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榮華?張靜?韓依辰
摘 要:[目的/意義]隨著“互聯網+”技術對圖書工作的影響越來越大,為圖書館進行閱讀推廣與文化服務提供一種新思路。書評作為重要的圖書信息資源,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可以發(fā)揮更積極的作用。[方法/過程]本文對“互聯網+書評”進行了硬件、數據庫以及應用的架構設計,從實現角度為該思路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結果/結論]應用“互聯網+書評”技術,符合讀者的心理期待,能夠為大學圖書館進行閱讀推廣和文化服務發(fā)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書評;閱讀推廣;文化服務;新思路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校圖工委科研項目:以閱讀推廣為核心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平臺設計(項目編號:2017-B-020)。
1 定義與概述
1)互聯網+書評。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幾年來,“互聯網+”在各個行業(yè)中產生了突破性進展?!盎ヂ摼W+書評”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書評資源進行收集、發(fā)布、整合、分析等一系列加工處理,使書評在閱讀推廣和文化服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2)文化服務與文化傳播。大學的文化建設,因各個大學的學校特點,會產生迥異不同的大學文化,大同之處多為:求學、分辨、勤奮、實踐等。而大學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在工作中完美的契合了大學文化精神,發(fā)揮著重要的文化傳播作用。根據劉君霞[1]的定義,圖書館文化傳播職能是指圖書館通過不同的工作方式,把館藏文化、圖書館文化及其社會文化擴散至讀者和社會,從而發(fā)揮自身的功用和效能的過程。大學圖書館應當承擔起更多的文化傳播責任。
大學圖書館的服務應突出文化服務內容,圖書館的服務工作不能滿足于被動提供圖書陳列和圖書資源借還。還要主動影響讀者的借閱行為,對于如何推廣閱讀,筆者認為,讀者尤其是大學讀者,天然就存在著很強烈的閱讀需求,受到網絡和信息時代的沖擊,圖書館的紙質圖書受到嚴重的沖擊,所以,如何推廣圖書閱讀,增強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能力,是現時期大學圖書館的重要工作重點和研究重心。
2 問題與現狀
對于大學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學者們進行了大量研究。洪超群[2]認為圖書館文化服務存在服務范圍、服務素質和缺乏同業(yè)交流的問題。向冬梅[3]認為讀者參與度比較低主動性積極性不高。郭玲瑜[4]認為讀者們普遍進行的“淺閱讀”模式不利于文化傳播。
鑒于目前大學圖書館普遍面臨的數字媒體影響大、社會環(huán)境浮躁、學生借閱率降低、深入閱讀興趣不高、行業(yè)缺乏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對策等問題,既有外部環(huán)境造成的客觀事實,也有內部讀者的各種復雜因素,在一段時期內難以徹底解決,筆者認為,轉換思路,開辟互聯網新戰(zhàn)場更容易避實就虛的進行推廣閱讀和文化服務工作。
3 方案設計
3.1 數據庫及界面
由大學圖書館提供服務所需要的硬件服務器和軟件支持。在圖書數據庫和用戶數據庫基礎上,增加書評數據庫,將索書號、書籍名稱、作者、出版社、版次、書籍編碼、讀者ID、讀者姓名、評價、評分等信息作為該書評數據庫的字段。書評數據庫應與圖書資源庫、讀者數據庫進行數據同步。
建立網絡書評平臺,書評平臺應至少設立2種客戶端版本,分別是網頁版和掌上版,網頁版應允許適應多種客戶端平臺,掌上版應與當前廣泛使用的微信等移動通訊軟件相互掛接。兩個界面應共同調用同一個書評后臺數據庫,實現資源共享,各平臺同步活動。
3.2 入口設置
對于網上推廣:圖書館首頁設置“書評區(qū)”或“讀者之家”等醒目標志或彈窗。各教學科研單位網頁掛接書評區(qū)鏈接。藏書檢索系統(tǒng)結果顯示界面書評區(qū)小窗口,主動推送相關書評,引導讀者由檢索系統(tǒng)進入網絡書評平臺。在點擊查看藏書檢索系統(tǒng)中的指定書籍時,以彈幕形式彈出部分精選書評,主動進行閱讀推廣。學校公眾號或圖書館公眾號中設置書評入口。圖書館智能上網系統(tǒng)內也設置書評區(qū)快捷方式,對于圖書館區(qū)域內可以進行精選書評網絡推送。
對于現實推廣:在圖書館通道、借閱區(qū)設立服務標志或二維碼,以方便讀者知曉及使用。在提供借閱的書籍中增加可以掃描的二維碼,方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隨時登陸,而且該二維碼由圖書館控制,也能方便維護和更換。
3.3 用戶體驗
讀者可以通過學生證或借書證進行登陸操作。讀者可以從PC、終端機、手機等客戶設備登入網絡書評平臺,只有借閱過該書的讀者才可以發(fā)表書評,登陸的讀者通過借閱驗證后,對同一本書可以發(fā)表一條書評,該書評可以由本人進行更改、追評或回復等操作。
書評發(fā)問權限:允許所有注冊用戶對該書評進行跟帖發(fā)問,不要求跟帖的讀者必須閱讀過該書,但要求跟帖讀者必須通過讀者身份認證程序。
未登錄用戶權限控制:未登錄的讀者要受到限制,如可以瀏覽該書的書評,但不允許發(fā)表言論。
同一本書籍的書評應提供多種顯示與排列方式,并提供篩選功能。
1)按照評論熱度排列。有更多討論的書評(一般為精華書評)可以選擇置頂。2)按照評論時間排列。按照發(fā)表書評的時間進行排列,如優(yōu)先顯示最早(或最晚)的書評。3)按照評價星級排列。按照書評對圖書的評分進行排列,如高分優(yōu)先。4)還可以按照評價子項目類別排列等。以方便讀者提取書評信息以及圖書館的分析使用。
3.4 書評管理
書評系統(tǒng)應與互聯網建立互動,允許根據網絡定義對問題書評進行篩選,包括禁止發(fā)表、刪除評論、封鎖冷凍等處理。
圖書館應安排數據庫管理員定期或不定期對書評進行監(jiān)管,清除無意義、純感想、湊字數等無意義書評,以提高“互聯網+書評”的含金量。
4 預期結果
高瓏[5]在27家圖書館開展了微書評活動的圖書館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對微書評活動效果的評價認為高校圖書館開展微書評可以活躍閱讀氛圍的比例最高(90.84%),其次是認為有利于圖書推廣(65.58%)。同時筆者在某高校圖書館內進行的閱讀意愿調查顯示,讀者在選擇書籍的時候傾向可以參考以往讀者的經驗(36.04%),可以參考官方的書籍介紹(22.39%),可以參考書友會/媒體的推介(12.82%)。可以認為,書評可以有效的進行大學圖書館的閱讀推廣。
由大學圖書館提供書評服務,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學圖書館的文化服務水平,另外,還可以經過整理和篩選,突出大學圖書館的文化傾向,同時能更有效地推廣大學的文化。綜上,筆者認為,“互聯網+書評”作為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與文化服務的新思路應當予以大力推廣應用。[6]
參考文獻
[1]劉君霞.主體間性教育理念下的學生社團參與高校館文化傳播[J].圖書館論壇,2017(7):116-119.
[2]郭玲瑜.面向大學生深度閱讀的高校圖書館群組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06):2-4.
[3]洪超群.文化創(chuàng)意驅動下高校圖書館服務方式創(chuàng)意[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7,(06):186-188.
[4]向冬梅.高校圖書館文化服務創(chuàng)新探析[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01):63-66.
[5]高瓏.微書評在高校圖書館使用情況及應用前景[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09):105-107.
[6]侯壯,李泰峰,喻夢倩.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常態(tài)化建設探析——以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04):36-42.
作者簡介
邢榮華(1980-),女,漢族,河北省平山縣,碩士,東北林業(yè)大學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
通訊作者
韓依辰(1984-),男,黑龍江省依蘭縣,碩士,漢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化育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