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珠
2012年以來,教育部多次在相關文件中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中小學逐步建立班級和學校兩級家長委員會,以推進現(xiàn)代化學校制度建設,要重視協(xié)同育人這一教育措施??梢?,家校合作,攜手育人己經(jīng)成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方向,漸漸成為一種新的育人機制。
著名教育學顧明遠先生認為:只有加強不同教育部門之間的合作和聯(lián)系,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邏輯一貫和整體化發(fā)展,這種邏輯一貫和整體化發(fā)展具體體現(xiàn)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的有機結合,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然而,在一些城鄉(xiāng)接合部地區(qū), 由于種種原因,產(chǎn)生了家校矛盾、家校觀念的沖突,導致家校合作毫無收效,家校共育困難重重??梢哉f,城鄉(xiāng)接合部地區(qū)的家校合作還有許多困難,如何突破困境,成為了我們巫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家校合作的困境
傳統(tǒng)教育時家校合作的片面理解筆者所在的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英雄小學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受附近城市的影響,家長想方設法帶著孩子去城市上學,導致學校生源較少。我校的在校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還有一部分學生的父母雖然在附近城市上班,但早出晚歸,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學生基本由爺爺奶奶帶大,而爺爺奶奶識字不多,他們的傳統(tǒng)認知就是孩子吃飽穿暖就好,教育是學校單方面的事.而學校方面,一些教師也常常認為自己在教育學生方面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的爺爺奶奶屬于隔代教育,和他們交流毫無意義,便不愿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家長教育能力的低下和學校的不作為由于學校得一些學生是單親家庭,或者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他們并不具備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能力,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或是推給老師,“老師,你來教育教育這孩子吧,他不聽我的話”;或隨波逐流,盲目地把孩子推向各類課外輔導機構。此外,由于一些學校對家校合作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缺少對家長的教育引導,導致許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家長只能在教師的指責中無奈地遠離學校教育。
家長教育觀念和學校教育理念不一致“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多數(shù)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給予了很大的期望,但他們往往“重智輕德”,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關注。此外,由于有些學生來自于“4+2+1”式的家庭,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慣養(yǎng), 自己還是個大孩子,他們的教育觀就是讓孩子吃好、玩好、開心就好,對孩子比較溺愛。而這些父母的這種教育觀念和方式都和學校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及合作學習的教育觀念是沖突的。而在這樣家教的影響之下,學生之間很容易會產(chǎn)生矛盾和糾紛,并可能在家長的無限放大中,逐步擴展到家長和家長之間的沖突,最終在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不作為的批判中收場。這樣的家庭教育不僅游離于學校教育之外,還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樹起了堅壁,在家庭和家庭之間立起了高墻。
家校合作內(nèi)容和渠道的窄化 家校共育活動的開展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合作,需要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然而,許多的家校合作往往也只是教師單方面的通知,要求家長配合;家校合作工作的開展則固定在家長會、開放日等時間活動,就連家訪也成了敏感話題,因為一些家長受到網(wǎng)絡的負面影響,對家訪產(chǎn)生別樣的解讀,為了防止誤解,這樣的家訪也成為了紙張上的記錄: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也只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或是否遵守紀律等方面的內(nèi)容為主,使得家長和學生有一種教師在“告狀”的感覺,久而久之,家長會感到?jīng)]面子,而再次豎起家校合作的厚壁。
家校合作的突破途徑
調(diào)查問卷,建立家庭信息檔案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和教學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這就是意味著家校雙方必須統(tǒng)一認識,互相理解,互相協(xié)調(diào),步履一致。班級要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教育目標,要讓家長與自己的教育方向達成一致,就應當切實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狀況。在學生入學時,學校會讓家長填寫一張調(diào)查問卷,除了要求家長填寫家庭的基本情況,還要求填寫清楚學生的接送人和陪伴者的名字與電話,這樣學校就能在第一時間內(nèi)把好安全關,還能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真正“監(jiān)護者”。調(diào)查問卷中還包括孩子是否需要特殊照顧這樣的問題,如果需要請寫明原因及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建議。這樣的調(diào)查問卷,讓家長真正感受到學校對每個孩子的關心,愿意打開大門,歡迎他們參與教育的誠意。班主任則可以從這些調(diào)查問卷中確定孩子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對特殊家庭的孩子做到及時給予應有的關注。
交流平臺,搭起家?;ハ嗬斫獾臉蛄骸盎ヂ?lián)網(wǎng)+”給家?;ネㄩ_創(chuàng)了新的平臺,教師創(chuàng)新運用大數(shù)據(jù)思維方式,開創(chuàng)班級博客、微信群或QQ家長群,不斷延伸家校互通時間和空間。它賦予了家長話語權,為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參與班級管理提供了便捷。但它也容易成為家長與家長或者家長與教師之間矛盾升級的導火索,因此教師在這些平臺上發(fā)布信息時,要反復思量,尤其是與家長就孩子的問題進行溝通時要換位思考,要能共情。共情就是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和體會對方的內(nèi)心世界,理解和認同對方的內(nèi)心感受,能夠做到共情,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就多了一份體貼、尊重和真誠,就不會是一味的告狀、埋怨,而是給家長支招,提出合理的建議,以達到相互配合,攜手共育的目的。這樣家長才會由衷地感激教師,信任教師,并點燃起主動教育子女的希望之火,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此外,教師還要建立并公開自己的班級公眾號或博客,并將班級管理、班級動態(tài)、學生風采等第一時間展現(xiàn)給每位家長,讓他們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及時看到孩子在學校的成長過程,了解到學校班級的教育教學。
家長分享會,開創(chuàng)家庭教育培訓的新方式 教育部發(fā)布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充分發(fā)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導。因而,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引領,應當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自覺主動的行動。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教師在面對有著一定閱歷和經(jīng)驗的家長,并對他們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時,應當以充分尊重家長為前提?;诖耍覀兝闽T魚效應組織開展家長分享會活動。“鯰魚效應”是在各種管理中經(jīng)常用到的,它能使人產(chǎn)生危機意識,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分享會上不僅有教師或?qū)<乙宰约旱慕逃虒W實踐經(jīng)驗為內(nèi)容開展的講座;還有優(yōu)秀學生家長分享育兒故事,并與其他家長進行討論和交流;育兒苦水的也可以在分享會上倒倒,大家群策群力,一起來想辦法,解決育兒問題。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家長提出的各種育兒問題,確定下一期分享會主題。這種主題來源于家長的家庭教育實踐,大大激發(fā)了家長自主參與,共同合作的積極性??傊?,家長分享會充分發(fā)揮了鯰魚效應,不僅讓更多的家長懂得了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家校合作,同時還實現(xiàn)了家庭之間的相互溝通,改變了家長“各自為政”的局面,充分實現(xiàn)了“破壁”功能,讓班級學生家長中的教育高手充分發(fā)揮引領作用,盡量為每個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家庭結對,增添家校合作新內(nèi)容好的教育實踐從來不是孤立的活動,而永遠是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共同分享、相互激勵,并最終在人與人的相互關系之間彼此成全的活動。城鄉(xiāng)接合部地區(qū)的許多家庭是比較特殊的,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比例相對較大,筆者所在的班級就有一半兒以上類似的家庭。常常放學后很久,夜幕降臨了,還有一些孩子在校門口翹首遙望,等待匆匆而來的家人。學校也想出了很多辦法,如延時服務等,但仍不能解決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接手班級后組織有空閑時間、關心子女、比較熱心服務的家長建立了家委會,并在第一次家委會上,與任課教師和家長針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討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家庭結對。對此,任課教師隨即表示愿意與某一個住在自家附近的孩子的家庭結對,這樣可以順便把孩子帶回家:家委會成員也紛紛表示愿意與一些確實有困難的家庭結對,一方面幫助這些家庭解決接送等實際困難,另一方面孩子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家庭正式結當天還舉行了小小的儀式,更增添了一分隆重與溫馨之感。每月受到幫助的家長會帶領孩子們到城里的公園玩,春天放風箏、秋天看菊花……班主任所通過牽線搭橋?qū)崿F(xiàn)家庭結對,讓家長和家長之間因感恩而和諧,讓孩子和孩子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讓班集體凝聚了向善向上的力量。
親子活動日,拓寬家校合作新渠道由于班級學生家庭的特殊性,在學校開放日時,我們常常迎來的是學生年邁的爺爺奶奶,學生的父母往往是缺席的。為此,我們開展了親子日活動,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如“給父母寫信”“教爺爺奶奶說普通話”“全家人一起去郊游”等。每每開展這些活動,教師都要求家長將活動照片制作相冊或美篇,發(fā)布在班級群或公眾平臺上分享這一幸福時刻。一次次活動和交流,提升了親子感情,促進了溝通熱情,真切地撥動了親子心弦,彈出了最美的和弦。漸漸地,班級開放日就有了年輕家長的身影。在學生的十歲成長儀式上,有從遙遠的南方城市坐飛機趕回來的爸爸、有離異多年從未看望過兒子的媽媽……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家長們也感謝學校,感謝班級,感謝教師,給予他們展示父愛、母愛的機會。在之后的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管理方案等的征集活動中,這些遠在外鄉(xiāng)的家長們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并主動和教師交流,成了班級管理遙控的新生力量。
總之,孩子的成長與家庭和學校密不可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來說至關重要,缺一不可。學校與家長之間形成互相信任、和諧共進的關系至關重要,如果這種關系能夠健康的發(fā)展,將能強有力地推進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而家校合作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一個重要方式,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如今家校合作,攜手育人己經(jīng)成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方向,成為一種新的育人機制。然而,在一些城鄉(xiāng)接合部地區(qū),家校合作還存在著各種沖突和隔閡。對此,教師應該從調(diào)查問卷入手,通過建立交流平臺、開展分享會、親子活動等途徑,切實引導家庭教育,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形成步調(diào)一致,共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地培育方式。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若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若只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都不能單獨承擔起塑造人的細微、復雜的任務。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笨傊?,學校要想方設法破除家校合作的厚壁,做好家庭教育的引導工作,讓家校強強聯(lián)手,共同發(fā)揮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全方面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英雄小學)