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提憂患意識培育

      2020-04-24 00:26高德勝
      中小學德育 2020年4期
      關鍵詞:危險國家發(fā)展

      高德勝

      摘? ? 要 所謂憂患意識,就是居安思危、居危思亡的意識。憂患意識意義重大,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所不可缺少的品質與智慧。改革開放40年成績輝煌,如何面對成績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輝煌成就很容易讓我們失去憂患意識。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f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憂患意識不足的惡果。社會上的憂患意識減弱也體現在教育之中,導致教育中講成績多、講問題與挑戰(zhàn)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fā)再次提醒我們憂患意識培育的重要性,成年人與未成年人都需要憂患意識教育。

      關 鍵 詞 憂患意識;憂患意識培育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20)04-000-04

      我們國家這些年成就巨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給了我們很大的底氣。有經濟實力作基礎,我們在諸多方面,包括科技發(fā)展、高等教育、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移動支付和互聯網產業(yè)等諸多方面的巨大進步,讓很多人多多少少有點兒“飄飄然”,逐漸失去了憂患意識,不但忘記了居安思危的古訓,也忘記了國歌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警醒。比如,我們在傳染病防治、醫(yī)療體制改革、全民醫(yī)療保障上取得的成就,就使一些人盲目自信起來,以為SARS那樣的災難不可能重演。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大爆發(fā),讓我們付出了血的代價,又一次給了我們血的教訓:沒有憂患意識絕對貽害無窮。

      一、憂患意識及其意義

      中國人是很講憂患意識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箴言可以說盡人皆知。所謂憂患意識,就是一種居安思危、居危思亡的意識。在生存發(fā)展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對可能遭遇到的危險、威脅、困境、災難時刻保持警惕,不忘乎所以。居安思危既可以是個人層面的,也可以是國家民族層面的。對個人來說,能夠做到居安思危,從當下的安逸之中看到危機與挑戰(zhàn),是獲得更大發(fā)展、取得更高成就、進入更高人生境界的基本條件。對民族和國家來說,居安思危則更顯得緊要。因為民族與國家的當下和平、安康、富裕、穩(wěn)定都具有相對性,是建立在內外多種因素磨合平衡的基礎之上的,一個因素的變化,就可能打破當下的平衡狀態(tài)。比如,在國際化時代,發(fā)生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一件小事,就可能打破我們當下的安穩(wěn)生活,這就是所謂“蝴蝶效應”。沒有這樣的意識與警覺性,國家和民族就可能在危機來臨時沒有準備,就會喪失避禍時機。還要考慮到當今世界錯綜復雜,各種利益交織在一起,我們的復興與發(fā)展既給別的國家?guī)砹藱C遇,也給他們帶來了壓力,世界各國面對中國的發(fā)展都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更何況還有意識形態(tài)、社會制度、文化觀念的沖突,并不是所有力量都樂見中國的復興與崛起。因此可以說,我們所面臨的國際環(huán)境前所未有的復雜、多樣、艱險,哪容我們居安不思危,甚至是得意忘危!從國內來說,雖然成績巨大,但各行各業(yè)的困難與挑戰(zhàn)依然不小,比如醫(yī)療行業(yè),老百姓就醫(yī)難、醫(yī)療資源匱乏、醫(yī)患糾紛等問題依然嚴峻;基礎教育行業(yè),應試趨勢愈演愈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不良;高等教育領域,追求大學排名、論文至上,推動人類發(fā)展進步的科技創(chuàng)新依然稀少;行政領域,貪污腐敗依然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依舊嚴重。這些緊迫問題,哪一個惡化,都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后果。不去關注這些嚴重問題,卻去驕傲自滿、沾沾自喜,豈不是匪夷所思嗎?

      在生存條件艱難的時候,不但要想著如何渡過難關,還要警覺更大的危險、滅頂的災難,這就是居危思亡意識。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得益居危思亡意識之處甚多。可以說近兩百年來的民族復興都是以居危思亡意識為基本動力的:不找到自己的道路,不強國強民,中華民族就會一直處在被壓迫、被奴役的地位,就有亡國滅種的危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苦難,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統(tǒng)治者耽于一己之安樂,閉國鎖民、妄自尊大、缺乏憂患。在民族蒙難、生存艱難的情況下,那些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還在醉生夢死、貪圖一己之樂。正是一批又一批先輩懷著亡國亡種的憂患去不懈探索,才有了民族復興的希望。新中國成立之后,中華民族有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但危險依然在,從內來說,百廢待興,一窮二白;從外來說,列強環(huán)伺,國際生存空間狹小,所以我們的國歌里依然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種充分表達憂患的詞句。

      任何時候居安思危、居危思亡都是極為重要的品質與智慧。在優(yōu)裕條件下,想到危險與災難會令人掃興,因此需要極強的洞察力與遠見卓識;在艱難困苦中,在困難條件下,當下的生存更為迫切,更需要超強的意志品質與對世事的洞見。惟其不易,方顯珍貴。居安思危,才能警惕危險、災難,增大阻止危險、災難發(fā)生的可能,盡量避免危險、災難的發(fā)生;在災難突然來臨時不至于驚慌失措、無所適從進而加重、惡化危險、災難,使天災變成人禍。居危思亡,才能對當下的危境有一個長遠眼光,才能做到既能應對當下的困難,又能預防更壞的情況,不至于將小難演化成大禍,不至于“小富即安”,意識不到更大的威脅。新中國70年發(fā)展的歷程也充分證明了,內憂外患始終是如影隨形的。改革開放40年成績輝煌,但背后依然有憂患意識的驅動,閉關鎖國、貧窮落后,民族生存就是問題,民族復興還在路上。

      二、憂患意識及其培育的淡化

      正是改革開放40年所取得的卓越成績,使我們能夠過上小康生活,在國際上也有了競爭力和發(fā)言權。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的憂患意識下降,總是講“厲害了,我的國”,不愿意也不讓別人講中國發(fā)展所要面對的現實與潛在的危險與挑戰(zhàn)。甚至有一些人,如果你流露出憂患意識,就會給你扣上妄自菲薄、沒有信心、為國家發(fā)展抹黑的大帽子。這樣的思想意識其實是危險的,一方面是不切實際地妄自尊大,另一方面則是對現實的、潛在的危險、困難與艱難險阻喪失警惕。應該承認,我們取得的成績前所未有,但我們所面臨的內憂外患也前所未有,不承認這一點,就是喪失憂患意識,就是不客觀的態(tài)度,就是沒有站在國歌所警惕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個高度。

      這次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很多過去我們未能正視的“內憂”,包括環(huán)境問題、公共危機應急體系、醫(yī)療保障問題、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等。疫情發(fā)生時,廣大醫(yī)護人員沖鋒陷陣,但他們的英勇犧牲并不能掩蓋我們在疫情防控、醫(yī)療制度、醫(yī)療保障上存在的問題。重大疫情發(fā)生時,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更是我們抗擊疫情、走出困境的巨大障礙。

      應該說,我們的教育從課程、教材到學校活動等都是有憂患教育意識的。但也應該敢于承認,受社會大環(huán)境以及以上這些教育取向的影響,憂患意識教育與以前相比有所減弱,甚至是受到了壓制。以教材內容為例,講中國發(fā)展的成績有篇幅過重的傾向,少講甚至不講發(fā)展中的困難、挑戰(zhàn)與問題,即使諸如物理、化學這樣的科學教材,也要求主要講中國科學家的故事與貢獻,甚至提出硬性的比例要求。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會誤以為我們在科學研究上過去不差、現在更是領先于世界了。甚至是英語、音樂教材,選文、選材都有中外比例要求。語文統(tǒng)編教材在選文上已經做到了符合最嚴格的標準與比例要求,但依然有人炒作說語文教材崇洋媚外,什么講到外國人就是好的,講到中國人都是不好的,完全是罔顧事實。這樣的氛圍,壓抑的是憂患意識,獲得的是虛假自信。從憂患意識教育的需要出發(fā),我們的教育應該做到講成績時實事求是,講問題時誠實坦然。不要擔心暴露問題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真正的信心從來都是來自于直面真實狀態(tài)、真實困境與挑戰(zhàn)。每一個中國人,包括少年兒童,都是與自己的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他們有權利了解國家發(fā)展中的挑戰(zhàn),也有責任去迎接挑戰(zhàn)。那種只建立在盲目的祖國強大之上的愛國與自信是不全面的。

      三、重新重視憂患意識的培育

      憂患意識的培養(yǎng)對象應該是全體國民。但這并不是說沒有“重點人群”,要平均用力。在憂患意識培育上,“重點人群”不是普通大眾,而是占據公共服務職位的人。在重要崗位上,可以制定、執(zhí)行政策,進行制度設計,所要承擔的責任就大,就更應該有憂患意識,因為崗位重要性決定了“容錯空間”,在重要崗位上的“容錯空間”比普通百姓小很多,因為重要崗位上的人的影響力是一般百姓所不能比的。從年齡來說,成年人應該比未成年人更有憂患意識,更應該接受憂患意識教育,因為成年人是社會的主導人群,是社會權力占有者、社會資源掌握者,相應地,比未成年人承擔著更為重要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教育是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施加的影響,成年人如果沒有憂患意識或憂患意識淡漠,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方式,相應地,未成年人也就會憂患意識淡漠、缺乏。

      如何對成年人進行憂患意識教育呢?能夠對成年人進行憂患意識教育的主體,一個是國家,一個是社會。國家對成年人憂患意識的教育,體現在國家政策上。如果國家的各項政策都能既基于成就與經驗,又充分吸收經驗教訓、警惕可能的風險,就是對國民良好的憂患意識教育。從憂患意識教育的角度看,各級政府機構實事求是,不夸大成績,更不避諱問題,就是對國民憂患意識教育的“優(yōu)質課”。對社會來說,誠實地面對自身社會發(fā)展狀況,誠實面對他國發(fā)展水平,讓大眾能夠了解世界的真實狀況,就是自然的憂患意識教育課程。對新聞媒體來說,對自己國家只說好話大話、不說問題與挑戰(zhàn);對其他國家,則只說問題、劣勢,不說優(yōu)勢、成就,就會給老百姓以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這樣的不真實印象。應該對自己的國民有充分的信任,我們的成就會讓國民自豪,我們的問題也會讓國民更加關心國家、樹立報國之志;他國的問題可以給我們以教訓,他國的成就也可以激起國民的奮起直追之心。

      對未成年人的憂患意識教育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個人方面的,即對自己人生的憂患意識;一個是國家和民族的憂患意識。前者可以說已經相當充分了,因為如今的教育生活其實天天在明示或暗示如果不好好學習、不在競爭中戰(zhàn)勝別人,未來的生活會是什么結果。相反,對國家與民族的憂患意識教育則是薄弱的,正如前面所說,如今我們講成績、成就的動力、精力遠大于講問題與挑戰(zhàn)的動力與精力。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憂患意識教育,一個前提條件是引導他們“抬起頭看社會”,不能只關心個人的成績、升學與發(fā)展,要分出一部分心力去關注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他人生活、人類生存。對一個只埋頭個人考試分數的人來說,國家與社會的問題進不了其心靈,就談不上憂患意識教育。在這個問題上,教育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過于依賴于競爭,可以說是以激發(fā)學生個體、學校之間的激烈競爭作為基本運行方式的。這樣的運行方式的一個后果是,學生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競爭獲勝上,而不會去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

      對未成年人進行憂患意識教育其實并不復雜,就是不把他們當外人,對他們說實話,說關于國家與社會的實話。中國人有“家丑不外傳”的傳統(tǒng),當我們不對別人說家丑的時候,其實是在家庭與外人之間劃了一條分界線,線內可以知道家丑,線外不可以。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不對未成年人說國家與社會發(fā)展的問題、困難、險阻,其實是將未成年人當作外人。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他們不是外人,他們是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他們有知道國家與社會發(fā)展的實情的權利,也有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義務。

      從培育憂患意識出發(fā),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在講述國家成就與問題時應該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我們國家過去、現在的成就要講充分、講徹底,這一點毫無疑問。但不能夸大,不能不顧事實。比如,高中物理和化學教科書講中國科學家的發(fā)明與貢獻當然應該,但強行要求比例就不符合事實了。對我們過去、現在的問題、未來的挑戰(zhàn)在學生能夠理解的范圍內也要適當、適量、適度地講,不能遮遮掩掩、一筆帶過,把學生當外人。比如,中國發(fā)展的環(huán)境壓力,在相關學科之中就要講清、講透,沒有必要遮掩。當然,成績也好、問題也罷,不是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和盤托出,那也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要根據年齡階段、心理發(fā)展、具體學科分層遞進地去講。

      憂患意識教育不能局限于一國之事,不能局限于“內憂”,還要放在世界格局之中。那么,憂患意識教育的另一維度,就是讓學生了解世界格局與發(fā)展現狀,其他國家發(fā)展的實情(優(yōu)勢與問題)、我們的位置與處境、人類發(fā)展的前景與挑戰(zhàn)。

      責任編輯? ?徐向陽

      猜你喜歡
      危險國家發(fā)展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喝水也會有危險
      區(qū)域發(fā)展篇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圖說共享發(fā)展
      圖說創(chuàng)新發(fā)展
      教師發(fā)展
      擁擠的危險(三)
      話“危險”
      英山县| 陵川县| 长海县| 台南市| 绥棱县| 安丘市| 宝坻区| 普陀区| 新田县| 诸城市| 崇明县| 弋阳县| 普兰县| 凤阳县| 铁岭市| 安达市| 苏尼特右旗| 芦溪县| 曲周县| 阜阳市| 德惠市| 兴城市| 松江区| 台前县| 三门峡市| 南皮县| 阿拉善右旗| 揭西县| 前郭尔| 彰化市| 佛山市| 静海县| 尚义县| 宁陵县| 庄浪县| 沈阳市| 和田市| 喀喇| 公安县| 松滋市|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