):96.
[3]姚木寶.現(xiàn)代林業(yè)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分析[J].農家參謀,2019(19):102.
[4]任改珍.林業(yè)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J].鄉(xiāng)村科技,2019(26):80-82.
[5]張義民,夏剛.城固縣發(fā)展林下天麻之淺見[J].山西農經,2019(17):113,115.
[6]王慧琳.化學除草技術在林業(yè)育苗中的應用[J].農業(yè)與技術,2019(1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