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
摘 要:在職業(yè)學校各學科的教育中,各學科的教師應當滲透美育教育,這樣可以喚起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作為一門源于生活的藝術(shù),茶藝的包容性非常強,涵蓋面較廣,所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本文主要圍繞茶藝教學中的美育滲透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茶藝 美育滲透 職業(yè)教育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茶文化得到了眾多人士的推崇,這推動了茶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出更多的專業(yè)人才,許多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中開設了茶藝課程。但是,在一些職業(yè)學校的茶藝教學中,教師更重視對茶藝理論知識的講述,而忽視了美育滲透,這導致課堂的學習氛圍較為沉悶,不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提升,繼而影響學生茶藝水平的提升。
一、在茶藝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的主要意義分析
美育,指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來掌握感受美、欣賞美的教育,美育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茶藝教學中,教師如果進行美育滲透,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業(yè)素質(zhì),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茶文化的起源,掌握茶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對沖泡茶、選茶等專業(yè)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并可以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升,可以使之在泡茶或者品茶中感悟人生,最終達到以茶育人的效果。故此,在茶藝教學中,將美育教育滲透于其中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1]。
此外,與其他的學科相比,在茶藝教學中滲透美育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因為茶藝本身就來自于茶道精神,乃是基于茶道精神的指導下從事的茶事實踐活動。作為茶藝傳承的關鍵性途徑,茶藝教學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美育思想。在茶文化中,對于泡茶人有著較高的要求,例如對其儀表、語言等要求較高,而這就為美育理念在其中的滲透創(chuàng)造了不錯的條件。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一直處于“弱勢群體”,由于他們的學習成績較差,所以經(jīng)常受到他人的忽視,這導致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情感上或者性格上有所缺失,有些學生的性格較為內(nèi)向,而有些學生則過于的張揚。雖然經(jīng)過專業(yè)的訓練之后,他們可以勝任工作崗位的要求,但是在待人接物、責任感等方面有所欠缺。故此,在茶藝教學中,教師不能夠只重視對茶藝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更需要進行美育教育的滲透,以使學生能夠找回自己,能夠培養(yǎng)完善的人格,使之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二、在茶藝教學中滲透美育的主要策略分析
1.引導學生發(fā)掘茶文化中的美
在審美教育中,教師需要圍繞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是前提,也即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對美有著更直觀的感受。那么在茶藝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美。事實上,在古老的茶藝活動中,包含了豐富的美學資源,其實許多影視劇或者顯示生活中,茶室的環(huán)境非常的淡雅清幽,有些茶室居于山林之間,或者是茶亭建在松竹之下,而從茶室的布置來看,主要突顯簡樸高雅的風格,與周圍的環(huán)境可謂是完美地融合了起來。另外,在茶事活動中,茶人的儀態(tài)非常的端整,他們談吐輕柔,舉止優(yōu)雅,乃是整個茶藝活動的靈魂。這些其實都是茶文化中,關鍵看學生是否能夠發(fā)現(xiàn)。在今后的茶藝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講解方法,要引導學生去發(fā)掘茶文化中的美[2]。例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影視劇中的茶事活動,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其中感受到哪些美?由于不同的學生對于美的感受有所不同,有些學生會說茶室的環(huán)境清幽典雅非常的美,而有的學生則說品茶人的姿態(tài)非常的美。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就會得到提升,他們也更能夠發(fā)掘茶文化中的美。
2.將茶藝美學理論融入課堂教學之中
在中國古典文化中,茶藝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我國的茶文化形成了獨特的茶藝美學理論。在茶藝教學中,通過將該理論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就可以使學生欣賞到茶藝之美,更能夠為學生后期的茶藝實踐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茶藝美學理論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學思想,例如天人合一,這種思想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理念。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感受到自然之美,鼓勵學生在賞茶以及品茶中領略山水、自然之美。另外,在茶藝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講述古代茶人非常偏愛用梅蘭竹松等作為茶具,然后讓學生去思考其中的原因。那么通過思考討論學生就會知道,之所以古人有如此偏好,與這幾種植物所具有的高尚品格有關。教師再引導學生去感受梅的剛強,感受竹的謙遜,并將這些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鼓勵學生在面對困難之時能夠不拋棄不放棄,能夠堅守自己的本心,將古人所提倡的高尚品格作為自己今后的行事準則[3]。
3.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感受到美
在美育滲透中,僅僅通過口頭的講解與教育難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茶文化中的美,所以教師還需要創(chuàng)設實踐平臺,帶領學生前往茶室,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例如,可以讓學生扮演茶人、客人,然后讓學生去模擬招待客人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客人的接待,再到帶領客人賞茶、泡茶、品茶,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就可以更好的感同身受,對茶文化中的美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結(jié)語
綜上,在茶藝教學中,教師不能夠只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還需要進行美育教育的滲透。通過美育滲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而要想更好的滲透美育,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掘茶文化中的美;要將茶藝美學理論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平臺,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感受到美。如此一來,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茶藝水平,為他們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曉潔.淺談茶藝教學中的美育滲透與創(chuàng)新培養(yǎng)[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6.505:78-80.
[2]梁衛(wèi)華.談茶藝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1:96-97.
[3]黃文.傳統(tǒng)融入,美德浸潤,促德性與美育共成長——小學茶藝課程素質(zhì)教育中美育與德育的滲透[J].教育觀察,2018.71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