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摘 要】目的:探究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檢驗中應用血清抗MP-IgM檢測法和被動凝集法,哪一種方法的準確性更高。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共8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的檢測方法平均分為不同組別:常規(guī)組(血清抗MP-IgM檢測法)與實驗組(被動凝集法)。統(tǒng)計比較兩種檢測方法的陽性率、靈敏度、特異度。結(jié)果:無論是陽性率、靈敏度還是特異度,均是實驗組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結(jié)論: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檢驗中應用被動凝集法,可降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漏診、誤診情況,相較于血清抗MP-IgM檢測法具有更高的靈敏度、特異度。
【關鍵詞】被動凝集法;血清抗MP-IgM檢測法;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062-01
支原體肺炎又稱原發(fā)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陽性肺炎,為非典型肺炎中的一種,是由支原體(MP)感染引起的、呈間質(zhì)性肺炎及毛細支氣管炎樣改變,臨床表現(xiàn)為頑固性劇烈咳嗽的肺部炎癥[1]。因引起患兒肺炎的因素較多,如不能將具體病因進行明確,則會使治療不具有針對性,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所以高效的檢測方法對后續(xù)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分析血清抗MP-IgM檢測法、被動凝集法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檢驗中的準確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共8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jù)不同的檢測方法平均分為不同組別:常規(guī)組與實驗組。本研究是在患兒親屬知情、同意配合前提下進行的。
常規(guī)組43例患兒中:男性占23例、女性占20例。年齡最小9個月、最大8歲,平均年齡(4.77±1.64)歲。病程最短1周、最長6周,平均病程(3.39±0.92)周。
實驗組43例患兒中:男性占22例、女性占21例。年齡最小8個月、最大8歲,平均年齡(4.41±1.80)歲。病程最短1周、最長7周,平均病程(3.55±0.84)周。從上述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可看出,并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血清抗MP-IgM檢測法
需要采集患兒靜脈的血液樣本,待血液混合均勻后進行離心分離,取得血清以便之后檢測使用。選用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上的操作步驟對患兒血清中的血清抗MP-IgM進行檢測。
1.2.2 實驗組:被動凝集法
與常規(guī)組一樣,采集患兒血液樣本,進行血清分離,取得血清樣本。選用聚乙烯用誘導冷凝劑試劑盒進行檢測,其原理是利用肺炎支原體(Mac株)細胞膜制成的致敏人工明膠粒子和血清中的肺炎支原體抗體產(chǎn)生凝集反應,具體操作步驟按照試劑盒上進行。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比較兩種檢測方法的陽性率、靈敏度、特異度。其中靈敏度計算:真陽性患者/(真陽性患者+假陰性患者)×100%。特異度計算:真陰性患者/(真陰性患者+假陽性患者)×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結(jié)果數(shù)據(jù)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其中陽性率、靈敏度、特異度這類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x2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用P<0.05表示。
2 結(jié)果
常規(guī)組43例患兒中:真陽性患者為2例、假陽性患者為4例,合計為6例;真陰性患者為36例、假陰性患者為1例。合計為37例。
實驗組43例患兒中:真陽性患者為10例、假陽性患者為1例。合計為11例;真陰性患者為29例、假陰性患者為3例,合計為32例。
根據(jù)上述結(jié)果可得,常規(guī)組陽性率為13.95%、靈敏度為66.67%、特異度為90.00%。實驗組陽性率為25.58%、靈敏度為76.92%、特異度為96.67%。可以看出,無論是陽性率、靈敏度還是特異度,均是實驗組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中占主要地位,因肺炎支原體與人體中的部分組織抗原一樣,所以會對身體的多個系統(tǒng)造成傷害,對其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加上患兒因身體尚未發(fā)育完全,免疫能力較弱,受到病原體傷害的情況更為嚴重,臨床上在治療的過程中,應提高對這一疾病診斷的準確性,以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血清抗MP-IgM檢測法和被動凝集法均具有操作較為簡便的優(yōu)點,檢驗師只需按照試劑說明嚴格遵循檢驗步驟即可,其中血清抗MP-IgM檢測法主要是對患兒血清中的抗MP-IgM進行檢測,該物質(zhì)屬于一種抗體,在患兒有肺炎感染發(fā)生的情況下出現(xiàn),同時具有較早的出現(xiàn)時間,被檢測出來的時間早達患病的時間大約1周左右,有效檢驗抗MP-IgM能夠使患兒在患病初期,其患病原因就得到有效的尋找,并使得患兒在早期就可接受治療,為患兒爭取到足夠的治療時間[2]。而被動凝集法則是利用被動凝集反應將可溶性抗原(或抗體)吸附于一種與免疫無關的、適當大小的微粒(載體微粒)表面,然后與相應抗體(或抗原)作用,在適宜的電解質(zhì)存在的條件下,出現(xiàn)特異性的凝集現(xiàn)象。被動凝集法是將臨床采用的各種檢測方法進行最大程度的簡化,可更為直接地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進行檢測,相較于血清抗MP-IgM檢測法操作更為簡便以及具有更高的準確性[3]。這一點從本研究結(jié)果中可得到證實,實驗組的陽性率25.58%、靈敏度76.92%、特異度96.67%均高于常規(guī)組的陽性率13.95%、靈敏度66.67%、特異度90.00%(P<0.05)。
綜上表明,在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檢驗中應用被動凝集法,可降低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漏診、誤診情況,相較于血清抗MP-IgM檢測法具有更高的靈敏度、特異度。
參考文獻
[1]馮王富,馮梅華,佘意貴.肺炎支原體檢測中應用膠體金法與被動凝集法的優(yōu)劣差異[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26(11):63-64.
[2]李敏.血清抗MP-IgM檢測方法和被動凝集法對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檢驗的準確性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7):140+142.
[3]張玲,馮仕川,魏少軍,等.被動凝集法檢測兒童肺炎支原體抗體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3(05):86-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