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靜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增強CT掃描和CT仿真內鏡技術對于異位胰腺患者的診斷效果以及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之間20例經過臨床病理以及相關免疫組化證實為異位胰腺的患者的CT增強掃描以及CT仿真內鏡圖像,從而判斷增強CT掃描以及CT仿真內鏡技術對于異位胰腺這一疾病的診斷效果以及診斷價值。結果:20例異位胰腺患者,其中10例胰腺病灶位于患者的胃竇部黏膜下,7例位于十二指腸球部,3例位于腸系膜根部。CT增強上沒有明顯的發(fā)現具體病灶的患者為1例,其中8例表現為外生性病灶,8例表現為管腔內的局部隆起病灶,邊緣清晰,3例病灶略呈分葉狀。CT仿真內鏡技術顯示下,可以明確地看到患者的低密度導管結構,但是CT仿真內鏡技術沒有發(fā)現病灶表面的中央凹陷的特點,在CT仿真內鏡技術下,病灶周圍的黏膜結構未見明顯異常。結論:針對異位胰腺患者采用增強CT掃描和CT仿真內鏡技術的診斷方法,可以較為清晰的顯示出異位胰腺的位置、生長方式、密度、以及形態(tài)等特點,可以為異位胰腺這一疾病的診斷帶來一定程度的依據,可以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關鍵詞】增強CT掃描和CT仿真內鏡技術;異位胰腺患者術;應用效果;診斷分析
【中圖分類號】R58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212-01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之間20例經過臨床病理以及相關免疫組化證實為異位胰腺的患者的CT增強掃描以及CT仿真內鏡圖像,從而判斷增強CT掃描以及CT仿真內鏡技術對于異位胰腺這一疾病的診斷效果以及診斷價值[1~3]。具體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之間20例經過臨床病理以及相關免疫組化證實為異位胰腺的患者的CT增強掃描以及CT仿真內鏡圖像。這些患者當中均在病理以及免疫組化分析后證實為異位胰腺患者,對這些患者進行CT增強掃描以及CT仿真內鏡掃描。這些患者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分布在33~68周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85+2.42)周歲。這些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符合異位胰腺這一疾病的相關臨床特征,17例患者出現了間歇性上腹疼痛,3例患者出現了惡性病質以及類癌綜合征。這些患者當中10例是手術前就已經確診的,10例是在其他手術的過程中偶然被發(fā)現的。
1.2 方法
對患者進行CT掃描,CT儀器為GE(Discovery)寶石750 128層螺旋CT儀。在對患者進行掃描之前,對患者進行了呼吸訓練,于吸氣末開始掃描,從而避免患者的呼吸影響到檢查結果,對患者的上腹部進行平掃以及增強掃描,其中增強掃描采用了高壓注射器肘正中靜脈注射,總量為50~70ml之間。注射對比劑起計時,30s為動脈期,60s為靜脈期,90s為平衡期,掃描層厚設置為5mm。在掃描結果出現之后,使用CT仿真內鏡技術對CT掃描結果進行三維重建。20例患者均已經進行了CT掃描以及增強掃描并進行了CT仿真內鏡三維重建。
2 結果
20例異位胰腺患者,其中10例胰腺病灶位于患者的胃竇部黏膜下,7例位于十二指腸球部,3例位于腸系膜根部。CT增強上沒有明顯的顯示患者的病灶在哪里的患者為1例,其中8例表現為外生性病灶,8例表現為管腔內的局部隆起病灶邊緣清晰,3例病灶略呈分葉狀。CT仿真內鏡技術顯示下,可以明確地看到患者的低密度導管結構,但是CT仿真內鏡技術沒有發(fā)現病灶表面的中央凹陷的特點,在CT仿真內鏡技術下,病灶周圍的粘膜結構未見明顯異常。
在20例病例當中,其中有5例沒有明確診斷, 其中原因如下:
(1)1例患者因為過于肥胖,脂肪密度過厚,導致強化不明顯,從而出現了誤診的情況。
(2)2例患者因為不均勻強化所以導致了誤診。
(3)1例患者因為動脈期、靜脈期均稱明顯強化從而出現了誤診。
3 討論
異位胰腺這一疾病與異位胰腺組織的發(fā)生位置有關,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上腹疼痛、幽門阻梗、膽囊炎等。目前我們國家對于該疾病的檢查手段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大部分的異位胰腺病例都是在其他不相關的手術乃至尸檢的過程中被發(fā)現的,綜合這種情況分析,有效的探討該疾病的診斷方法以及應用效果是極為必要的,因此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之間20例經過臨床病理以及相關免疫組化證實為異位胰腺的患者的CT增強掃描以及CT仿真內鏡圖像,從而判斷增強CT掃描以及CT仿真內鏡技術對于異位胰腺這一疾病的診斷效果以及診斷價值。
經過本次試驗研究以及回顧分析可以明確的得出結論:針對異位胰腺患者采用增強CT掃描和CT仿真內鏡技術的診斷方法,可以較為清晰的顯示出異位胰腺的位置、生長方式、密度、以及形態(tài)等特點,可以為異位胰腺這一疾病的診斷帶來一定程度的依據,可以在臨床應用中推廣[4~5]。
參考文獻
[1]冷芳,楊力,方軍,向陽,朱曉佳,胡娜.內鏡超聲檢查在胃異位胰腺診斷及內鏡下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江西醫(yī)藥,2017,52(05):411-412.
[2]馮燕,高峰,張子旭.超聲內鏡對十二指腸異位胰腺的診斷及治療價值分析[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6,36(02):122-124.
[3]李向麗,李京杰,周山.增強CT掃描和CT仿真內鏡技術對異位胰腺診斷[J].放射學實踐,2014,29(10):1187-1190.
[4]鄺勝利. 胃異位胰腺的內鏡超聲聲像圖特征[A].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2011全國消化內鏡學術大會暨第七屆中日消化內鏡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2011:1.
[5]周傳文,李倩君.超聲內鏡聯合EMR或ESD在異位胰腺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32):3476-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