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
庚子鼠年春節(jié),萬家團圓之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打響,一時間,祖國各地,大江南北進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戰(zhàn)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省會城市的貴陽,既是排頭兵又是“火車頭”。大“疫”當前,貴陽廣播電視臺發(fā)揮“喉舌”的功能與作用,強化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在貴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科學決策下,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一、大“疫”面前,發(fā)揮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系列講話中指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疫情發(fā)生后,貴陽廣播電視臺黨委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及時傳達安排部署。貴陽廣播電視臺黨委委員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大“疫”面前,沒有節(jié)假日、沒有雙休日,以戰(zhàn)時狀態(tài)投入到疫情宣傳防控第一線。臺黨委書記、臺長吳檳將被子搬到辦公室,白天吃盒飯,晚上睡沙發(fā),有時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
動員全臺黨員干部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責任,特殊時期發(fā)揮各黨支部和廣大黨員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靠前,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持久仗的準備。為了確??挂咔槠陂g貴陽廣播電視臺一線職工能吃上新鮮、安全、衛(wèi)生的飯菜, 在外地廚房工作人員無法回到崗位的情況下,臺黨委號召職能部門支部的黨員志愿者到食堂幫廚,確保一線記者每天都能吃上熱乎的飯菜。
制定了向一線傾斜的條款,一線記者每人每天發(fā)兩個口罩,其他到崗人員一個;采購的口罩緊缺時,保證一線記者,臺領導和到崗的其他員工不領口罩。
二、大“疫”面前,各項措施確保工作有條不紊順利開展。
成立“貴陽廣播電視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貴陽廣播電視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黨委委員、臺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輿論宣傳、技術保障、后勤保障及疫情防控、督查四個工作組;為了切實做好宣傳報道工作,制訂了《貴陽廣播電視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宣傳報道工作案》。設立了七個小組,宣傳提示組、信息報送組、宣傳協調組、宣傳報道組、宣傳推廣組、技術保障組、后勤保障組,宣傳方面由總編室一個出口把控。
施行三個工作機制。一是帶班值班機制。疫情防控宣傳報道工作期間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每天由臺總值班領導輪流帶班,中層干部24小時接力值班,負責處理值班期間疫情防控宣傳報道各類事務,協調落實宣傳報道、技術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二是每日調度機制。建立“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群”,做好每日的上傳下達,如遇重要信息、緊急狀況等,按程序第一時間上報。每天必開編前會,總結當天宣傳報道情況,安排第二天宣傳報道工作。臺領導靠前指揮,每天督促、檢查、部署,審核所播發(fā)稿件;總監(jiān)、制片人每天在一線把關,與編輯記者同商量,黨員編輯記者沖鋒在前,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每天夜間安排值班編輯、值班記者,遇突發(fā)事件,按照上級指令,第一時間到達采訪現場;三是信息報送機制。建立“疫情防控稿件推送群”和“抗疫情信息統計報送群”,臺領導和節(jié)目生產一線中層干部、技術、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全部進群;對接貴陽市委宣傳部“宣傳策劃組”、“工作提示群”、“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提示群”、“稿件推送群”和“貴州宣傳管理群”、“市廣電宣傳和網絡視聽節(jié)目管理群”,隨時接收、上報和傳達省市相關要求,第一時間反饋宣傳報道情況、重點稿件、輿情信息等。
三、大“疫”面前,形成立體式宣傳格局。
疫情發(fā)生以來,貴陽廣播電視臺打破常規(guī),在4個廣播頻率、5個電視頻道以及所屬新媒體開設抗疫情節(jié)目,增加新聞節(jié)目播出時長,加大疫情防控新聞報道力度。
一是調整春節(jié)期間報道計劃。調整原已安排的春節(jié)備播節(jié)目,圍繞疫情防控,增派記者,每天深入到農村、廠礦、社區(qū)、醫(yī)院、商場、農貿市場、為武漢人安排的定點酒店等等一線區(qū)域采訪,采制大量、鮮活的報道;報道各級黨委政府防控疫情的有力舉措,及時報道疫情信息,普及防控知識。尤其加強白天節(jié)目防疫內容的充實和編排。打破日常春節(jié)假期排班,制片人帶頭到崗堅守,欄目一線采編人員24小時待命,電話保持暢通隨時做好相關采訪報道;
二是開設“眾志成城抗疫情”專欄。專欄下設“貴陽在行動”、“疫情通報”、“防疫知識”、“今日發(fā)布”、“今日面孔”小專欄。全天滾動播出省委、省政府,貴陽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起來打好防控疫情阻擊戰(zhàn)的各項舉措。每天派記者和疾控、衛(wèi)生防疫、公安、交通、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及時采訪報道貴陽市抗疫情的動態(tài);
三是打破常規(guī),開設大型融媒體直播特別節(jié)目《貴陽戰(zhàn)“疫”》。為持續(xù)做好貴陽市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展現貴陽人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推出大型融媒體直播特別節(jié)目《貴陽戰(zhàn)“疫”》?!顿F陽戰(zhàn)“疫”》由新聞綜合頻道、經濟生活頻道、法制頻道三個頻道并機直播,為此貴陽廣播電視臺暫時停播了收視率較高的新聞綜合頻道的《直播貴陽》欄目,經濟生活頻道的《執(zhí)行力》欄目和法制頻道的《法治直通車》欄目?!顿F陽戰(zhàn)“疫”》特別直播節(jié)目每晚8點至9點直播,88.9綜合廣播、新媒體“圈貴陽”、央視移動網同步直播。該節(jié)目設《戰(zhàn)“疫”要聞》《戰(zhàn)“疫”一線》《照謠鏡》《戰(zhàn)“疫”面孔》《戰(zhàn)“疫”黔鄂情》《走進直播間》等子專欄。節(jié)目開播以來得到領導及廣大市民好評,有觀眾打電話希望安排重播。為滿足觀眾需求,在節(jié)目播出的第二天中午在新聞綜合頻道和法制頻道安排重播;
四是充分發(fā)揮新(融)媒體功能作用。以新媒體“知知貴陽”團隊為基礎,抽調新媒體技術骨干力量,組建“疫情防控科普制作團隊”,根據衛(wèi)生防疫部門提供的宣傳資料,重點圍繞疫情科學防控知識、防疫工作舉措、信息發(fā)布、文明引導等內容,制作了一系列新媒體科普產品。截至2月15日,貴陽廣播電視臺已累計自制疫情防控科普原創(chuàng)短視頻201個,在各平臺轉載發(fā)布相關短視頻700余個,總播出量超過6.4億人次。其中,“主播教你預防疫情”系列視頻5個,“可可姐姐小課堂”視頻1個,“疾控專家談防控”專題12集,其他字幕版科普視頻13個,1027交通廣播動畫小視頻“少出門也是抗疫情”+主持人“抗疫情、宅在家、少出門”視頻12個;1月27日晚“知知貴陽”《主播今日說》“向貴州省援助武漢醫(yī)療隊出征致敬”單條抖音播放量當時就超過1000萬人次。這些視頻分別在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微視、微博、今日頭條、央視移動新聞網、央視頻等平臺播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電視廣告宣傳片》科普宣傳視頻和疫情防控科普標語字幕視頻,在貴陽市城市主道路沿線的廣告欄和各大LED戶外大屏反復播出,各區(qū)市縣也均有安排播出,估計累積覆蓋人群上億人次。此外,“知知貴陽”在微信和今日頭條等平臺推出了《抗擊疫情 ? 知知科普》板塊,共推出相關科普圖文10余條,累積閱讀量近百萬;
五是發(fā)揮應急廣播職能。開通“眾志成城抗疫情”貴陽市應急廣播特別報道專欄,每個整點準時播出,時長10分鐘,內容由值班管理層從臺宣傳群、省市官方媒體、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選取權威信息,提供給該專欄滾動發(fā)布,累計發(fā)稿近千條;積極連線新聞頻道一線采訪疫情記者,進一步增加“眾志成城抗疫情”貴陽市應急廣播特別報道內容;制作了12個防控疫情的宣傳片,在貴陽市交通廣播進行滾動播出;貴陽交通廣播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共編發(fā)“眾志成城抗疫情”稿件1822條,其中“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專欄累計刊播21條,所有微博總閱讀(點擊量) 1463萬次;
六是廣播劇、MV共抗疫。制作了3集抗疫微型少兒廣播劇《人體大戰(zhàn)新型冠狀病毒》,該節(jié)目于2月15日到2月17日晚間,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小喇叭》欄目播出,同時,還在全國其他臺播出;制作了MV《不負韶華》,致敬抗疫情一線工作者!
七是大量播出抗疫公益廣告。對不符合當前疫情防控宣傳的廣告進行全面清理,騰出時間安排播出有關健康教育知識、疫情防控知識的公益宣傳片;
八是開設“陽光校園 · 空中黔課”。積極支持全省高三和初三年級的電視和網絡授課,專門拿出三個頻道對高三和初三課程進行直播,確保貴陽市的學生上好課。為此,組織成立了保障小組,進行電視傳輸的調整,對所涉及三個頻道播出節(jié)目進行調整。
四、強化臺內防控工作
要求各部門每天對部門員工進行排查。特別是近期有無發(fā)熱、咳嗽、有無去過湖北疫區(qū)或和疫區(qū)的人員有過接觸的人員情況進行排查,排查情況報行政管理中心。對于假期外出的工作人員進行隨時跟蹤,做到不遺漏、不瞞報。購買專門電子體溫測試儀,每天對進出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登記。封鎖大樓相關的進出通道。每天大樓各個區(qū)域的消毒噴灑等工作。購買口罩、酒精、消毒劑、一次性手套等。提供給一線采編人員和技術等關鍵崗位,做好記者回臺后的防疫消毒工作。做好直播間、車輛消毒。提倡職工“宅”在家里網上辦公。
戰(zhàn)“疫”打響以來,貴陽廣播電視臺在臺黨委的領導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占領疫情防控宣傳主陣地,擴大了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作者單位:貴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