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科幻小說是“科學幻想小說”的簡稱,它運用幻想的形式表現(xiàn)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事實和想象,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苹米髌分晕?,是因為它既包含著已知的天文地理等科學知識,又包含著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讓人很容易在分不清是虛幻還是真實的狀況中,跟著作者的思路走下去,并且如癡如醉。
試制品
◎星新一
M博士的研究所坐落在一片幽靜的樹林里,他獨自住在那里。研究所遠離市鎮(zhèn),因此無人光顧。然而,有一天卻來了位相貌可憎的男人。
“你是誰?”博士問他。
那男人從衣袋里掏出手槍,對著博士說:
“我是強盜,乖乖拿錢來!”
“你找錯人了,我不過是位窮學者,雖然好不容易完成一項發(fā)明,不久會富起來,但我現(xiàn)在沒有錢?!?/p>
M博士這樣回答,但強盜不甘罷休。
“那么,就把你研制的試制品拿來,我將它賣給某公司,也許能賺大錢。”
“那辦不到。霸占別人的研究成果是極不道德的?!?/p>
“要這樣的話,我可要搜了。”
強盜害怕博士逃跑,就緊緊拉著他的手,在研究所里搜起來。然而連試制品的影子都沒見到。
最后,強盜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地下室,里面空空蕩蕩,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他對博士喝道:“你要硬不交出的話,那我就不客氣了。”
“難道你準備開槍嗎?”
“不,殺掉你,東西就沒指望了。我要想法讓你交出來。喂,進地下室去。”
“你究竟想怎樣處置我?”
“把你關在這里,我在門外守著,待你饑不可忍的時候,就會乖乖把東西交出來的。那時我馬上放你?!?/p>
博士斷然拒絕了。于是他被關進了地下室。
過了一天,強盜由門外朝里問道:“喂,肚子餓了吧!你不會想開點?這里有吃的,當然你是用不著的啰。”
“我會堅持到底的?!?/p>
“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啦!”
于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強盜只要一問,博士總是響亮地回答。有時,還從里面飄出悠揚的歌聲。
一星期過去了,十天過去了,博士仍未屈服。這時,強盜堅持不住了,不僅身邊的食品都已吃完,同時,他也厭煩在門外繼續(xù)守下去,因為他感到博士令人畏懼:博士什么都沒吃,可依舊神氣活現(xiàn)。
“你也真不給情面,我算服啦?!?/p>
強盜垂頭喪氣地走了,M博士走出地下室,如釋重負地嘆口氣,自言自語道:
“哎呀,太危險了,強盜沒發(fā)現(xiàn)試制品就在地下室里。我的研究成果就是那能用來吃的桌子和椅子。托福,我親自檢驗了它的效用,營養(yǎng)似乎不錯,只是還要多調調味。將來,把它們用在火箭內和宇宙基地,怕要發(fā)揮難以估量的作用呢?!?/p>
(選自《金山》2019年第7期)
●點到為止
為什么博士在地下室沒有被餓死,這是全文的一個謎。最后借博士之口道出緣由:他的研究成果就是一種能用來吃的桌子和椅子。這種試驗品只是一種科學幻想,既可以供人吃,又可供人用,它成了小說情節(jié)的主干,成了全篇轉折的關鍵??茖W幻想,科學假設,雖然現(xiàn)實中還未存在,但它們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可能成為現(xiàn)實。星新一在現(xiàn)實的情景下虛構情節(jié),別開生面,例如他的《拐騙》《波可小姐》等,都情節(jié)新奇,結尾出人意料,借助科學幻想之力,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針砭,這成了作家鮮明的創(chuàng)作風格。
剎車時代
◎劉慈欣
我沒見過黑夜,我沒見過星星,我沒見過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剎車時代結束的時候,那時地球剛剛停止轉動。
…………
我在小學入學時,作為一門課程,教師帶我們班的三十個孩子進行了一次環(huán)球旅行。這時地球已經完全停轉,地球發(fā)動機除了維持這個行星的這種靜止狀態(tài)外,只進行一些姿態(tài)調整,所以從我三歲到六歲這三年中,光柱的光度大為減弱,這使得我們可以在這次旅行中更好地認識我們的世界。
我們首先近距離地見到了地球發(fā)動機,是在石家莊附近的太行山出口處看到它的,那是一座金屬的高山,在我們面前赫然聳立,占據了半個天空,同它相比,西邊的太行山脈如同一串小土丘。有的孩子驚嘆它如珠峰一樣高。我們的班主任小星老師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她笑著告訴我們,這座發(fā)動機的高度是一萬一千米,比珠峰還要高上一千多米,人們管它們叫“上帝的噴燈”。我們站在它巨大的陰影之中,感受著它通過大地傳來的振動。
地球發(fā)動機分為兩大類,大一些的叫“山”,小一些的叫“峰”。我們登上了“華北794號山”。登“山”比登“峰”花的時間長,因為“峰”是靠巨型電梯上下的,上“山”則要坐汽車沿盤“山”公路走。我們的汽車混在不見首尾的長車隊中,沿著光滑的鋼鐵公路向上爬行。我們的左邊是青色的金屬峭壁,右邊是萬丈深淵。車隊是由50噸的巨型自卸卡車組成,車上滿載著從太行山上挖下的巖石。汽車很快升到了5000米以上,下面的大地已看不清細節(jié),只能看到反射的地球發(fā)動機的一片青光。小星老師讓我們戴上氧氣面罩。隨著我們距噴口越來越近,光度和溫度都在劇增,面罩的顏色漸漸變深,冷卻服中的微型壓縮機也大功率地忙碌起來。在六千米處,我們見到了進料口,一車車的大石塊倒進那閃著幽幽紅光的大洞中,一點聲音都沒傳出來。我問小星老師,地球發(fā)動機是如何把巖石做成燃料的。
“重元素聚變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現(xiàn)在給你們還講不明白。你們只需要知道,地球發(fā)動機是人類建造的力量最大的機器,比如我們所在的華北794號,全功率運行時能向大地產生150億噸的推力?!?/p>
我們的汽車終于登上了頂峰,噴口就在我們頭頂上。由于光柱的直徑太大,我們現(xiàn)在抬頭看到的是一堵發(fā)著藍光的等離子體巨墻,這巨墻向上伸延到無限高處。這時,我突然想起不久前的一堂哲學課,那個憔悴的老師給我們出了一個謎語。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墻,這墻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墻是什么?”
我打了一個寒戰(zhàn),接著把這個謎語告訴了身邊的小星老師。她想了好大一會兒,困惑地搖搖頭。我把嘴湊到她耳邊,把那個可怕的謎底告訴她。
“死亡?!?/p>
她默默地看了我?guī)酌腌?,突然把我緊緊地抱在懷里。我從她的肩上極目望去,迷蒙的大地上,聳立著一片金屬的巨峰,從我們周圍一直延伸到地平線。巨峰吐出的光柱,如一片傾斜的宇宙森林,刺破我們的搖搖欲墜的天空。
我們很快到達了海邊,看到城市摩天大樓的尖頂伸出海面,退潮時白花花的海水從大樓無數(shù)的窗子中流出,形成一道道瀑布……剎車時代剛剛結束,其對地球的影響已觸目驚心:地球發(fā)動機加速造成的潮汐吞沒了北半球三分之二的大城市,發(fā)動機帶來的全球高溫融化了極地冰川,更使這大洪水雪上加霜,波及南半球。爺爺在三十年前目睹了百米高的巨浪吞沒上海的情景,他現(xiàn)在講這事的時候眼還直勾勾的。事實上,我們的星球還沒啟程就已面目全非了,誰知道在以后漫長的外太空流浪中,還有多少苦難在等著我們呢?
(選自《意林》2019年第8期,有刪改)
●點到為止
《剎車時代》運用大量比喻、類比手法于景色描寫中。作者通過現(xiàn)實的景象來類比科幻場景,幫助讀者在腦中還原場景,使人仿佛也身處“我”所在的剎車時代。讀完整篇小說,讀者不禁會產生一種恐慌感,一面感慨宇宙的浩渺,人類的弱小;一面又不禁擔憂起世界的未來。恰到好處地將現(xiàn)實的厚重感與幻想的空靈感融為一體,這便是劉慈欣小說的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