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形象研究的新維度:語料庫批評翻譯學

      2020-04-26 10:01廖國海韓戈玲
      關鍵詞:中國形象

      廖國海 韓戈玲

      摘要:通過運用CiteSpace軟件,梳理2009至2019年國內CNKI核心期刊和國內碩博論文庫的相關文獻,論述中國形象研究在國內的發(fā)展歷程和存在的問題,提出語料庫批評翻譯學的新視角。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形象研究大多集中在傳播學、文學、譯介學等學科領域,語料多來自國外媒體報道、外國文學和翻譯作品等,中國形象研究局限在“他形象”研究,缺乏對中國形象的“自形象”研究,鮮見以國內政治文獻的外譯作為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多為定性研究,缺乏一定的客觀定量研究。語料庫批評翻譯學為中國形象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徑,依托對國內政治文獻的翻譯,不僅為中國形象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而且對實現(xiàn)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形象宣傳也具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中國形象;語料庫批評翻譯學;CiteSpace軟件

      中圖分類號:H 319?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895X(2020)01-0015-06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0.01.003

      Abstract:The study offers a CiteSpacebased systemic review on China Image studies during 20092019,based on data from domestic CNKI papers of core journals and qualified master and doctoral dissertations.It finds that most China Image research is limited to the fields of communication,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studies;most of the data do not include domestic political texts but largely are chosen from foreign media reports,foreign literary works and translated works,lacking internal and domestic perspectives of China Image research.Moreover,most research methods are qualitative,objective quantitative studies remain blank in this area.This paper claims that Corpusbased critical translation study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paradigm for verifying,correcting and broadening the current China Image research,and thus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ion of China Im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Keywords:China Image;Corpusbased critical translation study;CiteSpace

      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關注。文獻研究表明,目前國內學者對中國外交話語系統(tǒng)性研究不多,關于中國大國形象的傳播研究則更少。筆者認為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系應該重視內涵和方法,同時采取跨學科視角,不能局限于外交學或者傳播學范圍。對于大多數(shù)國人來說,中國形象主要指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和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韓元認為,國家形象是“反映作為國際關系主體的特定國家總體狀況的信息經過復雜與多樣的信息傳播過程而在國際公眾中形成對該國的整體印象和綜合評價”[1]。該定義說明國家形象有兩方面含義:1)本國國民對自己國家的看法和認知,即“自形象”;2)他國公民、媒體和組織等對該國的總體看法和認知,即“他形象”。目前,國內關于中國形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中國形象外塑價值取向、外國媒體新聞和國內外文學作品等,即大部分研究集中于中國形象“他形象”的外塑研究。而關于國內政治文獻,如政府工作報告、領導人講話、新聞發(fā)布會、記者招待會、國家外宣聲明和宣言等的自塑研究較少。

      本文以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SCI、EI、CSSCI、CSCD以及國內核心期刊和中國優(yōu)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為數(shù)據(jù)來源,借助CiteSpace軟件,以“中國形象”“國家形象”兩個主題為檢索條件,獲取相關文獻,以此探尋中國形象研究的國內熱點與研究趨勢。數(shù)據(jù)檢索時間為2019年4月16日,文獻期限為2009至2019年。此外,為避免數(shù)據(jù)噪聲,對檢索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有效剔除,最后生成有效數(shù)據(jù)共計1 872篇,包括1 164篇期刊論文、708篇碩博士畢業(yè)論文。本研究采用5.1.R.SE版CiteSpace軟件,節(jié)點選擇Keyword,閥值選擇top 50,時間切片Time Slice為1年,其余參數(shù)均為默認值。

      一、基于CiteSpace的中國形象研究現(xiàn)狀分析

      (一)研究熱點的可視化圖譜分析

      采用文獻計量方法對某一領域相關文獻的關鍵詞詞頻進行分析,可以確定該領域研究現(xiàn)狀和前沿動態(tài)。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不僅可以計算文獻中的關鍵詞所出現(xiàn)的頻次、共現(xiàn)頻率以及聚類關系,還可以計算每一個關鍵詞的中心性,并通過知識圖譜清晰地展現(xiàn)出該領域研究現(xiàn)狀。

      筆者運用5.1.R.SE版CiteSpace軟件,對“中國形象”“國家形象”兩個主題進行檢索和計算,得到中國國家形象研究可視化圖譜,如圖1所示。

      圖1中每一個節(jié)點表示一個關鍵詞,節(jié)點大小代表每一個關鍵詞在檢索文獻中的頻次,節(jié)點之間的聯(lián)系表示關鍵詞之間的共現(xiàn)關系。從圖1中可以看出,國內關于中國形象的研究以“中國形象”和“國家形象”為中心形成一個基于高頻關鍵詞的網絡。其中,字體大而醒目的“中國形象”和“國家形象”為核心關鍵詞,其他高頻關鍵詞包括“對外傳播”“國際傳播”“公共外交”“媒體”“涉華報道”等;所有的高頻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說明2009至2019年期間國內學者對于中國形象研究的普遍關注點和切入點集中于外交學、傳播學等領域。表1匯總了由CiteSpace軟件統(tǒng)計的2009—2019年期間國內關于中國形象研究的核心期刊和優(yōu)秀碩博士論文總頻次高于20且中心性高于0.05的關鍵詞。

      表1中,高頻關鍵詞共計25個,其中傳播學詞語包括“對外傳播”“跨文化傳播”“國際傳播”“國家形象傳播”“涉華報道”“國家形象宣傳片”等,外交學詞語包括“軟實力”“公共外交”“意識形態(tài)”等。此外,高中心度關鍵詞也為25個,傳播學與外交學詞語具備高中心性。其中,高頻關鍵詞“形象學”與高中心度關鍵詞“政治話語分析”的出現(xiàn)說明新的研究領域正在形成。

      此外,CiteSpace軟件可計算關鍵詞突現(xiàn),即運用CiteSpace突變檢測算法從相關文獻的關鍵詞、標題、摘要中提取突然劇增的術語,以追蹤某一特定階段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表2為CiteSpace軟件統(tǒng)計出的2009至2019年國家形象研究專業(yè)術語的突現(xiàn)動態(tài)變化。根據(jù)表2可知,國家形象研究的突現(xiàn)常常伴隨著國內外特大賽事,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倫敦奧運會”等,還會隨著影視熱播劇和新聞熱點產生,如好萊塢影片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和西方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等。近年來,“一帶一路”宣傳策略加強了中國形象的研究突現(xiàn),同時伴隨著媒體中的中國國家形象也出現(xiàn)大量突變。經統(tǒng)計,“一帶一路”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突變值為8.665 2,社交媒體和BBC等國外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研究突變值共計6.729 0。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形象研究仍然以傳播學、文學和外交學為主要相關領域。

      (二)中國形象研究的維度

      通過對關鍵詞進行歸類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學者的中國形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維度。

      1.媒體傳播中的中國形象

      媒體是大眾了解和認識一個國家最為直接的手段,也是獲取關于中國形象認知的最有效途徑。陳雅莉[2]運用新聞框架理論,從美國媒體關于“南海仲裁案”的報道研究媒體話語,從“自我”和“他者”的中美關系角度來探討中國國家身份的構建。她認為,美國在凸顯其“霸權國”的國家形象,同時構建與中國國家形象在觀念意圖現(xiàn)行行為秩序上的對立性。張昆等[3]從東盟媒體《海峽時報》和《雅加達郵報》關于南海爭端的報道方面討論中國形象,論述地緣政治報道中構建中國形象的問題。王雪玉[4]以文化話語分析為理論框架,以菲律賓媒體《馬尼拉時報》關于南海新聞的報道為語料,討論和分析亞洲鄰國主流媒體對沖突國家形象的話語建構,闡述了菲律賓總統(tǒng)前后社會政治語境的變化對媒體話語建構的影響,論證媒體國家形象服務于特定政治目的并產生相應社會影響的公共話語幻象本質。

      可以看出,關于新聞媒體的中國形象研究主要圍繞特定事件下特定國家的主流媒體新聞報道展開。研究方法包括新聞傳播學框架理論、文化話語批評以及基于國家形象的批評話語研究[5-6]等,這些研究大多沒有系統(tǒng)的研究體系,所選的新聞報道數(shù)量有限,對中國形象構建的定性研究不全面。

      可喜的是,近年來國內外語界知名學者紛紛從各個不同國家媒體關于“一帶一路”的新聞話語表征進行研究,探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對我國針對不同國家的外交宣傳工作提出了指導性建議[7-12]。

      2.英美文學作品和影片中的中國形象

      文學作品和電影中同樣存在中國形象,有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國文學作品中的中國人和中國社會形象,國內外的影視作品也略有涉及。

      就文學作品而言,英美華裔作家或新移民作家的華人文學作品多涉及中國文化,如譚恩美的《喜福會》《灶神之妻》《靈感女孩》、湯亭亭的《女勇士》《中國佬》和《孫行者》、任壁蓮的《愛妾》《夢娜在希望之鄉(xiāng)》以及查建英和嚴歌苓的作品。這些作品主要描述生活在英美國家的華人形象,描繪華人的多元文化身份和離散身份。鑒于旅美華裔作家的個人生活經歷,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展現(xiàn)真實的中國形象。另外,本土英美作家,如賽珍珠(《大地三部曲》)、毛姆(《在中國屏風上》《面紗》)、利瑪竇(《利瑪竇中國札記》)、約翰·斯坦貝克(《伊甸之東》《罐頭廠街》)、賈斯汀·希爾(《黃河邊上的小鎮(zhèn)》)等作家出于對中國的熱愛或者本人的特殊情感和經歷,在作品中對中國形象進行了詳細描述和審視。不過,這些作品大多是關于舊時代的中國形象,沒有涉及改革開放之后的新中國,更無法契合當今“新”的中國國家形象訴求,相對于當前中國形象缺乏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性。

      由上述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以及美國好萊塢拍攝的中國元素電影集中展現(xiàn)了作品中描繪的中國形象。這些英美電影故事既充滿了傳奇的東方色彩,又伴生了落后、糟粕、迷信等消極元素。21世紀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形象依然是新瓶裝舊酒,雖然中國形象不再是過去一味的落后貧窮,但文化上依舊顯得落后愚昧??梢?,西方國家對中國形象的誤解和偏見依舊存在。

      3.中外譯介傳播與中國形象

      關于中外譯介傳播與中國形象研究主要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梳理了不同歷史時期翻譯在中國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比如,謝淼以1980年為界限分析了中國當代文學在德國的傳播與國家形象[12],林文藝探討國內革命歷史題材文學作品的中譯外揭示的時代精神和譯文中展現(xiàn)的中國形象[13]。

      第二種關注以林語堂、莫言等著名作家作品外譯為主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翻譯在不同國家的傳播與受眾情況,強調中國當代作品在國內外塑造的國家形象。方愛武認為莫言作品刻畫的中國形象具有民間精神與民間情懷,寫出了老百姓眼中的中國形象[14];劉云洪等談論葛浩文英譯莫言作品的對外譯介翻譯方法,認為“刪節(jié)”“改譯”和“整體編排”是葛浩文巧妙的翻譯策略[15];謝稚從莫言喜獲諾貝爾文學獎討論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16]。

      第三種研究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傳播與翻譯。如施旭提倡以文化話語研究范式來進行中國話語研究[17];楊明星主要探討了中國外交話語翻譯方法及其現(xiàn)實意義[18];胡開寶等梳理了大國外交話語在國外傳播研究中的內涵方法與意義[19]。

      (三)問題與思考

      總的說來,國內關于中國形象研究呈跨學科、多視角、多途徑趨勢。不足之處主要有研究領域分散、研究方法繁雜、研究對象和語料單一等。

      當前中國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學、外交學、話語分析、譯介學和比較文學領域。傳播學聚焦媒體新聞報道,所用語料非常有限,通常為某一個國家或一些國家的一兩個主要媒體涉及中國特定事件的新聞報道,結論較為單一,簡單地將國外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定性為正面或者負面形象。關于中國形象的話語分析研究也將語料聚焦于新聞媒體,采用定性分析。譯介學和比較文學也大都基于某些著名的作家作品分析討論中國形象的傳播。研究領域太過寬泛,交叉研究不夠。

      目前的研究方法多采用定性研究,圍繞個別新聞事件和典型案例,如南海爭端事件,或者個別文學作品進行研究。語料較有限,對語料的處理較粗糙,結論也顯得籠統(tǒng)主觀,缺乏客觀的、批量的語料分析。

      大多數(shù)研究對象都集中在國外媒體報道和國外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形象塑造,主要以歐美、東盟和亞非拉國家的媒體報道和文學作品為語料,均屬于中國形象外塑,而忽略了中國形象的自塑造。

      可見,關于中國形象自我塑造的研究仍屬空白,特別是關于國內政治文獻的研究尤為缺乏。其實,政治文獻最能體現(xiàn)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方針政策和思想觀點,包括政府工作報告、領導人講話、新聞發(fā)布會、記者招待會、國家外宣聲明和宣言等。對這些政治文獻的研究將有助于中國形象自塑。在此基礎上,語料庫可以發(fā)揮其技術作用,將定量研究方法引入中國形象研究,可以使得研究定性與定量結合、描寫與解釋互補,從文本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和特征入手,更為深刻具體地分析所涉及文本構建的中國形象。再加上話語分析理論、傳播學理論和比較文學下的形象學理論,可以更為深刻地分析語言符號層面的文本特征與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關系,從而討論中國形象的構建。

      二、中國形象研究的前景及路徑

      “構建中國國際話語權是中國國際形象自塑的決定性因素,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需要實現(xiàn)對外傳播創(chuàng)新,對外傳播創(chuàng)新需要話語創(chuàng)新,話語創(chuàng)新需要話語內容和話語翻譯創(chuàng)新?!盵20]筆者認為,中國形象自塑是目前學界應該重點研究的話題,對不同類型文本的政治文獻進行分析,應該“以研究政治文獻翻譯文本的語料庫分析為基礎,探討這些翻譯文本中的中國政府形象、中國政黨形象、中國軍事形象、中國政治形象和中國國家形象”[21]。應用語料庫對國內政治文獻翻譯文本進行文本特征與效果分析,將這些文獻翻譯與英語平行文本進行比較,從而探討中國當前國家形象建設,具有以下優(yōu)點。

      第一,語料庫批評翻譯學以大量真實的國家政治類文本為基礎,可以彌補以往研究方法以定性為主的局限性,不僅能為中國形象研究總結出具有說服力的文本特征,而且還提供有效數(shù)據(jù),做到定量與定性研究的有機結合。

      第二,語料庫批評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當前研究領域的分散性。語料庫文本,不僅包括國內政治文獻文本,還包括小說、詩歌、散文、影視作品等文本。將語料庫的定量研究與不同研究領域理論的定性分析相結合,順利實現(xiàn)跨學科融合研究。

      第三,語料庫批評翻譯學能有效提供源語與目的語對比研究,擴大中國形象自塑和外塑的研究范圍,更全面地拓寬其研究路徑和手段。

      基于語料庫的翻譯對于中國形象的研究包含三個具體研究步驟:1)語料庫的設計與建設;2)翻譯文本語言特征描寫與中國形象分析;3)利用話語分析的理論對中國形象的成因進行解釋。結合國內政治文獻翻譯文本的語料庫建設,筆者對這三個步驟進行具化描述。

      首先,國內政治翻譯文本語料庫的建設,需要大規(guī)模收集中國政治文獻相關的中文源語及其外譯文本,既要保證語料具有代表性,同時又要根據(jù)嚴格的取樣準則進行語料篩選。之后,對收集的雙語語料進行對齊整理和篩選,反復校對,必要時進行編碼標注。

      其次,確定研究問題,對翻譯文本語言特征進行描寫,分析中國形象,對雙語語料中包含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經濟和歷史等漢語詞匯及其對應譯文進行關鍵詞檢索,考察這些詞匯的搭配和語義韻;分析中國國家形象、中國特色的政治文化形象;分析源語和目標語在情態(tài)動詞、人稱代詞、關鍵詞和高頻詞等典型詞匯特征上的異同,從而全面研究中國形象的自塑。

      最后,對獲得的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解釋。鑒于基本數(shù)據(jù)為國內政治文獻的文本數(shù)據(jù),最基本的信息為頻率信息,因而在分析中國形象成因時,應該運用理論框架和視角,比如,批評話語分析、文化話語分析、功能語言學、比較文學等,將具體語言特征描寫與社會文化等因素相結合來探討中國形象的構建與傳播模式。

      三、結束語

      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對近十年國內的中國形象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學、文學、影視及其中外譯介傳播三個維度。此外,當前國內的中國形象研究存在有研究領域分散、研究方法繁雜、研究對象和語料單一等問題。

      為了解決當前國內中國形象研究的困境,本文提出從語料庫批評翻譯學視角,運用多學科理論對中國形象的自塑進行研究。這種不同界面的中國形象研究將避免以往定性研究的多領域分散和主觀性。國內近年來多本核心期刊常常開設中國形象與政治話語外譯傳播研究專題,可見政治話語翻譯與國家形象外塑研究是當下熱點研究的題中之義。語料庫批評翻譯學為中國形象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范式,突破了現(xiàn)有中國形象研究以定性研究為主的局限,為中國形象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本信息和客觀頻率數(shù)據(jù)。國內政治文獻外譯的目的語與源語的翻譯比較研究,不僅可以深化政治文獻翻譯研究的內涵,還能增強國人對中國形象自塑與外塑的認識,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形象宣傳提供有效的理論和實踐支撐。

      參考文獻:

      [1]?韓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國家形象戰(zhàn)略框架[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1):99-104.

      [2]?陳雅莉.“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剖析:美國媒體在報道“南海仲裁案”中的意見話語和國家身份建構[J].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8(5):18-33.

      [3]?張昆,陳雅莉.地緣政治沖突報道對中國形象建構的差異性分析——以《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報道“釣魚島”事件為例[J].當代傳播,2014(3):38-41.

      [4]?王雪玉.中菲南海爭端中的話語幻象建構——基于《馬尼拉時報》南海新聞的文化話語分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40(4):10-17.

      [5]?徐劍,董曉偉,袁文瑜.德國媒體中的北京形象:基于《明鏡》周刊2000—2015年涉京報道的批判性話語分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8,26(2):57-61.

      [6]?曹永榮,杜婧琪,王思雨.法國媒體中的北京形象:基于《費加羅報》2000—2015年的框架分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8,26(2):61-65.

      [7]?董希驍.從新聞標題看羅馬尼亞媒體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J].中國外語,2018,15(3):52-58.

      [8]?何偉,高然.新西蘭媒體之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表征研究——以《新西蘭先驅報》為例[J].中國外語,2018,15(3):46-51.

      [9]?蔣岳春.對比手法的使用與“一帶一路”的表征——以《華盛頓郵報》為例[J].中國外語,2018,15(3):59-65.

      [10]?張虹.南非媒體視角的“一帶一路”[J].中國外語,2018,15(3):66-71.

      [11]?邵穎.馬來西亞官方媒體對“一帶一路”的認知[J].中國外語,2018,15(3):72-77.

      [12]?謝淼.新時期文學在德國的傳播與德國的中國形象建構[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2):33-42.

      [13]?林文藝.建國十七年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以《中國文學》(英文版)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選取為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108-113.

      [14]?方愛武.跨文化視域下當代“中國形象”的建構[D].杭州:浙江大學,2016.

      [15]?劉云虹,許鈞.文學翻譯模式與中國文學對外譯介——關于葛浩文的翻譯[J].外國語,2014,37(3):6-17.

      [16]?謝稚.從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看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J].理論月刊,2012(12):53-56.

      [17]?施旭.當代中國話語的中國理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51-58.

      [18]?楊明星.中國外交新詞對外翻譯的原則與策略[J].中國翻譯,2014,35(3):103-107.

      [19]?胡開寶,李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的翻譯與傳播研究:內涵、方法與意義[J].中國翻譯,2018,39(4):5-12.

      [20]?胡開寶,李鑫.基于語料庫的翻譯與中國形象研究:內涵與意義[J].外語研究,2017,34(4):70-75.

      [21]?謝莉,王銀泉.中國國際形象建構視域下的政治話語翻譯研究[J].外語教學,2018,39(5):7-11.

      (編輯:朱渭波)

      猜你喜歡
      中國形象
      解構電影《面紗》里的中國形象
      美國保守主義權勢集團對杜魯門政府對華政策的影響
      東方主義在大正日本文學中的探討
      西班牙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
      19世紀中后期東西方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鏡像
      從香港恐怖片看中國內陸形象的演變
      講好中國故事:政府對德傳播媒體該怎么做
      歐美公眾對中國形象的認知與誤讀
      西方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及其文化意義
      新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分析研究
      赫章县| 海丰县| 屯门区| 鸡东县| 靖宇县| 金平| 衡阳市| 辽源市| 墨脱县| 鹰潭市| 贺兰县| 鹤庆县| 莱西市| 吐鲁番市| 封丘县| 中超| 淮阳县| 澳门| 子长县| 乐业县| 股票| 嫩江县| 石棉县| 舒兰市| 扬州市| 巴青县| 寻甸| 盘山县| 明光市| 城口县| 许昌县| 弥勒县| 玛曲县| 崇礼县| 呼玛县| 宁海县| 上杭县| 松江区| 辽宁省| 体育|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